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思索中的男人 >

第6部分

思索中的男人-第6部分

小说: 思索中的男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行音乐是客观存在,许多人都喜欢,且有人搞得相当好;

    人类的本能需要你挺直腰杆,维护自己的权益

    明确维护自己的权益意味着如果你独立地处理、关照自己的事情,那么便用不着他人来『插』手,但同时也应注意调适自己与他人、与环境的关系,历为你不可能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生存真空是不存在的;

    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便意味着将权利放弃;

    放弃权利便等于牺牲自己,任凭他人去利用,对此你没有理由憎恨他人。比如在双方的约会中如果你迟到了,屈从的人会一言不发;而如果你找点编造的借口,他会回答:〃噢,没关系。〃通过这种行为所传递的信息,这种屈从『性』格的人实际在鼓励你得寸进尺,因为他对自己的权利尊严毫不介意;

    如果你在行使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却被别人占了上风,那么你不应产生痛恨心理;

    进取而又憎恨他人的人实际是在嫉妒,这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现。你应当放弃嫉妒,更加进取,迎头赶上或超越他人;

    不善于或不去充分表达情感,相反地让其在内心深处积累成愤怒、痛恨、破坏『性』的情感,那是绝对不可取的。西方有一句谚语:一根干草积累起来,可以把骡驼压垮;

    漫漫人生路,不伤害他人的感情是绝不可能也不可取的。在关照自己的同时,你可能会妨碍他人;

    人生越是小心谨慎,有时越会踩了别人的脚 ;保持自我良好的心态和形象,有时你必须压倒他人,使他人失望。这未免有些自私,却是生活的事实;

    如果屈从是担心被拒绝的话,那无济于事,屈从会毁坏你的关系,或阻止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深入。

    因为屈从者往往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想掩盖起来,从而使他人不了解你的原则和立场所在,你的虚假和客套实际在鼓励别人与你保持虚假、表面关系;因此,可以说,不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是自私的,因为除了这些他人便无以了解你本人,从而也就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机会。比如你对某人某事的看法非常高明,说出来他人一定会真诚地尊重和欣赏你的不同看法,从中吸取教益,但你由于惧怕表示与别人不同的看法而屈从或默不作声,很显然便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情感健全的人首先考虑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我应当为他人做什么〃。

    虽然我们不必要听从良知的召唤,但如果总是按照别人怎么想我们应如何做就怎么做的方式去行事,而不是在别人的支配下左右下去做事。

    

思索中的男人 9。为什么存在负罪感

    〃角『色』预演〃也就是在您准备对某人讲某些话时,提前将要说的话预先表演一番,正如演出前的彩排一般。在这种〃角『色』预演〃中,最好有你的朋友或妻子来配合、帮助,给你提供参谋。角『色』预演给你提供了机会,来讲你所想讲,演你所想演的东西,同时又得到了别人的反馈(朋友或妻子),虽然这里的〃别人〃还不是现实中你要面对的人。如果找不到他人来帮助和配合预演的话 ,那么你就可以一个人大声将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你自己听一下效果怎样,然后再作必要的修正和改进。

    在预演角『色』,比如自己大声说出要说的话时,最好能够设想到别人可能产生最强烈的反应,对你发起强烈的反击,从而可能使你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一旦意识到这点,你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付办法,在实际情况下你也就会应付自如,得心应手,临变不惊,从而使自己立于常胜不败之地。

    人无不与情感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受情感支配。但是,你是否对过去的情感经历魂牵梦绕,难以排遣,从而变成了它们的俘虏,为它们所完全左右和支配呢?心理学者和社会工作者认为,一个人没有得到补偿的痛苦悲伤经历和悬而未决的情感问题会最终织聚到一个叫做〃个人情感化粪池〃的地方(这个名称虽颇不雅观,读起来感觉也不怎么样,但它能较确切地表达我们对于情感阻抑的评价)。然而,这个〃情感化粪池〃也并不是兼收并蓄,万物包容,它也是有选择、有挑剔的。它里面的情感材料必须是:令你痛苦悲伤的事情;你对之毫无办法,不能弥补的事情;一直在阻抗你需要的满足与实现,使你无法获取生活中理想的潜在能力、达到完美境界的东西。总之一句话,〃情感化粪池〃中的材料是在那里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已经具有了强大威力的人类情感。

