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石康文集 >

第58部分

石康文集-第58部分

小说: 石康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斯对这个年轻冒险家的性格分外感兴趣,对他做了以下的描述:
  他的勇敢几乎发展成了一种缺点。他做事卤莽,性情激烈。他非常渴望取得他认为的那些战功,顽固坚持自己的决断……(然而,)他虽然具有许许多多明显的优点,却毫不具备耐心这种长处,而作为军事长官,这种长处是不可或缺的。
  我相信,身为基督圣教骑士的堂·克利斯托弗在埃塞俄比亚的活动,很可能出自一个隐秘的目的:他首先是要击溃穆斯林,然后是要寻找约柜。然而,他的卤莽和缺乏耐心,将使他在没有达到这两个目的以前就付出生命的代价。
  尽管以寡敌众,他还是多次与阿赫迈德·格拉金的军队交战(有时候,葡萄牙部队被阿比西尼亚人抛弃,他们不得不面对敌方的10000名长矛手,并且打垮了敌人)。这种靠蛮勇而获得的战绩当中充满了危险。1542年,堂·克利斯托弗被俘人狱。一个目击者曾描述说,堂·克利斯托弗被俘前不久,〃一颗子弹打中了他右膝,他还在用左臂挥剑作战,因为他的右臂已经被另一颗子弹打断了。〃
  这位葡萄牙司令官先是受到严刑拷打,后来,根据布鲁斯对他生命最后时刻的记述说:
  他被带到摩尔人的统帅格拉金面前。格拉金大骂堂·克利斯托弗,堂·克利斯托弗也回以痛骂。这摩尔人大怒,抽出宝剑,亲手砍下了堂·克利斯托弗的头。
  但是,不到一年以后,这位穆斯林首领也被杀死了。1543年2月10日,在塔纳湖畔的一次战斗中,格拉金被一个名叫彼得·列昂的人击杀:
  此人出身低微,但作战积极而勇敢,是堂·克利斯托弗的侍从……摩尔人军队一失去司令官,便立即陷入大乱,溃不成军。葡萄牙人和阿比西尼亚人乘胜追击,痛杀摩尔人,直到傍晚。
  就是这样,经过15年的空前破坏和暴力,穆斯林征服基督教帝国埃塞俄比亚的企图被粉碎了。葡萄牙援军损失惨重:像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堂·克利斯托弗一样,火枪营的450名葡萄牙士兵中,有半数以上牺牲在了战场上。阿比西尼亚人的损失当然要更惨重得多(有数万人死于战斗)。文化方面的损失也是如此:被烧毁的手稿、雕像和油画,被夷为平地的教堂,被掠夺的珍宝,在此后数百年中在这块高原上的文明上投下了阴影。
  不过,珍宝中的珍宝——约柜却幸免于战祸。1535年阿克苏姆城被焚毁前几天,约柜被祭司们送到了塔纳湖上的一个岛上修道院里。它在那里藏了很长一段时期,直到格拉金死去。后来到了17世纪中期,法悉里达斯皇帝(布鲁斯把他描述为〃阿比西尼亚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在原教堂的废墟上建造了一座新的锡安山圣玛利大教堂。经过一个庄严的仪式,神圣的约柜又被重新放回了教堂,恢复了昔日的荣耀。
  法悉里达斯还做了一件事情。尽管他的国家本应当十分感激葡萄牙人(抗击格拉金的战争结束后,他们在埃塞俄比亚的人数一直在不断增长),他却还是致力于把所有葡萄牙人都赶出自己的国家。看来,他确实在怀疑葡萄牙人的意图,以至于和马萨瓦的土耳其人做了一笔交易:所有到达那个港口并企图进入埃塞俄比亚的葡萄牙人,都将被立即逮捕并砍头,法悉里达斯将为每颗人头支付数量可观的金子。
  奥秘的源头
  堂·克利斯托弗·达·伽马死后,〃基督圣教〃对埃塞俄比亚的那种强烈而集中的兴趣便似乎终止了。法悉里达斯王朝时期以后,任何葡萄牙人也都不再有机会去满足这种兴趣了。
  然而,正像我已经提到的那样,〃基督圣教〃并不是使圣殿骑士教传统永存的惟一载体。苏格兰的共济会也继承了所罗门圣殿的部分神秘传说。这个传说的核心角色就是约柜。我认为,很有必要对访问过埃塞俄比亚的一个最大胆而坚毅的外国人的活动进行更严密的考察,此人就是〃金纳德的詹姆斯·布鲁斯〃(即前文中的詹姆斯·布鲁斯——译者注),因为他和苏格兰有关,因为他自称是14世纪为逃亡的圣殿骑士提供庇护的那位苏格兰王的后裔。
  布鲁斯身高至少6英尺4英寸(约1。95米——译者注),体格魁伟,堪称巨人——他同时代的一个人说他是〃你不花钱就能见到的最高的人〃。他也非常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布鲁斯1730年生于苏格兰低地的金纳德家族宅邸,12岁时被送到哈罗公学(英国著名的男童学校,建于1571年——译者注)上学。他几门古代语言的学习成绩被老师评为优秀。后来,他在爱丁堡大学完成了学业。
