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21部分

武夫当国-第21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状况还是能撑住的。
在军官食堂吃过早饭,袁肃去警卫队营房找到陈文年。按照昨天说过的计划,陈文年打算今天一早再带队去南边搜索一番,不过经过昨晚临睡前的思索,袁肃却有另外的主意。
见面之后,陈文年倒是一眼看出袁肃的脸色不对劲,先一步问道:“梓镜,你这是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莫不是生病了?”
袁肃强挤出一个笑容,说道:“无碍,可能是昨日受了一些凉,算不上什么大事。”
陈文年这时想起昨天袁肃没有穿棉衣,当即说道:“伤寒可大可小,你原本就有枪伤在身,索性今日你就留在宿舍里面好好休养一番,反正昨日是我带队搜索,已经轻车熟路,也不缺你一个人跟随。”
袁肃面露感激之色,不过嘴巴上依然坚持的说道:“陈大人太小瞧我了。不过在出发之前,我倒是有另外一件事想与陈大人仔细商议一下。”
陈文年饶有兴致的问道:“哦,是什么事?”
袁肃直截了当的说道:“我认为眼下除了追捕那些贼人之外,还应该着手加强治安预防。毕竟前不久我们七十九标刚刚经历一场动乱,不仅缺乏人力,而且内务也乱成一团尚待整理,很难把各方面都照顾齐全。万一在我们集中所有精力追捕这一路贼人之际,又有另外的宵小之徒趁虚而入,到时候顾此失彼,反而越来越乱。”
陈文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从袁肃的话里听出了两层意思,其一是七十九标还有很多善后工作没处理完毕,其二是以七十九标目前的状况很难顾及滦州全境。想必在石门镇和安山镇犯案的那些逃兵,也正是看准了滦州驻军一片混乱的机会才敢如此张狂的下手。
沉吟了一阵,他看着袁肃正声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既然你也说现在我们没办法照顾齐全,那我们又哪里有多余的精力去组织治安预防工作?”
袁肃面色镇定,不疾不徐的说道:“我所说的治安预防自然不是全依赖我们七十九标,而是尽可能发动民间的力量,召集滦州城大姓大户,动员他们组成联防之势,军民协作,共同防范贼人的骚扰。”
不得不说,陈文年对“军民协作”、“共同联防”还是感到眼前一亮,只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未必简单。他冗沉的点了点头之后,不动声色的说道:“梓镜,我承认你的想法很好,可这其中有太多不确定的东西。比如大姓大户都是各扫门前雪,又比如这些大姓并不在同一处,没办法做到联防。”
袁肃好整以暇的说道:“陈大人,这些方面其实不足为虑,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今先有石门镇遭难、后有安山镇遇害,我相信只要仔细说明其中的利害,这些大户人家必然会放下各自成见。再者,此次联防目的就是为了能起到预防作用,因此重在营造声势,我们要做的是让滦州全境都知道,从官军到地方豪绅已经紧密联合起来,一方有难多方支持,而且一旦发现贼寇,格杀勿论,直至让贼寇闻风丧胆。”
陈文年觉得袁肃的话很有道理,确实,既然是预防,那自然重在声势来恫吓怀有歹心的恶徒,总得来说这个提议还是利大于弊。他颔首的说道:“没想到你考虑的还挺周全,听你的口气,你似乎已经有计划了?”
袁肃笑着说道:“计划谈不上,只是昨天下午王知州派人去过安山镇,我告诉这人等回滦州后会尽快约见王知州,希望能让王知州来牵线搭桥,把滦州大户大姓都约出来谈一谈。毕竟我们七十九标是外来人,对本地的人情世故并不熟悉,总得一步一步来才是。”
陈文年深以为然的说道:“你说的不错,大家见面之后先谈一谈,若真能动员他们组成联防声势,就目前而言也不失是一件好事。”
袁肃又说道:“其实如果这件事能办好,到时候就算我们抓不到在石门镇和安山镇犯案的贼人,最起码手里也有东西向上面交代。”
陈文年赞同的点了点头,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没办法向上面交差,虽说自己手里尚且有一些线索,但单凭这些线索根本没有多大的把握将那些贼人追捕归案。如今七十九标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滦州治安,包括上次起义过后的善后整顿以及标部重组等等一系列事情,都还是悬而未落的问题。
若这些事情处理不好,到头来既没能抓到贼人,又弄得自身军务一团糟,那可真是要命结局。到时候七十九标非但会失去民心,更是会招来上面的雷霆大怒。
他很欣赏袁肃做两手准备的安排,“动员地方豪绅联防”好歹也算是一番业绩,而且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成本,确实是值得一试的。
“既如此,赶日不如撞日,这件事越快落实越好,索性你今日就州府衙门一趟,先跟王大人那边磋商妥当。”想到这里,他立刻对袁肃说道。
“如此也好,毕竟现在就怕事情闹大,以至于人心惶惶、不得安宁。那今日搜捕行动,还得有劳陈大人受累了。”袁肃很客气的说道。
“之前我已经都说过了,昨日追了一天,对我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哦,对了,这是第三营缺员名单,你先看一下。”陈文年一边说着,一边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文件递了过去。
袁肃接过这份文件,打开来仔细过目了一遍,事实上他对第三营的士兵了解并不深,大部分士兵的名字都很陌生。不过上次前往安山镇征收保境军资的时候,他还是记得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比如偷东西的王队正,以及跟着王队正一起的那几个士兵。
第三营缺员人数并不多,一眼扫去就全部看完了。
袁肃倒是几分失望,居然那个王队正并没在其中,不过转念一想,或许这个王队正日后还能拿来大做一番文章。并且他也不是一无所获,很快就指着文件上的一个名字对陈文年说道:“我记得上次去征收保境军资时有这个人,李三水,我还记得当时他跟着王队正一起去过张家后院粮仓搬粮食。”
陈文年问道:“就只有李三水一个人吗?”
