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80部分

我为王-第80部分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报名者有了更多的机会。

每天打一轮;负者淘汰;胜者在第二天进行第二轮的比赛。以此类推;直到最后选出四十八人;而这四十八人在休息数天之后;将再次角逐十二名都头的位置。

第两天的比赛不出高远等人的意料;九十六名胜出者;第一队战了八十一人;无论接下来的比赛结果如何;出身第一队的基层军官全面掌管这支军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高远所采用的办法让郑晓阳与那霸亦无话可说;军中本来就是强者为胜;自己人不争气;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现在他们只求在接下来的比赛之中;自己人不要全部被淘汰才好。要真是那样的话;未免太掉面子了。

“各位;接下来我要说得是士兵的分配。”高远看着曹天成以及五位兵曹;”都头;伙长位置定下来之后;将抽签决定他们会跟着你们那个人;然后所有的士兵也将采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他要去那个队;天成已经准备好了签条;每一张上面都注明了抽到的人将要去那个队;那个都;那个伙。”

兵曹这是抽签抽上瘾了;众人心中不无腹腓;这样一来;以前所熟悉的士兵可就不见得还能在自己麾下了;接管整编后的部队之后;第一件事;倒是先要熟悉自己新的士兵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部颖而出的十二个都头,原第一队占了八个,余下的三十六名伙长,第一队更是多达三十名,越往基层走,第一队的优势便越大,郑晓阳与那霸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这就是他们与高远嫡系部队之间的差距,这场大比,他们两人麾下的原来四个都头还能保持现有的地位,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高远的抽签决定所有士兵的归属彻底将建制打乱,而原本在他们麾下的四名都头在接下来的兵曹抽签之中,又尽数离开了他们的麾下,看着被划归到自己麾下的六名陌生的都头,两人除了苦笑之外,原本心里仅存的那一点火苗也尽数熄灭,他们明白,现在高远已经完完全全地控制了扶风县这一千余士兵,如果自己稍有违逆,这些都头和伙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自己架空。

心中虽然不满,但却也说不出任何话来,高远使用的手段光明正大,挑不出任何暇疵,要怪,只能怪自己的部尾不争气了,同时两人也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紧迫感,高远毫不掩饰地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了自己的野心,那就是这支军队绝不会到此为止,也许下一次的扩军很快就要到来,而这种选拔方式已经被明确为军队的晋升的重要台阶,如果自己在下一次的扩军之中,也被纳入这种竞争体系之中,却又落败的话,那才真是面子里子全都失掉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将逐渐边缘化而沦为可有可无的人物。

想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唯一的可能性便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战力以及接下来可能到来的战争之中拿到足够多的军功。

此时,两人已经完全熄灭了与高远争锋的想法,而将他们竟争的目标放在了孙晓与颜海波两人的身上,他们明白,现在他们与高远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高远自然不太清楚两人的想法,以全军战斗力暂时下降的代价而换取自己对全军的控制,这是必须的,军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不能做到完全掌控的话,可有可能便会伤到自己。而且高远也相信,在自己拟定的全新的军事体系之下,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回复并向更高一个台阶进步,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而当完成一个过程之后,便将是自己向东胡人控制区域渗透扩充的时候了。

居里关,如火如荼的练兵旋即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不仅是孙晓与颜海波,郑晓阳与那霸也行动了起来,两人表现出来的劲头甚至比孙晓与颜海波更为强烈,而这又反过来极大地刺激了孙晓与颜海波,如果让这两个后来者比下去,自己哪里还有颜面站在高远面前,他们两个可算是高远手把手教出来的。

现在孙晓与颜海波比起郑晓阳与那霸二人,并没有任何的优势,全军打乱重编将四个队的战力拉回到了同一个档次之上,想要脱颖而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四个队的较劲正是高远想要看到的结果,每十天一次的军内比试便是检阅他们的试金石,比试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个人武力的比拼之上,小队战士的配合作战,甚至一个都的对抗慢慢地都被加了进来,高远开始有意识地培训麾下基层军官的指挥能力。在这种作战作战,人数越多,个人武力的高低便越被降低,军官的指挥能力,士兵们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起来。

伙与伙之间的作战,孙晓和颜海波的第三队和第四队尚能在与郑晓与与那霸之间的争斗之中占到上风,但一上升到都,队的作战,两人便显得有些吃力了,特别是在队这级别之上的作战,两人都是胜少败多。

对于这一个结果,高远毫不意外,郑晓阳和那霸在兵曹的位置上已经呆了多年,如何指挥数百人的作战,两人比起孙晓与颜海波来,要高了一个层级,特别是颜海波,在这种对抗之中,每战必败。

