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三国天府之国 >

第37部分

穿越三国天府之国-第37部分

小说: 穿越三国天府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6

26、第二十四章:结义乌戈 。。。 
 
 
  “舅舅,你又要输了,”一天我在孔明府上喝着茶,悠闲地幸灾乐祸。
  孔明只是淡然微笑:“伯约,过不得几日,我便再也没什么可以教你了。”此时姜维和孔明的队伍旗鼓相当对峙于沙盘之上,双方的排兵布阵居然都毫无可趁之机!我看了看孔明,这人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眼中倒是颇多赞许,想必十分欣慰。
  姜维笑道:“不敢,维不过是借了师傅一两分而已。”
  孔明道:“伯约不必过谦,你如此贤才,将来必然大展前途。”
  姜维笑着拜谢,而我问道:“舅舅,我们与北魏即将开战了么?”
  孔明道:“现在粮草才集聚了一半,尚不能为。且近日有大好之事,也不可轻易动兵。”姜维闻言一愣,我也不解其意。孔明笑道:“我与孝直、元直、士元都通过书信,蜀中人言主公年岁渐长,而孙夫人无所出,于国不妥。今有吴懿之妹吴氏,貌美贤惠,虽曾为人妇却恭善贤淑,吾等议定,愿奏请娶为夫人。”
  我笑道:“孙夫人不会答应吧。”
  孔明淡淡一笑,姜维则道:“此事可议。”
  没过几天,以法正、孔明为首的群臣集体上书,请奏刘备再婚,娶吴氏为夫人。刘备推辞不过,便应允了,准备不日入蜀中下婚书、送定礼,迎娶吴氏;刘备如今要走,我只怕也得跟着走,谁叫我没先下一成,推辞谏议大夫之职呢?
  闷闷回到府里。
  冯袭妻子正抱着自己的头生女与王月娥和秦琼晒太阳。秦琼已经一岁了,说话却慢,不过虎头虎脑很可爱。我上去与她们说了几句话,又拍了拍秦琼的脑袋,问冯袭妻:“怎么这么久还不取名字?”
  冯袭妻有些难过地说:“因为是丫头,随便叫什么不就好。”
  “那怎么成,”我笑答道。我端详了一下小丫头,笑道:“女儿是娘的小棉袄,又长得好看……叫她玉环。冯玉环,别嫌难听啊。”冯袭妻拜谢,我辞别了她们走入内宅。
  媛儿上了茶。
  她迟迟没走,我便问道:“什么,说罢。”
  媛儿壮了壮胆子,道:“大人,为何赶妮儿姐走?”
  我失声笑道:“怎么你也是这问题?”
  媛儿慌忙道:“奴婢不敢!”
  “妮儿犯了错,”我静静道,“她居然想取代我心中那人的位子,所以我赶走她。你怕了吗?”
  媛儿道:“就是那位匈奴夫人吗?奴婢不敢妄想。”
  我淡淡笑道:“这就是了。我把你们都当成了自己妹子。”
  媛儿退下,我在内宅拿起自己的长剑,按照赵云教过的剑法慢慢练习着。本来我是女子、力气不足,可天天逼着自己拿这么沉的剑来联系,倒是长了点力气吧……
  他教给我的,已经是最轻巧的剑法了。
  ——我就知道是这个结果。
  赵云,这老古董。
  自从那日我告诉他我的身份后,他几乎立刻就从我眼皮子下消失了,连府中也很少再来。不过他总是把我叫到校场去,去教我剑法、射箭(还十分苛刻…_…|||),至于喝酒聊天什么的,再也没有……我不由得揉揉脑袋:我早就知道!私人关系就此断线!
  可如果刘备返回蜀中,我肯定就要去了,他还会留在这里镇守荆州。
  在另一时空,镇守荆州的关羽遭遇了什么大祸,我可是一清二楚;虽说现实扭转,庞统、法正都没死,孔明也会守护荆州,另加上一拨文臣武将,但我还是不放心。
  过了几日,刘备早朝,朝上宣读了随驾入蜀的名单,其中果然有我;至于张飞、赵云,都留下来与孔明镇守荆州了。下朝后,我略带忧心找到赵云,他见我这副神色有些莫名:“你怎么了?为何这般脸色?”
  “我要去蜀中了,”我答道。
  “我知道,已经有人告知与我,”赵云道,他脸上掠过一丝难言之色。
  “你……子龙,荆州处于北魏、东吴交界,首当其冲,万事一定要小心,”我说道,“你留在这里,有孔明舅舅,我不太担心。只是张将军那个性子,我怕他会惹祸——你要提防吕蒙,还有陆逊,这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若是荆州水路,陆逊可能不会出面,而是由吕蒙偷袭。以前我跟你讲过的白衣渡江的事情,一定要记住,这不是做梦的故事!这两人不可小觑!”
  他点了点头,我又说道:“那荆州烽火台也不保险,一旦有人偷入,把烽火台周围警戒士兵杀掉或收监,荆州休矣。”说到这里我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忽然又想起一事,便淡淡道:“好了,没什么要交代的,我回去了。”
  “等等!”他叫住了我,我站住回头:“嗯?”
  “——一切小心,”他缓缓说道。
  我笑了笑,说道:“知道。”
  