袁肃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说来惭愧,在下其实并不认得许多第三营的士兵,就算这些失踪的人当中还有上次参与征收保境军资的人,可单从名字我也无法辨认。”
陈文年没有任何埋怨的意思,他很理解这一点,别说袁肃只是刚来三个月的见习军官,连自己这个在二十镇待了许多年的老军官,也不可能把七十九标上下所有士兵的名字都记清楚。他苦笑着摇了摇头,伸手拍了拍袁肃的肩膀,说道:“罢了,反正认出了李三水这个人,已经可以证明昨天晚上你的推测了。我会挑几个认识李三水的士兵一起出发,看看能不能在村镇上碰到这小子。”
袁肃陪着笑道:“但愿如此,只要能抓到一个,那就是重大的突破。”
陈文年说道:“追捕的事是不能放松的,只有严打加上严防,才能这些宵小之徒闻风丧胆。行了,不多说其他闲话,我这就带队出发了,你也去安排拜见王知州的事情吧。”
二人一起从警卫队营房出来,标部大院中央早已经列队集合了三十名士兵,正是昨天跟着陈文年和袁肃一起去安山镇的第三营一排人。对于这件事张建功不敢怠慢,自然只能任由陈文年调用第三营的兵力。
袁肃一直将陈文年等人送到大院门口,然后才返回了一趟宿舍。
尽管他的精神状况不是很好,可在与陈文年谈完之后,自己的内心深处却有一种蠢蠢欲动的亢奋。事实上,之前他对陈文年撒了一个谎,自己并非没有想到周全的计划,而是这个计划暂时不方便透露给其他人。既然陈文年赞成他做两手准备的想法,那接下来就能放手去布置自己的计划。
此时时间尚早,州府衙门这会儿未必开门。袁肃回到宿舍之后,将昨天在张府抄录的案件笔录找了出来,稍微整理了一下,这份东西很快就会派上用场。
直到过了晌午光景,袁肃去了一趟军医处看望了一下林伯深,原本打算昨天帮林伯深移送到宿舍休养,只可惜昨天在安山镇忙了一整天,回来时也没能顾上这件事。





    正文 第35章,群策群力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2…11…8 9:43:04 本章字数:2818


林伯深休息了两日,脸色总算有了几分气血之色,只是整个人精神状况仍然不好,显然还在为上次起义的事情心中纠结难平。
袁肃对林伯深说了一些安慰的话,又把昨天发生的事情简述了一遍,还说眼下七十九标急缺人手,希望对方能够快点康复,也好协助处理一些军务。
听完袁肃的话之后,林伯深忽然叹了一口气,用一种颓然不振的语气说道:“梓镜,我这两天一直在想一件事,或许等我伤势好转一些后,我应该离开这里。”
袁肃不禁皱起了眉头,问道:“离开这里?你打算去哪里?”
