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初唐美好生活 >

第66部分

初唐美好生活-第66部分

小说: 初唐美好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机会和她们会面。以后,她再回到郑国公府,就完全是个客人了。不过,再过些日子他们新婚满一个月的时候,按照老规矩,就应该再回来了住对月了,只是不知道卢国公府众人能不能同意她回来住对月啊。

  程处弼即使心再粗,也看出了她眼底的迷惘,马上毫不犹豫的安慰道:“三娘,你别伤心了,待回去了,某去和娘亲商量了,下个月咱们来岳父府上住满对月就是了。”

  “真的?”一听这话,魏叔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唐新婚夫妻是有住对月的规矩,可真没有哪个新婚小夫妻是住满对月的,特别是长安城中的权贵之家,住对月的规矩就更没有几家会彻底遵守,如果婆家能允许新媳妇住对月的时候回娘家小住几天,就已经算是好的了。现在程处弼突然说会劝服程咬金和崔夫人,她哪能不惊喜啊。

  程处弼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含笑着点点头。

  得到了承诺,魏叔玑的心情顿时飞扬了起来。还好还好,下个月还能再回来看看,她就当跟她前世在外地上大学、工作那样,这样想想,日子也没那么难熬了。

  因为归宁是不能在娘家过夜的,所以程处弼他们没有用过晚饭就回去了,回到卢国公府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来。魏叔玑刚想去给崔夫人请安,就有崔夫人身边的丫鬃来传话,说是崔夫人体谅他们小两口刚从魏叔玑的娘家回来,即使路程不是太远,想必也累了,今晚就不必一起用饭了,让他们小两口直接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用饭便好。另外,他们小两口也不必再去跟崔夫人他们请安了。明日再见就好。

  听了这话,魏叔玑总算是能松了口气了。话说,她还真不大习惯和崔夫人他们的相处。而且,不知为什么,她总觉得她不大能适应卢国公府上厨房的口味。虽然卢国公府上很多的菜式,就是从他们郑国公府学习来的,按理说她该很习惯才对。

  既然晚察上不用去跟崔夫人他们请安了,看看时辰还早,魏叔玑就决定先去(。kanshuba。org)看书吧下嫁妆,最好今天能先(。kanshuba。org)看书吧出不宜久放的。要是能把那些嫁妆(。kanshuba。org)看书吧出个类目就更好了。而程处弼一回到卢国公府,就实去演武场练武去了,说是这几天他忙着成亲,根本就抽不出时间来练习武艺。

  魏叔玑正带着顺娘和几个陪嫁的贴身大丫鬃收拾着嫁妆,而原本跟在程处弼身边伺候的丫鬃们就在房间外各尽其职。其实新婚第二天,也就实是拜见舅姑那天,她就见过了一直跟在程处弼院子里伺候的下人们。一番恩感并济下来,倒是让有些原本自恃劳苦功高的下人们收敛了些。三房的院子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魏叔玑也不是个刻薄寡恩的人,她刚来不久,还不太好动三房的人手,再说了,其中肯定是有不少程处弼之前得用的人手,在未明了情况之前,还是维持现状比较好吧。

  魏叔玑正在看顺娘已经登记造册的一部分嫁妆的时候,就听春桃一声惊疑:“咦,三娘子,这份是谁送的贺礼啊?怎么没有署名?”

  魏叔玑等人闻声一看,就见春桃手中正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箱子。魏叔玑忙上前接过,上下翻看了遍,要说他们这次婚礼上收到了不少礼物,都是署了名、有礼单的,像这样全部光滑的,还真是少见。

  到底是谁搞的这么神秘呢?难道是某个自己或者程处弼认识的人吗?想到这儿,魏叔玑沉声吩咐了句:“去喊你们三郎君过来,就说奴有要事要和他商议。”

  顺娘忙应声,出去让门口一直候着的粗使丫鬃赶紧去找人了。

  程处弼得了消息,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停下了手上练的一半的功夫就赶紧回到了房间。“三娘,怎么了?这么急着找某?”

  魏叔玑忙问道:“夫君,不知你认识的人中,有没有会匿名给咱们送新婚贺礼的吗?”

  “怎么?是有人送了贺礼,但是没有署名吗?”一听这话,程处弼一下子就抓到了魏叔玑话中的重点,顿时明白了是有什么人送的贺礼让魏叔玑为难了。

  魏叔玑点点头,将那件尚未拆分的礼物递到了程处弼的手上。

  “夫君,就是这件。刚才奴和顺娘她们在收拾这次的新婚礼物时发现的。奴猜不到奴认识的人当中有谁会这么做。”

  这么一说,程处弼的脸色也凝重起来了。

  他刚才在魏叔玑说话的时候,已经在自己的脑海中仔细过了一遍,他的朋发们中能干得出这种事的人。可纠结了半天,还是没有考虑出个所以然来。不过艺高人胆大,程处弼直接接过小木箱,没等魏叔玑阻止,就径自打开了。

