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盛宠 >

第95部分

重生之盛宠-第95部分

小说: 重生之盛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又是一年新岁。太和二十年的太和殿宴会上,太子元恂似乎对传言全然不介意一般,与二皇子比邻而坐。兄弟二人时不时附耳细语,形容亲昵,将这场危机化解于无形。皇帝对太子此举大为满意,赏了他一匹西域进贡的宝马,并珍宝若干。一时之间,满朝上下,前朝后宫,其乐融融,一派和睦。

太和二十年元月初八,齐明帝殂。皇帝立即决定趁机出征,南下攻城。

临行前谢瑶一劝再劝,反复叮嘱皇帝,不要以为北朝落了雪,南朝不会下雪便比北方暖和了。南方的湿冷,那滋味并不好受。

皇帝哪里肯放过这大好时机,趁着南齐正陷入争储之争,一路挥兵南下,一连攻陷四座城池。紧接着他乘胜追击,深入南朝内部。

但不幸的是,如谢瑶所言,皇帝虽早有心理准备,可士兵们挺不住了。到了南方之后,有许多兵士水土不服,生了病。有人连战场还没有上过,就死在了半路上。

皇帝心生退意,可这个时候撤退,似乎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月过去,南朝新帝已立,同样是御驾亲征,前来与元谦对决。输人不输阵,皇帝绝不肯在这个时候班师回朝,不然岂不是怕了那南朝的小皇帝不成?

谁知雪上加霜的是,就连皇帝也因为天气原因病倒了。他这一时回不来,又将消息瞒的紧,害得远在洛阳的谢瑶担忧不已。

前世齐明帝死的时候,皇帝并未出征,错失了良机,现今他自然不肯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可机遇同时带来的向来还有挑战,皇帝能否平安度过这一劫,谁都不敢断言。

谢瑶非常想去看他,恨不得生出双羽翼,飞到皇帝身边去,可宫中的三个孩子她又放心不下。只得一封封信雪花似的送至前线,希望能打探出一点皇帝的消息。

最后还是谢琅写了家书回来,谢瑶才知晓皇帝生病的消息。据说谢琅等人苦劝皇帝撤退无果,众将商议之下,才叫谢琅写信,求到谢瑶这里来。

谢琅在信中说的十分骇人,仿佛皇帝随时都有性命之忧。谢瑶忧心忡忡,叫来留守宫中的苍向明,命他将所知晓的军中之事和盘托出。苍向明是武将,对战场上的事情自然十分关心,所知道的消息比谢家的探子还要精准些。

当谢瑶听说谢琅打了胜仗,皇帝有意封赏谢琅的时候,她心中忽然冒出了一个主意。

她没有急着回信给谢琅,而是叫来了皇帝的心腹、二皇子的师父,崔光。

 第138章

第138章

崔光是个聪明人,政治嗅觉十分敏感,虽为文臣却比更多武将更早察觉出前线异变。来到禅心殿后,崔光敛神站定,行拜礼。不及礼成,谢瑶已开口道:“崔大人免礼吧!本宫叫你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崔光从容不迫地完成了整套礼仪,方起身道:“谢娘娘。皇贵妃娘娘可是为了前线之事?”

谢瑶颔首道:“崔大人果然心思敏捷。”

“不知微臣可为娘娘做些什么?”

“很简单,本宫想与崔氏结亲。崔大人可记得两年前,本宫问起了令妹?”

崔光一愣,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谢瑶想到的却是联姻之事。

崔光迟疑道:“这……谢将军正在前线打仗,还不知他对舍妹是否满意,会不会……”自打两年前谢瑶那么一问,崔光便一直没有为妹妹订婚。他把这事儿同崔影说了,崔影本人也认为与谢琅成婚是一桩好姻缘,因此心甘情愿地等。没想到这两年战事连连,就这么拖了下来。

“老实说,本宫就是想给阿兄信号,让他速速回京。战事当前,不宜成婚,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本宫的目的也就非常明显——”

她停顿了一下,崔光立即接话道:“停战。”

“没错,这场仗已经不能再打下去了。”谢瑶凝神静气,肃容道:“皇上看似宽和,内里素来倔强。阿兄平素里不会写给本宫那样的家书,想来是前线众将对皇上无计可施,才想办法到本宫这里来。”

崔光不知谢琅家书内容,隐隐能猜出少许,垂首道:“也就只有娘娘的话,才能让皇上打破原则。”

“战事当头,敌方尚且不明我军主帅状况,本宫与阿兄的家书就算派再多的人护送回京,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谢瑶想到这里,便是心惊肉跳,“如若崔大人同意,本宫会立即修书一封送与阿兄。不提国事,只谈家事。”

不及崔光回应,谢瑶补充道:“为了不让崔大人为难,崔大人可以先回府去和令妹商量一下,毕竟这是她的终身大事……”

“不必了。”崔光声音温润,却很坚定地说:“她愿意。少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京中的闺阁女子,恐怕无一不想嫁入如今的谢家。”

谢瑶淡淡地笑,“是吗……”

