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161部分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61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老金一直就没人知道他的名字,他是王潇家的老护院,可是王潇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据说是怕辱没了祖宗,但是杨潮一直猜测这是一个从辽东战场讨回来的逃兵,是怕招罪才一直隐姓埋名。

不过现在以杨潮的能力,就算他当年真是一个逃兵。杨潮保下也是易如反掌,因此问道。

老金沉默了片刻,总算开口道:“大人一定要知道一个名字。那就叫我金勇吧。”

杨潮离开南京后,老金就一直在金钗楼,杨潮回来后,又把他招来了,经过询问,他又答应帮杨潮练兵了,而且因为杨潮这次杀了上万鞑子,老金对待杨潮的态度都产生了变化,以前颇有一些沙场前辈的倨傲。现在反而有些敬畏杨潮了。

不过杨潮对这些虚的东西并不太在意,老金愿意继续帮他。那当然好了,正好让老金负责这个新组建的新兵训练营。

杨潮一直都喜欢那种训练和带兵分开的模式。总感觉军阀出现的原因除了因为军官给士兵发饷,掌握了士兵的生计外,还有就是每一个士兵都是他们的军官训练出来的,这样一起从走步建立起来的感情,往往能够形成小山头。

将新兵训练,和带兵分开,这样军官就成了职业的作战指挥,而不是训练官,就比较正规了,后世的军队往往都是这样操作,士兵都是先进入新兵训练营完训后,才会被下放连队的。

“除了军法处,新兵营,本官还设立后勤处,以黄凤府为后勤官,日后负责全军的物资采购,军饷发放等。”

其实采购等,黄凤府这次去海州就已经在做了,杨潮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些的,但是发军饷的权力以前杨潮可是牢牢掌控在手里的,杨潮曾经听家里老人说过袁世凯的故事,据说袁世凯就喜欢将一块块大洋亲自发到士兵手里头,这样士兵就对他感恩戴德知道袁世凯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因此就向袁世凯效忠,而不在乎什么国家朝廷。

因此杨潮此前也模仿了这一手,可是以前几百个人到无所谓,这次过后可就要几千人了,那就不能无所谓,干脆就交给黄凤府,反正一直把黄凤府当做账房的。至于黄凤府一个人忙不过来的问题,杨潮早就考虑过了,这次让黄凤府从二立社中招揽了近百个书生,虽然都是些没有功名的二立社外围人员,显然去给文官当师爷不太够格,所以也愿意给杨潮做事,换取一些度日的钱财。

所以杨潮其实是把这些财权交给了黄凤府的后勤部,而不是黄凤府一个人。

有专门的新兵营,有军法处,还有独立的后勤系统,杨潮感觉自己这只军队才算有点正规了,以前完全就是一只私人军队,乱七八糟的没多少规矩,几百人可以这样,几千几万人就不行了,就像左良玉那样的军队,杨潮还真看不上,打农民军那种乌合之众还可以,碰到组织严密的满洲八旗,就差太远了。

所以面对组织严密的对手,你只能比对方组织更严密,军规更森严,纪律性更强才可以。

正是出于这些思考,杨潮从海州回来后,这才开始主持这些事物,现在看起来有些模样了,就差一个独立的军工系统了,朝廷的兵仗局是靠不住的,哪里的武器半个世纪钱的戚继光不敢用,现在的杨潮就更不敢用了。

不过暂时还没有组建独立军工生产的机会,就看派去海州哪里的人做的怎么样了。

“今天的会就到这里。你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呢,按照调整后的编制,你们手下的军官大概都有变动,编组的事情还早着呢。这几天都辛苦起来,十天之内,都给我编组完成,到时候我可不想看到他们竟然还都没有找到手下新分的军官。”

最后杨潮口气颇有些不悦道,他这次将一些军官打乱,也是为了防止小山头形成,同时也是因为调整的关系,但是这样程度的整编,基本上等于打乱了重新编组了,各级军官士兵重新分配,要这些军官一个个去找实在是太麻烦了,少不得还得黄凤府那些人帮他们的忙,谁让这些人不识字。

如果大家都识字,只需要摆开几张桌子,比如王璞摆开一张桌子,打起后部千总部的旗子,分到他们这里的官兵都来集合报道就行了。可现在王璞自己都不识字,还怎么弄。因此杨潮一想到这里,就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至于新兵,你们手下暂时还无法补齐,还得等海州的情况。”

