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174部分

武夫当国-第174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甚好。不过,事到如今,南北矛盾已然加剧,此次大战过后,只怕北洋政府与你们gmd积怨至深。我这几日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真不知道日后如何与仁卿你来面对面。”袁肃多愁善感的说道。
“呵呵,还是你够朋友。好在如今都无妨了,我已然看穿许多事情。只是即便看穿了,心中依然有所困惑。”林伯深叹息的说道。
“仁卿,那你今后可有什么打算?国府已经下令取消gmdX国会议政资格,虽然没有强令解散gmd,可俨然是再无前途可言。”袁肃询问道。
“我也不知道,这同样是我现在感到疑惑的一部分。最近想来,或许是随我父亲一同经商。我这些年一直以为自己能干一番大事,结果到头来一事无成。若是能经商的话,多少可以在实业方面有所振兴,于国于家都是有利无害。想想以前四先生他们推崇的实业救国,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林伯深意味深远的说道。
“也好。这样,若是经商的话,这方面我同样很感兴趣,若不然你我合股,我在北、你在南,兄弟二人好好建立一番大事业。如今我在滦州已经成立了一家肃业公司,这是我个人的产业,公司盈利的部分多少能补贴行政上的开支,也算是一件好事。”袁肃笑着说道。
“哦,那这肃业公司算得上是官办企业了?”林伯深问道。
“严格的来说也不完全算吧,我只是利用个人职权便利,给予公司一些政策上的优待。至于以公司的盈利来补贴行政开支,也纯属是我个人所为。毕竟考虑到以往的官办企业实在太腐败、太没有效率,索性没有沾这个名号。”袁肃解释的说道。
“你还真是有见解,这样的做法虽然不合法,但若有像你这样真心实意为地区谋发展,也的的确确要超过那些所谓的官办企业。没想到梓镜你竟然有以商辅政的想法,我很是赞佩也很是支持。正如你所说,你我二人当真可以好好合作一番。”林伯深充满信心的说道。
“太好不过了。这几日你索性就留在淮安,我与你好好谈一谈合作的事。过几日我便要启程返回滦州,只要你我谈定合作,我立刻就能投资下来。”袁肃说道。
在他看来,与林伯深合作自然是不会亏钱的,赚钱当然是一个重要的目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能借林伯深这层关系,拉拢江浙一带的资产阶级势力。相信以林伯深的家世,再配合自己的权势,建立一片南北贯通的商业根基绝不是难事。





    正文 第88章,军政发展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3…1 8:18:50 本章字数:3104


