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646部分

大明政客-第646部分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苏天成绝不能够任由此等情况发展下去,张凤翼率领的三万大军,不可能在登州发挥多大的作用,想着控制登州、莱州和青州,几乎没有可能,可一旦容忍了这样的行为,接下来的事情会更多,朱由检会想到更多的办法,不断的插手登州的事宜。

苏天成来回走了几步,对着渠清泽开口了。

“老渠,这件事情,你认为应该怎做啊,直接说出来看法。”

渠清泽的情绪,比苏天成的反应还要激烈,看了来信之后,甚至开口骂人了,此刻苏天成开口询问了,渠清泽肯定不会客气的。

“大人,下官觉得,这次不要客气的,下官追随大人以来,看过太多这样的事情了,大人在江宁县的时候,市舶司被朝廷直接拿去了,河南府建设好了,朝廷同样接管了,还有陕西省,那么贫穷的地方,大人费劲力气,建设好了,朝廷同样拿去了,安宁堡和靖边,朝廷从互市得到了太多的银子,下官知道,大人都是为了大局,可总是这样下去,登州、莱州和青州,也要被朝廷彻底控制的。”

“哦,那你认为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

渠清泽稍微思索了一下,继续开口说话了。

“下官建议,这一次不能够任由朝廷如此的安排了,既然张凤翼带领大军驻扎在登州,那就可以由大人直接控制,如今大军正在于后金鞑子对峙,从兵力上来说,后金鞑子暂时占据优势,如此的情况下,大人可以向朝廷上奏,恳请朝廷增派军队,如此朝廷是没有理由拒绝的,若说是没有军队派过来,三万大军可以驻扎在登州,就是现成的军队,下官认为,张凤翼带领的大军,可以驻扎在盖州,守住盖州城池,我江宁营大军就可以开始征伐了,这样也能够集中兵力,对后金鞑子再一次形成重大的打击。”

苏天成微微点头,他同样是这种想法,既然朱由检让张凤翼率领大军驻扎在登州,这支军队自己就可以调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理由太好找了,海州局势紧张、后金鞑子增加了兵力、加强了控制等等,都是可以成为堂而皇之的理由的,当然,这里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朱由检肯定没有这等的想法,让三万大军驻扎在登州,其实就是想着控制登州、莱州和青州的,进而控制整个的山东。

“老渠,你说得不错,这是最好的办法了,不过若是朝廷没有这样的意思,该当如何啊。”

渠清泽当然明白,朝廷肯定是没有这个意思的,不过办法太多了。

“大人,下官以为,张凤翼大人带领大军进驻登州之后,所有钱粮的开支,肯定是能够被控制的,通过控制钱粮的支出,首先控制这支军队,接着进行小规模的调动,譬如一次调动几千人,同时划定区域,约束军队的行动,做这样的事情,可以慢慢来的。”

苏天成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他需要两面兼顾,一方面要继续征伐后金鞑子的战役,另外一方面也要保护好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

“老渠,我考虑让你回到登州去,全面负责督师府的事宜,如何应对张凤翼,这方面孙元坤恐怕不能够做的很好,一切的情况你都知道,就按照你所说的思路,慢慢来瓦解这股大军,我早就说过,接下来的征伐,恐怕更加的残酷,伤亡会很大的,依靠着从登州等地招募军士,时间上来不及,摆在面前的三万人,若是不能够好好的利用,那才是有问题的。”

“此外,你要注意,张凤翼有着不错的资历,也是完全效忠皇上的,你回到登州之后,尽量的与之和平相处,若是张凤翼借助朝廷的支持,一味胡来,你就想办法挤走他。”

“张凤翼带领大军驻扎在平壤的时候,名声不是很好,下面的军士,手脚不是很干净,毕竟朝鲜是我大明的属国,这些军士在平壤的手脚不干净,朝鲜王室肯定是不敢说什么的,但到了登州,这些动作绝不能够有,若是有人伸手了,一定执行军法,绝不能够手软。”

“总之,对待张凤翼带领的大军,先期是有礼有节,不准他们插手登州、莱州和青州的任何事宜,接下来就是分化瓦解,经过一定的整治之后,合格的军士,为我所用,最后就是彻底的同化。”

“朝廷的意思,你我都是明白的,你回到登州之后,马上就着手布置,不要等着朝廷的旨意,我估计朝廷不会有任何的旨意,办法还是靠我们自己来想,让你回到登州去办理这件事情,就完全是代表我的,你要理直气壮,不管出现了什么问题,我来承担一切的责任。”

苏天成说出来这样的话,就是巨大的信任,渠清泽站起身来,走到了苏天成的面前跪下了。

“大人,下官坚决完成任务,不辜负大人的信任,下官知道目前的局势,若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下官一力承担责任,绝不牵连到大人。”