杨潮最后说道。

开会之前杨潮已经派遣了一批低级军官前往海州了,他们手里拿着的是招兵的文书。

这些文书是史可法下达的兵部行文,允许杨潮在海州招募士兵,直到招够缺额为止。

恢复了前后两个千总部后,加上余承武留下的,杨潮手里的兵额空缺足足有两千多人。

杨潮始终对海州那三千民壮念念不忘,海州之围解除后,这些人大劫余生只求安稳,因此不太愿意来南京,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们过去该干嘛的还是干嘛,在码头扛盐袋的,在盐场晒盐的,甚至卫所中种地的,海边渔村打鱼的,反正都是些贫苦百姓,否则也不会被抓了民壮,但凡有一点背景的,当时都不可能被衙役赶到城上去冒险。

连杨潮手下那些发了财的士兵,回家过几天辛苦日子,都改变主意回到军营,就不用说这些人了,对海州这些苦力来说,杨潮军队的待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让过去在海州训练过他们的军官去招人,应该能够招到不少。

这些人见过血,见过目前东亚这块陆地上,最为野蛮凶悍的满清八旗,稍加训练就是一只精兵,因此杨潮宁可先到海州去招兵,等海州招兵结束,才会根据缺额,在从南京附近的卫所里补充。

“现在,起立”

所有人起立,敬礼。

杨潮道:“解散!”

终于结束了,很多人心中这样想到,海州大战后第一次军事会议结束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四节史可法视察

兵部衙门,史可法案头堆着厚厚的行文,他翻开一封来自新江口水营副将的文书后,眼睛顿时一亮,仔细看完后,沉吟了片刻。

突然对旁边的小吏喊道:“黄押司,把这份文书报户部,让户部尽快处理!”

接着他就起身,顿时感觉到腰部一阵酸痛,新官上任,积弊的文书实在太多,他腰酸背疼,眼睛都感觉有些花了。

“来人,备车,本官要去一趟新江口大营!”

……

新江口这里,杨潮没能挤走两个左右部两个千总,但是那些把总、百总就不敢不给杨潮面子了。

这些小军官,绝大多数都是长期在水军中厮混的军户,军官身份不过给了他们一点占有军营资产维持生计的本钱而已,所以他们并没有跟杨潮死磕的勇气,要知道杨潮那可是六百杀一万的杀星。

而且杨潮也答应了他们,允许他们每人占据一千亩地呢,就他们侵占军营中那点资产,自然不可能比得上一千亩地。

只是这些人有些担忧,他们没有了军官身份后,那地还能种多久?会不会被其他人侵占,要知道新江口这里为什么有大片的皇帝,就是因为这里的大头兵们太不可靠,老百姓敢来这里开荒,开多少就比兵痞们祸害多少,就是那些大家族也不愿意来这里建圩堤修圩田,所以这里才一直荒了下来。

因此这些军官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他们需要地契,如果真能给他们发下来地契,他们就同意放弃自己头上的官职。

对老百姓来说,土地是最优良的资产,虽然不可能像做商人搞买卖那样挣钱多。可是投资土地,产出稳定,人总是要吃饭的吗。就算是一季遭灾了,土地总在。

而商人可能很快就聚集起庞大的财富。可是其兴也勃,其亡也速,多少豪商看似风光无比,顷刻间就烟消云散的例子太多了,沈万三那样富可敌国的超级豪商,不也在皇权的打击下烟消云散吗,不过倒是没听过有那些耕读传家的乡下宗族消亡的。

因此这时代连那些挣了钱的商人,都会不断的购买土地。希望将自己的家族转变成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

这是一种求稳的文化观念,所以军官们的不太可靠的官职,显然也比不上有地契保证的土地的。

只要有了地契,这些世代当兵的军户就有希望可以保住自己的地的,因为他们虽然放弃了官职,但是却没打算脱离军营,他们的子侄还会继续留在军营中,哪怕不能当官,至少给他们在营外的土地提供一个保护伞,只要那些兵痞不祸害他们的收成就好。有地契在手目的是为了防止其他军官仗着官职侵吞。

杨潮是一个可以商量的人,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只要不是太过分。杨潮都不打算动用其他方式。

考虑了一下,杨潮同意了,反正他也没有在乎这些土地,给这些开出来的荒地颁发地契不算难。

南京六部以兵部为首,如果史可法帮忙一下,南京户部是不会拒绝给这些荒地颁发地契的,甚至头几年还可以免税,再说这样的事情其实也未必需要劳动户部,江宁县基本就搞定了。

不过杨潮还是告诉了史可法。毕竟牵扯到五六万亩的事情,杨潮怕江宁县担不起来。要是再被左右千总告倒史可法哪里,说杨潮侵占土地那就不太好了。所以杨潮报告史可法,不过是打个预防针,防备的是水营这里的反对力量。

于是杨潮的开荒行文很快就到了史可法案头。

……

“史大人要来?”

手下来报,史可法要校阅水营。

杨潮收到手下报来的文书当即道:“好,命令全军列阵,欢迎史大人!”