  竟然是满箱子的孤本医书和上好的珠宝玉器,其中还有几份上百顷长安城外庄子的地契,程处弼常出去跑,自然明白那地界的田地是多么难买的。更何况仅凭那些珠宝的成色,就连上次师傅孙思邈送给魏叔玑添妆的那匣子珠宝首饰都不逊色。是谁这么大的手笔?送了礼,居然连什么线索都没留下,就这么走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程处弼在脑海中把自已能想到的人选都过了一遍,还是没得出什么有用的结论。不过,光看这些贵重的珠宝玉器,就知道送礼之人定是位高权重或者极度有钱之人。考虑了半晌,程处弼手一挥,毫不在意的道:“三娘,你就别为这事烦神了。找不到就找不到,咱们就把这箱子礼物当做别人让咱们保管的吧。你仔细收着,等有机会咱们再还回去吧。”

  魏叔玑想想也是,现在送礼之人还没有找到,所有能查到的只有一份礼单,上面的字迹还是大唐最常见的行书,根本就不可能查到礼单的来源。要是搁现代,说不定还能凭着笔迹鉴定啥的,通过笔迹分析,也许许能查到。可在这什么都没有的古代,要想笔迹分析,那无异于痴人说梦。这么想着,魏叔玑倒是有些后悔之前读书时没有多对笔迹心理学多研究点。她突然又想起了程咬金和崔夫人,总觉到这件事应该告诉他们。毕竟老谋深算,特别是程咬金,以他长期混迹官场的经验,说不定能发现什么蛛丝马迹,这样也能做出最利于他们卢国公府的决定。“夫君,这件事要告诉阿耶和娘亲他们吗?”

  程处弼毫不犹豫道:“当然要告诉他们了。只是这件事还是咱们自己去跟阿耶和娘亲们说吧,咱们当面去说,也好说清楚些。要不这样吧,咱们等会用餐的时候早点去找娘亲他们说话,这样也不显得太过刻意。无端惹得其他人嫉恨。”

  对程处弼这么的小心谨慎,魏叔玑没觉得有多夸张。财帛动人心,这么一大箱子珠宝玉器,拿出去件件都是价值连城,还是不要招摇,仔细收着吧。至于大房、二房,告不告诉就看程咬金他们的意思吧。不过,在魏叔玑看来,就算告诉大房二房也没什么事。清河公主是真正的金枝玉叶,即使不如晋阳公主她们得宠,但见识过的珠宝玉器自然不会是凡品,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些,而大嫂薛氏也是出身世家,嫁妆什么的也很多。再说了,这些珠宝玉器算是其他人送给他们小夫妻俩的,就算其他人知道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啊。至于师傅上次送给她的那匣子及笄礼,她本打算留在郑国公府,等着以后有机会再还给师傅的,可后来裴氏耐心的劝过了她,她只好把那个匣子又到了卢国公府。在新婚的第二天,她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程处弼了。程处弼听了也没啥感觉,只是让她好好保存了。

  这件事和程处弼商议好了,魏叔玑就没什么好烦心的了。就又回去(。kanshuba。org)看书吧自己的嫁妆去了。

  晚上快要用饭的时候,程处弼带着魏叔玑先到了崔夫人和程咬金的正院。去的时候,只有崔夫人一个人在,程咬金早上就去了军营,这会儿还没有回来。

  小夫妻俩一起亲亲热热的来了,崔夫人是一脸笑意,“三娘、三郎,你们来的挺早的嘛。这会儿来可是有什么事?”

  不等魏叔玑许口,程处弼就先道:“娘,这不是快到晚上了吗?咱们府里可就您这边的饭菜口味最好了。咱们这不馋了吗?”

  听这话,崔夫人笑骂道:“你这猴头,都成亲了,还这么调皮!

  咱们府里什么时候少了你吃的喝的啦?要吃什么喝什么,直接去找三娘就可以了啊。三娘的手艺可是咱们府里顶好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府里很多菜式,不都是从三娘那儿得来的吗?”

  像是这些话不要钱似的,崔夫人夸奖的话一句句的冒出来,把魏叔玑夸到囧死了。貌似她没有这么厉害吧?这些菜式都是她前世最常见的普通的菜式啊。也就是古人见识少,遇到这些菜式,才会这么觉得惊奇。听到崔夫人这些夸奖,她真的觉得蛮羞愧的,忍不住脸红起来了。

  程处弼虽然挺爱看她脸红的样子的,但真的挺怕她脸红到后来就恼羞成怒了。忙帮着岔开话题道:“娘亲,某有些话想跟您说呢。这不是刚才三娘在收拾新婚贺礼的时候,发现了一份礼单和一箱子珠宝玉器。只是除了礼单,咱们就没有见到其他的东西。所以到现在都不知道那箱子贺礼到底是谁送来的。如果是薄礼,还好说些,问题是这箱子珠宝玉器件件都是精品,看样子都是价值不菲的。娘,现在怎么办?”