林伯深惘然的说道:“回上海。”
袁肃原本还想追问“为什么”,可显然这个问题是多此一举。他知道林伯深心中的阴影不仅无法消散,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凝重。一番思索之后,这次轮到他沉重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点了点头说道:“虽然我很想说‘逃避不是办法’,可又觉得你的选择未必是一种逃避。这次的事情对你的影响实在太深,你若打算回去好好整理一下思绪,我能理解。不过你我好歹相识一场,只怕这一别日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
林伯深脸上闪过一丝忧虑,他深沉的说道:“梓镜,其实我一直都认为你一个高瞻远瞩的人,如果之前我能把你的话听进去,或许事情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你是我的朋友,不管日后还能不能相见,我是不会忘记这一点的。”
袁肃笑着说道:“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多劝,你什么时候决定下来,我帮你安排火车票。”
林伯深感慨万千的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随后,袁肃与老军医一起,帮林伯深从医疗帐篷搬出来,送到一间闲置的军官宿舍里安顿下来。他帮忙收拾了一下宿舍,又陪林伯深说了一会儿话,看到天色差不多快到正午时,这才告辞离去。
他去了一趟北边营区,打算与张建功见一面,谈一谈关于约见知州王磷同的事情,哪里知道张建功直到现在还没有睡醒。无奈之下,他只好找到一名第三营的传令兵,吩咐其立刻去一趟州府衙门,提前通报一声自己下午会去拜访知州大人。
传令兵只当是与追捕盗贼的事情有关,于是不敢不从,即便标部大院里已经没有战马,他也即刻跑步前往州府衙门。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袁肃随即带着早上刚刚整理过的笔录文件,动身前往州府衙门。
出了标部大院,来到滦州火车站出站口小广场,尽管前不久滦州刚刚经历一场动乱,最近几日也是动荡不安,可为了生计城内的老百姓们依然要尽快恢复作业。小广场上来来往往有不少人,各自忙着各自的活计。袁肃在路边叫了一辆黄包车,说了州府衙门的地址,就这样晃晃荡荡的向北而去。
到了州府衙门,袁肃没有让黄包车停在正门,而是绕到后面的居院大门。
付了车资,他踩着台阶来到大门前,朱红的大门是敞开着的,尽管从外面看上去门檐高大宽阔,但总感觉仍然比不上安山镇张举人府邸气派阔绰。
大门口有几个门房正聚在一起闲聊,看到穿着一身新军军官服装的袁肃走来,连忙一个个收拾脸色,换上一副恭恭敬敬的正经态度。其中一名衣着光鲜的门房迎上前来,客客气气的问道:“敢问阁下是袁参谋大人?”
袁肃微微颔首,平静的答道:“正是袁某,早上已经与你家王大人约过,王大人现在可有闲暇功夫一晤?”
那门房连忙说道:“大人说笑了,午时我家老爷已经特意吩咐过,若袁大人您到了,就直接请大人进府相见。请袁大人随小的先到厅上稍坐。”
袁肃不再多说什么,示意对方在前面带头。
过了大门的门廊,很快便来到前厅。那门房请袁肃随意落座,又吩咐仆从备茶,然后自己先行去向王磷同通报去了。
茶水刚刚端上来,袁肃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听见大厅偏门处传来脚步声,随后一位身穿锦缎夹袄的中年人步态沉稳的走了进来。他在看到坐在厅堂上的袁肃后,立刻先声问好道:“让袁大人久等了,初次见面,老夫王磷同有礼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拱手行了一礼。
袁肃将刚拿在手里的茶杯又放了下去,随即起身还礼道:“王大人有礼,冒昧造访,还请不要见怪才是。”
王磷同呵呵笑了一阵,又伸手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招呼的说道:“袁大人见外了,来来来,快请坐。”
双方分宾主落座下来,王磷同又吩咐仆从端上一些点心配茶。
袁肃抬手推辞的说道:“王大人无须客气,袁某今日前来是为军中公务,鉴于滦州这段时间发生的种种事故,袁某也不得不开门见山有事说事了。”
王磷同是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前后在官场跌打滚爬了十多年,好不容易才升到知州这个位置,因此在任上做事分外小心。这段时间滦州经历了一连串的波折,他心中早已是惶惶不可终日,再没有谁能比自己更前往快些处理目前困扰的难题,这也为什么在听说袁肃要来拜访后,自己会如此重视的原因。
昨天他派往安山镇慰问张举人的听差,回来时将袁肃的话原原本本做了转告。前不久他从盘踞在城内的巡防营官兵口中听说过关于袁肃的身份背景,因此对于这位“小袁大人”格外重视,在听完听差带回来的话之后,同样也感觉到这位“小袁大人”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当即,他忙不迭的说道:“袁大人大公无私,老夫万分佩服。那么,袁大人今日大驾光临,理应是为了今日发生在滦州进内的盗劫案吧?”
袁肃点了点头,随后换上一副凝重的语气说道:“正是为了这件事。如今我们七十九标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但就目前而言,我们怀疑流窜在滦州进内的贼寇不止一支,而且都装备有军用武器,只怕一时间难以尽数剿灭。”
王磷同叹了一口气,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硬着头皮问道:“袁大人,老夫听说这些在境内犯案的贼子,都是贵部七十九标的逃兵,不知可有此时?”
袁肃嘴角露出了一丝怪异的笑容,他不慌不忙的说道:“王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