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长门纪事 >

第38部分

长门纪事-第38部分

小说: 长门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公主,于是就暂时抛弃了前嫌,和阿娇认真探讨起来。

  等到陛下的宴席散了之后,平阳公主便趁势做个亲热和解状,诚邀阿娇和自己一起出宫,不给她在人前和陛下勾搭的机会,免得她越来越张扬。

  陈娇立时笑纳了平阳公主的好意,她也不想当众和刘彻‘来往过密’。陛下愿意私底下关照她一些,她就很承情了,其它招摇的事情就尽量少做,省得没吃羊肉还惹一身膻气,招来了麻烦不好。

  加之上次自己‘主动’送上门去的事件发生未久,只怕表弟还在对她有些愧疚,想要找个顺便的时候‘补偿补偿’,她还是先躲远点吧。

  与平阳公主甫一出宫就迎面遇到一个竹竿也似的高个子,正是侍郎东方朔,见了平阳公主的车驾就让到路旁施礼,“见过公主。”

  最近刘彻总是要召太中大夫张骞进宫去说说西域见闻,东方朔因学问不错,博览群书,知道不少奇闻轶事,总能说得上话,所以也沾光经常会被陛下召见,这一阵正在当红。

  平阳公主还记得以前自己的家奴曾探知阿娇与东方朔有私的事情,应了一声之后自然而然的先回头去看阿娇。

  东方朔显然是没想到前皇后会坐在平阳公主的马车上,看这样子应该是才刚在宫中赴了陛下的赐宴出来。他不知该如何称呼,只得含糊道,“夫人……”

  阿娇比他大方,微笑道,“好久不见,东方侍郎还是这般神采奕奕,看来你最近不错啊。”

  东方朔有点尴尬,因还有平阳公主在一旁,他也不敢乱说话,应道,“承蒙夫人夸赞,我近来还好。”

  阿娇点点头,两个人便一起不说话了。

  平阳公主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还是有些疑心,正待开口问话,后面忽然气喘吁吁的追上来两个黄门内侍,“公主,请停一下,陛下召您二人回去宣室宫见驾呢!”

  平阳公主奇道,“我二人?是我和阿娇吗?陛下不是说等一会儿要和朝臣们议事,所以我才没在宫中多留的,难道又不议了?”转头问东方朔,“东方侍郎便是被陛下叫来议事的吧?”

  东方朔一躬身,答道,“不错,不过是些小事情,用不了多少功夫。”其实刘彻最近找他来主要是要议论一下西域的趣闻,他的口齿十分伶俐,见识又多,很能把一件本来一般的事情说得绘声绘色,对新鲜事物也多有独到见解。

  领头的那个黄门内侍也应道,“是您二人一起,请公主这就回去吧,陛下还在等着呢。”

  刘彻听内监禀报说东方侍郎和平阳公主,阿娇一起到了,便让人将他们带到宣室宫的偏殿稍候,他等一下过去。

  说是偏殿,其实比刘彻平日自己待的那一处还要大一些,正中放置着天子玉几,上面铺了一层绨锦,两侧摆放着十分精美的云母屏风和镶嵌有碎玉龟甲的屏风,十分气派。

  平阳公主起身去更衣,离开一会儿,屋内一时只剩下陈娇和东方朔两人。

  东方朔一路垂首敛眉的,摆出一脸十分谨慎的样子,陈娇看着有意思,“东方侍郎进了宫中果然作风大不一样,气派威严,正经了不少啊!难怪能有许多慷慨豪迈的举动。”

  东方朔知她在嘲讽自己以前在宣室宫外持戟阻拦她母亲和董偃,直言力谏一事,苦笑道,“娘娘在讽刺我?”

  陈娇道,“怎么会,东方侍郎多心了,我这可是正经在夸奖你呢。以前在长安城中街市上遇到你时,东方侍郎都很是诙谐活泼,我是真没见过你这般谨慎的样子。”

  “唉,娘娘,我虽得罪过你的母亲,可那实在是因为董君他的行径太过不羁,我看不过去了呀,况且我后来不是没有负娘娘所托,做好了娘娘你交代的事情,也算能抵过了吧。”

  “我交代你的事情?”陈娇想不起来,“什么事?我现在无权无势的,哪里能随便指使朝中的大臣呢?”

  东方朔神秘一笑,“娘娘忘了,娘娘命我转述给陛下的两个民间奇闻,我可是一字未漏,原封讲给陛下听了。”

  他这一说,陈娇就想起来了,笑出来,“原来是那件事,我都忘记了,东方侍郎记性不错啊,竟能转述得一字不漏,让我自己现在再复述一遍都做不到说得一模一样。”

  东方朔十分聪明,博闻强记,这是许多人都会夸奖他的,听陈娇这么说也不以为意,只是十分怀念那次尝到的美味,“说起来,娘娘上回命人做的胡麻烤饼可真是香。可惜我之后命人四处找了许久,都没能买到。”

  “那是西域来的稀罕货,我那次也亏得是自己眼尖才发现的。可惜太少,已经用完了,不然倒可以送你一些。”接着又调侃道,“东方侍郎很厉害嘛,我原以为你听着那个凶案吃胡麻烤饼,肯定已经对那种吃食存有心病,再也不愿意碰它了。”

  东方朔小有得意,笑道,“我在娘娘跟前历练了几次,已经不怕这个了。”

  忽然门口一声通传,“陛下驾到!”刘彻大步走了进来,两人急忙起身拜见。

  刘彻走到上位去坐了,沉着脸看看他们二人,“你们说什么呢?这么高兴,平阳怎么不在,留你们单独在这里?”