  ——————————————@@分割线@@———————————
  
  灵烈第二日便随刘备返回蜀中,赵云照例巡江因此并未能送行,只是后来才听说,灵烈带了那心腹五百人一同去了。只是她在离开之前,执意要求将傅士仁一起调入西蜀,又求将监粮官赵累调到糜芳身边,参事王甫随军督查水路布防,还牵走了黑色马,把良马奔霄留给了自己。孔明又将一个信封交给了赵云,说是灵烈临走前写下的。
  赵云打开一看,是几句诗: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何时尽?此恨何时休?只愿君心似我心,再复一大醉。”
  赵云看毕,微微一笑,把信纸连着信封贴身而藏。
  
  ——————————————@@分割线@@———————————
  
  我骑在马上,随着刘备车队走在蜀中的崎岖山路之间;我身后一辆车里坐的是华佗及其妻小,有华佗的夫人和两个女儿。我坚持要随身带着华佗,再说荆州那三位都不需要医生:孔明命不该绝,张飞在另一时空里被人割了脑袋不是病死,赵云就更狠,连伤都没有。
  相比之下,法正、马超这几位,倒是需要得紧。
  到了西蜀,我们分别回各自府邸休息,等待过半月刘备的再次大婚。庞统派了人迎接我,我去到他家,和这位凤雏先生一同议论着西蜀最近几年的收成;徐庶去巴西考察去了,日前不在,而刘备的婚事庞统已经筹备得齐全。
  从他那里出来,我正要往自己暂住的驿馆里去休息,就见府外等着一人,身着布衣、十分朴素,头上系着竹冠,正迈着方步走来走去。见我出来,他上前走了几步,笑道:“大人安好?”
  我仔细一看,还没怎么认出这人。
  这人倒是也不生气,笑道:“大人是贵人多忘事。”
  “张任!你是张任大人!”我忽然反应过来,哈哈一笑;张任亦笑,道:“好在大人认得我,如何,去寒舍一叙?”
  “张大人相请,岂有不去之理!”我回答,正要牵马,却发现张任是步行。我便请庞统门人将我的马送到驿馆,与张任一同走着去他家。张任见状只是淡淡笑道:“多谢。”
  途中,我见沿途百姓安居乐业,不由微微点头。
  张任道:“庞统这人确实有才,这才几年,蜀中气象一新。”
  我微笑道:“如此甚好。”
  张任叹道:“亏得当初他逃得性命,这人也算是英才。若是真被我射成筛子,就太过可惜了。”
  张任家里仍然十分朴素简单,二老都已经去世了,只有张任妻子与幼子二人出迎。我细细问过二老之事,都是长寿善终。张任要留妻子斟酒,我连忙笑道:“不敢劳动夫人,我们自斟自饮就好。”
  酒过三巡,张任醉笑道:“你当年也是,没事就来烦我,还定了什么五天一来、十天一来,闹得我烦心!还有那什么‘叨扰’还是‘打扰了’!”
  我笑道:“那也不赖我的,谁教你老是不降,简直气死我……还整日坐在营帐里叫骂,骂得那叫一个流利!你不知道秦昊多想宰了你,他跟我说——说那些日子,他做梦都是在把你大卸八块。”
  “我就不信……你不想宰我,”张任哈哈笑道。
  我随口道:“宰你干嘛?就为骂我?切,我当年可是打定主意留着你活命,知道么!”
  “刘璋好么?”张任忽然问道。我想起刘璋在西蜀失去后便被送到了汉中,而孔明本来也建议刘备将刘琮送走到蜀中,离开本地,可刘备觉得刘琮年幼,又失了父母,不宜远行,便留在了身边。刘璋情况我确实不知,我就如实告诉他了。
  张任长叹一声。
  “张任兄,求你件事,”我想起了那傅士仁,便说道:“我求你看住一个人。”
  张任挑起眉毛:“谁啊?”
  “一个叫傅士仁的,我觉得他心怀不轨,”我回答。
  张任大笑道:“你叫我看住他?你不必让人看着我么?”
  我微微笑道:“看住你?说真的,这西蜀之人,除了庞、徐二位伯伯之外,我最相信的就是你。”张任亦笑,又问道:“怎么看着他?一有动静就除掉?”
  我摇摇头:“就是监住他,别让他生事。现在先别杀他,他与糜芳是好友,糜芳又是刘备的舅子。只是防备他与东吴等人的联系,尤其是虞翻,他们可是旧日故交。”
  张任点点头:“把他派到我手底下,我亲自看着。”
  我拱手道:“多谢了。”
  张任笑道:“你若是一方王侯,必然贤才云集。”
  我微微笑道:“可你不想想,做王侯多累!”
  再喝了数盏,我与他做辞离去。
  