而对于战胜者,高远的奖励便是一面锦旗,获胜者有资格将他举在队伍之中,直到下一次的对抗到来,如果输掉的话,这面锦旗便将会被获胜者夺走。

高远深知自己这支队伍的弱点,那就是合格的指挥官太少,当还只有百来人时候,战斗层次也局限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之上,但随着人数的增多,这种缺陷便被无限的放大起来,如果现在不让他们暴露出来,等到大战来临才发现的话,那就太晚了。而太晚的结果就是输掉战争,那是无数的生命,鲜血还有利益。

脓包,越早戳穿越好。居里关外广峁的开阔地为高远的大练兵提供了最佳的场所。

"县尉,颜海波又输了!"曹天成提着笔,头去看在外边,第四队的士兵在颜海波的带领之下,垂头丧气地从外面列队走了回来。二百多人的队伍鸦雀无声,安静的有些令人滞息。"他已经连输了六场了。"

六场,便是两个月了,两个月中,颜海波在这种大型对抗之中,每战必败。

"不错了!"高远坐在曹天成的对面,一柄薄如蝉翼的小刀在手指之间飞舞,灵活的手指弹动,那小刀便宛如一柄活物,在他的指间幻化成一道白光。"从最开始的被全歼,到现在能保持一多半的战斗力,他的进步已经很大了。"

"还不是输了!"曹天成笑道,想了想,脸色端正起来,看着高远,"兵曹,你说这样老输下去,会不会让他有心理阴影,让他不再自信,这样于今后不是什么好事啊!"

高远摇摇头,"颜海波是那种愈败愈勇的人,这两个月,我也一直在关察着他,每一次失败,这小子都会总结得失,而且不仅是他一个人,他总是会召集所有的部属来总结,这一点,另外三个队都没有做到,孙晓他们,只是将讨论的范围集中在都头之间,你没有发现吗?每一次的战斗,在前面犯过的错误,颜海波在后续的战斗之中,都从来没有再出现过,天成,颜海波将来的成就必然远在孙晓,郑晓阳,那霸之上。"

"想不到县尉如此看好他?"曹天成惊讶地道。

高远笑了笑,"失败并不可败,但只要最后赢了,那就是赢了。颜海波多年轻啊,这个年纪,正是对谁都不服气的时候,颜海波进步神速,你瞧着吧,再有个一两年,孙晓他们必然不是他的对手了。"

两人正说着,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孙晓喜气洋洋地走了进来,手里高举着一面锦旗,"县尉,我赢了,这一次我赢了。"

这是孙晓第一次赢得这面锦旗,当然是喜不自胜,第一时间便跑回来向高远报喜,要知道,六场大比,前五次都是被郑晓阳和那霸夺得,以高远嫡系自居的孙晓自然是恼火得紧,这一次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好,好,今天晚上加几个菜,咱们来庆贺一下第三队终于打了一场胜仗!"高远哈哈笑着站在起来。"真是不容易啊,总算是打赢了一场。"

听出了高远语气之中的讥讽,孙晓不由一滞,高举着的锦旗垂了下来,"县尉,您便瞧着吧,这面旗子既然到了我孙晓手中,我就不会让他再被夺走了。"

"是吗,那我拭目以待。"高远笑着看着他。

说话间,郑晓阳,那霸,包括第一个回来的颜海波都推门走了进来,孙晓举着旗子,冲着三人抖了抖,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郑晓阳哼了一声,"才赢了一回,有什么可得意的。"

"不错,我已经赢了三回了!"那霸也是重重地哼了一声。

颜海波不说话,两只眼睛盯着那面旗子,眼神却是炙热无比。虽然连遭挫败,但并没有让这个年轻人感到迷茫,相反,在一次次的战斗之中,颜海波看到的是自己的损失越来越小,而给敌人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颜海波相信,再来几回,说不定自己便能获得一次胜利,如果时间再向后推的话,他在心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几人的反应落在高远的眼中,他满意地点点头,这种气氛便是他想要的,没有竞争,便没有进步。

窗外马蹄声得得,结束了训练的骑兵队在步兵的率领之下回到了军营,一阵人喊马嘶之后,军营之中归入了沉寂。旋即,满头大汗的步兵出现在了高远的面前。

"步兵,你来得正好!"高远招招手,笑道。"你的骑兵现在怎么样了?"

"进步神速!"步兵笑眯眯地道。"等贺兰教头回来的时候,定然让他大吃一惊。"

贺兰燕自从与高远谈了一次之后,便返回了贺兰部,协助她的兄长整合贺兰部族,已经走了一月有余了。

"步卒的协作与对抗已经进行了两个月了,接下来的,将是步骑对抗!"看着麾下的五个兵曹,高远道。

"步骑对抗?"五人异口同声地反问道。

"不错,步骑对抗。"高远肯定地点点头。

步兵不怀好意地眼光从另外四个兵曹身掠过,"他们,经打么?"

