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187部分

武夫当国-第187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肃心中所猜测的人也正是蔡锷,以蔡锷对军事的研究必然是能意识到目前中国军队许多重大的缺漏之处。他颇有几分感慨的说道:“当真是没有料到,小侄居然能与松坡将军不谋而合。想必松坡将军已经更详细的对叔父做了这方面介绍,小侄也不敢再班门弄斧。”
袁世凯继续看了一会儿图纸,旋而问道:“克礼,那你说说,这支新式步枪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按照你的意思,自然是希望能将这支新式步枪推广为我军的制式步枪。但这步枪既没有普通步枪的长度,易于投入白刃战,也没有骑兵枪短小轻便,容易携带。究竟好在什么地方,为何要用它来做为制式步枪。”
袁肃立刻先将这支新式步枪的一些数据做了描述,又介绍了骑步枪真正的优势所在。正所谓解决了步枪和骑兵枪的一些劣势,吸取了二者的优势,当然也兼具一些鸡肋般的坏处。不过之所以认为应该推广这样的步枪做为制式武器,关键不在于枪,而在于中国目前的国情。
“从笼统的战略角度上而言,我们中国目前是没有足够对外作战的军事力量,也就是说在大的方向我们应该采取战略防守的姿态。步骑枪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在堑壕战中发挥骑兵枪和步兵枪合二为一的优势,同时避免骑兵枪和步兵枪的一些重大缺陷。堑壕战做为目前主流的防守战略战术,正好适合我们中国所采取的战略防守姿态。”他如是说道。
众所周知,要想发动对外战争是需要强大的工业和经济支持,而恰恰这两点是中国目前都没有的东西。中国现在的状况几乎到了打内战都是一种奢侈,更别说走出国门去作战。哪怕是为了参加世界大战所编练的参战军,最终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加世界大战。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大部分战斗全部是在本土上发生的。所以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只要能完成本土防守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对于这一点,袁世凯本人并不是毫无察觉,只是从来没有把脑袋中所想到的整理成详细的文字,所以当他听完袁肃这番话之后,立刻觉得这的的确确是有道理的。
“不过,克礼你刚才也说了,这是于国际角度大的方面的一种猜想罢了,然而即便没有制式武器,以目前的国际局势以及各国对华外交方面,也没有可能引起更大的争端。相反,我们中国目前最大的争端还是国内各省的种种矛盾。”袁世凯颇有深意的说道。
“是啊,是啊,对外大可用外交的手段,对内才需要动真刀真枪。要是全部换成这样主防御型的问题,咱们北洋大军还如何铲除国内那些拥兵自重的势力?”一旁的袁克定以为自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于是紧跟其后的附和着说道。
“呵呵,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各地的武装军事力量连制式化是什么都不清楚,更别说在乎武器的分配、管理以及作战运用了。退一步来说,即便要讲究的细致一些,然而这支新式步枪无能从常规战斗、性能、质量,还是具体的战术运用,事实上都要比汉阳造更有优势。举个列子来说,汉阳造步枪比这支新式步枪要长,可在中国真正懂得运用白刃战,或者说能很好组织白刃战的部队,根本是少之又少,所以汉阳造步枪对比新式步枪,根本发挥不出任何优势。”袁肃不疾不徐的做出了解释。
袁克定微微怔了怔,说起军事他自然不是很懂,也不知道袁肃所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好装作恍然的样子点了点头。
袁世凯倒是仔细深思了一阵,随后也缓缓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我中华自洋务运动开始,就没有专门设计的制式武器。而这支步枪是小侄经过专门讨论和预计,并且亲自与设计师进行沟通,最终考虑到我中国各方面的情况,量身定制的一支新式步枪。试想一下,一旦中央军全员普及这样的制式步枪,在正面战斗力上足以压倒毫无制式化概念的任何地方部队,整体实力上自然是大大的拉开了距离。”袁肃补充的说道。
