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园青坊老宅 >

第44部分

园青坊老宅-第44部分

小说: 园青坊老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好吃的也给媳妇留着。每天早上媳妇一醒来,她已经把洗漱水送到床前,晚上媳妇躺下,她总要到床边替媳妇掖掖被子,问问冷暖。
  这是月清无法面对的,这个每天几乎用哀求的目光注视着她、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她的可怜的婆婆,让月清心都碎了,她终于停止了反抗。此时的月清,瘦到只有七十斤,除了枯黄的长发,身上已经看不出女性任何特征了。
  大女儿三岁的时候,月清又怀孕了。
  这次一怀上反应就特别大,每天清晨醒来就是呕吐,几乎把肚子里的苦胆汁都吐尽了。后来什么都吃不下,呕吐就变成了干呕。肚子里已经什么也没有了,可呕吐的感觉又特别强烈,每一次呕吐就变成了一声长长的干嚎,一声声痛苦的嚎叫。
  那段日子,整个老宅都听得到月清的干呕声,大家的胃口都被搅坏了。这样的呕吐,月清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才好一点。这时候除了那渐渐大起来的肚子,月清只剩下一把骨头了。很快,月清又“胖”了起来,先是肚子迅速胀大,后来两条腿浮肿起来,腿上的静脉变得像一条条蚯蚓趴在腿上。医生说,这是静脉曲张。到怀孕的后期,月清连呼吸都困难了,那越来越大的肚子,先是顶着胃,后来就顶着肺了,她只能整夜整夜地坐在床上。肚子里的孩子把月清折磨得真是九死一生。
  见月清的肚子比一般的孕妇大,婆婆心里又开始打鼓了。按照她的经验,肚子大而圆,一般都是生女儿。婆婆担心极了,害怕媳妇又生女儿。
  在怀孕的后期,医生听到了两个胎音,她告诉月清,可能是双胞胎。听到这个消息,全家都欣喜若狂。婆婆想,双胞胎,怎么也会有一个是儿子吧?她无数次地到东门外的万佛寺去拜送子观音,还求回来香灰用水冲着让媳妇喝下,说特别灵。月清已经麻木了,为了能给邵家生儿子,她不信这香灰灵,但也得喝那苦苦的香灰冲成的水。
  终于临产了,生产的那一天,月清几乎没有一点力气了,但又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支撑着自己。进产房的时候,医生告诉邵家人,由于体质太弱,又要生双胞胎,生产过程有一定的危险,又是要邵家做好思想准备,又是要邵长河在一张纸上签字。
  那天,全家人都站在产房门外,听着月清的一声低一声的呻吟,婆婆用几乎是哀求的声音喊着:“月清啊,好媳妇,挺住啊,一定要挺住啊!我已经为你烧了香了,观音菩萨一定会保佑你,保佑你的儿子。”孩子还没生呢,婆婆就已经认定了是男孩。
  一直到下半夜,折腾得半死的月清终于生下第一个孩子。
  等在产房外面的家人听到孩子的哭声,都高声地叫起来:“是儿子吧?是儿子吧?”整个医院走廊里,都是“儿子——儿子——”的回声。
  一位护士走了出来,一脸的不高兴,喝斥道:“叫什么?深更半夜的,你们还让不让别的人休息?再叫,我就赶你们走了!”
  产房里助产士擦擦孩子身上的羊水、血污,掀起他的小腿看了看,然后对产床上侧头盯着那孩子的月清说:“有小鸡鸡。”
  已经非常虚弱的月清听到后,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劲儿,朝着产房外面用尽全身力气叫道:“是——是儿子!”就晕过去了。
  月清的婆婆一下子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口中念念有词:“观音菩萨保佑,观音菩萨保佑!终于给我们邵家送来儿子了,我们一定会还愿的,我们一定给你烧高香。”
  这时,缓过气来的月清又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也是儿子!
  助产士见月清太虚弱了,怕她再叫消耗体力,就自己对着外面高声地叫着:“又一个儿子!”
  月清听到这话,竟然闭上了眼睛,她轻声地说:“医生,我想睡觉。”说着,一歪头,睡过去了。
  助产士却叫了起来:“不要睡,千万不能睡啊!还有一个!”
  原来,月清怀的是三胞胎。
  医生护士们一边紧急地抢救,一边把第三个孩子接了出来。
  第三个孩子仍然是儿子!
  邵家一下添了三个儿子,巨大的喜悦让邵家的老人受不了了。第二天,公公就病倒了,他是在喜悦中咽气的,临咽气前留下这样一句话:“我走了好,省下一点口粮养这三个孩子吧!”
