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石康文集 >

第49部分

石康文集-第49部分

小说: 石康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利贝拉死后,这个王朝便急剧衰落了。公元1270年,他的孙子纳库托·拉布终于被迫向耶库诺·阿姆拉克交出了王位,而后者自称是所罗门的后裔。从此一直到海尔·塞拉西于1974年被革命推翻,除了一位以外,埃塞俄比亚的历代君主都属于一个皇家谱系,它可以通过门涅利克一世追溯到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同王。
  巧合的模式
  回顾我所了解到的拉利贝拉那个昙花一现的王朝,我理解到了一点:它完全符合我已经辨认出来的那个诱人的巧合模式,即与十字军、圣殿骑士和12世纪相关的巧合:
  ——12世纪最初一年(更准确地说是11世纪最后一年,即1099年),耶路撒冷被十字军攻陷。
  ——1119年,圣殿骑士教的九位创始骑士(他们都是法国贵族)到达耶路撒冷,并在所罗门圣殿原址住了下来。
  ——1128年,克莱沃的圣·伯纳德在特罗耶会议上为圣殿骑士教争取到了教会的官方支持。
  ——1134年,沙特尔大教堂北塔楼动工,它是历史上第一个哥特式建筑的先例。
  ——1160年,拉利贝拉王子,未来的埃塞俄比亚国王,为逃避其同父异母的哥哥(他当时在位)的迫害,来到耶路撒冷过政治流亡生活。
  ——1165年,出现了一封据称是〃祭司王约翰〃写的书信,其中宣布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消息,例如他军队的数量、他的财富和权力等等。这封写给〃诸位基督教国王〃的书信开始在欧洲流传。
  ——1177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对上述书信作了答复,但具有重大意义的是飞他在回信中提到自己后来还收到了另外一封信——那是〃祭司王约翰〃的申请信,要求教皇恩准在耶路撒冷圣墓教堂里建造一个祭坛。看来,这封信是这位〃祭司王〃的使者们呈交给教皇的。在教皇的私人医生菲利浦访问巴勒斯坦期间,这些使臣曾经和他谈过话。这位提出申请的〃祭司王约翰〃,只能是拉利贝拉同父异母的哥哥哈贝,此人1177年依然在位。
  ——1182年,圣杯故事首次出现在文献中(因而也是首次出现在历史上),即出现在克雷蒂昂·德·特罗耶的一部未完成的叙事诗里。
  ——1185年,拉利贝拉王子离开耶路撒冷,回到埃塞俄比亚,成功地废黜了哈贝,夺取了王位。他登基后,几乎立即就开始在国都罗哈建造了一批壮观的独体岩石教堂。罗哈后来按照他的名字改名为拉利贝拉。
  ——1187年,耶路撒冷被穆斯林苏丹萨拉丁的大军攻陷,十字军被赶走,而圣城的埃塞俄比亚居民被迫暂时去塞浦路斯避难(其实,耶路撒冷陷落后,一些圣殿骑士也去了塞浦路斯,他们买下了这个岛,并曾一度在那里建立总部)。
  ——1189年,拉利贝拉国王派去见萨拉丁的密使们设法说服了这位穆斯林将领,让埃塞俄比亚人返回耶路撒冷,并赐予他们一种从未有过的特权(1177年哈贝国王向教皇申请的,就是这种特权)——在圣墓教堂里建造一个礼拜堂和祭坛。
  ——1195…1200年期间,沃尔夫拉姆·冯·埃森巴赫开始写作《帕西法尔》。他延续了克雷蒂昂·德·特罗耶的工作,并在书中把圣杯变形为石头,还把许多埃塞俄比亚的因素结合在了故事里,不但特别提到了〃祭司王约翰〃,而且特别提到了圣殿骑士。
  ——就在同一个时期,沙特尔大教堂北走廊动工,其中的雕刻塑造了埃塞俄比亚的示巴女王、圣杯(其中装着石头)以及约柜的形象。
  可见,圣殿骑士、哥特式建筑、圣杯以及一种观念,即世界上某个地方有一位非欧洲的基督教国王,名叫〃祭司王约翰〃,这些全都是12世纪的产物。还是在12世纪,就在《帕西法尔》成书和沙特尔大教堂北走廊建成以前,埃塞俄比亚一位未来的基督教国王拉利贝拉返回祖国,在耶路撒冷寄居了25年后登上了王位。
  在我看来,根据我了解到的全部情况,这一切事情之间必定被某种共同因素引人入胜地联系在了一起,只是这种因素被隐藏在了历史中,或许是因为它被故意掩盖了起来。
  圣殿骑士寻找约柜,先在耶路撒冷,后在埃塞俄比亚。支持这个推测的证据将会为我们揭示那种隐秘的共同因素——它就是一根复杂链条上被遗失的环节,那根链条就是我已经辨认出来的那些相互关联的事件、思想和人物。
  我知道,我至少在目前已经把调查推进到了与耶路撒冷有关的部分。然而,对埃塞俄比亚的调查又如何呢?那里是否真的存在一些证据表明,圣殿骑士们当年曾到那里去寻找过约柜呢?他们后来是否会把追寻的结果通过沃尔夫拉姆,用密码的方式编制成了他那个神秘的象征,即〃被称为圣杯的石头〃呢?
