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张洁文集 >

第71部分

张洁文集-第71部分

小说: 张洁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家走,让人家半宿半宿地陪您熬夜、唱歌给您听,现在,您这是怎么了?
  谢阿姨热情地把妈一直送进了电梯,似乎还有说不完的话,差点没跟着电梯一
起下了楼。
  这种心烦气躁的情况,在瑞芳第三次来看望她的时候已见端倪,当时她睡在床
上,我和瑞芳坐在沙发上小声谈话。她光是在床上动来动去,可能就是心烦又不好
说,后来还是忍不住地说:“你们小声点好吗?”我以为她不过是想睡觉而已,便
把声音放得更小,可是过了一会她干脆不客气的提出:“你们别说了吧!”
  这在妈都是非常反常的现象。

  下了楼,先生的司机一眼就看出妈的气色不好。说:“姥姥的脸怎么黑了?”
他多日不见妈,这个感觉自然就更加突出。
  我仍然不醒悟地答道:“大夫说瘀血还没有吸收完呢。”
  妈却先和他打了招呼,不过叫错了他的姓,这也不够正常。妈记性极好,从美
国回来后,看到电视中一个说书的名角,我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妈却脱口而出:
“田连成。”

  回到先生家,我领着她四处参观了一下。她还显出星点兴致,扶着阳台的墙,
往外看了看说:“还有个小花园呢。”
  我安排她住在客厅里。那房子朝南,在暖气没来之前比较暖和。又让她睡在长
沙发上,因为沙发比较矮,这样便于她的起坐。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两天开始,妈连在椅子上站起、坐下也有些困难。在医
院里每每坐到桌前吃饭的时候,她的身子要紧贴着桌子,两手用力把着桌沿才敢往
太师椅上落座。以前不过是躺着的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坐起。
  考虑到是让妈睡在沙发上,特别又是先生家里的沙发,她可能会有所顾虑。如,
担心自己像在医院那样该上厕所的时候醒不过来,弄脏沙发,便索性不睡;或不停
地上厕所睡不安稳。又赶到和平里商场,给她买了一个“尿不湿”,免得她担心弄
脏沙发不能安心养息。
  妈问小阿姨,“买‘尿不湿’干嘛?”
  “您就是不能起夜也不用担心了。”
  妈还是说:“要是尿在上面多不好。”所以虽然有了“尿不湿”,妈还是照样
起夜多次,她从来是一点享受都不会贪的人。只在她行将远行,不能自制的情况下
用了一次,也是她此生唯一的一次、最后的一次。
  晚饭以前,先生开了电视,我领着妈坐到电视机前,想等新闻联播结束后,让
她看看她最关心的天气预报。可是她只坐了几分钟,没等新闻联播结束就回客厅去
了。不知是身体不适,还是不愿和先生无言相对。
  在这一切安排好之后,又去赴吉林日报的聚会。
  然后,又到老家去取妈心爱的猫。
  妈住院期间,我搬了半个家。因为新房子是用我的两套两居室房子换的,机关
又把这两套两居室的房子分给了两家。其中一家非逼着我腾房子不可。那时我又要
在医院照顾妈,根本没有精力去操心装修公司装修新房子的工作,他们干了几个月
之久,我还是搬不进新家。只好把一部分东西,诸如家具炉灶、小阿姨、我和猫挤
进另一套房子。床也拆了,家具摞家具,连下脚的地方都难找,好在我和小阿姨那
时是以医院为家,就是其中一个回到家里,也是就地一躺。这就是妈出院后根本无
法住进不论老家或是新家的原因;一部分东西(主要是书籍和衣物),塞进新家最
小的一间屋子。因此堆放得非常满,几十个纸箱一直堆到屋顶,这也是妈过世时,
根本无法取出她喜爱的衣服的原因。
  妈出院的这一天,我、小阿姨和猫,自然也要随妈过到先生这边来。
  原打算第二天再去取猫,因为我实在太累了。可是我们都住到先生这边以后,
晚上谁喂它呢?它饿肚子怎么办?更主要的是妈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它,非常想
念。
  自从唐棣远离我们、我又经常在外奔波,我们都不能经常伴随在母亲的左右,
猫就成了妈的另一个孩子,陪伴她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的日子。
  有一次邻居问妈:“你外孙女和闺女都不在家,我还老听见你在说话,你们家
还有一口人呐?”
  妈说:“没有,我是和猫说话。”
  不过就是说我们家还有一口人也不为过。
  它难到不是我们家的有功之臣吗?不但可以替我们安慰妈于一二,妈也可以在
照顾它的生活中,消磨一些人到老年就不知如何排遣的时光。 


