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冷宫公主种田记 >

第420部分

冷宫公主种田记-第420部分

小说: 冷宫公主种田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状元对两人还有些鄙视,从未见过还有自请下放的,工部是六部最低等的地方,工科院又是工部以下的没有正式编制的部门。
他心里暗骂着两个傻缺。表面上却还笑着。榜眼和探花也对他笑一笑,政治眼光不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也只能维持一下表面上的和谐了。
所以,两人一请了旨,立即马不停蹄的就去工科院做事报到。
而其它进士,也有少数的跟着去了工科院,包括二宝。但是大多数还是相当保守的,不敢贸然做决定,有的在观望,还有的更多的是下放了,有的找路子留了京任了小官儿,还有的是准备看榜眼和探花的笑话。
这些二宝三宝倒是无所谓的,根本不在意旁人的眼光,他们一进去,就与榜眼任了要职,在新一批的官员之中,他们以后的地位将不可替代,工科院也变成与户部直接挂勾的权力核心,这是所有人没有料到的,但是,旧的思想总要淘汰,在这一场新的竞争之中,有的人已经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李琛瑜给二宝三宝任了职,工科院的考试,也五花八门的开始了,因为人数太多,工科院每天都像热闹的菜市场,十分活跃,这虽被许多人所不耻,认为不是严肃的论学之地,但在这儿的每个人都被新奇的题目给吸引了。
而这些进来的学子也渐渐的感觉到了这里的魅力和乐趣所在,尤其是榜眼这些学子之中,倒有几个十分出色,渐渐的出类拔萃起来,做起官来也十分有劲,毕竟这些经历的,颠覆了他们多年所学,经历起来,自然也就越发的有劲了。
二宝和三宝对这儿本来就很喜欢的,他们的心历路程倒没有像他们一样过山车似的七上八下,他们一直一直都是很喜欢这儿,心情也是平静不已。
而其它学子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工科院欢欢喜喜的开始招生了。
考试过后,榜单下来的时候,工科院门口几乎围的水泄不通。选上的自然十分欢喜的去报道,没选上也不愁,到工科院财务部,立即就可领了路费回家去,所以,人人欢喜,也不算多抱怨,顶多也只是有点遗憾罢了……
被选拔上的,可是高高兴兴的,未选拔上的也都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虽然有点遗憾,但是也想着明年再来之类的活计。
总而言之,工科院算是顺顺利利的办起来了。
工科院其实算是教与学,以及实践做事相结合的部门。
这里相当于办了一个学校,因为这工科院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文学院,一个是理学院,当然这理学院指的是理科院,并不是指研究学理的学校,里面是由李琛瑜负责教学,并任院长的,里面的理科生,也没几个学子,学子们也看不上这种奇怪的学的东西,李琛瑜也全不在意。对着这些手工艺人,十分的亲切,虽然他们也识不得几个大字,李琛瑜也让人全心的教学,寓教于学的开始分科。
文学院是由李翰林负责的,现在李翰林也不是翰林了,应该称呼为李院长,李院长德高望重,那些学子也是心服口服,看到他也不得不恭敬的称一声导师,十分的恭敬。
李院长也是十分的高兴尽责的,有什么事也尽量的会与儿子商量着来。尽量不将这些学子给教的思想麻木了,他手底下也有不少新科的官员,对李院长也是毕恭毕敬的,李院长和这些官员,因为接触到这些新奇的东西,心中也是难免高兴。高兴之余,也会用心研究,并叮嘱学子们学以致用。
正如李琛瑜对他所说,这里是培养得用的官员的地方,而不是培养学究的地方,所以,李院长也是时时刻刻谨记在心。