    一般来讲,任何痛苦悲伤的情感都可以跑进〃个人情感化粪池〃中。但是,有四种比较典型的情感,无论它们如何变幻多端,如何法力无穷,它们最终都逃脱不了〃冲进〃所谓〃情感化粪池〃的命运。它们是:负罪 感;恐惧感;悲伤感;愤怒感。实际上,通过协调或者消除导致痛苦悲伤的种种根源,你就完全可以轻松自如、浪漫潇洒地充分享受快乐幸福的人生。

    按照心理学词典里的定义,负罪感是一种〃与降低自己人格、尊严和价值相联系的,违反了道德、社会、伦理是原则的,需要因此为此种违反行为做出补偿的心理意识或心理认识。〃这种马拉松式的定义确实让人读起来费力,理解起来劳神费脑。另一种对负罪感较为简单一些的定义是:〃负罪感……由于做了自己认为是错误的某事而在情感方面对自己的长期禁锢,在这种禁锢期内自己无法将自己解脱,表现得被动无力。〃这一定义对于我们可能相对好理解一些。

    负罪感的功能之一,是它阻止你重新犯同一错误,避免第二次踏进同一河流。因为按照人之常情,如果你犯了错误而逍遥自在,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惩处,没有任何负罪感,那么,你也就没有任何动力或积极『性』去竭力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负罪感所产生的积极正面影响。

    处理调整负罪感的第一步,是要首先发现自己有没有负罪感,它是否潜在地影响着、妨碍着你正常的行为和问题的处理。关于如何发现负罪感,下面的几件事情可供参考,它们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不管生活中的某件事情多么微不足道,哪怕是鸡『毛』蒜皮,你可能都感到很难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处理和评价;你总是先人为主地对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唉声叹气,悲观失望,一幅怨天尤人、无可奈何的样子;

    当一切事情都一帆风顺,毫无障碍时,你反而开始坐立不安,心神不宁,老是感到事情终久会变得一团糟,天终会塌下来,因为你感到自己没有资格、不值得、不配经历生活中的〃如此之径〃;

    如果你的生活平静没有自然地『乱』 作一团或者崩溃,那么你会做某些事情去揽『乱』这种平衡和平静,从而使自己重新陷于自己认为应当〃享受〃的那种戚惨兮兮、坐卧不宁的状态;

    你的心里可能在私下嘀嘀咕咕:〃我应当怎样〃,〃我本来应该怎样,然而却……〃等等,从而使自己的心灵遭受不停的折磨和痛苦;

    你自己整日在坐卧不宁的同时,对别人可能采取严加提防的心态,心事重重,疑虑重重,从不轻易相信他人,那怕他人是真诚的。

    对于上述内容,你读起来是否很熟悉,感觉很亲切?如果是那样,就说明你很可为自己曾经做过的某事深怀内疚和负罪感, 因而也很可能在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禁锢。

    负罪感通常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由错误的行为所导致的负罪感;第二种,由于忽视自己的行为或责任而导致的负罪感。当你通过自己的行为伤害他人时(既可以是精神伤害也可以是心理情感伤害),如在背后散布别人的谣言,无故对他人大打出手时产生的负罪感,是错误行为负罪感;当你能够做好某事或应当做好某事却没有做,因此而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时所产生的负罪感,叫做忽视行为负罪感。

    明确了负罪感的具体含义及其两种不同类型后,让我们探讨一下如何调适、处理,或者说〃对付〃负罪感。

    我们的心理机制,主要是心理排拒机制,会将一些不愉快的情感如负罪感,悲愤、哀愁等压制、深埋起来,这使你常常完全意识不到上述情感在生活中的实际存在,负罪感也是如此。你经常经历负罪感所造成的种种消极的负面影响,而完全意识不到哪里出了『毛』病,问题究竟在何处。阻抑负罪感的最重要因素便是有意识的压制阻遏。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你的理智与情感不愿接触、更不愿接受令人不愉快的事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毫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但问题是,如果你常常阻抑压制你的负罪感,那么你就永远不会知道和了解到低做错了什么,因而也就无从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化害为利。所以,如何克服纠正你习惯形成的阻抑压制,如何发现真正困扰着你的是什么,便变得极为重要。下面向你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串连倾诉法。

    串连倾诉法是富有想像和创造力的作家们常常采用的方法。而在情感问题的处理方面,心理学工作者也完全可以借用。它具体是用来寻找并发现你负罪感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事情往往是,找到了症结便取得了成功的一半。串连倾听不仅令可以发现负罪感的症结所在,而且能同时发现其它隐藏在你〃情感化粪池〃中的消极悲观情感。下面我们通过例子来说明〃串连倾听说法〃的具体『操』作。

