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159部分

武夫当国-第159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劲夫紧跟着赵继时向何其巩问道:“也就是说,现在咱们第一混成旅下面是没有立场问题的,对吧?”
何其巩正经的说道:“我不敢百分之百打包票,不过我可以肯定大部分将士是不会存在所谓的立场问题。”
赵继时欣然的笑道:“有何大人这句话,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袁肃轻声咳嗽了一下,调整话题的说道:“我们第一混成旅是什么情况,我还是很清楚的,当然,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还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才是。关于我部开拔到山东之后,配合总镇和其他部队采取军事行动方面,我们有必要好好讨论讨论,并且要把之前所说的因素考虑进去。”
一直没说话的陈文年,经过一番深思之后,心中同样是明白了袁肃的意思。
这会儿他沉吟了片刻,随即十分镇定的说道:“先前何大人已经说过了,这件事我们确实要从长计议。既然我们已经决定出兵,那肯定不能错过任何可以发展壮大的机会。只不过一方面打头阵轮不到我们,前面许多可以争取的地盘无从下手;另外一方面此次南下的部队实在过于混杂,有第二镇也有第五镇,还有近水楼台的徐州江防营。”
在场众人都纷纷点头称是,不过虽然摆在他们面前的局势很复杂,然而之前是大家还没确定袁肃心理面的意思是什么,现在既然已经确定下来,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大感激动。就算在复杂的情况,总会有见缝插针的机会,更何况袁肃还是大总统袁世凯的侄子,多多少少是有这一份便利的。
略微停顿了一下,陈文年继续说道:“目前来说,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是争取担任先锋或者侧翼掩护部队,如此便能走在第一线,其意义所在就不必我多言了;要么是舍远取近,胆子大一点,直接喧宾夺主。”
赵山河拧起了眉头,问道:“喧宾夺主?陈大人,你该不会是想趁着第五镇和江防营南下之后,占了他们的地盘吧。”
赵继时也赶紧说道:“如此,不妥吧。”
陈文年神态严肃的说道:“目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选择,当然不一定要这么做。只是这天底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绝不可能就这么轻而易举坐享其成。”
众人渐渐议论起来,有人认为应当走第一个方案,虽然要打仗,但如果能分到侧翼还是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不过也有认为凭着袁肃是大总统侄子的身份,在后面占一些地头不算什么大事,无非是一个县城的事,任谁都不会斤斤计较的。
更何况本来第一混成旅待在滦州好好的,既然陆军部一定要下令第一混成旅开拔,那当然还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才是。
就在这时,袁肃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缓缓站起身来,迈步走到一旁悬挂地图台的墙壁面前,伸手在地图上指了两下,说道:“把话摊开来说,我打算趁着此次出兵拿下淮安和淮北两个大县城。淮安不难,届时大军南下,此处必然会有一定交战,之后便会成为总镇后勤所在,到时候我们在借机进驻担任拱卫部队,事后留下一支部队常驻下来也很简单。”
何其巩也站起身来,迈步走到袁肃跟前,他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然后说道:“都督,你这是打算控制淮河两头?”
袁肃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如今天下局势大变,我们不能总拘于北方。淮北和淮安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南北枢纽通道,但多多少少也能算得上是交通顺畅的前线之地。之前已经说了,淮安不算什么难事,关键还是在淮北。”
陈文年深以为然的说道:“都督说的没错,安徽都督现在虽然是柏文蔚,但真正的兵权还是掌握在倪嗣冲手里。简单的来说,安徽的情况根本没有外面所说的那么麻烦,对付柏文蔚,倪嗣冲只消一封电文即可。也就是说,一则我们没有进兵安徽的理由,二则安徽这块中央又有人看着,稍有差池只怕会适得其反。”
袁肃继续说道:“等此事落定,我会保举一人出任淮安守备司令,一人出任淮北守备司令。虽然地隔偏远,但南北互有照应,必能保为一方镇守大员。”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都有喜色。
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外放封疆的大好机会。尽管在滦州也有一亩三分地,可毕竟是袁肃眼皮子底下,很多事还是要小心翼翼一些,单单想多捞一点钱都很困难。可一旦外放到地方去,那情况就大有不同,不仅可以借机扩充个人势力,还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军阀、土皇帝。真正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机会。
当然,在场所有人心里也很清楚,这种事自然不会轻易委派给外人。必然是袁肃的嫡系和亲信部将才有这样的机会,本来就是为了扩大袁肃本人的势力范围,怎么可能任由外人羽翼丰满自立门户呢?