  54宫中惊险(中)

  刘彻话音刚落,平阳公主就走了进来,因刚才听见陛下好像在说自己,先停下来看看,发现几个人的神情都很严肃,问道,“陛下怎么看着脸色不太好?”

  又道,“我和阿娇刚出宫就遇到了东方侍郎,却原来阿娇和东方侍郎早就相熟,陛下又派人来叫我们,便一起进来了。”

  阿娇对于平阳公主这个刚得自己传授了美容秘笈,转眼又开始状似无意的说自己坏话的表现十分不满。

  对刘彻道,“我刚才正和东方侍郎说起西域的稀罕物事,想起来上次那个胡麻烤饼了,都觉着西域真是有不少好东西,那烤饼的味道确实不错,可惜胡麻很难找得到,陛下你不是也尝过。”

  刘彻对胡麻烤饼印象平平,那东西不是很合他的口味,不过他也承认闻着确实很香,“嗯,是挺香的,西域的好东西甚多,这次张骞回来说起的西域各国风情可是让大家开了不少眼界。东方朔,把你前些日从张骞那里听来的乌孙国的见闻讲给公主和阿娇听听。”

  东方朔领命,“乌孙国与大月氏同在祁连、焞煌之间,是一个小国,西北与康居、大宛相接,国人操突厥语,平日以放牧牛,羊,骆驼,犬,马为生,多富良驹……”

  刘彻今日召东方朔来,主要是想听听他对打通西南夷道的看法,张骞走了一趟西域之后得知除了他走过的那条路,由蜀西南取道身毒也可以通往大夏,这样走就不必经过匈奴人控制的地界,因此力劝刘彻开西南夷道。

  西南夷道如果能够开通当然对大汉会有诸多好处,不过路途险阻,虽然不用经过匈奴人控制的地区,但是往南会有昆明夷的阻挡,也不是很容易对付的,刘彻这两日正在斟酌此事。因此总是会宣了臣子来说说有关西域的话题。

  东方朔的口齿十分伶俐,说得好像讲故事一般精彩,平阳公主与阿娇都听得津津有味。

  阿娇沾光,她对于什么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葡萄、还有各种毛织品、骆驼、狮子等东西的了解,怎么说也要比平阳公主强无数倍。

  因此能够适时的插几句评论,烘托一下气氛,“哦,此物去年我偶有在集市上见过,果然味道独特……”,“我听说骆驼是西域独有,身材高大,赛过骏马,而且很能耐饥渴,商人们用它来驮运货物,穿越沙漠。”又或者是“母亲几年前从一个远道客商的手中买到过几张如张大夫所说的那种羊毛毯子,色泽艳丽,手感敦厚柔软,十分漂亮,我都把它挂在墙上做装饰……”

  刘彻也想起来了,“就是朕上次去长门宫,看到你挂在正室里的那一张?花色是有些特点,和我们平日里看到的色彩纹理都很不一样,其实宫中以前也有的。阿娇,你还记不记得,也不知是谁贡上的,以前就摆在金华殿,就是时间久了,颜色没有你那个鲜艳。”

  阿娇努力想,好像有点印象,那还是她和刘彻刚从太子府搬进宫中时看到的,这位的记性可真好。

  东方朔小有惊佩,忍不住赞道,“娘娘不愧出身于世家大族,见识果然不一般。”

  说完之后又觉得自己对阿娇的称呼不太对,可别犯了什么忌讳,连忙悄悄瞥了刘彻一眼,发现陛下脸色平和,并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这才放心。

  王太后逝世不久的时候,东方朔和几个大臣曾在宣室宫外见到陛下公然将前皇后召进宫中说话,当时几人心中均各诧异,只是碍于当时的气氛肃穆,加之陛下的心情很不好,所以谁也没敢多嘴议论。不过大家的脸色心思各异那是难免的了。

  旁人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东方朔却自认为心里有点数,他因机缘巧合和,与前皇后在宫外偶遇过两次,印象十分之深刻。

  前皇后美貌自不必说,名门贵女,公主的女儿,想长得太丑那也不容易。

  所以相貌算不得最重要,除去万分绝色的,美女见多了也就是是那么一回事,就算硬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其中差别也不会太大。常言道年轻美貌,年轻美貌,美貌也就是年轻时那几年的事情。所以只要心里有点数的人都明白,美貌算不得什么。

