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2 >

第23部分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2-第23部分

小说: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压低了声音,实实在在地劝诫着吴三桂,不想他继续沉浸在一厢情愿的幻想中,“我对将军说句交底的话吧,摄政王岂是易与之辈?区区方寸土地和金银财富是不可能达到他心中目标的,所以我还劝将军少做不切合实际的打算。如今山海关已经落入摄政王之手,你试试看如何能用剩余不足三万疲惫之师与大清十四万大军对敌?倘若一旦你那些图谋被摄政王发觉,以他的脾气,还能让将军……算了,将军应该清楚究竟会是怎样的后果吧?”

吴三桂愕然地盯着我看,到了最后,显然已经无法强撑下去了,虽然没有直接承认,却也放软了语气,“下臣受教了,以后必然小心从事,对摄政王一门心思效忠的。只不过……只不过下臣担忧摄政王已然有此怀疑,等下臣回去之后,究竟该如何才能洗刷嫌疑呢?”

“宜将剩余追穷寇——这是唯一打消摄政王顾虑和疑心的办法。”我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回答道,“你回去之后,今日未能一举擒获李自成的事情完全可以像先前那般对王爷解释;但是你要随后主动请缨,请王爷允准你率领大军继续追剿流寇,不容李自成有从容返回燕京之机,若是成功当然最好,就算不成也可以暂释王爷对你的疑心。当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了。”

“多谢娘娘指点,下臣一定依此办法行事。”吴三桂的眼中流露出了感激之色,这种感激倒也并非是伪装出来的,还有些许侥幸,“娘娘能够体恤下臣难处,实在令下臣感激不尽,只是不知该如何报答才是。”

我带着浅浅的笑意,和蔼地说道:“我只不过是发发浅见而已,将军是否采纳是另外一回事。至于感激报答之类的就不必了吧!我预祝你平西王日后仕途顺利,永享富贵!”

吴三桂向我深施一礼,语气坚定地说道:“娘娘对下臣的恩德,下臣必然铭记于心,万万不敢有负娘娘厚望!下臣不敢继续打扰娘娘,告退了!”

我点了点头,看着他转身回去,翻身上马。他在调转马头的一瞬间,仍然朝我这边意味深长地望了一眼,方才催马远去了。

在晃动的车身中,我在反复掂量着方才自己这么提醒吴三桂究竟对不对,不过很快我就肯定了自己的做法,是利大于弊的。虽然我明明知道历史上吴三桂封藩云南之后,野心勃勃,养精蓄锐,最终发动了三藩之乱,没少耗费清朝的国力民力。但是这是在特定条件下才发生的,如果能够在吴三桂坐大之前就未雨绸缪,采取合适措施,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个结果的。

而眼下,十四万大军当然可以易如反掌地消灭掉吴三桂的剩余疲兵,提早解决这一多年之后的隐患。可问题是多尔衮志在问鼎中原,起码也要占据北方,这么偌大的地盘,没有吴三桂帮他当前锋,率领汉军追剿李自成,夷平周围众多大大小小的反抗势力,肃清一个个割据小朝廷的话,就单凭这十几万八旗军如何能够实现多尔衮的这个宏伟目标?实现他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一统中原?根本连各地驻防都不够用,数目上绝对劣势的清军要想奠定清朝江山一统的基业,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对清朝没什么感情,然而对我的丈夫却是一往情深,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因此,为了他开创基业,靖平宇内的宏愿,我要暂时遏制住吴三桂不切实际的野心,极力避免分裂和内讧。以此看来,我方才的做法,相对而言并没有错。

第六卷 日出雄关 第六十八节 烟消云散

一场石河滩大战后清军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多尔品,大赏诸将士。吴三桂获得了最高奖赏,封王爵,赏赐玉带、蟒袍、貂裘、鞍马、玲珑、撒带、弓矢等物;又令吴三桂以下各将领,及山海关城内关宁军皆剃发。吴三桂正式受封为平西王,从此真真正正地做了大清的臣子。

这天早晨,清军、关宁军整装出发,多尔衮调给吴三桂马步兵一万,作为先锋,追击关宁军。吴三桂心里清楚,与其说这一万清军是来协助他的,还不如说是监视他的。摸了摸刚刚剃得泛着青光的前额,他禁不住心中一阵强烈的厌恶,“难不成,我就要拖着这条丑陋的辫子为清廷效力一辈子吗?”叹息归叹息,还是追赶流寇要紧,昨天自己的主动请缨被多尔衮当即批准,如今自己被委派为前锋,如何能不好好表现一番?

他戴上头盔,最后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那份刚刚颁布的军令,只见上面写道:“此次出师,所以除暴安民,灭流寇以安天下也。今入关西征,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

吴三桂嗤笑一声,自言自语道:“哼,强盗就算是涂脂抹粉,也终究还是强盗,心里明明想当婊子,偏就要树立一块牌坊,诚实可恶!”言罢,配好腰刀,出门上马,带领四万满汉大军一路直奔永平追击而去。

山海卫的街头巷尾,一夜之间贴满了同样内容地文告。在众人围观的人堆里,两名上了年纪的士绅眯这老花眼,一行一行地读了下来,最后禁不住大喜过望,“实在太好啦,满清的摄政王说了,他带领大军入关是来剿灭流寇,帮咱们故国的君主报仇来的。绝不动百姓的一粒粮食。踩烂一棵青苗。如果归顺大清。就可以继续过太平日子,再也不用遭兵灾了!”