  〃背叛的圣殿骑士……〃
  第一个突破,发生在我收到一个英译本的时候。它就是那封据说出自祭司王约翰之手的书信的全文译本,该信是他于1165年写给诸位基督教国王的。
  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1177年给祭司王约翰写了回信(我现在已经知道,那是一份真实的文件,其实是写给拉利贝拉同父异母的哥哥哈贝的)。与这封信不同,学者们对祭司王约翰1165年写的这封信的真实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它的日期虽说是真的,但学者们认为它最不可能出自任何一位真正的〃祭司王约翰〃之手——所以,这封信便被看作了一个蓄意的骗局。
  当我阅读这封信时,便明白了个中原因。
  如果此信作者的话可信,那么,他的〃国土〃上除了拥有其他一些物产以外,还有〃像绵羊一样大的野兔〃、〃被称为'格立芬'(古希腊神话中鹰头狮身的有翅膀怪兽——译者注)的大鸟,能将一头牛或一匹马轻易地抓到巢穴里〃、〃头上长角的人,他前面只有一只眼睛,而背后有三、四只眼睛〃、〃其他的人则长着像马那样的蹄子〃、〃弓奇手上半身是男人,下半身是马〃;此外,还有青春之泉以及一片〃含沙的海〃,而〃来自它的每一块残片……都会变成宝石〃;还有〃生命之树〃和〃长着七个头的怪龙〃,等等。在这位祭司王约翰的国土上,几乎所有能梦想出来的神话怪兽和神奇宝物,都似乎应有尽有。不过,信中却只字未提那方土地究竟在哪里,只是泛泛地提到了〃许多被叫作印度的地方〃。
  在本书前一章里,我已经引用过那些说法了(而我现在知道,它们所指的地方,与其说是印度次大陆,不如说很可能就是埃塞俄比亚)。不仅如此,这些分散在各地的奇禽异兽还似乎属于这个真实的世界:例如〃大象〃和〃单峰骆驼〃;此外,那〃前面生着一只角的〃独角兽,则听上去很像犀牛——常常听说犀牛有时能〃杀死雄狮〃,这就似乎更能使它成为神话般的野兽了。
  这类细节使我想弄清,此信作者除了欺骗之外还知道什么——其实,他很可能直接地了解埃塞俄比亚,因为那里当然都能见到骆驼、大象、狮子和犀牛。我注意到,信中的一段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国王〃和〃高戈与玛高戈〃相提并论,这就更加深了我上面的那种怀疑。因为我记得,埃塞俄比亚的一部非常古老的手稿里说到亚历山大、高戈与玛高戈时,也使用了一模一样的说法。那部手稿名叫《正义集革》(Lefafa Sedek),据说,它直到19世纪才传到了阿比西尼亚国外。
  另一个引起我兴趣的问题是:这位〃祭司王约翰〃在信中宣称,他的基督教王国里有大量的犹太人——看来这些犹太人处于半自治状态,经常与国王交战。这个说法同样具有某种埃塞俄比亚色彩:公元10世纪以后,古迪特领导的犹太人起义曾一度推翻了所罗门世系的王朝;而当时埃塞俄比亚的犹太人与基督教徒之间的冲突,其实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
  所以,信中所说这一切尽管有不少出自幻想、并显然是杜撰的成分,我还是不能把它们看作彻头彻尾的欺骗。何况在我看来,这封信的首要目的大概是恫吓作为收信方的欧洲军队,使他们望而却步。在这方面,我尤其注意到了信中反复提到〃祭司王约翰〃军队的人数。例如:
  我们拥有……42座城堡,皆为世上最坚固、最美丽的城堡,有许多人在保卫它们。我们还有10000名骑士,6000名空手,15000名弓箭手,以及40000名步兵……无论何时投入战争……我们皆知前方有40000名修士以及数量相同的骑士在前进。其后是20万步兵,其中还不包括辎重马车及运送武器军火的大象和骆驼队。
  这分明是在炫耀武力,不过,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此信与另一件事情的密切关联,即它充满敌意地特别提到了圣殿骑士。在一段显然是写给〃法国国王〃的话里,这封信暗示说:
  你们当中有些法国人,属于你的血统,亦是你的下属。他们很善于和阿拉伯人相处。你信任他们,认为他们愿意并将会帮助你,但他们皆为骗子与叛徒……你若是勇敢无畏,胆量无匹,那就祷告吧,切莫忘记处死那些背叛的圣殿骑士。
  读着这封奇异书信其他部分中的这些不祥暗示,我对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1165年,〃祭司王约翰〃这个角色的真正当选人是否会有一种动机,即:其一,吹嘘自己战无不胜的军事力量,以恐吓欧洲军队的总体;其二,尤其要低毁圣殿骑士,要求把他们〃处死〃?