第九章 
 
  不要小看它,它的力气其实很大。单是把它装进纸盒,再把纸盒用绳子捆上就
费了我不少力气。
  一路上它更是鬼哭狼嚎。
  我一手扶着自行车的车把,一手背过去不断拍打着夹在自行车后座上的纸盒,
口中还不断喊着“咪咪、咪咪”地安抚它。
  它在纸盒里乱蹬乱喘,弄得自行车摇摇晃晃很不好骑,又赶上修路,不时还得
绕行或下得车来推行。到了先生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了。
  在十月下旬的天气,我竟能汗流如雨。
  把它一放进客厅,我注意到妈没让人扶,一下就坐起来了。
  我马上想,妈真是躺下就不会坐起来吗?
  我也看见妈欣喜的笑了。妈,我为的不就是您这短短的一笑吗?可是我突然发
现,我的背包忘在门户不严、等于是废屋的老家里了。那里面有我全部的钱财细软,
只好返回去取。等再回到先生家里,已是午夜十二点多。我一头扎在床上,一下就
睡着了。
  不过睡了几十分钟,又突然醒了。然后就睡不安稳了。虽然有小阿姨陪妈睡在
客厅里,我还是不断起身到客厅里看望她,见她安详地睡着,便有了很实在的安慰。
  当然,大功告成的兴奋也使我无法入睡,我长久地注视着她,就像欣赏自己的
一个的杰作。我怎能知道,那其实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败笔,而妈就要离我而去?

  十月二十二号,星期二。
  很早起身,说是给大家做早饭,其实真是为妈。
  煎蛋和“培根”。国产的“培根”质量不太好,只能拣最好的几块给妈,余下
的是先生和我、小阿姨平分秋色。
  妈的手又不大好使了。一块煎得很好的“培根”从她筷子里掉下来,妈像犯了
过错,轻轻地“哎呀”了一声。
  我说:“没事。”
  她懊恼的也许是那块煎的不错的“培根”,更懊恼的也许是我为她的劳作让她
白白地掉在了地下。
  这是很小的一件事,可我现在仍然能清楚地记起,我想它肯定不是无缘无故在
我心里留下了痕迹。
  对,我懊丧那么好的一块“培根”妈没有吃到嘴里去。一块煎得很好的“培根”
就那么容易得到?要以为那仅仅是一块煎得很好的“培根”就错了。
  还有,妈那像是犯了过错的神态让我为之心痛。妈,您就是把什么都毁了,谁
也不能说个什么。这个家能有今天,难道不是您的功劳?
  后来妈要上厕所,我有意要她锻炼自己从马桶上站起,没有去扶她,也不让小
阿姨去扶。
  她先是抓马桶旁的放物架,企图靠着臂力把自己拉起来。我把放物架拿开了,
迫使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可她就是不肯自己站起来。
  我那时真是钻了牛犄角,认为站得起来、站不起,对她脑萎缩的病情发展至关
重要。如果从这样小的事情上就倒退下去,以后的倒退就更快了。
  为了让她自己站起来,实在用尽了心机。
  我先是假装要把她抱起来,然后又装作力不胜任、歪歪扭扭像要摔倒的样子,
嘴里还发出一惊一乍的惊叫,心想,妈那么爱我、疼我,见我摔倒还不着急?这一
急说不定就站起来了。
  可是不行。
  我又推高发动的档次,打出唐棣这张王牌:“唐棣年底就回来了,她不是说要
带您去吃遍北京的好馆子吗,您自己要是站不起来,她怎么带您出去呢?”
  还是没用。
  深知她盼望着一九九二年我带到她美国去和唐棣团聚,又说:您也知道,飞机
上的厕所很小,根本进不去两个人。您又爱上厕所,要是您自己站不起来,我又进
不去怎么办呢?
  这样说也没用。又知道妈极爱脸面,在先生面前更是十分拘谨。便故意打开厕
所的门,明知先生不过在卧室呆着,却做出他就在厕所外面的样子,说:“你看,
妈就是不肯站起来。”
  妈着急地说:“把门关上,把门关上。”
  就是这样,她还是站不起来。