李琛瑜既任院长,又任户部尚书,不过他还是不怎么忙,基本上教学的时候,也是丢下点题目就离开了,十分惬意。因为他,工部与户部倒是越发的亲切起来,两个部门在他底下也是忙的团团转,这工科院的事也都摆上了他们的首位在做的事情。
尤其是户部官员也都在工科院一一的挂了职,基本上也只是财务之类的职责,管帐务,付钱……付的一众官员真是想吐血,但是,却不敢违背李琛瑜的意思,谁让人家赚钱有一手呢,户部如今确实是不缺银子,加上如今与东原商谈完毕,税收是多多的,加上李琛瑜又制定了新的商税制度,那锐银确实是哗哗的收,如今虽然这工科院花用大了些,他们也是不敢说什么的,毕竟谁让户部有钱呢,而且是仰仗了李琛瑜才有了钱。
不过,他们虽然背后议论李琛瑜乖张任性的同时,却也对他不得不叹服,哪怕现如今事情多了不少,但他们也是敢怒不敢言,顶多抱怨几句,但是李琛瑜对他们也不亏,他们也就心服口服了。只是嫉妒李琛瑜这个尚书和院长做的真是惬意不已。大事一把抓,小事丢给他们,真是把他们忙的团团转,不过还好,他们户部也进了新科的进士做小官员,依着李琛瑜说这是实习生,不用白不用,以锻炼熟悉事务之名,把他们也是忙的团团转,他们还高兴不已,其它老谋深算的户部官员,暗骂一个傻缺,不过该忙的还是得忙。
工部就更是忙了,官员们不仅要做工部的事,还要负责工科院这些人的教学事务,还要带着他们出去熟悉一些其它的杂事,真是烦不胜烦,不过虽然忙了些,他们手上的事也有这些学生,以及实习生帮忙,他们实际要做的事反而少了许多……
但也因此,这些新进官员和学子,也迅速的成长起来。渐渐的熟悉了事务,并能独挡一面。
同时,工科院也成立了西医部和中医部,简称医学院,虽然现在中医多些,西医还没有引进,但这个部门也让众人侧目,因为李院长说了,西医部以后一定能进新的人才,中医合壁,并能成立最好的医学院的。
这些医学院以后也不拘人才,不仅要吸纳大禹的民间医用人才,还会吸纳海外人才,不仅医学院如此,其它部门也都如此。
不拘人才的取用,让工科院变得十分的热闹,里面有一种浓浓的学教之心,十分的火热。
总而言之,工科院不仅录用了人才,举行了选拔考试,而且教学与实践结合,这些人也渐渐的迅速的成长起来,成为十分出色的新进官员,然后慢慢的放到低层中去……
同时,工科院还成立了两个最重要的部门。农业部以及火器营。
农业部是国之根本,沈思思身着男装,目前任院长。
火器营是最机密的部门,李琛瑜直接掌管,并且弄了好几个机密的人才,正在研究火器,以后想要远征海外,没有火器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李琛瑜任的这个部门,也让他在工科院的威信十分的大,因为很多理科院的学子削尖了脑袋,都十分的想进这个机密部门。
尤其是李琛瑜教学的东西是闻所未闻之后,原本,一开始很多的人都不愿意听他上课的,只有一些手工艺人听着,但是后来,他的课是开放课,许多文学院的学子听着渐听出趣味来,慢慢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他讲的课,留的题,都能在学院里,引起多人的讨论,因为这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科学的领域,所以充满了探索精神。
一时间,工科院十分的火热,而这些是李院长也没有料到的。后来他也会去听儿子讲课,听得多了,也听出真理来,渐渐的也就上了心。不仅鼓励学生去听,自己还会听,并与学生们一起讨论。
李院长终于有一天忍不住问儿子,道:“这些理论,你是从哪儿学来的?!”
李琛瑜嘿嘿一笑,道:“……海外。”
不过目前的海外估计还没有研究这些真理出来呢。
“可是学这些,真的有用?!”李院长道:“那火器营就是要用到这些公式?!”
“当然……”李琛瑜轻笑道:“不仅是火器营,以后的方方面面,都能用得到,这些都是造福万民的事,所以一定要传授下去,慢慢的我们大禹也会有很多科学人才出来了……”