  陈皇后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三十余岁依然挺美貌之外,她还非常有趣,东方朔私下里甚至觉得此人十分渊博,不是做学问方面的渊博,而是久经世事,见多识广的渊博,渊博还风趣,这就有意思了。

  朝中众人都说东方朔机敏多智,滑稽诙谐,可是东方朔却认为前皇后的风趣更加浑然天成,陈娇的风趣是天性使然的,不会刻意的去说玩笑话,标新立异的隐喻暗讽,可就是让人觉得她快乐有趣。

  而且心胸宽广,东方朔很难想象一个原本高高在上的女子被打落尘埃之后会是这样一种样貌。

  陈娇她也对陛下不满,会想出让人去陛下跟前说些倒胃口之事的小主意,小小报复一下。可是绝不辛酸刻薄,大环节上的态度鲜明,在汉军打败匈奴的时候依然欢欣鼓舞,盛赞陛下英明,卫将军勇猛,愿意与人举杯同庆。

  陛下与她是结发夫妻,却在她青春不再,靠山逝去之后夺去了她的封号将她打入冷宫;卫将军更是取代她地位之人的亲弟弟,卫皇后的最大助力。

  要什么样的胸襟才能有如此洒脱宽容的言行?令人钦佩!亦令人敬佩!

  陛下是个明君,惯有识人之能,不可能不知道前皇后的好处。

  东方朔是臣子,不好妄自猜疑主上的言行,不过也认为刘彻对待阿娇的态度绝不会是对一个失宠的后妃那么简单。

  眼看着天色见晚,已经过了哺食的时辰,刘彻便命人将膳食摆上来,赐了几人同食,大家可以边吃边说。

  陈娇不住在心里抱怨,这个时候还不让走,等大家谈得尽兴她再回到长门宫,那还不得折腾到半夜去了,暗自盘算着要不今天就直接去母亲馆陶长公主的府上睡,明日再回去,省得大晚上赶路辛苦。

  忽听刘彻轻描淡写的道,“时辰不早,阿娇今晚就别走了,留在宣室宫吧。”

  此言一出,陈娇吓得差点跳起来,强忍住没有失态,看看两旁平阳公主和东方朔的脸色也很古怪,咽口唾沫,挣扎道,“多谢陛□谅,不过我刚才和公主说好今晚上要去她的府上一聚的。”说完连忙转过头,瞪大眼睛看平阳公主,“我已经许久未曾和公主好好说过话了,不去公主怕要失望。”

  平阳公主虽然不明白阿娇为什么会有此一说,但反应还是很快的,立刻点头道,“可不是呢,刚才若不是陛下派人来召,阿娇就已经同我回去了。”

  55、宫中惊险(下) 。。。

  刘彻还是不大明白一直水火不容的平阳公主和阿娇怎么会忽然和好了?

  含笑问道,“阿娇想要和平阳说些什么?还要专程住到平阳府中去,你们这可也太能说了吧,朕刚才在宫宴上可看得清清楚楚,你们两个从头说到尾,那嘴就没有停过。”

  陈娇干笑笑,“是公主觉得我保养得不错,所以想让我和她细说说,平日里都是怎么做的。”

  “保养得不错?什么意思?”

  平阳公主在一旁笑道,“唉,都是些女人的事情。”

  刘彻‘哦’了一声便不再多问了,“下次再说也是一样嘛,阿娇现在又没什么事,天天闲着,过两日再去一趟平阳府上好了,今日折腾了一天,怪累的,阿娇就别再多跑动了。”

  平阳公主不敢再多说,轻轻答应了,阿娇也不敢多放肆。这会儿,跟前又有公主又有外臣的,再借给她一个胆子,她也不会莽撞到当众去驳斥陛下的颜面。

  心思飞转,暗道,要不我晚上假装十分感慨,追思往事,拉着他一起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太子宫时的那段日子,说啊说的就说到那时候的太后身上去,我还记得两个太后那时候关心儿子的慈母事迹,说出来定要叫他伤心难过,再起不了干旁的事情的心思。

  刘彻不知阿娇在动这个脑筋,见平阳公主和阿娇都没有意见了,就把心思转到了面前的膳食上,先伸手端过面前食桌上内侍刚呈上来的酒樽喝一口。

  喝过之后不由‘咦’了一声,“这不是阿嫣以前呈上来的那种酒吗,他说这酒很难得,他是从一个远方客商手中弄来的,就只有那么几坛,十分金贵,喝完就没有了,这怎么又出来了?”

  领着几个小黄门在给陛下布膳伺候的是个叫纬衡的内侍,阿娇认得他,知道他要算是跟在刘彻身边比较久的老人了。

  纬衡听陛下发问,连忙躬身禀报,“回陛下,这酒是前些日韩大人去徐州之前送进宫来的,韩大人说他费了好大劲儿在长安城中又找到了卖此酒的地方,因陛下喜欢,就赶着送了几坛进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