    首先,请将〃负罪感〃三个字写在一张纸的左上端,然后,再列出其它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必须出现的东西,比如〃思想〃、〃形象〃、〃记忆中的人和事〃、〃幻觉与幻想〃等等。

    请不要隐瞒和保留你心里所想到的任何事情, 全部把它们写下来。有些时候,首先将你最近所感到负罪的东西罗列出来,是比较可取的;然后,再慢慢回想自己过去的经历,在回忆过程中看有没有其它的问题出现。

    如果你对上述方法感到应用起来不方便或者很困难,那么,你也可以直接找到那些你认为自己曾经伤害过的主要人物,与他们进行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沟通,即所谓的〃串连倾诉〃。心理学家在应用串连倾诉时,经常使病人的思路和〃母亲〃、〃父亲〃、〃丈夫〃、〃妻子〃、〃孩子〃等等最接近、关系往往最亲密的人的概念联系起来。下面是应用〃串连倾诉法〃的一个真实事例:

    当韩红一脸痛苦,心力交瘁地走进心理咨询专家的办公室时,她还只是一个23岁的女孩子,却早已长期遭受情感禁锢(实际即指前面有关章节中的〃情感封拒〃)的痛苦折磨。在过去的几年中,她的工作几经变换挪动,但她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一个理想的、自己能够发挥潜力的位置。她告诉专家说,自己的生活毫无目的,自己对前途感到十分暗淡,毫无兴趣可言,就象大海上失去了航向的孤舟一般,随波飘『荡』,到了哪里算哪里。韩红也曾想去大学里深造,自己还自学了几门课程,但不知道该主修哪个专业、集中精力学什么。

    另外,在过去的许多年里,韩红的男朋友找了一个又一个,几乎如同走马灯一般。但她与每个朋友都只能相处一、两个月,之后,便无法继续交往而不得不分手。韩红同母亲的关系相当亲密,几乎可以说如影随形,什么事情差不多都能同母亲谈得来;但她同自己的父亲却截然是另一种样子。她常常与父亲吵架、翻脸,意见每每不合。〃在父亲的眼里,我是什么都不能会做的废物,父亲对我什么都看不中。〃她痛苦地说。除这些问题之外,韩红常常感到无精打彩,四肢无力,而且还受失眠、体重下降,日益消瘦的困扰。

    心理咨询专家要求韩红将她认为自己曾经伤害过人的名字,全部写出来,不管这些人是她间接还是直接伤害过的。韩红试着做了,但她所列出的并没有几个人。然后,专家进一步要求她,把自己认为应负罪的相关人和相关事也全部列出来。韩红于是又列出了几件自己曾犯过的微小错误。最后,终于提到了使她深感罪孽深重的一件事:三年以前,她曾被迫堕过胎。

    原来,韩红将因堕胎而产生的负罪感,深深地埋藏进了她所谓〃情感化粪池〃。这些年来她一直抑制自己不去想那次堕胎,因为那对于她确实太痛苦了。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后,心理专家鼓励韩红给自己写一封信,把自己的负罪感倾诉、发泄出来,以彻底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韩红接受了这一建议,而这可能是最可行的办法。

    亲爱的孩子:

    我必须、也不得不让你知道,三年前我为什么那样做。那时候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一团糟,一切都『乱』了套。我刚刚失去了工作,被公司解雇了,而也就没有了生活来源,不得不整天呆在家里,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的父母总是没完没了,絮絮叨叨地说,如果我再生一个孩子,他们绝对不愿意,也没有钱来养活。一天当我告诉你的父亲说我已经怀孕有了你时,他竟然回答说:〃你愿意怎么处理便怎么处理,这不关我的事。〃然后,他扬长而去和我分手了。我感到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可怕的孤独在包围着我。

    我的妈妈对我说,她和爸爸不论我自己要求做什么,他们都不会反对;要是让他们 去抚养一个幼小的生命,他们无论如何也做不了,也没有能力去做。我感觉到如果把你带到这个世上来,你首先会遇到强烈的反对或者爆发严重的冲突。我感到了深深的绝望,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跨进医院大门的。

    堕胎以后,我想方设法重新找了一份工作。我的生活比以前有了保障,心情也渐渐平静了 许多。然而我不敢也不愿提及堕胎的事情。我为自己做的那件事一直怀着深深的愧悔,无法原谅自己。现在我认识到,如果我当时尽最大努力去奋斗争取的话,是应该能够解救你,同时也挽救我自己的。

    我要告诉你,孩子,自从那一天起,我就一直没有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