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书香世家 >

第103部分

书香世家-第103部分

小说: 书香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连续誊写完三四本书之后,书华发现,这些书的作者全都是些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文人墨客。他们或是写情寄意,或是游山玩水,亦或是写些鬼怪志谈,内容五花八门,文笔潇洒不羁,字里行间尽是各自的人生百态,若能多加研究,却也是有趣的。
    其实怀才不遇的人在这个世界多得是,但能像白氏这般细心将其收藏起来,而且数量还如此之大的人,倒还是相当少的。
    书华不明白她母亲是从哪里弄来这些书的,这些书全都是手写的,并非市面上流通的贩卖之书。换言之,这些全是些有钱都买不到的孤本,倘若这些文人能再有名气一点的话,这些书如今可就全成了无价之宝。
    只可惜,这些书的作者至今仍旧默默无名,随便一个名字都是听头没听过的,摆出去也不过是些普通的书籍,几乎是不值一钱。书华无奈一笑,倒是可惜了这些人的好文采。
    此时此刻,书华手上誊写的一本书是一本名为青正笔录》的散文集子,文采依旧不凡,字迹苍绝劲道,下笔好似行云流水,词句之间更是一气呵成。更难得的是,这文里的故事非(…提供下载…)常有趣,虽然每一个看上去都有那么点莫名其妙,但若能细细深究,就会发现其中的无线奥妙。这书的作者名叫周青正,似乎是个仕途失意的秀才,满腹文采掩不住他心底的失落,稍加留心便能观察得出。
    “周青正,呵呵,是个有意思的人”
    书华的自言自语,不慎落在在一旁打扫的君庆耳里,她见书华念念有词,以为是书华碰到了什么疑惑,就主动说道:“小姐,您忽然说起周疯子,可是有什么吩咐吗?”
    周疯子?书华一愣:“你是说,那个前年在清水河跳水而死的周疯子?他的名字叫周青正?”
    “是啊,王婆婆之前说起过他的名字,奴婢顺带就记了下来。”
    望着面前书页上充满了书生意气的字迹,再想起周疯子发疯时候的悲戚模样,书华禁不住又摇了摇头:“当真是可惜了这份文采……”
    在抄书的同时,书华还要兼顾家中的一些生意,因着二哥现在已经在朝为官,很多生意上的事情都不能直接经过他的手,免得被人说他官商勾结。
    去年年底的时候,书华在二哥对账的时候,就提议他将一些收益不高的铺子转让了,换成银钱再购入一些田地,雇佣佃户代为耕作,再派几个信得过的人过去看管,也好过现在这样要为了那几间铺子的账目而忙得晕头转向。
    二哥自然也明白她的意思,生意虽然收益大,但同时风险也高,需要打理的事项也要多得多,家中现在人手不足,光凭书华一个人根本无法兼顾。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身居官位,若是生意上太扎眼了,也不是件好事情……
    只是卖掉铺子和购入田产都不是件小事情,需要从长计议,二哥为了这事儿,一边派人四处打探附近哪儿有好的田产在卖,一边评估着将手上这些铺子各自的获益率,好为将来做打算。
    与此同时,汴京城里又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情——端王爷与陵南侯府的王平熙定亲了
    书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炫书:。。)整 理一本装订线被虫子咬断了的旧书,她的手下一顿,原本被(炫书:。。)整 理得差不多了的书又掉回到桌上。她赶紧回过神来,将掉落的书页又重新规整好,埋头将针线一下一下地穿过书本。
    端王府与陵南侯府的这门婚事是陛下亲自赐的婚,双方门当户对,王平熙身上还流着皇室血统,这等亲上加亲的大喜事,端王的养母皇后也表示很支持。
    皇子的亲事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人人都称道端王与王才女的婚事简直是天造地设,他们不但模样都生得一等一的好,而且都是出了名的才子佳人,两人随便往哪儿一站,那都是绝对的郎才女貌。
    书华仍旧继续窝在书房里(炫书:。。)整 理旧书,在得知二哥寻人打听田产的事情后,她也跟着将注意力转移到家里的生意上。她将这几年的账册都搬了出来,将所有的收益与支出悉数列出,并且做了仔细的核对,又将家里目前所有的生意分成高收益和低收益两大类,再从这两大类里面各自分出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从这两个分类里面分出高风险悉数与低风险悉数……
    分完了一层又一层,经过反复的对比,她最后从这些分类之中寻找到了两个目前最适合沈家经营的项目——茶和书。
    沈家这些年的茶生意一直做得不错,别的地方不说,就光汴京城里每年的销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一年下来的收入就占了总收入的五到六成。而且沈家的茶生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固定销路,那些老主顾很多都已经认定了沈家这个牌子,长期发展下去,应该是条不错的财路。最重要的是,沈家的茶源来自江浙一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苏州老家那边,族里的那些兄弟们自然是在其中出了力的,沈家每年也会按照分红给他们一些银钱,如果忽然断了这条财路,恐会惹来族里面的不满。
    至于书,这本就是沈家的老本行,沈家当初就是靠着卖书发了家,虽说不算是个很能赚钱的生意,但好歹也是沈家传了这么多代留下来的产业,若是忽然就卖了,只怕二哥心里也会不好受。再者,沈家也需要这么一个不怎么赚钱却又颇得读书人喜(…提供下载)欢的生意,来缓和外人对沈家的矛盾,免得被人戳着脊梁骨说二哥既做官又赚钱,背地里肯定得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好处,到时候闹到宫里头,还不知道陛下心里会怎么想。总之,为了避嫌,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书华将自己得出的结论说给二哥听,二哥仔细思考了一番,表示她的话不无道理。只是,到时候家里的生意少了,收入必然也会跟着少,现在家里需要伺候的人只有二哥、书华和书画三个人,留着那么多人的人着实有些浪费口粮。为了节省开支,那些不必要的下人能放则放,不能放就只能卖了。换言之,这就是古代最简单的裁员。
    一想到平日里那些熟悉的面孔,过段时间就要被送出沈家,书华这心里一时也不好受了。以前还总说资本家心子黑,现在自己坐到这个位置上面,才知道有很多事情也是迫不得已的。
    书华顺带问了下那些原本在绸缎庄等地方工作的人该怎么安排。二哥说得很简单,给他们一笔遣散费,让他们各自回家再找工作,至于那几个跟了沈家好些年的老掌柜,能留的就收回沈家,不能留的送他一笔银子,让他自己再去寻别的东家吧。
    知道他有自己处理事情的办法,书华也不好多加插手,便回去继续准备安排送出沈家的人员名单。

