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246部分

我为王-第246部分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慈安低头,脸色尴尬,胡安国却拱手道:“严郡守执掌河间多年,治下腐朽不堪,民间怨声载道,现在高将军前来拨乱反正,河间百姓必然感激涕零,胡某虽然愚钝,但也知道扶风赤马在将军治下,蒸蒸日上,从赤贫到富裕,外击东胡,内富民生,百姓交口称赞,莫不爱戴,保康能入将军治下,实在是保康之福。”

“胡先生过奖了!”高远微笑着冲他点点头。“二位以后有什么打算?”

“胡某自然是唯将军马首是瞻。”看了一眼垂头丧气的吴慈安,胡安国大声表态。

“好好!”高远高兴地点点头,胡安国是个商人,自然知道如何取舍,趋利避害是商人的天性,而吴慈安却是一个有点迂的读书人,被带着一步步越走越深,心里想来是不太舒服的。

“吴县令,你有什么想法?”

吴慈安叹了一口气,“高将军,这不是明知故问么,现在吴某哪里还有选择,除了跟着高将军走,还能怎样?现在严郡守只怕恨不得剥我的皮,喝我的血,吃我的肉才甘心啊!”

“吴大人不必如此颓丧!”胡安国却笑嘻嘻地道:“良禽择木而栖,吴大人在保康深得民心,治理保康也是井井有条,但在严郡守治下,却是难得一展胸中抱负,何不跟着高将军,另开避一片新天地?”

高远哈哈一笑,“胡先生说得好,吴县令在保康德高望重,我心里是很清楚的,眼下战事刚靖,吴县令还要多多辛劳,这保康县令还得请吴大人多多操劳。”

“遵命!”

“胡先生!”高远转头看着胡安国,“听闻胡先生家中有一个鳞儿,通读史书,博学多才,我有意请令郎担任营口县令,不知胡先生肯割爱否?”

胡安国顿时又惊又喜,“犬子胡滨,自小读书,倒也的确颇有几分才具,只不过从来没有做过官,这,这陡然之间担当县令之职,只怕误了大人的事!”

“当官没什么难的!”高远笑道:“只不过富民二字而已,如何让自己治下的百姓寝有舍,食有粮,穿有衣,口袋里还能有几个余钱而已,有胡先生这样老成持重的人在身后替令郎出谋划策,有何难处?”

“高将军,营口现在不是还在严郡守手中么?”一边的吴慈安插嘴道。

“无妨,营口马上就会变成我们的。”高远呵呵笑道:“严郡守被我们打败了,连儿子也成了我们的俘虏,总得付出一些代价,免得我的军队长驱直入,直奔河间城。现在的严郡守,手下的兵只怕连河间城的城墙都站不满,想来也不会在乎区区一个营口了。”

第四百零三章:新地盘

公孙义作为谈判特使大模大样地进了营口县城,高远的这一次进攻打着的是公孙部族的旗号,前来商谈和约的人自然得是正宗的公孙部族之人,虽然是脱了裤子放屁,但双方却都是心知肚明,看着和约上公孙义的签名,严圣浩当真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五十万两白银,外加营口,保康两地划归公孙部族所有,而公孙部族则保证会释放以严鹏为首的一千五百余名河间战俘,并保证不会再向河间郡内地进军。

河间郡本身共有一万余名精锐的常备军,但在惹上高远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便几乎全军覆灭,现在算上那被俘的千余人,严圣浩还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三千常备军了,而这点实力,根本无法抵抗现在陈兵在保康的高远的军队,割土赔款,以空间换时间,好让自己攒取实力以雪今日之耻,是严圣浩现在唯一的想法。看着得意洋洋的公孙义,严圣浩狠狠地在心里道:“等着吧,有朝一日,我终是要让你们十倍,百倍的还回来。”

公孙义才不理会严圣浩现在的想法,面前这个大燕的郡守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高将军之所以不乘胜进军,主要是考虑到接下来的大局,等到那边大事一定,转过身来便会收拾眼前这个家伙,下一次,自己就该去河间郡了。

弹了弹手中的合约,公孙义得意洋洋地道:“严郡守,五十万两白银,请在十天内准备好,十天后,我们会将令公子等人送还回来,同时我们会来收取这笔赎款以及接掌营口。”

“放心,不会少了你们一两银子。回去之后还请转告高将军,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后会有期。”严圣浩从牙缝里蹦出了几个字。

公孙义哈哈一笑,“好,好,我们一定会很快见面的。”