一语既出,立刻迎来了四人愤怒的眼光。

第一百三十八章:东胡之王

距居里关千里之外,和林城巍然耸立,虽然比不得中原那些国家的国都宏伟,但比起辽西城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与中原国家以土筑城,外包青砖石条不同,和林城完全是用青石筑成,历经岁月的洗涤,原本的青色条石已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黑色,却显得更加肃穆。

这是一座居住了超过十万人口的大城,是东胡人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也是东胡之王米兰达控制整个东胡的军事中心。和林城中,驻有东胡王族精锐军队二万人,而在和林周围的各个战略要地,另有三万余王族军队驻守,共同拱卫着和林城。

东胡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王族对下面部落的控制力取决于他自己本身的力量,如果王族鼎盛,则下面各部落则不敢稍有违逆,而王族衰落,下头的大部落则根本可以对其置之不理,不过千年以来,东胡王族不论强盛或衰落,却都一直控制着和林城,不是没有其它部落觊觎和林城,实则是除了王族,任何一个其它部落想要进驻和林城,都会遭到其它各部的围攻,将自己置身和林城,便如同将自己放在火架上烤一般无二。

东胡王在东胡部族之间,除了在对外发动战事之时有着调集各部的权力以及统一指挥之外,在对内各部,更多的是扮演着一个调停的角色。

不过近百年以来,东胡王族一连除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上一代的尼碌与这一代的米兰达,在这两个豪强百年的励精图治之下,东胡王族蒸蒸而上,对东胡各部的控制力愈来愈强,尼禄让王族开始强大,而米兰达则开始对外扩张,其中与大燕的近十年战争,将原本大燕控制下的辽东一口吞了下去,十年战争,大燕丢失的不仅是辽东的千里地域,更丢掉了与东胡一争高下,收复失地的雄心,而且这十年的战火,亦让大燕实力大减,在与其它中原国家的竞争之中落在了下风,只能苦苦维持,而无法向外扩张。国势日益艰难。

而这十年,却是米兰达最为辉煌的十年,十年之中,东胡王族愈战愈强,在战争之中,他不断地吞并因战事而受损的东胡中小部落,到战事结束之后,东胡其它大部骇然发现,米兰达掌控下的东胡王族已经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东胡举族可聚集起十万精锐之士,总动员可以召集起超过二十万人,而在王族掌控之中的精锐之军便达到五万,至此,其它部族已完全失去了对其挑战的资格,只能匍伏在米兰达的脚下,任凭驱使。

米兰达不仅是一位强悍的军事统帅,更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在拿下辽东,众多东胡重量级人物一致要求继续推进,挺进中原的时候,米兰达力排众议,就此收兵,与大燕达成了和解,绵延十数年的战事就此终结。

米兰达深知,如果自己的脚步再向前挺进,踏进了中原,大燕的确抵挡不住自己的铁骑与弯刀,但是,唇望齿寒,其它的中原国家必然伸出援手,如果这些中原国家联起手来,东胡决然不是对手,如果到了这一步,说不定自己已经吃进嘴里的东西都不得不吐出来,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遭受重创,那么对于东胡的控制力将会无限降低。

米兰达毫不犹豫地利用王族的强势结束了这场战争,而这场战事一个附带的结果便是摧生出了大燕第一个平民出身的太守,辽西郡太守张守约。也正是张守约在辽西的顽强抵抗与袭扰,也使得米兰达重新认只了中原国家的战争潜力。

和林城的正中心,人工筑成了一个方圆数里的平台,从城中要上到这个平台之上,需要拾阶而上,登上数百个台阶才能抵达,而东胡王族的王庭便修建在其上,这是一座仿照着中原王朝的宫殿样式修建而成的宫殿群,但因为其高高凌驾于城中其它所有建筑,威势却更是惊人。

米兰达已年过六十了,这半年以来,和林城中,不少的东胡贵族,领兵将领都在心中暗自腹腓着这位铁碗铁血的东胡之王。年纪大了的东胡王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的热血,不复往日的狰嵘了,对于外来的欺凌居然忍气吞声,对于吐在脸上的唾沫也泰然自若。

而这些腹腓的原因,自然就是这大半年以来,发生在东胡与大燕辽西郡接壤的地区。

先是一支在内斗之中失败的东胡部落胡图族在这里折戟沉沙,举族皆墨,连族长都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