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帝阙九重 >

第10部分

帝阙九重-第10部分

小说: 帝阙九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何等的尊崇!何等的荣耀!
然而对于这般一身修为已臻天人之列的帝师而言,尘世的浮华不过只是轻尘而已。谢绝了帝君一再的挽留,帝师于天启六年携年幼的四皇子离开皇宫,自此不涉宫廷。
而如今,他怎会重回宫廷?
难道这一场皇嗣之争,连这般属于传奇的人物都惊动了么?
白衣的帝师扶着五皇子静静地走来,动静间,似乎暗合天地的韵律,飘渺若仙。想来,宰相的闲散正是学自帝师吧。
一见到那一袭如雪白衣,宰相欧阳檀微微一笑,低下头颅,表达自己对帝师的敬意。“帝师在,天下安”,有一次涌起那种强烈的感觉,欧阳檀将目光落于太后身侧的大皇子,笑意更盛,世事又岂能尽如人意?
经过三皇子身侧时,帝师突然偏转过头,朝三皇子微微一笑。他方才一直是淡淡的神情,这一笑仿若流风回雪。
几乎是无意识的,三皇子接过帝师手中的五皇子,五皇子的眼已然阖上。直至此时,他因知悉父皇骤逝真相而麻木的心才一丝丝刺痛起来,在他怀中失去温度的是他的五皇弟,是他的——手足。
帝师的到来似乎带来一股祥和安定的气息,冲淡了先前的肃杀与血腥。
白衣帝师躬身向太后行了一礼。
大皇子脸色阴晦,隐约感觉到帝师的到来对他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天下大事,一言可决”,帝君昔日宣告群臣的言语,至今仍深深印在他的心上。
若是帝师强行介入这一场皇嗣之争,那么四皇子,曾折剑立誓的四皇子是否可能夺得帝位呢?
心思流转间,漏掉了帝师一句极其重要的话,却见太后神色大变,“先生,你说什么?”
帝师面向群臣,清晰地重复了一遍,“帝君在世时,已知为人所害,早已秘密立下遗诏,选定新君。”
先前太后的话只是对太后的低语,这一次却当众说出。
群臣中不时有抽气声发出。
怎么会是这样?帝君在世已知为人所害?秘密立下遗诏?
这番话若不是出于帝师之口,恐怕没人会相信。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作者有话要说:
to卡卡:容我汗一个先!
朝阳有智力上的问题?神志上的问题?无语鸟!
大概是我塑造得失败。
她是一高手,绝对的高手,
对自己有着过度的自信。
相信没有人能留住她离去的脚步。
所以她一再宣称“朝阳想走,普天之下,谁又拦得住!”
但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PS:其实我是想过干脆让她当女皇帝算了的,
不过嘛,以帝君的深谋远虑(其实是老奸巨滑),
她没戏。
宰相欧阳檀微笑,却隐含三分苦涩,当日他惊见帝师,知悉一切,不也是这样的反应。
他越众而出,“帝师所言,句句属实。微臣亦有帝君在世时留下的亲笔书信,证明帝师所言非虚。微臣追随帝君二十四年,帝君的笔迹,微臣绝不致错认。”
宰相向太后呈上书信,拆开信封,只看一眼,太后即已确定那的确是帝君亲笔所书。信上简短数语:
檀弟如晤:
兄自知命不久矣,特此立下遗诏,托与帝师。自此,朝廷大事尽付于贤弟与武弟。至于兄为何作此安排,个中细节,尽询帝师。莫忘天下大事,帝师一言可决。
兄天君字
平日里帝君与宰相的书信均以兄、弟相称;不分君臣;这一点太后十分清楚。而对于帝师的话;太后虽震惊;却没有一丝的怀疑。如他这般的人;根本是不屑于欺骗的。
太后蓦然深深闭上眼;原来帝君早已有了心目中的继承人。既然五皇子暗害的真相他已知悉;又请来帝师保管遗诏;那么新君应该就是帝师的首席弟子“御剑”玄漠了吧。
帝君对他格外严厉;格外冷淡;连他立下战功都不加封赏;她本以为是帝君不喜欢他;却原来帝君看重的一直是他。而五皇子玄御;帝君平日宠之爱之;却从来没有立为储君的念头罢。她竟然到现在才明白帝君的心意。
她暗暗苦笑,她为玄渊谋划的一切终究还是一场空呵!
“遗诏何在?”睁开眼,太后威严的声音响起,无疑是承认了遗诏的存在。
帝师从袖中取出遗诏,递予太后。
大皇子望着这道明黄的圣旨,几乎恨得双眼冒火。谋划到了一切,就是不曾料到有这一纸遗诏的存在。一步错,满盘皆输。他愤恨地望向四皇子,难怪他折剑立誓,扬言不涉帝位之争,原来他早已智珠在握。