“不过,话说在前头,这只是我的预想,至于是否能够实现还能一步一步的来。刚才已经说了,第一步是淮安,无论如何也不能空手而归。至于淮北,见机行事吧。”过了一会儿之后,袁肃转过身来面对众人说道。
“都督说的对,眼下我们只能有这个准备,但具体安排还得等开拔之后才能定下来。”陈文年一边点着头一边说道。
随后,众人又详细讨论了开拔的方案,包括部队行进顺序,交通工具的安排,战略物资的跟进。在讨论的差不多之后,才由着手拟定占据淮安和淮北的一些假设性方案,这方面大部分是对此次进军的预测。
会议一直进行到晚上,期间袁肃还出去发了一封电文到总镇,询问第一混成旅开拔之后的开支问题。到傍晚吃过晚饭时,总镇很快回了一封电文,告知总镇那边事先没有打算调动第一混成旅南下,陆军部临时命令以至于太过仓促,开拔所需的物资暂由第一混成旅独立承担,实在不行再转由陆军部调度补贴。
事实上这就是打了一个太极,把责任互相推卸。
袁肃倒是从中也看出了一点,冯国璋和段祺瑞各自有着各自的算盘,相互之间一直在明争暗斗。他甚至推测着陆军部临时下达的命令,专门就是为了针对冯国璋,不管是增加第二镇的后勤负担,还是不让第二镇一个人独享战果,这都是对冯国璋的一种打击。
晚上继续开会,袁肃把总镇的电报说了一下,接下来便根据现在的情况制订开拔细节。
整个会议都是一边讨论一边执行,确定一项便立刻派人去办,包括调度火车和安排仓储,也包括派遣先遣代表到开拔沿途各地去打点安排等等,甚至还确定派遣一名通讯官连夜赶往山东,直接驻扎在第二镇总镇那边负责接受传达信息。
忙忙碌碌的熬过了这一夜,到第二天凌晨时各团团长才赶紧返各自的回部队。





    正文 第72章,刻意打压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2…17 8:19:32 本章字数:3162


深夜,虽是刚过五月中旬,然而北方已有了夏日的清风,月朗星稀。在山东境内枣庄县城郊区,第二镇总镇大营依靠在一片山林下面,此时灯火辉熠,栅栏外来来往往着许多荷枪实弹的巡逻队。栅栏内,许多白色的行军帐篷整整齐齐罗列,在大营中央有一座由土木结构的中军大帐,帐内多处点灯,人影憧憧。
一名勤务兵从紧挨着中军大帐一侧的电报室匆匆走了出来,快步来到中军大帐门前,一番通报之后,他将刚刚收到的一封电文转交到了总镇第一副官师景云手里。
师景云一边看着电文,一边转身向大帐内走去。
冯国璋这时正端坐在书案后面,与两名参谋官正在研究着江苏北部的地形图。
“冯大人,滦州来电,奉陆军部急领,第一混成旅已经陆续启程开拔到这里与我们会合。”师景云走到冯国璋面前,把手中捧着的电文简单念了一遍。
“第一混成旅?袁梓镜的那支杂牌部队么?”冯国璋微微蹙了蹙眉头,脸色有几分不悦,说话时的语气除了疑惑之外便是不满。
“正是。电文里说,陆军部专门下达命令,并且连日都在促催,先遣联络大概在明后两日之间会到达,至于先头部队第一团则会在五月十八日抵达济南,差不多在二十一日能到达枣庄这边。”师景云不动声色的说道。
“段老鬼还真是无孔不入啊。”冯国璋缓缓的叹了一口气,意味深远的说道。
“大前天时滦州也来了一份电文,询问第一混成旅开拔期间所需军费物资的分配问题。当时咱们还在济南那边,因为冯大人忙于筹备和调度各部,所以这件事在下没有通报冯大人,擅自做主回电告知暂由第一混成旅自行承担。”略微停顿了一下,师景云又补充的说道。
“嗯,你做的很对。这袁梓镜在滦州经营的时间虽然不久,但也是有模有样,没必要让他来作势越来越大,再者还有他的叔父在背后撑腰,出这点钱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冯国璋面无表情的说道。
“大人,那第一混成旅开到了,我们当如何安置?”一旁的一名参谋官郑重其事的问道,他自然看得出其中的重要性。
第一混成旅虽然是编制在第二镇之下,可第二镇上上下下都很清楚,这支部队压根就是外人。说的好听一点,那是大总统给自己侄子一个机会,让其跟在第二镇学习历练一番;说的不好听,终归大总统还是有所介怀,故意让第二镇这边看着第一混成旅。
简单的来说,大总统对袁肃是不放心的。而第二镇总镇这边对第一混成旅也从来没当作是自己人来看待。
从冯国璋个人角度来看,他表面上可以对袁肃客客气气,在大总统面前也可以帮袁肃说一些好话,他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讨好大总统,另外一方面是拉拢袁肃,再一方面还是故意做个北洋集团内部的一些政敌来看。
不过从心理来说,他对袁肃如此迅速的崛起,同样是有担忧的。
这一点不单单是他有所顾虑,相信包括段祺瑞、靳云鹏、曹锟这些北洋老臣们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同样的忌惮。在袁肃还没有出现之前,他们这些人才是袁世凯真正的嫡系亲信,可袁肃与袁世凯毕竟是叔侄关系,哪怕二人之间有所隔阂,但毕竟是血浓于水。