百姓们顿时满心欢喜,议论纷纷:“这可不是骗咱们的,昨天那满清大军绝大部分都在城外宿营,埋锅造饭,压根儿都没有到任何一户人家去抢过粮食,强占妇女。看来果然是仁义之师啊!”

“是啊是啊,这位摄政王可真是个贤明之主,说话一定算话,不会失信于天下地,大明已经完了,咱们做哪个地臣民不都是一样?”

“那好,我马上去山里,把躲在里面避兵灾地爹娘都接回来!”

……

这道文告很快就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没几天工夫。那些逃窜躲避在山谷中避乱的百姓们得此保证,都放心地返回乡里,和一个多月前的宁远百姓们一样。老老实实地发归降了。

吴三桂率领满汉联军一路轻骑直追,当天晚上就赶到了永平城外,李自成虽说已集结数万军队,但败退之后,士气大衰,与追赶而来的关宁军刚一交战,就被击败了,李自成不得不在众多亲军的护卫下,仓皇地向燕京逃去。

黎明时分,猛烈的东风席卷起大量沙土,刮得一面面军旗猎猎作响,吴三桂策马行进到永平城门口时,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对,紧接着周围地亲兵们纷纷仰头朝城门边上看去,顿时发出一阵唏嘘之声,接着就是骂骂咧咧的骚动起来。

吴三桂心头突觉不妙,升起一股悲哀的预感。等他定睛看清楚城门边上竖立起的一根竹竿上所挑着的那颗人头的面目时,顿时全身一僵,几乎从马背上倒栽下来。好半天才勉强缓过劲儿来,他目呲欲裂,指天发誓道:

“李贼,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等到破陕之后,必尽杀你宗族家小以雪此恨!”。

就在吴三桂怀着满腔怒火,率军日夜兼程杀向京师的时候,李自成也将满腔怒气全部撒到了吴三桂留在京师中的家小身上燕京,立即下令:族灭吴三桂全家!由刘宗敏执行。

在石河滩中箭地刘宗敏不顾伤势未曾痊愈,就亲自带兵,杀气腾腾地赶到羁押吴三桂家小地地方,将吴氏满门三十八口不论老少全部杀戮干净,又尽抄其家,总算勉强出了口恶气,不过这口气出的并不算彻底——吴襄早已将绝大部分家资都留给儿子充作养活数万关宁军的军饷,因此遍搜宅第,也几乎一无所获。刘宗敏在吴家唯一地收获就是一个月前的那五千两银子和陈圆圆,他也因此令大顺朝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虽然刘宗敏嘴上不承认,然而心虚还是难以避免的,他除了一把火烧毁了吴府之后,晚上回到田府驻地再一次狠狠地将陈圆圆折腾了大半夜,粗暴得令这位绝代佳人眼泪直流,惨呼不已,方才心满意足地呼呼大睡。

第二天一大早,周围居住的百姓们方才悄悄地跑去王府二条胡同的杀戮现场,目睹吴家三十八口

尸体残缺不全,血肉模糊,令人不忍卒睹。众人无平西伯为了给先皇报仇,连累一家老小都被李贼杀害,真是牺牲巨大啊,咱们这些京城百姓们怎么忍心看着他们暴尸街头,被野狗啃噬呢?

于是乎米巷的商人们自愿出资,凑集在一起,联合为吴三桂家办了丧事,一共买了三十八口棺木,壮年以上的,每棺价值百余两白银,小孩所用棺木,每棺值三四十两白银。又给死者每人置衣衾,穿戴整齐入,总共花费数千两白银。这个数目,相当可观,估计吴三桂日后知悉,对商人此举,一定感到高兴。

李自成再也没有刘宗敏那种兴趣,当此危急存亡之际还有闲心玩女人,他回到紫禁城之后,压根儿都没碰平时最得他宠爱的窦美仪一下,就匆忙地找来牛金星商量。

他嗟叹过后,心情忧郁地说道:“如今鞑子势大。城中人心不稳,我大军怎么可以久驻于此!我的意思是,哪怕就算是十个燕京,也赶不上一个陕西险固。当今之计,不如直接退望关西,方才能够立稳脚跟,坚固防守啊!”

牛金星看了看脸色阴暗,沮丧不已地闯王。想了想。然后无奈地回答道:“京师已经占领一个多月了。眼见金银搜刮已尽,但这皇宫壮丽,怎么能够轻易留给满洲鞑子享用?以微臣之见,不如全部付之一炬,就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焚咸阳一样。即使后世议我们这些人,也不失为楚霸王之英豪。”

“看来也只有这么办了!”李自成点了点头,黯然道。“有关撤退大计,就这样决定了。对了,追赃得来的钱款,现在运出去多少了,还有多久能够运完?”

