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292部分

大明政客-第292部分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天成表达了自身的认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检准备叫他来负责启用藩王或者是藩王子弟进入朝廷做事情的事宜,苏天成连忙表示了反对。

没有顾及朱由检难看的神色,苏天成再次做出来了解释。

藩王以及藩王的子弟出来做事情,入朝为官,这是天大的事情,必然会遭遇到强烈的反对,此等的情况下,让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来主持这样的事情,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压制反对的声音,而且,伴随这件事情的推行,还有一些后续的事情做,有些时候,主持这件事情的大臣,很有可能遭遇到诸多的围攻,甚至是孤军奋战。

苏天成没有推卸自身的责任,只要皇上下旨了,自己一定是全力支持,不管遇见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会畏惧,若是有人反对,甚至是闹事威胁了,江宁营可不是吃素的。

苏天成举荐的人是孙承宗。

至于说主持剿灭流寇的事宜,可以让鹿善继负责,这些年以来,鹿善继一直都是跟随孙承宗的,已经清楚流寇的习性,也知道如何剿灭流寇了。

朱由检几乎没有思考,就认定了孙承宗。

孙承宗的资历,在朝廷里面,几乎无人可比,来就是先帝的老师,位列三公,在抗击鞑子和流寇的战斗中,都立下了大功劳,而且举荐和提拔了大量的官员。

孙承宗的年纪大了,已经是七十多岁,继续在战场上奔波,显得不合适了,到京城来,主持藩王以及藩王子弟参政议政的事宜,是很合适的。

当然,孙承宗将会遇见不少的问题,包括朝中大臣的反对,包括各方的质疑,藩王得知了这个消息,一定会想方设法见到孙承宗的,谁都想着能够安排自己做事情,但实施的初期,必须要谨慎,能够进入朝廷做事情的藩王以及藩王的子弟,肯定是不多的,至于说藩王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理所当然。

一切的事宜,讨论决定之后,苏天成再次提出来了要求。

孙承宗大人年纪大了,一个人主持这件事情,有着困难,最好是有几个助手,苏天成举荐刘宗周和黄道周协助孙承宗。

听到苏天成提出来这个建议,一直都很严肃的朱由检,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岂能不明白,若是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都同意这件事情了,朝廷里面的诸多大臣,就是想着激烈反对,作用也不大了,孙承宗在武大臣中间,资历和影响巨大,刘宗周和黄道周,两人都是大儒,在学子中间的影响,也是不一般的。

圣旨很快发下去了。

召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进入京城。

当然,他们到了京城,首先见到的不是皇上,而是苏天成。

第四百七十五章 攻坚之战(2)

闲暇时光,苏天成得以回家,与家人团聚。

苏家的府邸,早就是京城官员注意的地方了,苏天成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提拔是迟早的事情,前来结交的官员,自然是不少的,好在苏天成不属于任何的一个党派,他的恩师徐尔一、傅友亮以及翁同章 等人,虽然属于各自不同的群体,但苏天成一直都没有能够打上什么烙印,这也是因为苏天成过于的杰出,没有哪个人敢说完全控制苏天成。

苏天成在家里的时间,足不出户,等候自己孩子的降临。

苏明劼和苏明玥都还小,朱审馨和春屏,都有些溺爱,苏天成回家之后,对儿子和女儿的要求还是严格的,也不止一次的和朱审馨和春屏说到这件事情了,那就是一定要严格要求,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孩子一定要严格教育。

转眼十天时间过去了。

太监终于来到了府邸,这一次,是通知苏天成直接到官驿去。

苏天成知道,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到了京城了,他的任务,是说服三人,要知道,让皇室子弟出来做事情,这三人不一定是赞成的。

来到客栈,太监没有进去,走到门口就返回宫里去了。

进入房间,苏天成看见,孙承宗、刘宗周、黄道周三人,正在高谈阔论,脸上带着笑容,三人曾经在一起通力合作,为了办好中兴学社,之后,孙承宗负责剿灭流寇事宜,刘宗周跟着到了河南府,创办中兴学社。黄道周留在了江宁县,继续巩固中兴学社,说起来,三人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团聚了。

“晚辈拜见诸位大人。”

看见苏天成进来,三人停止了交谈,却没有站起来迎接,似乎缺少了以前的拿着亲热。

苏天成注意到了。桌上有着一个信函,这正是自己上奏的折子,看来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三人,都已经看过这个折子了,而且态度肯定是反对的,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苏天成暗暗叹气。按说孙承宗等人,创办了中兴学社,思想上的认识,已经有些不同了,但看见了这个奏折,依旧是反对的意见,可见推行这件事情。难度有多大。