之前倒是没有什么,无非是袁世凯对袁肃这个小子种种作为有所包容,可通过前不久发生的“国会危机”这件事,联系到前因后果,以及袁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得不让他们这些北洋老臣们感到有一股潜在的威胁。
首先是袁世凯在各种场合表露出愿意与宋教仁合作的态度,最后还特别派遣侄子袁肃南下去迎接宋教仁。到后来宋教仁顺利北上,前前后后与袁世凯经历多次密谈,虽然包括冯国璋、段祺瑞等人在内,外界都不清楚密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袁世凯和宋教仁是否达成合作的意向,可这的的确确是造成了对北洋集团的威胁。
好在段祺瑞从中做了一些手脚,至于是什么冯国璋并不清楚,但是他清楚的是袁世凯最终打消了之前的念头。
做为袁世凯的老部下,他同样可以猜测的到,一旦袁世凯下定决心来做一件事,那肯定是九头牛都无法拉拽回来的。换句话说,段祺瑞显然是用了一些不恰当的方法,最有可能的就是威逼和施压。
身为北洋集团的领袖,被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威逼施压,个中滋味肯定不好受。
显然因为这件事,同样会让袁世凯对之前的这些旧臣感到不放心。在这个时候袁世凯心中肯定会想着尽快摆脱这种不利于自己的地位,或许是在今后疏远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又或者是培养新的亲信势力。
袁肃做为袁世凯的侄子,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成为一旅官长,坐拥东直隶八县,放眼全国以及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这都是极其罕见的现象。
无论是冯国璋本人,又或者是其他北洋的老臣子们,面对这样一个极有争议的后起之秀,怎么会能够安下心来?就算他们忠于袁世凯也忠于北洋集团,但大前提是个人利益不容有损。尤其是对冯国璋来说,他是直隶都督,可是袁肃的地盘也在直隶,这显然就是最直接的势力利益的冲突了。
“还能怎么样,既然是上面的命令,那自然就得自从。”冯国璋语气不疾不徐的说道。
“大人,若是段总长下的命令,显然是段总长要借此机会来消弱咱们。您试想,若是我们在前线一路高歌猛进,打的顺利了,功劳多少要分给这袁肃,并且这袁肃又是大总统的侄子,分的少了还不行。相反,若是咱们打得不顺,以袁肃这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不添乱倒罢了,一旦添乱那反而是哑巴吃黄连啊。”参谋官高昌允煞有其事的说道。
“添乱倒不至于吧。这小子多少有点能耐,要不然怎么可能把王怀庆那老匹夫都赶跑了。怕就怕主弱宾强,到时候不好约束。”一旁的师景云一语双关的说道。
“是啊,总之这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不容易接纳也不容易打发。”另外一名参谋官深沉的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们把事情想的太复杂了。之前我本就没有派去任何消息和命令到滦州,期间这袁梓镜也没有发电文来询问,可见其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掺和这次南北纷争。此次他是被迫前来,但是段芝泉那边显然还是有另外一层意思。”冯国璋倚老卖老的说道。
在场几人面面相觑一番,各自露出不同程度的思索之色。
冯国璋忽然笑了两声,冷不防的说道:“说到底,段芝泉这人就是小鸡肚肠,什么事都要考虑到入微。此次他让袁梓镜的这支人马跟着一起来,说白了就是想把袁梓镜从近畿赶走,顺带的也让其在战场上一番消耗,省的让这个年轻人一路走过来太过轻松顺畅了。”
听完冯国璋的话,三人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不过说来说去这都是猜测。
他们此次之所以接受上面的命令,带领大部队南下江苏,目的就是要趁着南北矛盾打下一片势力的根据地出来。江苏比起直隶来说,不仅远离近畿要地,更容易掌握省内大权,更重要的是江苏要远远比直隶更加富饶,无论是在公在私都是有利可图。
哪怕段祺瑞真的是打算借机打压袁肃,将其赶出直隶省,但袁肃手里好歹也有几千人枪,出了直隶省还能去哪里?还不是跟着第二镇到江苏来。到时候这地盘划分的问题又该如何去解决、去权衡?
高昌允寻思一阵,继而说道:“既然如此,不如我们调袁肃这支人马打头阵,硬骨头由他啃,我们就在后面坐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