  刘备续娶的典礼也万分热闹,百里红妆迎候新人。刘备身穿新郎汉服,身后百官皆身穿喜服相随,一路走来;另一边,吴氏身着新娘服,由蜀中两名出身名门的未婚少女陪伴而出,二人聚集到一棵千年古松之下。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礼仪,而庞统笑道:“这是取松柏长青,结百年之好的意思。”
  我点点头,看女方家的吴懿与孙乾一起将二人再次请出,二人携手来到百官、武将面前,接受朝贺,之后二人相对而拜,走入席间,典礼就此变得热闹。首先是礼仪之人将三色荤菜呈到刘备、吴夫人面前,二人一同吃了三口;又斟上美酒,二人喝了一盏漱口。奏乐声又起,百官纷纷上前祝贺。刘备、吴夫人分别满饮数杯。
  吴夫人年纪不算轻,但相貌美丽,为人娴雅,怪不得众人推崇。
  只是不知孙夫人,现在如何?
  同为女子,我倒是对她有点同情,不由想起将来之事;没想到就在此时,一人上前笑道:“灵大人为何不饮酒,而是发愣?”我打眼一看,这人长面多须,眼睛小而有神,样貌却是全然陌生的,便笑道:“一时发愣了。不知大人高姓大名?”
  那人笑道:“南安傅士仁,特来拜会。”
  我笑道:“原来是傅大人,幸会幸会。”
  傅士仁笑道:“不敢。久闻大人酒量极大,请满饮一杯。”我忙笑道:“谬赞。”随即举杯,与他共进一盏。是日宾主尽欢,却压根无人去想想那孙夫人现在如何过日子;就算刘备与孙夫人是政治联姻,可如此一来,吴国太那边恐怕要不愿意了。
  婚礼的喜庆慢慢退去。一日,我召集了那五百零三人,一起到了蜀中校场,要看他们武艺如何。五百人分列三队,一百六十七人为一队,冯袭、秦昊单列,在校场开始比试。第一轮为射箭,每人十只箭,向六个红心箭锁连环,我亲自验看:这些人大多能一箭一箭锁住前面的箭,但仍然有人会将箭失手。看了一阵,只见轮到一人之时,那人先放下弓箭,对我一拱手道:“大人,愿求马匹。”
  冯袭看着我,我点点头,冯袭便去牵了匹马给那人。
  那人翻身上马,动作迅捷,催马疾驰起来,然后跑过一个箭靶,一箭正中红心;绕了一圈,又来到前面,又是一箭,正好把上一箭打落,如此往复十圈,周围人看呆了。那人射满十箭,方才策马而回,下马道:“顾顺鲁莽。”
  我喜笑道:“箭术如此精湛!”
  随即我命秦昊取来十两金子和一匹蜀缎,作为犒赏;在箭术和兵器、骑术的比试之后,我请了那人来,问他情况。顾顺答道:“我是南郡人,自幼父母双亡,便投入刘表军中。后得刘益州接收,分入大人军中。”
  我便叫来冯袭,将我那五百零三人分为三队,一队由冯袭统领,一队由秦昊统领,第三队则交给这个新认识的顾顺。在汉中时,我早就想把五百人分分,省得到时候混乱不堪,现在有了这个箭术精湛的顾顺领一队,也免了自己用人唯亲、袒护冯袭秦昊的嫌疑。
  我抽空又查验了一下兵士的铠甲,发现这些铠甲只有徒有其名罢了,不过是一层薄薄铁、铜皮,遇上机弩长箭不还是白费。想着用精铁打造一批,手里钱却不够了,再说若是用金银勉强买下,一来我身边就身无长物,二来我就不信其他将军见了心里没想法。
  于是郁闷,想了半天想不出法子来,出门闲逛。
  冯袭被我留在校场,秦昊在看家,反正他们是轮换着来,一人一天。我自觉信不过别人,就算有守门军士我也不太放心,倒是让他们其中一个留下总领,倒还不错。顾顺跟着我出门。
  我走了一路,想了一路,心情不好。
  成都有徐庶、庞统、张任三人坐镇,徐庶精于军事,庞统敏于民生,而张任则是蜀中名士、携领军务,百姓安居乐业、鼓腹讴歌,成都的大街上也初步呈现了当年我曾在建业看到的那种繁荣。
  我想起当年在建业,赵云看了吴国繁华的慨然一叹,不由微微一笑。
  就在这时,顾顺忽然说:“大人你看,那边很热闹。”
  我往他所指方向一望,果然是人头攒动,拥挤满溢,便也走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走近一看,原来里面围着个极高的人,形容古怪,身高大约一丈,生得如同猿猴一般脸,正在卖药。
  买药的少,而围观的人却里三层外三层围定。
  顾顺问一老翁: 
 26、第二十四章:结义乌戈 。。。 
 
 
  “这是哪的人啊,怎么这么怪?”
  老翁连忙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