☆、第748章 实验

李琛瑜叹道:“为了进步,为了保护这些科学人才,我和皇上也要商量商量立法保护他们。”
想到就去做,说着也不理会李院长了,急匆匆的上了马就进了宫。
李院长哭笑不得,道:“臭小子,做事说风就是雨……”
他的副手笑着道:“尚书大人就是雷厉风行,以往多少人不看好这些,如今院长你看,可不是火火热热的,在这儿都能感受到一种萌芽的感觉,一种朝气篷勃之感……”
“……是啊。”李院长一笑,道:“这里将是大禹新进人才的基地。我相信我这第一任院长,也会名载史册了……”
副手一笑,道:“可不是,我看尚书大人也是,虽行事乖张,但是,却是做了许多实事。若是这法令真下来了,这工科院以后就是第一部门了,工部的地位也得进一步,以前重文不重理,如今,怕是要翻个身了。哈哈……”
“是啊,三子不爱著书立说,如今,我且帮着他把他的理论给整理出来,以后做为教科书,在工科院广为教学吧……”李院长笑着道。
“正是此理……”副手笑着道:“慢慢的整理出来,今年是探索的一年,到了以后,就可把这些书去排版印刷出来,学子人手一册,也能广为流传,为大禹培养更多的人才,毕竟集思广益,大禹的人才只会越来越多啊……”
“说的是……”李院长哈哈大笑起来,整个人容光焕发,似找到了新事来做,便道:“……不光这部门,还有农业部,文学院,都要如此。以后工科院,便是我们大禹第一部门和学院相结合的神圣殿堂了……”
副手大笑,道:“是啊,有皇上亲手题的工科院三个字的匾额,这工科院的殊荣,自不必说……“
两人大笑起来。
李琛瑜进宫,与成帝商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成帝就颁布了法令,给了科学人才更多的殊荣和奖励政策,以后不论出身,只要有贡献,位同等于文学学子,以后也不论文理取用人才,不再歧视手工艺者,官员的录用上面也突破了局限制,甚至以理出身,能享受更多的殊荣和奖励。
这法令甚至写进了大禹法典第一策中。
虽没有到免死金牌的地步,但是以后大禹的政策,只怕会重理轻文了。
一令下去,全朝哗然,但一概上论的折子,成帝一概不理。
以后取用人才,只看功绩和贡献,不论文章。
这弄的文科出身的官员压力很大,但是也无法扭转皇上的心意和已成的定局。
但却影响到底下许多文学学子的抉择,工科院招生一直未停过,更多的学子去参加考试了。
大禹上下,都陷入到工科院的狂热之中。
而幸亏户部给力,虽然银子出的极多,但是,这样的优惠政策,引的更多人盯向了工科院,一时间,工科院的名声一时无两,耀眼不已。
大禹众人也渐渐明白,这工科院并非一时之太阳,而是大禹特别扶持的正儿八经的部门,里面的官员也变得风光无两起来。
毕竟,皇上支持,户部给银子十分爽快,这银子上的支撑,才是最大的支撑,加上写进大禹法典里的法令,这工科院被确定了唯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沈思思忙着农业部的事,每天也早出晚归的。
农业部的事就比较苦逼了,因为要做实验,沈思思又不是爱说话的人,一向言简意赅,一般只说到关键点,她不是爱说教的人,都是以事实说话。每天都带着农业部的人在实验田里泡着。
顶多说一说品种的优良,生长的环境,以及育种和施肥的要点,其它的她的话极少。
但因她身份尊贵,所以,农业部的人也是毕恭毕敬,不敢怠慢于她。
并且一般她说的要点,都有官员一一记录在案,还有很多的学子也在用心的学习,培育新种。
实验田是皇上拔给工科院的,而农业部的人也是最多的,有工部原有的官员在,还有新进的官员,以及工科院的她的副手和官员,以及更多的学子,每天早出晚归的泡在实验田里,为一点点的进步而能高兴很久。
他们都是有抱负的人,并且对农事也是极感兴趣,想为民做些实事的人,这些人,沈思思反而欣赏的多,毕竟农业部是最不吃香的部门,也是最辛苦的部门,他们话都极少,但比起其它部门的咶噪,这些人真的是安静的多了。
而她所做的,以及农事的要点,当然也有人一一记录在案,准备做一个实验本印发,再准备写一本教科书,以农事要点和大纲,以后在工科院农业部做教材,现在的实验都是万分重要的,他们从一开始对沈思思的怀疑,也渐渐的变得敬重,因为很多的实验都取得了很重要的成果。
书的署名自然是以沈思思为名,以及整个工科院参与官员了。
但沈思思是院长,最大的功劳本来就是她的,而且她本来就在教他们培育新种。
这一点不用置疑。
而沈思思以前在农家长大的事,也让他们恍然大悟,明白过来,对她能亲临下田,他们对她也变得敬重万分。又得知她已经思考良久,如果才决定弄出新种,众人也是万分的敬佩。
一个心中有农事,有民生,并且能想了这么多年的公主,虽然她是尊贵的公主,也让人万分的敬重。
只要不参政,他们对沈思思自是不反对,也不因她是女子而轻看于她。反而认为她功在万民。
沈思思做什么事都是淡淡的,话极少,对一些实习生做的实验,偶尔会指点几句,但绝不会胡乱干涉,众人对她都很敬重,渐渐也喜欢起来。
沈思思出门虽身着男装,但都会带帷帽,所以,容貌上也并未引起多少人注意。她如今也不想再引起多少非议了。
虽然在女眷之中,她还没什么好名声,但是很多官员对她的印象也渐渐的改观。
时间就这么一恍而过,沈思思这天回到家的时候,洗去衣服上沾到的一点泥水,喝了口茶,又润了润嗓子,天渐渐的热了起来,她做的实验田也慢慢的有了很多的成果,对此,她很高兴。
而穆泽宸化了名,基本都是呆在火器营,想要研究出火器来,还要费不少的功夫,但也取得了一点成果。
他回来的时候,沈思思已经回来了。
他十分高兴的进来,沈思思站了起来,眼尖的发现他手上有一条伤口,便愣了一下,抓住他的手道:“你也多注意一些,火器本就不太安全,以后别受伤,让我心疼……”
她忙给他抹药。
穆泽宸脸上带着笑,道:“今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实验的时候,一高兴,没来得及躲开,还好没什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