保康城内,高远召见了吴慈安,胡滨,唐明。王义四人。扶风军的大部队将会退走,回到积石城去,而唐明和王义两个人则分别率领他们的部队驻守保康与营口。

“吴县令在保康德高望重,在百姓之间极有威望,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所以保康我是放心的,不过胡县令啊,营口的情况可能就要差一些了。我估摸着,严圣浩退走的时候。一定会有大量的营口百姓随着他退走,毕竟我们这一次是打着匈奴旗号过来的,营口百姓畏惧匈奴人,大量逃亡是少不了的。你此去营口。必然会遇到不少的困难。”高远看着尚不到三十岁的胡滨,道。

“不知高将军有什么妙策?”胡滨拱拱手,道:“昨天家父也说到这个问题,下官实在是一筹莫展。”

“土地!”高远笑道:“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呢。将土地握在手中。这一次严圣浩裹协走的,其中绝大部分必然是那些富绅,地主。这些人有钱,至于那些平民百姓,一无所有,逃亡肯定会有的,但不会太多,所以你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些逃走人家的土地马上收归官有,你们不是要跑么,好,那跑了就不用回来了。”

“拿到这些土地之后呢?”

“自然是要分出去的!”高远哈哈大笑,“那些没走的无地的百姓,每户分给一百亩土地,给他们制作地契,告诉他们,以后这地就归他们了,没农具的给他们分农具,没牲畜的给他们分牲畜,嗯,牲畜如果缺的话,便禀明于我,我来给你们调配。”

“如此一来,留下来的人自然是欢呼雀跃,民心安定,那跟着跑了的老百姓说不定便会回来。”胡滨兴奋起来。

“不错,开始是一些胆大的回来,后来嘛,来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高远敲了敲桌子,“河间郡内,土地兼并严重,少量富绅地主手中掌握着大量土地,大部分的老百姓却没有土地,你这政策一出去,只怕来你营口的人便会一日多似一日,这传播消息,你父亲一定是轻车熟路的。”

听到高远的这几句话,胡滨的脸色却是微微变了变,高远敏锐地捕捉到了胡滨这一瞬是的心理变化,笑道:“我知道,你胡家在保康也拥有大量的土地,不过你回去告诉你爹,以前的那就算了,但从今天起,胡家不能再购地了,想来他明白我的意思。”

“是。”胡滨心中一喜,将军的意思,就是既往不咎了。

“吴县令,保康的情况你是情楚的,我听说你这些年一直在推行前往边境屯垦开荒的政策,很不错,很有想法吧,你这个法子要持续下去,以前老百姓是怕匈奴人骚扰,但现在怕什么呢,从保康一直往草原,他们尽管移民,尽管开荒,有我在,每有一家匈奴人还来找麻烦。”转头看向吴慈安,高远道。

“属下明白!”吴慈安连连点头。

“与营口一样,我们给政策,给优惠,差什么我们补什么,开垦出来的生地,我们可以免征他们一到两年的税嘛,当然,如果本身就是熟地,就不能免了,毕竟现在我们征东府还是很穷的。”

“下官明白了!”两位县令一齐点头应是。

“唐明,王义,你们两个分驻营口,保康,责任重大,孙晓已经对你们两个言明了我们征东府下一步的布署吧?”高远转头看着两个老部下,他们都是仅存不多的扶风老兵了。

“孙将军已经跟我们吩咐过了。”唐明点头道。

“很好,我相信以两位县令的能力,用不了多久,营口,保康就会有大量人丁涌入,你们驻扎这两地,不仅要负责这两地的治安,严防严圣浩搞小动作,同时还要扩军,我给你们两个人的编制都是一千人。记住了,宁缺勿滥,我们扶风军,从来都不是靠人多取胜的。”

“末将一定严格把关,替将军再练一支精兵出来。”两员将领信心满满。

“你们都是扶风老兵,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高远笑了笑。道:“你们两人在此驻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管是我,还是孙晓,可能都顾不上你们这儿了,你们两人守望相助,替我守住这桥头堡。”

唐明王义霍然起立,“谨遵将军吩咐。”

“坐下吧,还有一件事,你们记在心里就可以了。贺兰教头决定要在保康住上一段时间,或许也会去营口转一转,你们要负责她的安全,万万不能出一点意外。”

“贺兰教头不会积石城么?”唐明愕然道。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姑奶奶在自己的防地之上,可就有得头疼了,在唐明的眼中,贺兰燕自然是最高层的那些大人物之一,偏生性子又泼辣得很,他是极怕这怕这位姑奶奶的。

“贺兰教头性子是野了一些。不过就看你们二人会不会讨她欢心了,如果让她高兴了,说不定还会亲自出手来练一练你们手中的那些斥候!”高远笑了起来,“让她有些事做。反而会好一些,如果你们敬而远之,将她高高地供起来,那才有麻烦。”

“末将明白了!”看着眼前的将军。唐明与王义都是钦佩之极,果然最了解这位姑奶奶的还是将军啊,他们都是扶风老兵。高远与贺兰燕之间的那些牵牵绊绊,两人都是门儿清,但愈是这样,对他们便愈是麻烦,眼下高远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不谛是让他们有眼前一亮,豁然开郎的感觉。