  后来我发现,她起立时脚后跟不着地,全身重量只靠脚尖支撑,腿上肌肉根本
不做伸屈之举。既然不做伸屈之举,自然就不能出劲,不能出劲怎么能自己站起?
  我立刻蹲在地上,把她的脚后跟按在地上,又用自己的两只脚顶住她的两个脚
尖,免得她的脚尖向前滑动。以为这就可以让她脚掌着地。但她还是全身前倾,把
全身重量放在脚尖上。而且我一松手,她的脚后跟又抬起来了,这样反覆多次,靠
她自己始终站不起来。
  现在回想,这可能又是我的错。
  她术后第一次坐马桶的时候,突然气急败坏地喊道:“快,快,我不行了。”
我吓得以为出了什么事,奔进厕所一看,原来她上身前倾。两脚悬空,自然有一种
要摔向前去的不安全感,难怪她要恐怖地呼叫。
  那时我要是善于引导,将她整个身体前移,使她两脚着地,并告诉她坐的时候
重心应该稍稍往后,起身时重心应该前移,以后的问题可能都不会有了。
  我却不体谅她大病初了,在正常生活前必需有个恢复过程,反而觉得她的小题
大作让人受惊,根本不研究她为什么害怕,就气哼哼、矫枉过正地把她的身体往后
一挪。她倒是稳稳地坐在马桶上了,可是两只脚离地面更远了,如果不懂得起身时
重心应该前移,使两个脚掌着地,再想从马桶上站起来就更不容易了。
  对于一个本来就脑萎缩、又经过脑手术的老人来说,手术后的一切活动等于从
头学起,第一次接受的是什么、就永远认定那个办法了。以后,没有我的帮助,她
自己再也不能从马桶上站起来了。
  人生实在脆弱,不知何时何地何等的小事,就会酿成无可估量的大错。
  也许她的敏感、她对这个手术的一知半解也害了她。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很多受
了伤害的暗示。她认为既然是脑手术,自然会影响大脑的功能。
  大脑的功能既然受到伤害,手脚自然应该不灵。

  这时她又叫小阿姨扶她起来,我因为急着到装修公司去,就嘱咐小阿姨别扶妈,
还是让妈自己站起来。
  在装修公司忙了一天,回家时一进胡同,恰好看见妈和小阿姨从农贸市场回来。
小阿姨没有搀扶她,而是离她几步远地跟在身后。她连手杖也没拿,自己稳稳当当
地走着。这时她看见了我,就在大门口停下,等我走近。
  我搀扶着她走上台阶,她的脚在台阶上磕绊了一下,我想,好险,幸好我扶着
她,就回头对小阿姨说:“走路的时候你可以不扶她,但要紧跟在她的身边,万一
她走不稳,你得保证一伸手就能抓住她。上台阶的时候可得用劲搀扶着她,不然会
出事的。”
  妈还买了半斤五香花生米,这就是妈这辈子最后一次上街、最后一次买东西了。
不过半斤五香花生米。晚上我问小阿姨,妈是不是自己站起来的。我是多么想要听
到这样的消息,那会比什么都让我高兴。
  小阿姨说不是。还是她扶妈起来的。
  我感到无奈而又失望。
  她说,妈还对她说:“你干嘛不帮助我?我请你来就是要你帮助我的,你怎么
不听我的净听你阿姨的呢?你别听你阿姨的。”
  妈不但过于敏感,且取向颇为极端。
  她之所以这样讲,一定是又为自己制造了一份寄人篱下的苦情。诸如,因为她
是靠我生活,自然在这个家里说话不算数;自然指挥不动小阿姨:保姆自然势力、
谁给她工资她就听谁的……等等。
  妈是永远不会理解我的苦心了。她不理解我的苦心倒没什么,让我不忍的是她
会从自己制造的这份苦情里,受到莫须有的折磨。
  晚上,大家都睡下以后,我还是不断到客厅里去看她。她似睡非睡地躺着,猫
咪亲呢地偎依在她的怀里。它把头枕在妈的肩头,鼻子拧在妈的左颊下面。我在沙
发前蹲下,也把头靠在妈的脸颊上,静静地呆了一会儿。妈没有说话,一直半合着
眼睛。
  那就是我们少有的天伦之乐。我当时想,妈的病好了,我们还能这样幸福地生
活几年。
  为了不影响她的休息,我呆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十月二十三,星期三。
  一早我就起床了,把头天晚上泡过的黄豆放在“菲利普”食物打磨机里粉碎,
给妈磨豆浆喝。此物早已买来多时,这是第一次使用。
  然后我又让小阿姨去买油饼。
  妈吃的不多。她的食欲反倒没有在医院时好了。
  服侍妈上厕所的时候,我发现她的臀部有一圈出血性紫癍,根据部位推测,显
然是昨天我让她练习自己从马桶上起立未成,在马桶上久坐而致。
  当时我倒是想了一想,即便坐的时间长了一点,怎么就能坐出如此严重的一圈
瘀血呢?但我很快就否定了可能有问题的取向,心里想的总是妈手术后百病全无。
要是我能往坏处想一想,肯定早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
  也因为我们家的人,身上常常出莫明的出血性紫癍,过几天就会自行消失。妈
也如此。我也就大意了。
  但这一次发展到后来,轻轻一碰就是一片。所以星期三的发现,已是非常危险
的信号。
  从这一圈紫癍的发现到妈过世,不过就是五天时间。
  如果说妈去世前有什么征兆,这就是最明显的征兆了。
  回忆妈这一场劫难的前前后后,我甚至比医护人员还能及时发现妈各种不正常
的体症,只是我既没有医学常识,不了解这些不正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