太后接过遗诏,甚至没有翻开,就交给了宣旨太监。除太后与帝师外,所有人都跪倒在地。宣旨太监一如往常般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奏曰……”他突然间顿住了,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仔细盯着遗昭看。
太后皱起了眉,手指叩了叩御座扶手。宣旨太监这才醒过神来,继续念道:“三、三皇子宅心仁厚,福泽深广,特传位予三皇子。钦此。”
群臣莫不愕然,帝师取出遗诏的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认定新君非四皇子莫属。
太后,大皇子,甚至三皇子本人都是惊愕莫名,怎么会是如此?
在场众人之中,只有三人的反应与众不同。四皇子神色淡漠,宰相意态闲散,帝师则眼神悠远。
太后叹了口气,心里暗叹,她还是没有了解帝君真正的心思呵,自始至终都不曾了解。
三天前,景和殿中,紫冠金袍,博衣广带的男子仰望星空,无形中透射着王者的威严和气度。漫漫星空,无数璀璨的星辰明明灭灭,使整个广袤的夜空显得绚丽而神秘。帝君游离的目光最终定格于天际那一颗炫极一时的帝星——龙辰。
身后传起一阵细微的响动,恍若清风盈野。帝君扬起浓眉,君主的霸气显露无疑。——来了,他等的人终于来了。
一袭白衣如踏月行来,帝师双目神光湛然,只是淡然而立,其丰姿神概,恍若天人。即使在帝君无形霸气的环恃下,他依旧卓然独立,不染片尘。
帝君收回投在茫远夜空的目光,微微一笑,霸气尽敛,“十五年不见,先生别来无恙?”( |。。)
白衣帝师轻轻叹息,不答反问,“天君,你又何必执着于星象之言?”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先生的星象之言,何曾出过差错,”帝君眼神悠远,“若非先生于二十四年前观测到龙辰的出现,又怎会有天君今日的帝业?”
“星象之学古而有之,可信其有却又不可尽信,”帝师神色淡然,“烽烟四起,自有真龙出世,当年老夫的确循龙辰之迹找到你,但若无龙辰,不代表你成不了今日的帝业。星辰轨迹,当由天定,你的命运,却未必由星辰的轮换而注定。”
“十年前,先生已测定了龙辰的陨落之期,今日正是应验之时,先生何不静待?”帝君神色不变。
帝师神色温和淡定,“天君,有老夫陪你度过这漫漫长夜,你又有何担心?”
帝君不答,一笑后便转移了话锋,“天君征战五年,在位十九年,这二十四年间,自认决策无错。然而却有一事,不得不以为是平生憾事。先生可知为何?”
见帝师明于心而不宣之于口,帝君叹息,“先生当年离宫之际已明言天君,储位归属,早定为宜。而天君另有打算,迟迟未立储君,以致今日诸子相争,势成水火。如今想来,天君实在悔不当初。”
见帝君此刻表明心迹,帝师不禁动容,“四位皇子各擅胜场,皆为人中龙凤,选立何人,确是一大难题。”
以帝君的傲气与霸气,能自承决策失误,实是出于他的意料之外。
帝君暗自摇头,“先生离开那年,诸子尚幼,立储君一事关乎天下福祗,天君不敢草率策立。本想待诸子成长后,择德才兼备者策立,不料这一拖就是十五年。其间,天君为明诸子之能,令诸子开府取士,掌控皇城禁军,有心以一子继位,余子镇守各方重要城池,以为辅佐。不料一招错,养虎贻害。”
帝师心中了然,帝君生为独子,不曾料到皇族间兄弟相争的惨烈。当皇子曾无限接近于皇权,离帝位仅一步之遥而触手不及,再放他们镇守四方城池,何异于放虎归山,留下隐患?这正是当初他思虑到的,故而劝帝君早立储君。
然而,可惜……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作者有话要说:
to卡卡:你的看法我完全赞同。
我也是这么想滴!
“如今,大皇儿为太后所重,三皇儿为唯一的嫡子,四皇儿掌在外兵权,五皇儿……”他笑得有些冷,“……是天君最宠爱的皇儿。先生,你说如此形势,天君应作何抉择?”
帝师淡淡一笑,这样的形势,的确难以抉择。但只要帝君尚在,一切仍有转机,未必会造成日后的动乱。他突然心中一动,——帝君尚在?可是今日的确是他预料的龙辰陨落之期,难道……
对上帝师探询的目光,帝君语出惊人,“天君已中蚀心之毒,捱不过今日。先生的星象之言终究还是成真了。”
饶是淡定从容如帝师,亦神色陡变,“怎会如此?”
蚀心之毒,天下间无药可解,中者会因体力迅速消耗枯竭而死亡,状似体力耗损过度,无疾而终。
“天君只是没有料到下蚀心之毒的竟是自己最为宠爱的幼子,”帝君神色不变,眼中却有寒光闪过,“霍武远赴边城,现在还真是他作乱的绝好机会。”
——是玄御,那个年轻而狂放的五皇子,帝师叹息,当真是天数吗?[ ·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龙辰注定陨落今日。