第61章  裁员

    得知书华要准备遣散一批下人,家中的下人们不免心中惶惶不安,有些大胆的,都纷纷趁着这个时候拉拢书华身边的人,讨好巴结贿赂,什么手段都用上了,折腾得兰苑里的人都不敢轻易出门,最后还是青巧忍不住了,将这事儿报给了书华。
    青巧与君庆都是书华信得过的,她清楚她们的为人,至于那些个心急了的下人们,书华也不想做得太绝,毕竟主仆异常,好聚好散。她琢磨着不如趁着这个机会,顺手将适龄的人都婚配了,能送到庄子上就送到庄子上,不能送的就给他们点钱,让他们去买块地自力更生。
    至于那些个年纪大的,就按照办事能力来处置了,留下平日里手脚麻利做事勤快的,若是好吃懒做的就索性送走了,也别留在家里浪费口粮。反正他们都已经成家,家中有男人干活,加上沈家给的一笔遣散费,绝对不至于饿死街头。
    书华让管事将人事账目拿过来,仔细地翻查了他们的背景资料,再核对几个管事平日观察所言,这些需要送出沈家的人员名单已经定下了大半。
    因着这件事情不小,牵扯全家所有院子里的人事变迁,所以书华也不得不去了趟沈书画的屋子,亲自跟她打了声招呼,问她在这事上有什么意见没。
    现在的沈书画越来越不爱说话,见到书华问自己,她也只是淡淡地敷衍了几句,态度一直淡淡的。
    书华瞅见她也不愿多和自己说话,知她是不喜看到自己,自己也懒得用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很快就识趣地走了。
    二哥那边这时候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要卖的铺子已经基本定下来,要求是按照书华之前的建议来的,除了书斋和茶楼以外,其他的铺子差不多都要卖出去。而且,他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买主,现在正在谈价钱,依照那几个买主关切的态度来说,这几笔买卖谈成功的可能性非(…提供下载…)常之高。
    为了配合二哥的速度,书华在安排裁员名单的同时,还要将那些准备要卖的铺子里的货物账目清点了一番。铺子到时候转出去,这些货物是留是卖,必然也是个大问题。因着家里的账目都是年前送到的,正月之后的账目还未到手,书华在请示过二哥之后,就亲自带着人去了铺子,当着掌柜的面将铺子里的货仓清点了一遍,连着最近两个月的账目表也核对了清楚。
    回到沈家的时候,家里正在(炫书:。。)整 理从洛阳带回来的特产,书华想了想,还是决定将这件事儿告诉给大舅,让他帮忙参详一下。毕竟白家是经商大家,素以经商闻名,而且他阅历丰富,看人看事一定要比她和二哥通透些。
    信是寄出去了,书华忙得更加欢乐了,几乎整天就是泡在书堆和账目堆里,恨不得把一天掰做两天来用。有时候疯狂起来,经常熬夜熬得双目发红,第二天痛得连眼睛都睁不开。
    她隐约觉得,自己开始有那么点工作狂人的特质了。
    两个月过去了,铺子的事情已经基本谈妥,所有的合约也已准备齐了,就等着最后的签字画押了。白家的回信早就收到了,大舅说了让他们注意查清楚那个买主的来历背景,并且将合同的所有细节之处都要瞧清楚了,需要的资料和证人都不能少,诸如此类等等,写了足足有三大页纸。
    更夸张的是,因为害怕二哥和书华年纪太轻,经验不够会吃亏,大舅直接一脚将三舅踹出了白家大门,让他陪着大舅妈亲自过来了一趟。
    见到他们的时候,书华与二哥惊讶得瞪大了眼睛,要知道白家因为母亲的事情,几乎和沈家已经断绝来往了十几年,如今忽然到访,着实让沈家上上下下都吃了一大惊。