林伯深留在淮安的这几天,袁肃几乎每天都会与其谈论几个钟头。
眼见距离启程返回滦州的时间越来越近,然而袁肃与林伯深交谈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合作计划从轮廓到计划,从计划到细节,又从细节到各种经营的方案,可以说是已经突破了口头空谈的局限,很快就能着手落实下来了。
到了七月底,恰好是袁肃和林伯深商谈合作的最后一步。在这段时间里,双方不仅全力以赴的谋划筹备,也不断的联络滦州和上海一带的人脉关系,切实为达成合作而努力。很多方面的筹划基本上都到位,就剩下最后的决断。
在袁肃预计与林伯深的合作框架当中,他想利用林伯深在江浙一带建立自己的分销点,拓展滦州各种商品的销售渠道。而林伯深同样也希望借助袁肃的关系,将南方的商品导入北方市场。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基础的合作项目。
经过之前一阵子的商议,二人决定先在上海成立一家综合贸易公司,以这家综合贸易公司为基础,来达成最继承的合作项目,使得南北互通有无。综合贸易公司暂定名为“肃仁伟业贸易公司”,经营的项目是物流运输、货物仓储两大类。
袁肃以肃业公司的名义投资五万元,林伯深则以个人名义投资八万元。
这笔钱就在七月三十日这天汇款到账,至于在上海着手安排公司成立和经营的工作,则全部交给林伯深来负责。林伯深预计在七月五日这天返回上海,然后与父亲以及其他熟络的商人做最后的确认安排,最快能在八月中旬就能张罗公司开业。
除了建立南北互通的贸易连接,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渠道之外,袁肃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在南北贸易连接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金融业的地域性合作。
他同样与林伯深讨论过,关于将“北方银行”引入南方金融市场的想法,银行业吸纳的是老百姓的钱,所赚的利润大部分则揽入自己囊中,在如此不太平的乱世之中绝的算得上稳妥之策。尽管“北方银行”是官办银行,但打入南方金融市场时,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改变为纯粹的商业银行。
正好林伯深的叔叔是“黄河钱庄”的老板,如今上海的地方性钱庄受到国内国外大型银行的挤兑,境况一天不如一天。“黄河钱庄”算得上是老字号,因此勉勉强强能够支撑到今天,至于其他数不清的小钱庄,绝大多数早就关门大吉了。
此次“北方银行”借助“黄河钱庄”的底子进入上海,不仅可以省去许多前期的铺垫,同时还能帮助“黄河钱庄”改头换面、扭转目前的困境,当真是双赢的合作。
不过,这件事终归是要从长计议,一方面是北方银行也才刚刚成立不久,实力十分有限,另外一方面上海做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势力错综复杂,还得花一点时间仔仔细细的去摸清楚门道。因此,这个计划暂时先放在讨论阶段,等过一阵子林伯深会让其叔叔派专员赴滦州与袁肃详细磋商。
除此之外,袁肃还向林伯深提出了近代工业发展的理念。西方国家之所以船坚炮利,便是仰赖于工业革命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想要富国强兵,工业必然是不可或缺。
只可惜中国几千年来的都是农业国家,虽然经过近代洋务运动的部分发展,但毕竟是杯水车薪,而且洋务运动始终是在制约之中进行着。
不过发展工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原材料、技术、设备、操作经验等等,一方面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另外一方面也是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消耗。简单一句话,只有强大的经济才能支撑起强大的工业。
哪怕现在袁肃略有一定的成就和产业,林伯深同样也是世代经商,但单凭二人之力还是远远不足于推动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
在这一点上,袁肃和林伯深都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过分的纸上谈兵和好高骛远,而是更切合实际的讨论如何从地域性工业来一步一步发展。二人经过一番讨论,倒是制订了一套像模像样的工业发展规划。
以目前自身的经济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与官办的工业公司合作。利用“肃仁伟业公司”引进外国的先进设备,再把这些设备卖给有能力的大型公司,比如汉阳钢铁厂、天津船政厂,从中获取一些最基本的盈利。
等到自身实力有所积累之后,第二步便是开办一些轻工业的公司。比如在淮安建立现代化的采矿场、内河轮渡制造厂、船舶维修检测厂等等。然后再在这些轻工业的基层上,或融资、或合资,转而开办一些铁路周边的经营公司,负责给铁轨维护和制造车皮。等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也就是在慢慢步入近代制造工业领域了。
然而单单以上两步,就足以消耗许多的人力物力,保守的估计也需要五年到十年不等。这其中的变数就是要看外国对华的外交政策,是否可以找到真正扶持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西方国家。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西方国家要扶持中国,自然而然是要从中谋取其他利益。
除了个人的努力,袁肃还会利用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以及以后渐渐越来越强大的实权地位,在与外国势力以及北洋政府的来往之中,一定会尽可能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做推进。他相信以自己叔父袁世凯的见识,断然不会看不出工业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只要获得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必然能够加快工业发展的脚步。
袁肃与林伯深约定,在“肃仁伟业公司”成立之后,下一步就是着手在淮安的轻工业建设。既然袁肃现在是淮安的实际掌控者,那淮安所产出的盐也都属于他所用,到时候引进一批先进的盐矿挖掘、分析、制作的相关机械,先把现代化的盐场办起来。
为了筹备商业合作之事,袁肃甚至推迟了启程返回滦州的时间,直到八月五日送走林伯深之后,他这才带领第三团按照事先制订好的行程上路。
抵达滦州是四天之后,第二团和第一团要比袁肃早两天到达滦州,已经各自返回各自的驻部了。刚刚回到旅部大院,袁肃就立刻召开了一次简单的军事会议,第一团赵山河留驻淮安担任警备司令部,团长一职自然得另设人选。
左右讨论一阵,最终决定提拔第一团第三营营长孙连仲为代理团长。
这个决定着实是有些困难的,毕竟孙连仲连担任营长的资质都有些过低,之前还是勉勉强强被破格提拔到营长这个位子上。但是袁肃当务之急考虑的并不是个人资历,甚至连能力问题都只放在其次。要说自己,他这个山海关大都督已经是让人无法心服口服了。
如今地盘扩大了,而且在距离上有了很大的隔阂,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加强管理和集权。所以在部下选派方面,袁肃更倾向于可以信任的人。再者孙连仲好歹在历史上有一些名气,只要加以培养和锻炼,必然是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除了委任第一团团长之外,同时还对东直隶民兵司令部的职缺做了调整,暂时由葛金章代理总司令,高顺则顶替葛金章之职出任滦州民兵司令部司令。
至于第一团和第二团分出去成立淮安、淮北两路部队,缺少的这部分编制也要立刻展开补充。好在第一混成旅之前并非没有任何预备兵,包括各团原本就有充足甚至过多的杂役人员,还包括各地民兵司令部培养的民兵单位。
袁肃要求先从后勤杂役人员当中挑选补充兵,这些后勤杂役人员在入营时都经过一定训练,而且又熟悉营中的各种情况,最重要的是原本后勤人员都很多,正好可以为军队整体上进行一次精简。
至于第一团和第二团几个缺职的营长、连长,也都尽快从随营学堂抽调。
同时仿效淮北警备司令部,以中央第一旅旅部为核心,成立一支教导队。这是就目前第一旅经过大规模扩编之后,存在严重的士官、军官缺乏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导队的规模暂时设定为一个营,满编四百人,营部成立教导处,做为培训基层士官和军官的专门机构;麾下三个连分别为特务连、机枪连、警卫连。
教导队同时兼顾警卫营的职责,全权负责旅部大院的安全工作,同时也是袁肃的私人问题。正因为教导队的特殊职能,袁肃要求从麾下三个团中抽调最精锐的士兵来组成教导队,指挥官由杜预担任。
一旦教导队完成编制,原先驻扎在旅部大院的第一营则调往城北的营地入驻。