“不用劳动大军了,老夫已经来了。”

话音刚落,史可法竟然带着两个青衣文吏就走进了杨潮的副将营房,其实就是杨潮以前的房间,杨潮现在的副将营也换到了以前的中部大营,相比余承武留下的副将营,杨潮的千总营修的更完善。

没想到史可法竟然直闯了进来,没有事先通知,轻车简从,倒是他的习惯。

杨潮当即站起来,对来报信的士兵喝道:“史大人驾临,怎么不早报!”

士兵一脸委屈。

史可法摆摆手:“是本官到了营前他才知道的。妖怪就怪本官没有提前只会你吧。”

杨潮笑道:“史大人哪里话。只是史大人千金之躯,怎么就这样来了,万一有什么闪失?”

史可法露出不喜道:“杨潮你一个武人,也学这些。本官在南京城走动,能有什么闪失。你在海州的时候可想过什么闪失没有?”

杨潮讪笑:“本官一介武夫,自然不怕。”

史可法叹道:“罢了,本官知道你一番好意。本来来是看看你说的开荒策的。你可有成算?”

其实杨潮上报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动工了,已经有数百人干了不少天了,要不是那些军官们一定要地契,杨潮才没有打算报告史可法呢。

但是现在申请才打上去,却已经动工了,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于是杨潮连忙告罪道:“史大人恕罪,其实末将已经动工。”

史可法顿时一愣:“已经动工?”

史可法是直接到的中部大营,从镇淮门出来,沿着秦淮河有街道和官道,反倒是主营正面面对长江的方向比较偏僻了。

杨潮继续解释道:“不瞒史大人,其实在去年的时候,末将已经在新江口建了一千亩圩田。末将接任新江口副将后,以前的一些军官苦于欠饷日久,末将实无米之炊,最后答应允许他们在营外开荒。谁知道这些官兵,等不及兵部准许,就已经擅自动手了。史大人要怪罪。就怪罪在末将头上吧。”

史可法一听如此,倒也没有生气,叹了口气道:“国事为艰。这些将士也是迫不得已。不过老夫准许了就是,就让他们给家里的父母妻儿找点生计吧。”

杨潮顺着史可法说道:“史大人宅心仁厚。为我等武弁着想,末将替手下将士谢过大人了。”

史可法摆摆手:“本官有愧啊,身为本兵,却不能给将士发足饷。也罢,你说你去岁开了一千亩荒田,带我去看看!”

杨潮自然答应,立刻起身,亲自带着史可法前往营门口。

“原来就是这里?本官还以为是民田!”

杨潮去年开出来的田亩。就在中部千总营前面,不过过去种了西瓜,西瓜已经采收,现在焦黄一片跟荒草地没什么两样,读书读的眼神已经不是太好的史可法不细心看是不会发现的。

“没错就是这里,这里大概有一千多亩地吧。对了叫黄冲过来!”

这里的地都是黄冲在耕,是杨潮允诺给他的。

黄冲像个农民一样,很快就快步跑了过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史可法磕头。

“草民黄冲拜见史大人!拜见杨大人。”

史可法立刻上前扶起老农模样的黄冲。

同时疑惑的问杨潮道:“杨潮。你不是说这里是你垦出来的嘛,难道不是军田?”

黄冲的农夫模样让史可法脑子乱了。

杨潮忙解释道:“史大人容禀,这个黄冲原本是中部右司的把总。兵部常年积欠军饷,于是本官许他将这一片田亩开垦出来,今年刚收了一季西瓜,只是要种粮食地力不够,还需要堆肥,至少得到明年才能种粮。开荒太过艰苦,所以黄冲就辞了官,带着子侄专心开荒。他儿子现在做末将的亲兵。”

黄冲也留了一个心眼,怕万一自己开荒失败。儿子断了生路,于是将一个儿子留在军中。跟着杨潮做亲兵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这次在海州。亲兵折损太大,黄冲的儿子黄元虽然没有战死,但是却受了很重的伤,第一时间就给转移到了淮安,没有参与后来的海州大战,但积功升一个队正是不成问题的。

史可法听完杨潮的话,脸上却有些沉闷,又看了看一些农夫正在将正在慢慢腐烂的瓜藤埋起来,杨潮告诉他说是为了沤肥,其实就是给土地中增加腐殖质,但史可法完全没有心情,随便转了转就借口累了,回到杨潮营中。

“杨潮,我问你,地都给了这些军户,哪怕他们原来是当兵的,那你要如何养兵?”

史可法看到杨潮竟然将开荒的土地让给了黄冲这样的去职军官,感觉杨潮有些本末倒置,开荒是为了养兵,可是荒地是开出来了,这些军官却辞官安心种地去了,这让史可法感觉没有道理。

杨潮心中也不由一顿,对啊自己倒是没想到这点,要是给史可法查出来自己是用土地换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