  婆婆的身体其实也不好,也许是为邵家抚育好这三个男孩的坚定信念,支撑了老人的精神世界,她一直把三个孙子带到六岁,一天早上,月清发现婆婆靠在灶台边,样子像是熟睡了,锅里已经为三个孙子熬好了粥,锅边还贴好了饼子,从柴灶口掉下的柴火,〃奇+………書……………网…QISuu。cOm〃点燃了老人的裤角,但是老人已经一点知觉都没有了。为了抚育这三个续香火的孙子,老人油干灯灭了。
  邵家一下添了三个儿子,再加上原来的两个女儿,邵长河没日没夜地干,还是吃光了过去的所有积蓄。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家里已经拥挤得几乎无处下脚,长河只得长年睡在修车铺里。
  如今的月清比当年的婆婆还显老,看着三个已经长大的儿子,虽然满心欢喜,却也是一肚子的愁。今晚,月清穿了一件男式的旧汗衫,胸前一个大大的“奖”字,围在边上的一圈是“先进生产者”几个字,下面是奖励的日期:1976。12。
  邵长河的修车铺被街道机械厂合并,邵长河成了机械厂一车间主任,这是他在厂里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时的奖品,如今仍被月清当成内衣穿在身上。白色现已变成了黄色,胸前还破了几个洞。可是月清不在乎,月清的胸早已被三个儿子吸干了,如今已经是一马平川,哪还在乎那几个破洞漏光。
  看着三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作为母亲,月清心里有一种满足感。可再看着他们这样拥挤地睡在一张床上,心里陡然升起一股惆怅:儿子们都要成家,成家就要有房子,可房子在哪里?
  闹腾了一段日子,老宅要拆的事终于进入了摸底阶段。今天“老城办”的老袁和小乔来到了老宅,了解老宅里现住户的情况。老袁仍然一脸的笑容,小乔手上捧着老宅平面图和住户租赁情况表,房管所的房管员小林陪着他们一家一家地核对着住户基本情况。老袁和小乔都没有亮明身份,也没有直接和老宅里的人接触。房管员小林和大家熟悉,每个月是由她来收取房租的。老宅里的房子漏雨,门窗损坏,玻璃残破等等需要房管所来修理的事,也是要报给小林,再由小林填单派工。虽然只是来摸底,但对老宅里的住户来说,可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传了一段时间的拆迁,今天终于见到真佛了。
  一行人量到月清家。正为房子愁眉不展的月清像来了贵客一样迎接大家,又是倒水,又是端板凳,然后堆着笑脸地打听:“我们家这么多人,光儿子就有三个,能还给几套房?”小林说:“几套房?好大的口气,你家现在才住了多少平方?旧房拆迁,市里早有政策,有多少面积还多少面积。”可月清家的房子只有这一间约三十多平方米的东厢房,再加上那间过厢约十平方米。加在一起也不到五十平方米,连一套小户都分不到。月清愁上加愁了,她突然想起还有自家烧饭的共用厨房,于是就问:“共用厨房面积算不算?”
  小林说:“这个没有明确规定,再说共用厨房也不是你一家的呀,还有别人的呢。”小林的口气,好像将来分房都是她说了算。
  今天谢庆芳有事出去了,由琪文在家陪着父亲齐社鼎。只要琪文在家,齐社鼎就特别安静。琪文是最心疼父亲的,父亲病了,琪文不上班的时候就尽量在家呆着,这时,琪文正给父亲剪指甲。这几天齐社鼎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能够安静地听人说话,并能表示自己的态度,只是还不能说完整的话。
  琪文边给父亲剪指甲,边说着厂里那个心仪她的小伙的事。齐社鼎聚精会神地听着,琪文问他:“爸,你说这男孩可不可以接触?”
  齐社鼎张开口说了一个字:“好。”
  琪文说:“他家我去过,住得很小。没有房子结婚,妈妈肯定不会同意的。”琪文期待着父亲能支持她,这次齐社鼎却没有反应,琪文抬头看着父亲,发现他盯着门外的厅堂,正好小林领着一帮人朝他们家走来。
  门是开着的,小林一脚迈进齐社鼎的家,看到床上躺着一个病人,就问琪文:“你妈妈不在家?”