“你说的很好。那么,在投资生产方面,克礼你可有过预计?”袁世凯问道。他当然不会因为袁肃简单的一番介绍,就认为这支新式步枪是好的,但是内心深处却深刻认识到制式化武器确实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眼前中国兵工厂也没有研发新枪的能力,如果这支新式步枪真的划算的话,倒是可以考虑采用为中央军的制式武器。
“这支新式步枪采用的是德式武器的设计思路,所以构造上相当精细。但正是因为精细,所以才能具备优越的射击稳定性和精准性。小侄已经做过一些预算,如果采用国外进口原材料来生产,以求到达最高配置的性能,大约需要九十五块钱的生产成本;若是采用国内原材料来生产的话,则需要五十块钱。”袁肃说道。他故意在成本价上略微加高了几块钱,毕竟自己同样需要利用这笔军火买卖来赚一笔经费。
虽然这是国防大事,可这个年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再者正是因为袁肃心里念想着国防大事,所以才仅仅只增加了五块钱罢了。若是换成别人,只怕可能会多开到十几二十块钱。
“九十五块钱?这也太贵了吧。陆军部军械司向德国订购原产的毛瑟步枪,也不过是八十多块钱而已。咱们自己生产的步枪居然要九十五块钱?”袁克定脱口惊呼道。
“是啊,这成本实在是有点过高了。”一旁的夏寿康也跟着叹息说道。
倒是袁世凯没有太多言语,只是默然思索着什么。
“叔父,步枪的构造图就在这里,无论叔父是找专人核对,还是亲自去调查国外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小侄做出的预算是没有任何隐瞒的。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德国武器之所以贵,正是因为他们的做工好。更何况这是一支新式步枪,新式步枪的诞生都是意味着向着领先的先进性的方向。未来必然还会有更先进的武器出现,但制造价格只会高不会低,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袁肃表现一副诚恳的姿态,一丝不苟的说道。
“只是,成本如此之高,对国府也是一份很大的压力啊。”夏寿康说道。
“我相信叔父是明白人,一旦促成中央集权,国家税收规范化,国库渐渐充实,这一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如今我们中国的局势环境,军权就等于实权,这一点还是叔父曾经提点小侄的话。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真正保证并且捍卫中央集权。”袁肃慷慨陈词的说道。
袁世凯深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是一番冗长的沉吟之声。他自然是深知军权的重要性,只是自己绝非是意气用事之人,在考虑问题的方面一定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定夺。
看到袁世凯仍然无从表态,袁肃随即又补充的说道:“若实在考虑财政负担问题的话,大可细分来进行新式步枪的装备。但凡是中央军主力部队,则尽可能的装备进口材料的新式步枪,而次要部队则装备国产材料的新式步枪。更何况武器制式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即便全部工厂投入生产,最快也需要三五年,慢的话甚至要八九年。武器制式化是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执行的。”
听到这里,袁世凯这才缓缓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克礼这番话说的在情在理。这样吧,这件事我现在是不可能立刻做出答复。过几日我专程安排你与蔡松坡他们见了一面,看看你们年轻人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收益。”
袁肃早就有这样的预想,毕竟制式化武器的推进是一项极大的军事工程项目,必然是需要经过一连串的审核、复核、讨论以及实际操作演练。他今日向袁世凯提出这个方案,并且能让叔父袁世凯萌发兴趣,这已经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当即,他立刻诚恳的表示愿意与蔡松坡共同筹划此事,为建立全新的北洋强军尽出一份力量。