崔光走后,谢瑶给谢琅写了最后一封家书。

前些日子谢琅攻城有功,皇帝称要犒赏他,谢琅当时不知想要什么,此事便暂且搁置。如今有了谢瑶的家书,谢琅只犹豫了一瞬,便到御前请旨赐婚。

这几日,敌我双方一直苦苦对峙。南朝的少年皇帝按捺不住,多次亲自巡视,可北朝的帝王却迟迟没有露面。他在等待时机。

可等来的却是越来越严重的体力不支,和所有人的劝退。

听到谢琅的请求,皇帝勾唇一笑,低低地说:“也好,你这便回京成亲去罢。这一仗打的凶险,她不放心你。”

谢琅纹丝不动,沉声道:“皇上,阿瑶放心不下的,是您!”

皇帝闻言微怔,看向跪在下首的谢琅,“你都告诉她了?”他的情绪忽然有些激动,坐起身道:“谢琅,你敢抗旨……”

“微臣恳请皇上收兵。”谢琅不为所动,仍然直挺挺地跪在那里,没有丝毫惊慌的样子,“皇上曾经答应微臣,亲自为臣主婚。”

皇帝摇头失笑道:“你多年在外打仗,坚持不愿成亲,如今为了停战,不惜堵上自己一生的幸福,值得吗?”

“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谢琅抬起头直视着皇帝,劝道:“皇上,收兵罢。这个理由虽然荒唐了些,却也算保全了我大辽的颜面。左右我们已经攻下了四座城池,这一仗并不算输。”

“四座……”皇帝低喃道:“可朕想要更多。”

“皇上您还年轻,有无数次出征的机会,何必急于这一时?”这是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问题。

皇帝目光悠远,摇头道:“你不会懂的。”他再世为人,满心想要完成夙愿,实现对她一统天下的诺言。如若拖拖拉拉,一小仗一小仗的打,不知这江山何时才能攻的下来。

他不想再带着遗憾死去。

谢琅面色如水,声音微冷,“微臣是不懂。可皇上就算不为自己想想,能否为阿瑶想想?”

“瑶瑶?”

“谢琅斗胆,说句大不敬之言。若皇上殒命于此,您要阿瑶母子怎么办?太子并非她所亲生,二皇子尚在冲龄,三皇子犹在襁褓之中,阿瑶所能依靠的,唯有您而已啊!”

皇帝沉默不语,面色逐渐发白。

谢琅想起谢瑶的嘱托,怕自己话说狠了,刺激了皇帝,只得放缓了语气,用叙述的口吻说:“阿瑶本想称病,却又怕皇上拖着病体,着急赶路回去。万不得已,唯有出此下策。”

皇帝似是动摇,犹豫道:“可……此举看似是对你们谢家的恩宠,然而外人并不知实情,恐会误会了你们谢氏,为了一己之私误国。”

“只要皇上肯鸣金收兵,便是对谢氏最好的犒赏。外人如何闲言碎语,微臣并不在意,想必妹妹亦然。”

“罢了。”皇上疲倦地阖眸,低声道:“便如你们所愿吧。”

他也当真是累了,本想拖到春暖花开之时,但军中医疗条件到底不比宫中,又无法明目张胆地寻医问药,生怕泄露了一点风声,实在是太辛苦了。回洛阳去,守在她和孩子们身边,应该也不错。

只是皇帝心中到底还是不甘心的。

回朝之际,皇帝深深地望着南朝的土地,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他要让这天下归一。

北朝收兵之后,南朝众人松了口气之余,不由的气急败坏起来。先前他们被北朝钻了空子,接连丢失了边境九座重要的城池。这回他们提心吊胆的应战,吓了个半死,结果人家就因为要给宠妃的哥哥主持婚礼,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走了,简直气死人也!

南朝新上位的少年皇帝沉不住气,扬言要攻打北朝,差点被老臣直接捂住了嘴。攻打北朝?简直是笑话,南朝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若论士兵的战斗力和军中的装备,根本远远不如北朝。北上讨伐,根本就是送上门挨打,北朝人恐怕求之不得呢!

可相反的,北朝臣民中却产生了情绪相反的舆论。果然如皇帝所料,不少心怀壮志豪情之辈,都盼望着皇帝能趁机一举攻占南朝国都,却不想皇帝就这般回来了,私下里多多少少会对谢氏颇有微词。但敢堂而皇之地当众说出来的,却是少之又少。

皇帝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带病出席谢琅的婚礼。消息便悄无声息地传了出去——原来皇上是生了病,才会早早回朝的!谢氏并未误国,而是为了皇上的安危,才会出此下策。

皇帝到底是何时生的病,又有谁说得清呢?这世上是非难辨,功过自有后人说。最重要的是当下,皇帝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他刚回来的时候,样子还真挺吓人的。南朝人唯恐有诈,不敢轻易追击,他们并不急着赶路,可一路舟车劳顿,皇帝的身体还是没有转好的迹象。一路走走停停回到宫中,情况凶险到皇帝来不及接见跪在太和殿的大臣们,直接由谢琅将人送到了谢瑶的寝宫中。