“坤元,你来了,老夫和刘大人、黄大人刚刚到京城,宫里的公公送来了这个奏折,老夫正与两位大人讨论,我们想不到,你居然提出来了这样的奏折,老夫也知道。你到这里来的目的,既然来了,就敞开了说,关键是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提出来这样的建议。”

孙承宗刚刚说完,刘宗周也开口了。

“坤元。你应该知道,藩王禁止参政,这是先帝立下的规矩,不能够破坏的规矩。我大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藩王之乱,历历在目,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朝廷才有了藩王不能够参政的规矩,你应该是知道的,不知道为什么提出来这样的建议。”

黄道周微微点头,没有说话,看来意见也是一致的。

苏天成没有马上开口,他知道,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三人,一定是仔细看过奏折,有着一些想法的,他需要清除,孙承宗等人,究竟是什么样的看法。

果然,刘宗周再次开口了。

“坤元,你的这份奏折,我们仔细看过了,写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并非一是处,所以我们才想着听听你的想法,你的学识出众,有着非同一般的认识,不会轻易决定一件事情的,之所以提出来这样的奏折,肯定是经过长时间考虑的,创办中兴学社几年的时间了,我们的认识,和以前也不一样了,只要你说的有道理,我们还是能够接受的。”

苏天成脸上带着微笑,弄清楚了孙承宗等人的态度,他感觉到,事情有了希望。

“晚辈写这封奏折,确实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可以说,晚辈在决定创办中兴学社之前,就想到了这件事情了。”

孙承宗等人很是吃惊,他们愈发觉得,苏天成的想法是深远的,他们看了奏折,苏天成说的确实有道理,而且例证是充足的,绝非信口开河。

“诸位大人担心藩王作乱的问题,这是实际情况,但这不是什么大事情,只要制度到位了,能够很好的客服,今日是在客栈,晚辈就直说了。”

“纵观我大明朝的几次藩王作乱,发人深思,晚辈总结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叛乱,为什么会致使朝廷动荡,说到底,各方面的原因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因为这些事情,牵涉到很多的忌讳,武大臣不敢私下里议论,以至于人去总结,总是将板子打在了造反的藩王的身上,故而采取了最为愚笨的办法,禁止藩王参政。”

“这方面的总结,晚辈在奏折里面,已经说到了,诸位大人也看到了,晚辈不想重复了,只是想着强调一点,不是所有的藩王都想着造反的,他们中间,有着不少的人才,还是想着为朝廷和国家做出来贡献的。”

“晚辈建议藩王出来做事情,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改变目前朝廷的格局。”

“在三位大人的面前,晚辈不会有多少的隐瞒,说出来的话语,可能会很是激烈,晚辈的想法,也是让诸位大人明白晚辈的出发点。”

“自万历年间以来,我大明朝的境况每日愈下,不复往日的辉煌,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党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晚辈所认为的党争,不仅仅是争权夺利那么简单,还蕴含这深的含义,那就是限制皇权。”

“皇权和臣权永远是对立的,这是不可能调和的两个方面,三位大人在中兴学社这么多年,应该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依照晚辈的总结,皇权稳固、臣权辅助,国家处于上升的状态,国富民强,皇权削弱、臣权强大的时候,国家混乱,人民困苦,遭遇外来的侵袭。”

“不说朝,就说令人瞩目的唐朝,贞观之治,就说皇权高度巩固的时期,唐朝末年,皇权丧失殆尽,致使了王朝的灭亡。”

“王朝的兴盛不能够简单的用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来概括,历史学家做出来了很多的总结,譬如说刘大人提出来的慎独,就是一种解决的办法,通过提高统治者的综合素质,来很好的署理政务,晚辈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首先提出来,藩王和藩王子弟参政,改变目前的状况。”

“晚辈建议创办中兴学社,有一层目的,就是要削弱复社和东林书院的作用,这是因为晚辈觉得,复社和东林书院,创办初期的目的可能是好的,但发展到后来,已经成为了党争的源泉,没有具体的政治主张,一味的限制皇权,甚至以与皇上争执为荣。”

“晚辈尤其感觉到不能够理解的是,发展到后来,皇上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都受到大臣的监控,若是皇上吃的好一些了,或者是纳妃了,总是有大臣跳出来反对,要求皇上要清心寡欲,要操劳家国大事,难道说这些大臣,自身不纳妾,不吃好的、不穿好的,难道说身为朝廷里面的重臣,注意到的是皇上的衣食住行是质工作吗。”