“这一次从严圣浩哪里敲来了五十万两银子,营口与保康各得十万两,其它的,都得两位县令自己想办法了。”高远站了起来,“短时间内,我哪里是拿不出一分一毫了,到处都要用钱,摊子小的时候,想着摊子大,摊子真大了,才发现苦恼越多。好了,诸事繁杂,我也不留你们了,就这样吧,明天,我就要离开保康回去了,你们也好自为之吧。”

积石城,工曹郭荃赤着双脚,一身的泥水,甚至连脸上都沾上了一些泥巴,此刻他正站在建了一半的城楼之下,手里拿着一张图纸,与几个工头模样的人指指点点,随着积石城的人越来越多,他用上能用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积石城的建设速度却是越来越快了,城楼峻工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城内的建设了,不过那是更复杂,更耗时的大工程。

自从吴凯吴县令上任之后,乱糟糟的积石城总算是旧貌换新颜,从琅琊郡来的工匠们都已经安下心来,积石城的长史范登科带着这些人中的头领开始在城外圈地,而普通的工匠则已经投入到了这一项轰轰烈烈的建城大业之中了。

有工钱,还有免费的土地,房屋,牲畜,解除了他们的奴籍,这天下,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工匠们的干劲是前所未有的足,千里奔波的苦楚,此刻都换成了心满意足,没有那等辛苦,哪能换来如今的幸福生活?

这些工匠们每天下工之后,都会去那些划好的田地上去瞅一眼,那些划出来的土地,虽然还覆盖着积雪,但那上面插着的牌子,却已经写好了姓名,这是自己的土地呀,春暖花开之时,这里将会被开垦,然后种下一家人的希望。

“郭大人,郭大人!”一名工曹下属的令吏如飞一般的跑了过来,“快点回去。”

郭荃不满地看了他一眼,“什么事儿,没见我这儿城楼要上大梁了么?这时候我怎么走得开?”

那令吏气喘吁吁,“郭大人,高将军要见你,现在就要你的工曹房呢!”

“什么?高将军要见我?”郭荃手一松,手里的图纸掉在了地上,几个工头赶紧捡起来,却见郭荃两腿发软,竟然也往地上出落了下去。

第四百零四章:人心

孙晓解放了郭荃,让他从一介奴隶变成了一个自由人,并获得了尊严。吴凯让他有了官员身份,使他快要年过花甲的时候,又翻开了人生的崭新一页,如果说这两个人让郭荃感激,敬重的话,那么高远,对于郭荃来说,就完全属于一个城机膜拜的存在,因为那两个于他有恩的人,都是高远的属下,没有高远,就没有这两个人,没有这两个,那他郭荃就只能还是一个奴隶。

郭荃没有想到自己能获得高远的召见,这让他惶恐之极,难道是自己在建城的过程之中出了什么差错吗?不然以高将军之尊,怎么会召见自己这样一个小人物呢?

跨进那座本来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帐蓬的时候,郭荃仍然是两股战战。他本来是与一些大匠住在一起的,但吴凯来后,给了他工曹的身份,他便也有了一顶属于自己的帐蓬,就安在吴凯那三顶大帐之旁。

大帐里已经有不少人了,拿眼一瞄,县令吴凯,长史范登科,主薄唐河这几个积石城城府的主要人物都在,除了他们之外,孙晓将军也在里面,而让众人众星捧月的围在中间,正盘坐在地上毡毯之上,低首看着一叠叠图纸的年轻人,自然便是高将军了。

“草民郭荃,见过高将军!”郭荃两腿一软,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两手伏地,竟然是不敢抬头。

高远倒是被他的动作吓了一跳,但凡下属见他,都不过是一揖了事,像这样的五体投地,他倒还是真没有见过,不过想想此人的出身,心中倒也明了。

笑声之中,高远长身而起。径直走到了郭荃的面前,弯腰双手扶起了他,“咱们的大功臣来了,快起来,快起来,你可是积石城负责建城的工曹,不是什么草民了,吴大人,看来是你没有尽到职责啊!”

郭荃那瘦得一把骨头的身材,被高远轻轻一扯。几乎便要离地了,听到高远的话,更是激动的浑身发抖,“小老儿,不不不,下官,下官哪有什么功劳?”

“不!”高远松开了对方,后退一步,上上下下的端详了郭荃一番。“你有大功劳,今天我到了积石城,到处看了看,城墙建得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而且进度也出乎我意料之外。问了问吴县令,他可说这全是你调度之功啊,看你这模样,有些操劳过度啊!”

转身看着吴凯“老吴啊。这么有能力有干劲的下属,你也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