苏天成扶起了渠清泽。

“老渠,不要这么说了,用一句不太雅的话来形容,我们是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你在登州就是代表我的,不管出了什么事情,责任在我的头上,你要切记,这一次的事情,非同小可,代表了我们的态度,从这一次的事情之后,朝廷恐怕也明白其中的意思了,今后我们的道路不会平坦,既然动手了,那就做的干净彻底,朝着最有利我们的方向做事。”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阳谋和阴谋

很明显,完全依靠渠清泽去办妥三万大军的事情,肯定是不现实的,朱由检既然决定让张凤翼驻扎在登州,肯定会有密旨的,至少从开始阶段来说,张凤翼是绝不会听从苏天成的调遣,而且会急于在登州扩充势力,忠心于皇上的势力。

苏天成很清楚,张凤翼要做到这一点,难度不是很大,说不定登州、莱州和青州的某些官吏和商贾,会首先中招,不管怎么说,登州等地还是大明的地盘,老百姓骨子里是认同朝廷的,这一点是苏天成暂时无法改变的,特别是登州等地的官吏,想着升迁,想着能够进入到京城里面去,想着掌握更大的权力,朝廷是正统的,事实也是这样,能够得到皇上的信任,能够平步青云,一般人都无法抵抗这样的诱惑。

苏天成可不想考验登州等地的官吏,那是找死,等于是毁掉了自身的力量,你不能够要求每个官吏都是那么高尚的,那么忠心的,必须要做到忠心的,就是身边最为信任的官员。

所以说,渠清泽回到登州,暗地里使用手段,这算是阴谋,苏天成在盖州使用一些手段,光明正大的向朝廷提出来要求,这是阳谋,必须要阳谋和阴谋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的取得这一次交锋的胜利,表面和平的解决这个大问题。

朱由检的这一次举措,令苏天成再次警醒,他需要认真思考了,真的到了翻脸的那一天,会有多少人跟随在自己的身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加上心腹的力量也是不足的,只有团结大部分有能力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掌控天下,当然,苏天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他不会刻意去团结那些所谓的士大夫,他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商贾的身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最终能够掌控局面的,还是不久之后将诞生的大商贾。

至于说商贾方面,苏天成是最为放心的,这也是朱由检的弱点,士大夫的弱点,士农工商,商贾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朱由检不会改变这样的认识。士大夫也不会改变这样的认识,这就将商贾排斥在能够笼络的圈子之外了,这恰恰是苏天成的优势。

其次就是农民,不管怎么说,大明王朝还有很多年都是农业社会,商贸只可能在某些发展快的地方兴旺起来,支撑大明王朝的还是农民,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规律。让苏天成清醒的认识到,农民稳住了。江山就稳住了,若是到了农民都造反的程度,那就出现了大问题,这个王朝多半要覆灭了,所以说,苏天成会关注农民的利益。将其作为最大的政务来对待,至少让农民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穷困潦倒。

最后才是官吏的问题,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官府必须依靠官吏,官吏的能力是要强于一般人的,要能够很好的署理政务,不过官吏的事情,也有容易得到部分,那就是官吏不会过于的关心王朝更迭的问题,所谓不会过于的关心,也就是说,有他们施展的空间,自身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官吏就不会大闹特闹,相反会在很短时间之内,改变以前的看法,为新的王朝服务,历史发展的规律,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苏天成开始行动了,在保证大局的情况下,开始行动了。

驻扎在盖州的江宁营,全部停止了行动,辽东也处于对峙之中,唯一警戒的是大同边军,苏天成专门给秦良玉写信了,也叮嘱身在大同的祖大寿和刘基,要严密监视草原的情况,做好一切的防御,草原出现波动不要紧,但绝不能够威胁到大明的边关,借不能够影响到征伐后金鞑子的大局。

海州和辽东方向的进攻停止了,大军处于防御的状态,至于说什么时候开始进攻,谁也不知道,苏天成开始亲自关注招募军士的事宜了,开始和洪承畴一起,挑选投降的汉军,严酷的训练这些汉军,同时也关注登州等地的一切事宜。

苏天成给朝廷写了一封奏折,大意是恳请朝廷增兵,江宁营在剿灭后金鞑子的战斗之中,损失也是不小的,急需补充兵力,如今后金鞑子加强了对海州方向的防御,进攻的难度更大了,当然,奏折里面,也考虑了朝廷的困难,没有要求朝廷派更多的军队前来,只是指出了张凤翼带领的大军,即将撤出朝鲜的平壤,这一部分的大军,是否能派来支援江宁营,是否能够听从统一的调遣。