“晚辈通过自身的观察,认为臣权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了,因为这个原因,致使朝廷里面的党争越来越厉害,党争的方向,早转向了控制人才,每次的科举考试,被招纳的人才,还没有进入朝廷的时候,就成为了某个集团的人才,有了集团强大的保护,士绅富户以及朝廷官员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个个都是富得流油。”

“此等情况下,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呢,国家贫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崇祯元年以来,这么多年时间过去,事实以及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诸位大人若是不能够理解,那么晚辈的做法,江宁县和河南府的情况,诸位大人总是看在眼里的。”

“晚辈出动士绅富户的利益,要求他们做出来贡献,晚辈改变赋税的结构,与民休息,一切的做法,都是在限制官僚集团的权力。”

“晚辈得到的支持是非同一般的,在江宁县和河南府,都是有着不一般的支持,加之这两个地方不大,故而晚辈没有遇到多少的困难,但若是想着在我大明的省府州县推开,恐怕是天大的难度。”

“可这些事情不做,我大明朝就难以振兴,外有鞑子虎视眈眈,内有流寇作乱,如此危机的情况下,若是我大明还不想着改变,后果如何,是不用多说的。”

“晚辈想到的很多,但做事情必须一步一步来,首先就是让藩王参政议政,进入朝廷做官,让他们为大明朝的发展,做出来自身的贡献,当然,他们进入到朝廷之中,对党争会形成巨大的冲击,这方面,晚辈不想空说,让事实来说话。”

屋里很是安静,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都在仔细思考苏天成说出来的话语,刘宗周拿起了信函,再次仔细看起来,结合苏天成所说的话语,再次看这份奏折,他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意。

第四百七十六章 启动

九月十五日,皇上颁发圣旨,这是一份震动朝廷的圣旨。

孙承宗出任华殿大学士,敕封少师,进入内阁,成为内阁次辅,刘宗周出任左都御史,敕封太子太保,黄道周出任右都御使,敕封太子太保,三人主持皇室子弟参政议政事宜,宗人府协助,鹿善继授兵部尚书衔,总督山东、河南、山西、四川四省军务,负责剿灭流寇事宜,苏天成出任陕西巡抚,兼任江宁营都指挥使,协助剿灭流寇。

这是一份迅雷不及掩耳的圣旨,朝中武大臣已经知道,皇室子弟,将要进入朝廷做官了,皇上彻底改变了以前的政策了。

这一份圣旨,表明了两层意思。

除开皇室子弟将要进入到朝廷,还有一层意思,朝廷准备对流寇发动最后的围剿了,江宁营进入到陕西,苏天成出任陕西巡抚,鹿善继没有负责陕西的军务,这说明,苏天成和江宁营将肩负起剿灭流寇的重要任务。

朝廷里面的议论是免不了的。

面对着这样爆炸性的消息,朝廷里面的震动非同一般。

可这一次,朱由检非常的强硬,不管是御史,还是给事中上的奏折,一律扣中不发,甚至在早朝的时候,明确要求了,所有武大臣,不得擅自议论。

孙承宗、刘宗周和黄道周已经知道自身的任务了,他们回到朝廷,立刻被赋予如此重要的任务,心情可想而知,特别是刘宗周和黄道周两人,直接进入了高层,被敕封为太子少保,这样的责任,非同一般。

所以说,在朝会上面,三人明确表态了。支持皇上做出来的决定,一定完成任务。

三人的威望非同一般,朝中的大臣,有些找不到北了,不知道该怎么发起进攻了,多年来,朝中的大臣。都是能够公开驳斥皇上的决定的,可这一次,他们找不到突破口,而且皇上还很明确的表态了,若是有人暗地里做章,查出来之后。决不轻饶。

圣旨的震动,不仅仅是在京城,各地的藩王也得知消息了。

这样的消息,对于藩王来说,非同一般。

多少年了,藩王活着没有多少的意义,被朝廷养着。就如同养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就算是有着天大的事,也没有施展的地方,被东厂和锦衣卫盯着,不敢妄动,他们没有丝毫的政治地位,成为朝中大臣欺凌的对象。

藩王以及藩王的子弟。可以入朝为官了,这是决定性的转变,从这一刻开始,他们的政治地位完全改变了,这也说明了,他们是皇室子弟,身份来就是尊贵的。

各地的藩王。受到的震动,是巨大的。

不少的藩王,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立刻召集家族成员。沐浴焚香,拜祭皇上和祖宗,有远见的藩王,对家族子弟提出来了严格的要求。

晋王朱审烜首先写下了奏折,上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