  似是没有想到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崔夫人明显一愣,沉吟了半晌,才开口道:“按理说不应该啊,奴活了这么多岁数,还真没有见过你们现在这种情况。要是真心想要送贺礼的话,哪有人不具名的啊。

  还是这么一大份礼。按照不成文的规矩,至少应该报上家门,方便咱们府上回礼啊。哪有这么不按常理出牌的啊。你们可有什么怀疑的对象?”

  程处弼和魏叔玑都摇摇头,“咱们已经把能想到的人选都细细考虑了一遍,还是没有到出什么结论。您也知道,就某军中的那群同僚,一向是直来直去的性子,根本就干不出这么含蓄的事情。而三娘是典型的大家闰秀,平时基本上都是呆在府中,少有出门的机会,哪有什么可能会遇到这么出手大方的神秘人啊。不过某倒是觉得有个奇'。kanshuba。org:看书吧'怪的地方,那箱子珠宝玉器里面有很多都是比较素淡的,很符合三娘平日里穿戴首饰的习惯。”

  “是吗?奴还真没意识到呢。或许是个巧合吧。”魏叔玑一惊,原本埋得低低的头也刷的抬起了。貌似她还真没发现这个事情,只是单纯的觉得那些珠宝首饰看起来很顺眼,如果给她挑选,那些都是她会选择的类型。貌似她的喜(。。…提供下载)欢也只有几个兄长知道的啊,可他们早就把给自己准备的新婚礼物送给自己了啊,而且以他们平日里接下来的银钱,根本置办不起来这么贵重的礼物。只是除了几位兄长,还会是谁呢?

  虽然崔夫人觉到小儿子说的很有道理,但这多少涉及魏叔玑的闺誉,她这个做人大家的也不好多说什么。这下崔夫人也没辙了,“那既然是送给你们的,你们且收下吧。别的都不用管了吧。”

  程处弼和魏叔玑不由相视,一阵苦笑,貌似这件事到了这个地步,也就只能这么办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回门三天不到,裴氏就传话给魏叔玑,说是说们己经跟李二陛下请旨,想要让魏叔玉下面的几个弟弟先成亲,毕竟不能大家都等新城公主及笄吧。或许是李二陛下意识到自己一句金口玉言给郑国公府和另外的几个国公府第造成了多大的困扰,金口一开,和长孙皇后商量着也许不用等新城公主及笄了,决定今年就把魏叔玉和新城公主的婚事给办了,他们小夫妻完全可以先成亲,等新城公主及笄了,再让他们俩圆房啊。

  得,这话一传来,裴氏就陷入了无止境的忙碌中,不仅要忙着给魏叔玉准备新房,他下面的几个弟弟的好事也将近了,老大的日子定下来了,后面几个也要上了日程。魏叔珍她们也不好离开,只好去了信给夫家说明情况,尽可能的留在长安城中帮帮裴氏的忙。后来还是裴氏觉到这种两地分居的日子对两个女儿不好,使了大劲,才把两位劝走。

  而魏叔玑则是新嫁娘,已经回门过了,也不好经常回娘家,即使崔夫人不说,外面的流言蜚语也容易把她给淹没了。众口铄金,她还是小心些吧,只能想着等住对月的时候多帮帮裴氏的忙。还好,裴氏身边还有不少得力的下人,又一直都当着家管着事,魏叔玑又做主让顺娘先回娶帮衬着,她才能放心些。

  魏叔玑总觉得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之所以会这么爽快的让新城公主嫁过来,完全就是知道长孙皇后身子不好,估计撑不了多久,想早日看到自己的子女成亲。或许他们的想法也有冲喜的意思吧。要知道新城公主现在才十二岁左古,离及笄还早着呢。现在算算,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嫡出的子女中,除了定了亲事还未出嫁的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其说都已经成亲生子了。这些年来,凭着魏叔玑对几位公主的调养,她们也摆脱了没有子女伴身的尴尬境地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长孙皇后真的有什么不好了,新城公主作为嫡出子女,自然是要守孝的。谁知道三年之后会有什么变化。还是让新城公主早些嫁过来为好吧。而晋阳公主的亲事也定在了新城公主的前面,魏叔玑作为她的好朋友,到时候自然是要去添妆的。只是还有些日子呢。目前摆在自己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到先度过这一个月刚嫁人的适应期。

  嫁了人之后的日子不比在娘家悠闲,作为一个新媳妇,魏叔玑还算是比较好的适应了自己的身份。每日服侍着程处弼起床,陪着他用了早餐送走他之后,就去崔夫人处请安,和妯娌们叙叙话,然后回房小补一下觉,下午没事的时候就看看医书、处理下他们三房的事务,一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每每到晚上休息的时候,魏叔玑就会觉得,哦,原来一天又这么刷的一下子就没了。难怪古代的贵妇人闲的没事就喜(。。…提供下载)欢搞宅斗呢。

  还好程处弼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