  我的答案是:哈贝在1165年曾是埃塞俄比亚扎格维王朝的统治者,他肯定应当是教皇亚历山大三世1177年那封回信的收信人〃祭司王约翰〃。
  我认定哈贝就是1165年那封被看作骗局的书信的真正作者,其理由之一是它的措辞及用语。随着考察的深入,我已经发现,扎格维王朝的所有君主都喜欢在其一连串的头衔里使用一个埃塞俄比亚的术语〃Jan〃。这个字源于〃Jano〃,指的是一种略带红色的紫色长袍,只有贵族才能穿。〃Jan〃的意思是〃国王〃或者〃陛下〃,并很可能和〃约翰〃(John)的这个字相混。其实,完全有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以及由于扎格维王朝的几位统治者同时也是祭司),才首先造出了〃祭司(国)王约翰〃这个用语的。
  不过,我之所以怀疑是哈贝,还有一个更有力的理由。他在1165年毕竟正面临着一个已经萌发的政治难题。当时,哈贝同父异母的弟弟拉利贝拉(此人最终废黜了哈贝)被当作异己,已经在耶路撒冷流亡了五年。我认为,这五年的时间已经足以使拉利贝拉结识圣殿骑士,并和他们交上朋友了。他甚至可能请圣殿骑士们帮助他推翻哈贝,而后者也许听说了他们这个计划。
  我想,这样的情况并非完全不可能产生。不久之后,哈贝就请求教皇恩准在圣墓教堂的特权(这是〃祭司王约翰〃王国的一些〃上层人士〃在巴勒斯坦向教皇提出的要求)。这个举动表明哈贝当时已经定期向耶路撒冷派遣使臣。因此,这些使臣就有可能搜集到那个情报,即1165年拉利贝拉和圣殿骑士正在酝酿一个阴谋。
  如果历史果真如此,那就无疑可以最终找出那封信的一个说法的原因,即它暗藏杀机,暗示法国国王说:如果他处死〃背叛的圣殿骑士〃(当时,大部分圣殿骑士都是法国人),那将会是个上策。至少根据这个假定,〃祭司王约翰的书信〃就有可能是哈贝在耶路撒冷的间谍们炮制出来的,是一个精心策划出来的计策,其目的在于打破圣殿骑士和拉利贝拉王子之间的勾结。
  这显然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推理逻辑。不过,它又是一种容易出错的推测。如果不是在《帕西法尔》里看到了某些段落,它们似乎证实了圣殿骑士和拉利贝拉的确结成了此类联盟(哈贝所害怕的正是这样的联盟),我就绝不想沿着这条思路继续考察下去。
  〃在非洲深处……〃
  《帕西法尔》的写作时间,是在拉利贝拉把哈贝赶下埃塞俄比亚王位之后。这本书里有几处直接提到了圣殿骑士,他们被描写成了〃寻找圣杯帮〃的成员。
  我发现,令人感兴趣的是一个特别的暗示。沃尔夫拉姆在书中几次做出了这样的暗示,那就是:圣殿骑士有时被派往海外去完成某种使命——那种使命极为秘密,与赢得政治权力有关。例如:
  圣杯上面写着文字,要求上帝赋予一个远方民族的任何一名圣殿骑士……绝不可问及他的姓名及世系,而必须帮助他们获得自己的权利。向他提出此类问题后,那里的人民便不再能够留住他。
  类似的段落还有:
  倘若一方国土失去其主人,其人民看到上帝愿意帮助其民众,而向圣杯帮要求一位新主人,他们的祷告使必会实现……上帝已秘密地派出了那些人。
  这个段落虽然很有意思,但引起我注意的却是后面的另一页文字。那是〃圣杯帮〃一位成员的长篇独白,其中提到〃在非洲深处……经过罗哈〃骑马驰骋。
  我发现,学者们曾尝试性地把〃罗哈〃确定为桑皋施蒂里亚的罗希斯特堡(奥地利南部一个州的地名——译者注)。但我认为,这种地点偏差完全是错误的:书里的上下文已经暗示出它在非洲,而我也很难赞同那种推断的理由。
  不过,我知道一个情况,而德国和英国大学里研究沃尔夫拉姆的专家们却可能并不知道,那就是:〃罗哈〃(Rohas)是埃塞俄比亚最遥远的高原上一个小镇的旧称。这小镇现在名叫〃拉利贝拉〃,为的是纪念这位出生在这里的伟大国王。公元1185年,他成功返回这小镇时,将它定为了国都。
  这些研究中世纪德语文学的专家也不会有理由意识到:正是这同一位拉利贝拉,曾寄居耶路撒冷25年,与一个军事宗教教派的圣殿骑士们过从甚密,而该教派的总部就设在所罗门圣殿的原址上。这些骑士对任何一位打算夺取王位者都怀有特殊的兴趣,只要那个国家自称拥有那只失踪的约柜,而创建圣殿骑士教的本来宗旨就是保卫约柜。
  因此,我现在必须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185年拉利贝拉返回埃塞俄比亚、废黜哈贝时,是否有证据表明可能有一队圣殿骑士在伴随着他?
  当时我想,我不会轻易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幸运的是,我在1983年为埃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