  布鲁斯后来生了病。病好以后,他去了伦敦,打算应聘为东印度公司工作。可是,他一到伦敦就热恋上了一位名叫阿德莱妮·艾伦的美女,和她在1753年结了婚。不久以后,他成了岳父葡萄酒生意的合伙人。
  悲剧随后而来。1754年,阿德莱妮突然死于去法国的旅行中。布鲁斯虽然不久以后就再婚,并有了几个孩子,但他似乎用了很长时间才从失去第一个妻子的悲痛中恢复过来。他感到不安和绝望,便开始了几乎接连不断的旅行,每到一地都以非凡的才能去学习新的语言。
  他先游历了欧洲,曾在比利时和人决斗,曾泛舟莱茵河,曾在意大利瞻仰古罗马遗迹,也曾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研究阿拉伯文古代手稿。后来,英国政府承认了他的语言才能以后,他就被派到了英国驻阿尔及尔的领事馆做外交工作。
  后来,他从阿尔及尔沿着北非海岸做了广泛的旅行,参观了迎太基遗迹后,去了圣地耶路撒冷,在那里探察了另外几处古迹。他还抽时间回苏格兰去料理家族财产。现在他成了地主,因为父亲已经在1758年去世了。
  在这个时期,这位苏格兰青年成了一个类似天文学家的人物,并弄到了两架望远镜,后来带着它们到世界各地旅行。他还掌握了测量和航海的技能,这对他的几次阿比西尼亚之旅都价值无比。
  他究竟是什么时候想做最后一次埃塞俄比亚探险的,这不得而知,但有证据表明,他这个打算已经由来已久。例如,据说早在1759年,他就开始学习埃塞俄比亚古代语言——杰泽语了。1768年,布鲁斯到达开罗、开始他那次划时代的旅行时,他为探险做的准备(包括仔细阅读所有到过埃塞俄比亚的旅行家的著作),已经使他积累了关于该国的大量知识。
  激励布鲁斯去埃塞俄比亚的,到底是什么呢?他曾直言不讳地说到了自己的动机:他冒着〃无数的危险和困苦,若没有上帝一贯的仁慈和护佑,其中最小的危险与困苦也会把我压倒〃,这全是为了去寻找尼罗河的源头。
  布鲁斯后来写了一部长篇著作,名叫(1768年、1769年、1770年、1771年、1772年和1773年寻找尼罗河源头之旅》。他刻意地用这个长长的书名概括了他这个抱负,以免有人怀疑他的真实动机并不在此。
  然而,这里面却有个奥秘,不止一位历史学家都注意到了(但没有找到任何答案)。那奥秘就是:在动身去埃塞俄比亚以前很久,詹姆斯·布鲁斯就已经知道,曾有两个欧洲人探访并彻底考察过青尼罗河的源头。那两个人是彼得罗·帕耶兹和杰罗尼莫·洛波,他们都是葡萄牙神甫,门世纪法悉里达斯皇帝上台前,他们都曾住在埃塞俄比亚。
  1989年,在我考察约柜下落的过程中,布鲁斯埃塞俄比亚之行目的的奥秘越来越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那五卷厚厚的著作《寻找尼罗河源头之旅》已经成了我的基本参考书,因为它们描绘了埃塞俄比亚文化的一幅独一无二的画卷。那时的埃塞俄比亚文化还没有与其古代源头分离得太远。
  不仅如此,我还了解到,这位苏格兰探险家还是一位值得重视的学者。他观察的缜密和准确,他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和见解所包含的总体价值,从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认为他是个诚实的人,并不总是喜欢夸张和曲解。
  我不得不问自己:从他的许多自述看,他显然仔细阅读过帕耶兹和洛波的著作。尽管如此,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却只字未提这两个人的成就,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我完全赞成历史后来做出的裁决(即〃布鲁斯绝非写传奇故事的人,而是一位可靠的向导〃),因此,他在一个关键问题上明显的不诚实态度便越来越使我困惑了。这种不诚实的表现是,他公然强调〃没有一个葡萄牙人……曾经见到过(甚至自称见到过)尼罗河的源头〃。
  我不久便发现,布鲁斯不止在这一个问题撒了谎。他对约柜这个问题的描述更是闪烁其辞,频频扯谎。描述对圣城阿克苏姆的访问时,他先叙述了阿赫迈德·格拉金焚毁第一座锡安山圣玛利教堂的经过,然后如实地说,在教堂原址上现在建起了一座新的教堂:
  据说它将安放约柜……埃塞俄比亚人的那个离奇传说里说,门涅利克回埃塞俄比亚时,从他父王所罗门那里偷来了约柜……我确信这座教堂里曾藏有《旧约》的一个古代版本……但无论这座教堂里藏的是什么,它反正是被格拉金毁掉了,只是佯装教堂里还保存着它罢了。我是从国王本人那里听到这个说法的。
  总之,布鲁斯似乎想说,约柜从未被带到阿克苏姆城(因为他认为门涅利克和所罗门的故事只不过是个〃离奇传说〃)。因此,那件曾一度被藏在这座教堂里的圣物,其实只是〃《旧约》的一个古代版本〃,并且连它也已不复存在,因为它已经〃被格拉金毁掉了〃。他还强调,提出这个说法的是〃国王本人〃,以此作为依据。
