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232部分

武夫当国-第232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筹安会的活动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之外,关于青岛问题和中国参加欧洲大战这两个事同样都是热火不减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小道消息不知道从哪里泄露出来,这其中有无稽之谈,也有八九不离十的真相。
关于中日秘密谈判的消息也渐渐浮出水面,《二十一条》内容一天比一天透明,以至于国内知识分子对北洋政府的抨击越来越严重。老百姓们根本不知道,若非是北洋政府故意泄露这些消息,他们这些星斗小民又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些内容?而这些星斗小民们更加不会认真思考其中的内幕,只知道痛斥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
就连在日本的中华革命党也意识到东山再起的时机到来,连连通过电报和发表文章的方式,为国内起伏不定的局势推波助澜,就等着国家打乱之际重返国内,领导一场更为声势浩大、更能造福万民、更能宣扬民主共和精神的大革命。
袁肃住在总统府的这段日子,每天都在打听叔父袁世凯的消息,希望经过那次书房谈话之后,能够让叔父意识到目前局势的关键所在。只是这几天并没有收到总统府那边什么新消息,倒是收到了几封从滦州发来的电文。
其中一些电文是军务会办公署回报兵团和第十师编制情况,炮兵学院和炮兵特训班的筹备情况,以及新式步枪的生产进度等等。袁肃都做了一一答复和指示,该签署的命令签署下去,该拨下来的资金都拨下去。
另外还有两封电文,都是雷诺森发来的。第一封电文的落款日期是三天前,雷诺森就之前袁肃要求英国放弃支持日本占领青岛一事做出答复。与袁肃所预料的没什么差别,显然雷诺森在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之后,知道英国政府的大局布置根本不可动摇,于是很干脆的答复这件事无能为力。
而第二封电文则是昨天下午发来的,这个时候英国外交部、驻华公使馆和雷诺森的上级单位英国白厅情报部门,先后获悉了日本与中国的《二十一条》密约,对此事大为震惊。为此英国外交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了一系列交涉,认定《二十一条》极大的损害了两国在华的利益,决定以外交手段干涉这份中日密约。
在许多老牌的西方列强眼中,尽管日本是一个后起之秀,但还远远没有到达与西方列强齐足并肩的地步。尤其是英国,从始至终都认为日本只不过是一个小马仔,是紧随自己步伐的手下罢了。可是这个小马仔竟然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背地里竟然要趁机侵夺英国、美国在华的利益,这岂能容忍得的下来?
《二十一条》内容中,日本借机扩大在华的铁路承办权,其中南蛮铁路和安奉铁路的事宜直接影响到英国的利益;而又要求中国不准将所有海港、岛屿租界给其他国家,更是限制了英国、美国等国在华的发展趋向。
至于中国财政、民政和军事等方面要求与日方合办,更是直接意图控制从最高权力机构内部来控制中国。这让一直奉行在华利益均衡的美国最不能忍受。一个小小的日本,竟然口出狂言想要蚂蚁吃大象,而且还是当着周边这么多虎狼豺豹环伺之下。
尽管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没有明显记载英美列强针对《二十一条》的反应,后世都只是认为英美的目光都集中在欧洲,所以无暇顾及远东这边的动向。但英美驻华公使做为本国在中国的全权代表,面对日本如此狂妄的趁虚而入,怎么可能会一点反应都没有?
更何况《二十一条》所表现的丧权辱国,无论是前清还是后世的红蓝当权,都有比之更甚的情况出现。历史对《二十一条》的评价大多还是出于政治需要,因为是gmdTF了北洋政府,为了彰显gmd和北洋政府是一丘之貉,所以红色史学家们就不遗余力的抹黑北洋政府,把《二十一条》一事无限的扩大了罪名。
英美驻华公使在九月九日这天照会了日本驻华公使日置义,要求日本对《二十一条》一事做出正式答复,并且声色俱厉的表示如若日本擅做主张而影响西方国家在华利益,西方诸国必定会给予日本严厉的制裁。
日置义在这次照会中只是含糊其辞的做了应答,当外界开始散播中日密谈的消息时,日方便已经意识到这件事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日方同样很清楚,英美两国目前能做的,也仅仅只局限于言语上的谴责。
…………
【收藏有一些起色了,多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希望能再给一些红票和收藏,谢谢了,拜谢了。!】





    正文 第81章,大转折点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4…24 8:29:45 本章字数:3236