  琪文说:“出去了。”
  小林就说:“我们来看看房子,主要是调查摸底。”
  琪文说:“好吧,你们看吧。”
  老袁和小乔从小林的身后走了进来。齐社鼎因为患病,脸已经变了形,老袁和小乔都没有认出他来,可齐社鼎认出了他们,知道他们是为了拆老宅来的,情绪开始不稳定了。老袁和小乔在房间里这儿看看,那儿瞄瞄,床上的齐社鼎开始躁动了。老袁和小乔看完房间又去看天井,嫌那盆腊梅碍事,就把它搬了下来。这时,房里的齐社鼎咿咿呀呀地叫了起来。琪文知道那盆腊梅是父亲的最爱,于是就走了出去,叫他们不要动,小林不高兴地说:“这破房子都要拆了,破花盆还留着干什么?”话音未落,房间里“咚”的一声响,琪文吓得赶紧往回跑,只见父亲掉到了床下,躺在地板上的齐社鼎,手指着门外,语不成句地说:“梅——梅、香、的……”
  齐社鼎心里放不下梅香。
  当年,沉船打捞上来以后,也没有找到梅香的尸体,大家心里都明白梅香死了。梅香死后,太太那虔诚的佛教徒内心世界被搅乱了。她有一种负罪感,认为梅香是自己害死的。可梅香已经死了,太太再三叮咛张妈,一定不能说梅香肚子里的孩子的事,让这个秘密永远永远烂在肚子里。她给了死了丈夫的张妈一笔钱,这笔钱是太太的私房钱,并对张妈说,让少爷给张妈养老送终。此后,太太一直留张妈住在齐府。然后,太太极力让生活迅速恢复如常,少爷社鼎快要考大学了,千万不能耽误了儿子的学业。
  齐社鼎从江边回来以后,就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不吃也不喝,太太一直守着他。守了几天,齐社鼎不哭了,人却变得痴呆了,别说考大学了,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太太急得去找医生,西医说,精神受到刺激,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又找中医,中医说,急火攻心,需要调理。西医和中医说的话,都需要时间。
  但少爷的情况总不见好转,太太常常在夜里听到儿子嘤嘤地哭,嘴里不停地喊着:“梅香,梅香,你在哪里?你在哪呀——”
  于是,太太又请人来算命,算这算那,都治不了儿子的病。再去庙里求佛,佛,一副深不可测的样子,一言不发。
  还是老爷想了一个法子。他说,儿子是相思病,他知道梅香已经死了,找不到梅香的尸体,他的心就没着落,总在挂牵。如果梅香尸体找到了,他的一颗心也就放下了。老爷让人买一口棺材,在棺材里装上石灰,封上棺材盖,告诉儿子,梅香找到了,已经入殓了。
  齐社鼎听后痛哭不止,太太安慰他说:“我已经把梅香收为女儿,她已经是我们家的人了,就安葬在我们家族祖坟地里吧。”
  就这样,一口空棺材安葬到齐家墓地里了,还竖了一个碑,碑上刻的名字是齐梅香。
  老爷告诉儿子,梅香入土为安了,你也要振作起来。这样,齐社鼎的痴呆才一点一点地好起来,真正恢复到正常,已经是琪文出生以后的事。
  从此,每年的清明和梅香的忌日,齐社鼎都要到坟上来看梅香。孩子们逐渐长大以后,他就带着他们来扫墓,对他们说,这里埋着的是你们的姑姑。齐社鼎经常跟女儿琪文说到梅香,他说琪文跟梅香长得很像。
  “文革”中,国家要造一个大炼油厂,选址在宜市,征用了很大一块地,齐家的墓地被圈在其中,要求迁走。当时,齐社鼎正在学校里办“学习班”,那时的“学习班”并不学习什么,而是交待问题,齐社鼎的问题仍然是“海外关系”,他并不是“学习班”的重点,但他要“陪读”,也不能回家,迁坟一事由妻子和儿子张罗。等到他从“学习班”里出来,妻子和儿子已经将祖坟迁好了。他立即到新迁的坟地去看,没有发现梅香的坟。
  他破天荒地对谢庆芳发了大脾气。谢庆芳委屈地说,这次迁坟国家只对直系亲属进行补助和安排新的墓地,梅香不是直系亲属,所以没有迁坟。
  齐社鼎拂袖而去。他没有回学校,而是登上了去郊区的公共汽车,跑到齐家祖坟上去了。
  祖坟变成了一片工地,沿途都是大型的工程车来往穿行,到处尘土飞扬,仿佛整个大地都被扒去了一层皮。齐社鼎已经找不到齐家的祖坟地在哪儿了,最后通过一棵还没有伐去的大树,找到坟地的大概方位,可是那儿已经被推土机推平,裸露着一片黄土,路边堆着一些腐烂棺木。
  齐社鼎急得一头汗,突然感到一阵尿急,见路边有一个简易厕所,就钻了进去。当他尿了一半,低头一看,突然浑身一颤,尿了半截的小便全给憋回去了。他看见垫在脚下的条石是一块墓碑,墓碑上隐约有一个“梅”字。
  他蹲了下去。这块被放在便池旁当做踏步的墓碑,沾满了泥土,齐社鼎用手去抠,用衣袖去擦,终于看到了“齐梅香”三个字。
  在这方圆数十公里的工地上,找到了梅香的墓碑,无疑相当于在大海里捞到了针,说不清是喜是悲。齐社鼎认为是梅香冤魂未散,指点着自己找到了墓碑。
  墓碑是找到了,可是梅香的尸骨却无从寻找,齐社鼎并不知道,棺材里根本就没有梅香的尸骨。齐社鼎很瘦弱,简直是骨瘦如柴,却硬是将这块墓碑从厕所里扛了出来。齐社鼎要将它扛回家去,扛回老宅里去。
  天色已晚,西天边是一片血红的火烧云。齐社鼎心里默默地说,“梅香,我对不起你,你跟我回家吧。”
  齐社鼎将梅香的墓碑扛回老宅,放在天井靠自家窗边的石凳上,有碑文的一面朝下。他花五元钱,买了一盆梅花放在上面。这是一盆腊梅,开花的时候不长叶,长叶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