  如果没有他最后这个说法,我本来可能会满意地相信:布鲁斯或许从来没有听说过,约柜如何在与穆斯林的战争中幸免于难,以及重建锡安山圣玛利教堂后它如何重返阿克苏姆城。然而,说〃国王本人〃证实圣物被毁,这却分明是谎言。
  1690年,格拉金战争已经结束很久,又是布鲁斯亲自访问埃塞俄比亚的80年前,曾有一位埃塞俄比亚君主进入过新的圣玛利教堂内殿,并且确实见到了约柜(由此证实了它的存在)。这里所说的那位君主就是伊亚苏大帝,他既是国王,又是祭司。正因为如此,他不仅被允许看到这件圣物,还被允许打开它看里面的东西。布鲁斯时代的那位埃塞俄比亚国王居然没听说过这个史无前例的著名事件,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位苏格兰旅行家再一次地〃缩减了事实真相〃。
  我了解到,与以上引用的布鲁斯本人的说法相反,他其实并没有把埃塞俄比亚人关于门涅利克、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的故事看作〃离奇传说〃。这就更加深了我这个信念:恰恰相反,他极度看重那个传说。
  在布鲁斯《寻找尼罗河源头之旅》的第一卷里,在他叙述访问阿克苏姆城的几千页以前,他以很长的篇幅叙述了《旧约》时代早期,埃塞俄比亚与耶路撒冷之间密切的文化及商业联系。他叙述了许多方面的联系,其中毫不含糊地表明了自己的一个见解:示巴女王在历史上真有其人,而不是神话传说里的人物;她的确访问过耶路撒冷的所罗门王的宫廷(〃她无疑进行过那次探险〃);最重要的是,她来自埃塞俄比亚,而不是来自任何其他国家。〃(有些人)可能以为这位女王是阿拉伯人,〃他做出结论说,〃但是,有许多理由使我坚信她是埃塞俄比亚人。〃
  接着他又说,《国王的光荣》里描述的示巴女王与所罗门的恋情,以及后来门涅利克的诞生,这个故事〃绝非不可能〃。按照相同的思路,他复述了门涅利克亲访耶路撒冷,最后〃带着一群犹太人回到埃塞俄比亚,其中有不少摩西律法的博士〃。布鲁斯得出结论说,这些事件导致了〃埃塞俄比亚君主制度的建立,使犹太部族的王权延续至今……最初是犹太人做国王,后来……他们又皈依了基督教〃。
  这段话不多不少,恰恰是对《国王的光荣》一段内容直截了当的摘要。而那段文字则使这段话具有了重大的分量和历史真实性。然而,奇怪的是,布鲁斯虽然谈到了这个问题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却只字未提约柜。这个忽略只能是有意而为,因为在《国王的光荣》这部埃塞俄比亚民族史诗里,约柜这件圣物发挥着核心的、压倒一切的作用。
  因此,我不得不再次得出结论说:在约柜问题上,这位苏格兰旅行家是在存心误导读者。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动机又何在呢?
  我产生了好奇,于是仔细研读他对阿克苏姆城的描述。我偶然发现了一个以前被我完全忽略的细节——他访问阿克苏姆城的日期是1770年1月18日和19日两天。
  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日期安排绝不是偶然的,因为只有在这两天,他才能目睹主显节的庆祝活动,那是埃塞俄比亚东正教最重要的节日。正像我在1983年和那位护卫僧交谈时证实的那样:只有在这个节日上,而不是在其他任何时间,约柜才会遵照传统惯例被包在华美的锦缎里(为〃使外人免受它的伤害〃),抬出内殿,被用在仪式上。因此,布鲁斯选择了一年当中的这个时机去阿克苏姆。作为会众,届时他将很可能有合理的机会从近处观看那件圣物。
  现在,我真的开始想弄清一个问题了:吸引这位苏格兰旅行家去埃塞俄比亚的,是否始终就是约柜呢?他自称去那里为的是寻找尼罗河的源头,这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带有一种混淆视听的浓厚色彩,意在掩盖他那次探寻的真正目的。不仅如此,惟有他对约柜怀有特殊兴趣,他谈到约柜时的闪烁其辞才具有特殊作用,因为他不想让人们知道他的这种兴趣。
  不久,我又了解到了另外一些事情,更加深了我这个怀疑。例如,我发现布鲁斯精通占希伯来语。他没有理由去学习这种已经死去的语言,除非他打算深入研究《圣经》的一些早期版本。何况,他无疑做过这样的研究:他的《寻找尼罗河源头之旅》,几乎每一页都显示出他对《旧约》的了解。一位研究《圣经》的专家曾说,布鲁斯在这方面的知识堪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