    有了大舅妈这个老手亲自坐镇,原本很多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都被揪了出来,更巧合的是,那几个买主之中有两个都是大舅妈认得的熟人,因着大舅妈的面子,他们在价格上也不好压得太死,原本说是用银票与首饰珠宝付钱,后来也改成了全部用现银。
    三舅虽然也年轻,不过却也是个能说会道的人,那几天里天天拉着那几个买主喝酒逛青楼。虽然这事儿说起来有些气人,但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男人与男人之间谈生意的确要比女人方便得多,来来回回地折腾了几下,生意很快就敲定了。
    合同方面有了大舅妈的严密把关,完全堵死了那几个原本看见二哥阅历尚欠想要占便宜的念头,几张合约写得相当详尽,绝对保证二哥不会吃半点亏
    等到签字那天,二哥在大舅妈与三舅的陪同下,与其中两个买主约在了雪阳楼。恰好碰上今日是平安郡主出嫁的日子,大街上喜庆洋洋,很多喜(…提供下载)欢凑热闹的人都闻讯出了门,站在大街上等着看热闹。还有人听说西王府那边在发肉,很多人都跑了过去,一个个地都兴奋得不得了。
    这个时候的书华正从书堆里爬出来,正累得眼皮子都在打架,正打算去美美地睡一觉时候,听到外面传来了炮竹声。
    正月早就过了,今日又不是什么节日,怎么会有炮竹声的?书华还没来得及问,青巧等人就说了今天是平安郡主出嫁的大日子,外头现在正热闹着呢。
    瞧着她们一个个都满脸兴奋的模样,书华估摸着她们这下子也没什么心思服侍自己洗睡了,就干脆遂了她们的意,让她们都出去看一看。
    除了君庆以外,其他人都是哗的一声就散开了,几乎是脚不沾地就往大门那边跑过去。也不知是不是巧合,平安郡主出嫁的队伍正好要经过沈家门口,这些个丫鬟们愈加是兴奋得不得了。
    书华在君庆的服侍下洗了把脸,换下身上的衣裳,又逗弄了一会儿肥白,而大黑早就没了踪影,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鬼混了。她打了个打哈欠,顺势就滚到床上睡去了。
    等到醒来的时候,平安郡主的送亲队伍早已出了城门,现在正在前往西夏的路上。书华一边穿衣裳,一边听着君瑶几个谈论这次送亲时候的壮观景象,据说嫁妆连绵几十里路,侍女随从更是数不胜数,吹唱打鼓,折腾的那声响更是震天响地,气派得很。
    书华不由暗自一笑,在那么吵的时候,自己居然还能睡得这么香,亏得自己厉害。
    君瑶她们还说了,这次负责护送平安郡主出城的领头将军是未来姑爷,也就是庆远候府的小侯爷。她们都说他穿着铠甲的样子特别威武,就好像年画里的守护神一样,就光一样就能让人觉得敬畏和安稳。
    书华这下子更想笑了,她可是记得年画里的人都长得方脸大耳,一双手更是长得跟腿一样,又粗又壮,威武的确是够了,但那模样若说好看……咳咳,恕她没有这么奇异的审美观。
    至于大黑,也在这个时候回来了,摇着尾巴屁颠屁颠地跑着,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没过多久,二哥他们也跟着回来了,据说是合约什么都已经签好了,铺子的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另外关于买田产的事情,大舅妈的建议是让二哥不要心急,暂时耐住性子,等到京里局势平静下来再说。
    二哥似乎也听进去了,表示愿意再等等,实在不行的话,可以用这些钱在苏州老家买些田产,反正那里天高皇帝远,少了很多的避忌,又有族里的亲戚帮忙打理,各方面都要更稳定些。
    合约的事情办妥了,大舅妈担心家里大舅舅一个人忙不过来,急着要回去处理家事,很快就离开了。至于三舅,虽然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