牛金星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回答道:“已经有七成银锭都以运往西安,估计剩余这些两三日之内也可以悉数运出。”

“好,你要再多加催促。越早运完越好。万不可被鞑子掠去或者落入吴三桂之手。”李自成目前非常担心这笔巨款,毕竟自己退归西安之后,还有靠这一大笔财富来收拢军队。继续固守呢,万万不能留给清军,白送他们一份厚礼。

这时,牛金星又恭敬地请示着:“主上,如今战事不利,京师人心惶惶,如若主上不尽快登基即位,只恐怕难以稳定局面啊!还请主上应允,微臣已经将大典的各项事宜操持完毕,在三五日后,就可举行。”

此时,李自成已经心乱如麻,根本无心即位,但是考虑到牛金星的建议并非没有道理,考虑到有利于今后的斗争和稳定手下官僚将士的人心,他还是同意了。

“好,那你就去安排吧,你不是说本月二十九日是良辰吉日吗,就选在那日,登基祭天吧!”

由于吴三桂事先已给至北京沿途各州县发去通告,令他们归降,不得阻碍。这些州县无力抵抗,乖乖听命。高举着“仁义之师”大旗的清军一路顺利,所过之处,无不迎降。以至出现了“泱泱大明天下,竟无一热血男儿率军相抗,以报圣恩”,这不能不说是大清的万幸和大明地悲哀。

二十八日,一张张文告再次如半个月前一样贴满了燕京地大街小巷,上面说:平西王地义军不日就要进入燕京,大家不必惊慌,就算是无奈之下投降了流寇的文武官僚们,只要幡然悔悟,重新归顺,那么就绝对既往不咎。

这些告示一出,顿时城内城外,人心更加惶惶,那些士绅们暗暗高兴,盼望着吴三桂早日入城。原先他们提心吊胆,害怕抢掠轮到他们身上,纷纷逃出京城南下,吴三桂的告示使他们镇定下来,停止出走,只等吴三桂来。已降大顺军的明朝官员也准备摇身再变,向吴三桂投靠。此时,谁都没有在意吴三桂由“平西伯”摇身一变,成为“平西王”的这一字之差,在人们心目中,吴三桂就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复国元勋,要被大明子民万世称颂的大英雄!

清吴联军已经打到了距京师仅仅五十里地地方,顺军最后一道防线岌岌可危,再不演的话就没有时间演了,

四月二十九,清晨,此时清军和关宁军的联合追击大军已经接近京畿五十里处了,只要突破大顺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消半日功夫就可以杀奔京师而来。然而此时京师皇城登基大典正在庄重肃穆地举行着:

大小官员身穿朝服,按各自品级在“品级山”旁肃立。“铛~~“铛~~”声净鞭响过,浩浩荡荡的礼仪大队,在“中和韶乐”庄严的乐曲声中从建极殿中出来,向奉天殿而去。

仪卫举着黑漆描金地红棍在前开路,威风凛凛。銮薄:各色幡、幢、麾、以及节氅龙纹伞、花卉伞、金黄扇、双龙扇,锦奇辉耀;紧跟着由鼓、板、龙头笛、金钲、画角、大铜号、仗鼓等组成地浩大乐队。一把曲柄金黄龙华盖,御前侍卫分列在华盖两侧华盖下是一乘黄幔金檐暖步舆,李自成端坐正中;御舆的后面。捧着金香炉、金盆、金瓶、金杌等物地原明朝太监紧跟在后。最后五百名精锐骑兵督后。

浩大庄严地仪仗,停在了奉天殿后。器乐齐鸣,乐师合奏起了“丹陛大乐”,步舆的黄幌慢慢掀开,身穿黄色龙袍,头戴平天冠的李自成神态威严地走了下来。

司礼官员用发自丹田的声音,唱道:

“跪~~叩首~~”,“再跪~~叩首~~”。~”

大顺朝的文武百官们纷纷随着司礼官员的指挥。跪地行三拜九叩大礼。口中齐颂:

“万岁,万岁,万万岁!”

由于时间紧迫,即位仪式草草结束,立即着手撤退。李自成令全军整束行装,收拾宫中尚未运完的宝物,随军带走。午后。用马骡驮薪木运至内殿,用车辆把大量硝磺、桐油等易燃物散放在薪木之上。接着,发出通告,令百姓出城。霎时,城内到处人喊马叫,一片混乱。

入夜,李自成下令放火、发炮。硝磺、桐油一见火,腾地一声。转眼之间。星星之火已变成烈焰,被引着地薪木发出劈里啪啦地声响。炮弹击中宫殿,倒塌声震天动地。

三更过后。宋献策同李岩一起进宫,催促李自成赶快出城。李自成说:

“何必那么急呢?将士们全都退出以后,朕再离开燕京不迟。”

宋献策尽管心里非常看不惯李自成那种故作镇定地姿态,但仍然碍于君臣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