    正文 第8章,会见蔡锷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3…11 8:24:40 本章字数:2090


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袁世凯便安排了袁肃与蔡锷会面的事情。
当袁肃得到这消息之后,愈发可以断定制式武器的想法是暗合叔父袁世凯的胃口。做为一手创立北洋新军,以军权谋取民国元首的袁世凯来说,对军事的看重必然超过常人。
夏寿康来请袁肃移步到北海陆军部会议室与蔡锷见面时,专门告诉了袁肃,昨天大总统已经把新式步枪的图纸转交到蔡锷手里,蔡锷看过之后同样认为这支步枪要远远比汉阳造步枪更精良。有了蔡锷的首肯,对于袁肃来说更有了几分底气,毕竟自己在新式步枪上是有相当一部分吹嘘成份,甚至都还没有进行详细的军事论证。
来到北海陆军部办公院,又一番转弯抹角,这才来到一处幽静的会客室。
蔡锷、蒋百里以及另外两位军校不低的军官正在会客室里座谈,夏寿康带袁肃进门后,众人中断谈话,纷纷站起身来相迎。在夏寿康相互引见之下,众人知道来者就是大总统的族侄、山海关大都督袁肃,袁肃也知道了除蔡锷、蒋百里之外另外二人的身份,其一竟然是阎锡山,另外一人则总统府军事处处长兼任直隶省蓟楡镇守使的傅良佐。
袁肃很奇怪阎锡山这会儿怎么会在北京,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阎锡山在历史上是出了名懂得明哲自保的人,如今山西是中央军第三师、第四师坐镇,唐天喜和何宗莲的势力要远远大过阎锡山本人,阎锡山自然要表现的更“忠袁”一些。
“原来是小袁公子,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早先就听闻小袁公子在东直隶一带的做为,不可不谓是有先见之明。昨日大总统专门与我谈过,万万没想到小袁公子的许多观点居然与蔡某不谋而合,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蔡锷最先迎上前来,带着真诚的笑容说道。
袁肃多少还是能看得出来,如今蔡锷和袁世凯正是蜜月时期,因此对方才显得如此豁达和积极。再者这年头能真正做到“不谋而合”的人实在不多,他能提出与蔡锷相近的军事建议,那自然可以算得上是同道中人。
当即,他也表现出一副谦虚和激动之态,客客气气与蔡锷握了握手,又用诚挚的语气说道:“在下也只是班门弄斧,不过是说了一些异想天开的话,最多是拾松坡将军之牙慧。在下才疏学浅、资质轻薄,能与松坡将军共论军事实属大幸,更不敢与松坡将军并论英雄。”
蔡锷等人在总统府已经有一些时日了,对袁氏众人子弟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是他们都普遍的认为袁氏子弟多是傲慢或者无所谓之辈,即便是袁克定为了拉拢支持者先故意显得礼贤下士,那也是为了“礼贤下士”而礼贤下士,简直是一眼可以看破。
然而今天与袁肃初次见面,万万没想到年纪轻轻能够坐拥东直隶八县又兼得淮河两县的“大都督”,不仅一点没有少年得意的猖狂,相反还是如此温和恭谦,颇有古代年少军资的作派。只这一下子,立刻就增进了众人心中的好感。
“哈哈,小袁公子如此过谦,反倒把我们当外人了不是。”蔡锷爽快的笑道。
“不敢,不敢,在下之言断然不敢有冒犯之意。”袁肃连忙说道。
“来来来,先坐下再说。”
寒暄罢了,众人相继落座。蔡锷显得劲头十足,立刻就进入了正题。他没有与袁肃讨论自己一番对国防军事的长篇大论,而是选择更切实际的制式武器这一环节来入手。他先评价了一下袁肃提供的新式武器设计图,但是因为没有见过实际的步枪,所以还不能做过多的断言。简单来说,这支新式步枪从大战略角度确实符合中国目前国情需要,但制式武器不单单是步枪,包括大炮、飞机、重机枪、手榴弹等等,都应该有统一化的联系。
如今这支新式步枪因为太新,许多参数无法确认,是否能真正与其他制式武器建立联系还是未知数。所以要想推广这支新式步枪,那就得尽快生产一批试验枪,进行更详细、更深入的论证和测试。
听完蔡锷的话,袁肃当真有几分心虚,对方不愧是真正的军事家,不仅能把一些复杂的理念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表达的还一针见血。
“松坡将军所言极是,目前在下已经在安排赶工生产一批试验枪,届时还得再劳烦松坡将军参与新式步枪的测验论证。”他语气中带着不遮掩的钦佩,说话时的姿态更显得恭敬。
“什么劳烦不劳烦,蔡锷承蒙大总统不嫌弃,协助国府整顿全军,武器这一块儿亦属于职责所在。倒是还希望小袁公子能多一些心思,尽快落实这些赶工的事。”蔡锷笑着说道。
“一定一定。”
刚刚聊完这件事,门外走来一名侍从官,通知会议室已经准备好,段总长等人稍后即到。于是夏寿康又招呼蔡锷、蒋百里等人前往陆军部会议室,同时顺带邀请袁肃一同前往旁听,并说这是大总统专门吩咐的意思。
袁肃倒是感到很是奇特,没想到自己还能跟着一起去参加陆军部的会议。不过反正这几日也没什么事,跟着一起去说不定还能打听到一些内部消息。
一行人随即起身跟着之前来通报的侍从官,移步来到陆军部的大会议室。
刚走进会议室,就看见会议桌左右已经等候了许多陆军部的高级官员。夏寿康跟在袁肃身边,低声向袁肃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不过这些高级官员并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角色,大多是文职军官,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多权力。唯独在会议桌首端不远的地方站着的一人,却是段祺瑞的得力干将、陆军部次长徐树铮。
…………
强烈推荐一部书,李敖的《蒋X介X石评传》,功力相当深厚。





    正文 第9章,内部矛盾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3…11 8:24:40 本章字数:3814


蔡锷等人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许多官员甚至连一声招呼都不打,也没有人招呼这边落座。会议室的气氛多多少少显得有几分尴尬和生分。夏寿康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似是而非的压低声音,招呼袁肃这边先落座。
傅良佐倒是还能有几分圆场的作用,他笑着招呼蔡锷、蒋百里和阎锡山三人落座。
大家彼此之间都没有说话,陆军部的官僚们则偶尔的三三五五交头接耳,全然没有把蔡锷等人放在眼里。袁肃下意识的看了蔡锷一眼,蔡锷依然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并没有任何情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