这封奏折,就有些要挟的味道了,朝廷和皇上都清楚,目前的大明,除开苏天成,恐怕没有人能够指挥规模如此宏大的战役,海州和辽东方向,包括草原,都不能够出现问题,否则以前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了。

这样的一封奏折,也是苏天成反击的开始,表明了苏天成与朝廷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了,苏天成不会继续的退缩了。

苏天成的奏折是送往朝廷的,并没有直接奏报皇上,这也是将事情公开化了。

杨嗣昌皱着眉头,看完了奏折,内心波浪起伏,他知道问题开始暴露了,内阁商议的事情,邸报都是寄给了苏天成,皇上决定张凤翼率领的三万大军,驻扎在登州的事宜,苏天成是清楚的,以前苏天成都是顾全大局,从来不与朝廷发生什么争执,可这一次,事情做得过分了,苏天成开始反抗了。

杨嗣昌恍如感觉到,其实苏天成可能早就有了反抗的心思了,皇上下旨要求苏天成五月份就开始征伐后金鞑子,苏天成推迟到了八月份,之后所有的作战部署,都没有及时的禀报朝廷,而且还要求在征伐后金鞑子的战役过程中,登州、辽东和大同等地的官吏调动,全部都要经过督师府,否则不能够动人,这其实表现的非常的明显了。

一旦苏天成开始反抗朝廷,引发的波澜是巨大的,杨嗣昌太清楚了,苏天成有着不一般的能力,比后金的皇太极更加的危险。

为什么苏天成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而且动作如此的迅猛,没有给朝廷喘息的机会。

杨嗣昌只有感叹,不错,苏天成收到的奖赏异常丰厚了,年纪轻轻就是内阁大臣,这在大明的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而且也颇得皇上的信任,要说前些年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君臣之间的关系融洽,可仔细思索这里面的奥妙,作为内阁首辅的杨嗣昌,当然知道问题所在,这是因为皇上的疑心太重了,早就开始怀疑和防备苏天成了。

这么多年,朝廷里面总是有那么的一股势力,公开的反对苏天成,数不清的弹劾奏折,甚至说苏天成想要谋反的,要是皇上的态度坚决,这类的奏折,怎么会存在啊,这恰恰说明了,皇上内心是担忧的,是不信任苏天成的。

要不是苏天成,大明王朝恐怕摇摇欲坠了,不能够剿灭流寇,加上后金鞑子的侵袭,朝廷如何的应付,想想崇祯初年的时候,朝廷穷的要卖府库里面的人参了,无法养活军队,各地的卫所军队哗变,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朝廷疲于奔命,各地出现的灾荒,令大量的流民出现,也令流寇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后金鞑子入关侵袭,如入无人之境,没有哪一支军队敢于对抗后金鞑子,要不是有关宁锦防线的支撑,后金鞑子早就攻下京城了。

一切的转变,都是苏天成的功劳,人家也要想想的,在前方拼搏,却遭遇人算计,就算是泥菩萨也有火气的。

尽管说杨嗣昌理解苏天成,但他是内阁首辅,还是要支持皇上的,还是要维护大明王朝的利益,不管怎么说,杨嗣昌是站在皇上这一边的。

朱审烜感觉到高兴,苏天成终于有动作了,开始公开争取利益了,这说明苏天成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恐怕在剿灭后金鞑子之后,就会有真正的行动了。

朱审烜收到的密信,在奏折到达之前,他早就在做着一切的准备,尽管说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密切的监视,但苏天成早就在京城布下了暗线势力,依靠着这些势力,还有众多护卫的努力,苏天成的家人和朱审烜的家人,慢慢开始撤离京城,赶赴登州,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到了现在,这一步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

苏天成的家人,陈圆圆已经撤走了,赶赴了京城外的潭柘寺等候,偌大的府邸里面,朱审馨带着少量的丫鬟下人,随时准备出发,至于说朱审烜的家眷,走的更多,有些家眷尚在太原,这段时间也陆续从太原离开,赶赴登州去了。

接到了苏天成的密信之后,朱审烜果断做出来了决定,按照苏天成的安排,让朱审馨撤离京城,赶赴登州,只要朱审馨离开了京城,苏天成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至于说自己,暂时留在京城,皇上在这个时候,恐怕还不会动手。

苏天成表现出来了强势的一面,可能令皇上着急,但皇上目前可不敢采取大规模的行动,相反可能还要安慰苏天成,暂时稳住局面的。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对峙的开始

苏天成的奏折,朱由检看了三遍了,每看一次,他的心里就增加了一丝的恐惧和怨恨,苏天成的能力他是清楚的,拥有的权势也是巨大的,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