禅心殿里早已有数位德高望重的太医备在那里,片刻都不耽误的为皇帝诊脉开药。太医和宫人们忙作一片的时候,谢瑶就坐在皇帝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唯恐他会就此离开。

皇帝偏偏雪上加霜,声音沙哑地对她说:“朕若驾崩,当日会有遗旨封你为后。太子年幼,由你垂帘听政。除了老三和老五,诸王斩杀……”

他话未说完,谢瑶已经抬手抵上了他的唇,不许他再说。皇帝微微偏过头,避开她的手指,还想要再留遗言,谢瑶却是怎么都不肯再听,直接以吻封唇……

皇帝轻轻推开她,眼底隐有愤怒,“你疯了……朕会过了病气给你。”

她的眼泪含在眼圈儿里,强忍着不叫眼泪掉下来,颤声道:“皇上不许再说了。”

他到底见不得她这副模样,抬手虚虚环住谢瑶,长叹一声,“好,朕不说了……”

自打这日起,皇帝安心在禅心殿养病,一干政事全然不过问。奏章悉数被送到谢瑶这里,由谢葭、崔光等人筛选商议后,太子代批。

皇帝上回打仗,也是叫谢瑶辅助太子监国。魏修能问太子批阅奏章的感受如何之时,太子便笑着说:“我们元家历代的皇帝、太子都颇为有趣,永远是叫谢家的女人把持着朝政,而我们真正的元家人,只是她们手中的提线木偶罢了。魏大人,你说做一个傀儡的感受如何?”

魏修能骇然道:“太子殿下这般言语,万不能为外人所知,更不能被皇上听到!”

“是啊……”太子轻轻冷笑道:“如你所说,父皇于我而言是外人,而且是外人中的外人。哈哈,有趣,当真有趣。”说罢把魏修能丢在东宫,一个人跑出去骑马去了。

 第139章



第139章

春去秋来,自打太和二十年年初一战归来后,皇帝便一直安心静养,调理身体。有谢瑶及手下能臣帮他分担政务,皇帝肩上的担子看似轻了不少,实则在他心中一直都憋着一股气,那就是再次挥兵南下,攻下南朝国都。奈何力不从心,将养了大半年身子才好全。这个时候,又是冬天了。

基于上次寒冬苦战的经历,包括皇帝在内,全军上下恐怕都不想再于冬日踏上南朝的土地。此事便又耽搁下来。

经过前两年大幅度的汉化改革后,如今的北朝逐渐开化,可谓政通人和。原本谢瑶涉政,前朝还有几人颇有微词。后来见她执政风格相较于当年的太皇太后还算温和,基本上只是沿着太皇太后和皇帝的汉化思路深化下去,而且许多事情想得十分细致周到,又有皇帝在她身后总揽大局,便没有人多说什么了。

转眼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之时,经过一年多的沉淀,皇帝逐渐明白过来当时的自己是多么冲动,多么的不理智。他不是贪生怕死,只是根本没有必要做出无谓的牺牲。要攻占南朝,必须等待时机,等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

“父皇?”

皇帝闻声低下头来,就见小儿子眨巴着一双水漉漉的眼睛,专注地看着他。小孩子的眼睛,仿佛有着洗涤心灵的神力,让人见之便心情开阔,禁不住嘴角上扬。皇帝摸了摸三皇子的头发,温和地道:“怎么了?”

三皇子指着不远处缓缓走来的二人,脸上带着讨喜的笑容,“父皇你看,母妃和哥哥来了!”

皇帝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宫装丽人牵着一个粉雕玉砌的男孩儿穿花拂柳而来。岁月仿佛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任何痕迹,他的瑶瑶仍如少女般清丽动人。只是到底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又是权倾前朝后宫的皇贵妃,她的眼中有一种别样的神采,是当年初见她时所没有的。

每每谢瑶出现,他便不禁盯着她瞧,直到被孩子的吵嚷声拉回思绪。

二皇子进了亭子,趁着给皇帝请安的功夫,赶紧挣脱了谢瑶的手。

谢瑶很伤心地说:“皇上瞧瞧,恒儿现今不仅不给亲了,连手都不让摸了。”

二皇子闻言又羞又气,一张粉嫩的小脸臊得胀红。若不是为了“君子形象”,恐怕他早已跳起脚来,“母妃怎的恶人先告状!!恒儿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怎么还能如儿时一般由母妃摆弄……”

看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儿一本正经地说自己不是小孩子了,谢瑶表示很无语,非常无语,只能期待地看向皇帝表示由他决断。

皇帝左看看元恒,又看看谢瑶,颇有些为难。老实说他心里比较赞同二皇子的说法,谢瑶对孩子太亲昵了,并不符合宫里的礼仪和规矩。可潜意识里,他又习惯性地顺从谢瑶,所以一时之间,皇帝还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却见三皇子笑眯眯地歪在谢瑶身上,用手抓她的裙摆,将脸在她身上蹭来蹭去,奶声奶气地说:“母妃不要伤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