    正文 第89章,步步落实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3…2 8:21:55 本章字数:2161


整个八月份是北方最炎热的时节,几乎每天都会有烈阳暴晒,即便偶尔迎来了一场雷阵雨,然而这些雨水也只能勉勉强强解决一阵的酷暑。
对于袁肃来说,八月份同样是一个公务繁忙至火热地步的时段,恰逢第一混成旅改制为中央第一旅,全军上上下下都要进行一番彻底的整顿。首先是军服,穿了好几年天蓝色的新军军服,如今一下子要改成土黄色的中央军服,多少是有些不习惯的。
当然,对于麾下那些士兵们来说,大部分人反而是觉得很新奇,再者又有新衣服可以穿,自然很是高兴。
好在中央政府特别下拨了三十万经费,这是袁肃执掌滦州军权以来第一次收到上面派下来的现款。不过经过一番打听,他才知道这三十万根本不算什么,比起京师南苑、北苑两个警备师扩充为四个中央陆军师所消耗两百万经费,这三十万简直还不足以编一个旅。
归根结底,他还是意识到大总统叔父对自己是有一定的戒备,就算不是戒备,十之八九也是没有太过看重。就这一点而言,自己多少是有自知之明,北洋集团最讲究的是资历,偏偏这一点自己是没有的。
但不管怎么说,有三十万总比没三十万要好。
这笔款子除了拨给淮安、淮北两地警备司令部用于加快扩编之外,还有一大部分则被带回滦州来做为本部人马所用。订购全新的中央军军服只花了两万元左右,余下来的资金即便是采购大批子弹、新的储备**、军马等等,照样还是剩下十五万左右。
想到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中国国内不会有什么大动静,再有什么大动静那就是明年下旬袁世凯密谋称帝,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于中国山东青岛的战争。这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确实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事件。
就之前南北内战所发生的种种事迹而言,袁肃不能确定袁世凯称帝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心态,甚至也不确定如今历史发生了改变,自己的这位叔父是否还会继续密谋称帝。除此之外,对于山东青岛的问题,他是有着极其敏感的民族和国家主义情绪,只可惜以目前自己发展的趋势而言,只怕很难左右青岛问题发生改变。
不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思,因此愈发激起他对促进国家发展的欲望。
“弱国无外交”这句辛酸至血的话,怎能不让一个个热血的中国男儿仰首激愤。哪怕时间只剩下短短的一年,可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能为国家争取那一点点的荣光。
正是在这样强烈的情绪影响之下,袁肃于八月底召开肃业公司内部会议。这次内部会议主要讨论两个部分,其一是与林伯深向南方拓展合作的事宜,之前在淮安时早有电报交代,今天除了强调之外还有研究更多的合作方案;其二就是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即刻着手成立军工厂,达成军事和实业相互之间的推进合作。
关于与林伯深建立合作的方面,除了已经确定下来的“肃仁伟业贸易公司”,以及确定筹备的“上海北方商业银行”、淮安官盐经营公司之外,还计划在滦州这边开办煤矿公司。之前英国所开办的矿务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