“先生,这是天君立下的遗诏,请先生保存,在适当的时机诏告天下。”帝君将早已准备好的遗诏递给帝师,眼神似是大有深意。
帝师接过遗诏,刹那间明白了帝君的心思。他本可以直接公开遗诏,但他选择隐,他是存心想要将皇城的几股势力来个一举肃清罢。
“先生不想知道遗诏的内容吗?”帝君微笑,按着帝师的手翻开了遗诏。遗诏上竟是一片空白,惟有鲜红的帝王玺印突兀地呈现。
帝君深视帝师,“天君早就说过,天下大事,先生一言可决。今夜,先生的抉择就是天君的抉择。”
白衣帝师回视帝君,半晌,他才微伸右手食指,在虚空中挥就了一个字。
神思飞驰只是刹那,帝师蓦然微笑,将目光投向此刻正神游天外的三皇子。那时,他虚空挥就的一个字就是“三”,对,这就是他的选择——三皇子。
他想到了三天前他临走之时帝君的一番话,“其实天君原本中意的一直是玄漠,所以才让他跟着先生,又让他四处游历,作为磨练。他没有让天君失望,他通过了一重又一重的考验。然而……直到最近,天君才发现,他的能力无庸置疑,但他并不适合为帝。我想先生应该比我更清楚。而最重要的是,他明白地向天君表示他无心为帝。”
的确,他太清楚他的首席弟子玄漠的个性,他在意的并非权力名位,但却有着极强的征服欲。无论是疆场御敌,还是对江湖名宿的挑战,驱使他的都是他心中那种超越一切的征服欲。 他若为帝君,大景王朝可能会军力强盛,百姓的日子就难以安宁了。
事实上,他看在眼里的并不是帝位,帝位于他而言只是一种羁绊。
而以大皇子阴沉狠辣的心性,若继位为帝,必定大肆残杀手足,诛除异己,如今的安稳之世又能维持多久?
只有三皇子,才是真正适合的人选。
如他这般,才能与不恋权位的四皇子相互扶持。虽然过于优柔,缺乏当机立断的魄力。然而为帝君者,若心存仁厚,又有四皇子从旁辅佐,应该能使百姓维持以往的安乐吧。
当他从帝君的手中接过已不再是空白的遗诏,他就完全明白了帝君的心思。三皇子是他的选择,实际上,也正是帝君自己的选择。
其实,帝君早已计算好了一切。他任由五皇子以神卫军与宫廷禁卫军相对抗,使得两军两败俱伤,而天武军与捧日军亦因相斗而元气大伤,唯有龙卫军损失较小。
这一来,对帝君权力已渐渐产生威胁的皇城禁军势力一举肃清,而太后也失去了可以仗恃的宫禁军,彻底杜绝了大皇子作乱的机会。
而他的出现,当然也在帝君的意料之中。
他正是帝君的棋局中最后定大局的棋子。任是出世如他,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帝君拖入到这一场俗世之争中。原来帝君真的是棋力远胜呵!
白衣帝师淡淡地笑了。
几乎是迷茫地,三皇子起身接过遗诏。父皇认定的帝位继承人竟然是他?!对他从不多加关注的父皇,竟然舍弃战功赫赫的四皇弟和行事果决的大皇兄而选择他?
他仍不敢相信。
然而手中的遗诏分明已诏告天下,他,三皇子,正是新一代的帝君!
就在这一片茫然与惊愕中,四皇子玄漠首先再次跪倒,“臣弟玄漠恭贺新君!”
宰相欧阳檀亦随之跪倒。
诸多惊愕不明的大臣这才反应过来,先先后后拜倒,向大景王朝的新君表达了臣服之意。 “恭贺新君”之声响彻大殿。
大皇子眼睁睁望着群臣一个个跪倒,目光阴寒,双手紧握成拳。不死心地望了太后最后一眼,却见太后在那一刻疲态尽显。他狠狠闭上双目,身侧的拳头紧了又松,松了又紧。
最终,他还是送开了手,成了最后一个向新君臣服的人。
三皇子望了望首先表示臣服之意的四皇子玄漠,心中依旧茫然,他还是不明白他的心思。他为何要暗中与他立下盟约,为何要在他危急的时刻救他,又为何向他臣服?只是因为那一道遗诏么?他事先知道遗诏的存在么?
再望向大皇子,他禁不住一阵心寒。这个派遣死士刺杀他的大皇兄真的恨他入骨么?尽管他最终选择了臣服,但他的眼神分明还是那么阴冷,他的手背因用力过度已青筋暴起奇书。,他终究还是没有死心啊!
这个天下,他可以坐得安稳吗?
瞥见身侧倒卧的五皇弟,以及不远处御座上那一滩尚未干涸的血迹,他长长地叹息。踏上御座,真的要踩着手足的鲜血么?
在这深深的帝阙中,到底隐藏了多少的鲜血,又还将要染上多少?

尾声

尾声
作者有话要说:
文已经完结,但我还是会不时来看看滴。
希望各位能留个一鳞半爪,
感想也好,指出不足也好。
谢谢了!
以帝君的离世作为开端,
以皇后的感叹作为终结。
终于结束了!
在《帝阙九重》后的是《关山万里》,
讲的是黎国大军陈兵疆上,
(前文出现过的)
大景王朝的新帝新王在边疆的征战。
希望N月或N年后我会有力写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