不过对西方列强还是要给一些面子,日置义在随后做出答复,正在与中国的密谈只是关于青岛问题的归属,不存在所谓的《二十一条》。日本外交部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在英美面前坚决不承认存在这些私下的条款,但是另外一方面仍然不停的向中国施压,逼迫中国尽快签署跳跃。
九月十日这天,日本公使馆转达日本外交部的电文,向中国给予了最后通牒。并且同样在这一天,从朝鲜和日本本土调集到旅顺集合的第五师和第十八师团,一起进行了备战指令的操练,以武力向北洋政府施压。
随着各方面的消息汇聚于北京,袁肃等待袁世凯的反应多少有了几分焦虑。
历史上的中日谈判原本在五月份就尘埃落定,显然是因为穿越造成了历史微波,所以谈判才拖延到现在才到尾声。可不管怎么说,哪怕时间上的稍微推延,也没能对实事造成一丝一毫的改变。如果袁世凯真的还是违心与日本签署了《二十一条》,那么别说洪宪帝制不会有任何起色,北洋政府从此也会彻底走向一条分崩离析的道路。
袁肃在九日和十日这两天一直保持着与雷诺森的联系,来来往往去了二十几封电文。
他一直寄希望能通过雷诺森来说服英国方面,哪怕是为了给日本一个警告,而放弃支持日本夺占青岛。雷诺森对于《二十一条》的痛恨是最明显的,因为他这几年在中国发展的势力全部都是沿海地区,甚至在未来几年还打算在直隶沿海拓展更多势力地盘。
但是英国方面只在乎揭穿日本与中国私底下的密约,更何况日本外交部已经再三否认密约的存在,只称密约是有关战后青岛归属的问题。英美目前也无从对日本采取实质的制裁,最多只能是口头上的警告。
即便雷诺森转告了袁肃的意思到白厅,透露北洋政府有意将青岛的归属移交给英国接管,这件事曾经在驻华公使馆引起了一阵兴趣。朱尔典还专门就这件事发了好几封电文到伦敦,提供了一些针对接管青岛的利益分析和方案建议。
可是英国政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目前英国没有多余的资源分配来接管青岛。再者,既然欧洲战事需要拉拢日本参战,那理应应该给予日本一些好处。用中国的青岛来做为交换的条件,对英国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正因为如此,英国驻华公使最终否决了雷诺森提交的建议。
不过,从一开始雷诺森就没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外交部的这些文职官僚身上,在等待朱尔典给以答复的同时,他依然不停的游说自己的上级单位英国白厅,并且大放厥词认为日本海军的发展迟早会威胁到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即便现在不做考虑也应该为以后做好考虑。
尤其是日本竟然威胁北洋政府,要求中国不许在租界沿海地区和岛屿给其他国家,这已经是在限制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海上势力拓展。日本不承认不代表不是事实,北洋政府内部许多高级官员都已经确认《二十一条》的真实性,并且到现在日本都没有放弃迫使中国就范。
雷诺森希望白厅能够抛开外交部这一层,直接与北洋政府的某些势力达成合作,支持这支势力来反制日本狂妄的野心。
白厅对于全球战略上的目光自然要比外交部那些坐办公室的官僚看得更仔细,但是考虑到目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应对欧洲战场,也不能太过明显的来针对日本这个军事上的盟友,所以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只要中国军队能在与日本军队非冲突的前提下接管青岛,英国军方会给予适当的支持”。
当袁肃收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愈发青岛问题可以强硬的来解决。他回了电文,对雷诺森的努力表示十分感谢,并且会永远牢记这份恩情。
他在当天就把这个消息通过总统府侍从室转达给了袁世凯,仅仅过了十几分钟,袁世凯派夏寿康到北海招待所邀请袁肃出席总统府军事参议处顾问会议。显然这个会议已经很早就开始筹备,只不过是临时让其参加其中。
不管怎么说,他知道这次会议是袁世凯做出最终决定的时刻,也意味着北洋政府和中国近代历史是否可以走向一个转折点。
军事参议处的顾问会议在怀仁堂主会议室召开,当袁肃跟着夏寿康走进会场时,这里会议桌左右早已坐满了许多总统府的高级幕僚,不光是军参处的人,还有外事处、内务处等其他部门的主事官,甚至还有段祺瑞、徐树铮这些陆军部的高级官员。
旁侧靠墙的位置还有几名外籍顾问,不过都是德国、美国、英国的顾问,唯独没有见到之前最受袁世凯信任的日本顾问班志超。单单从这一点看来,似乎已经可以预示这次会议的用意所在,多多少少给了众人一些期待和希望。
众人纷纷向袁肃颔首行礼,倒是段祺瑞只是不冷不热的瞥了一眼,没有任何表态。
会议桌下方增设了一个空座,夏寿康好声好气的说了一些解释的话,让袁肃暂时委屈的坐在下座。
袁肃刚刚落座没多久,会议室的侧门打开,门外承启官高唱:“大总统到!”
众人陆续站起身来,目光肃然的转向侧门。不一会儿,在一众随从幕僚的簇拥之下,袁世凯大步流星的走进了会场。威风凛凛的大总统礼服穿戴的整整齐齐,然而脸上却是一副凝重且冰冷的神色。
“无须虚礼,都坐,时间紧迫。”袁世凯走到首座主席位置前,干净利落的说道。
与会者听到这番话,每个人的脸上更显出几分认真,任谁都能看出现在的气氛非同小可。接连落座之后,袁世凯先看了一眼与其正对面下座位置上的袁肃,眼神中颇有几分复杂,眉宇间更显得一股忧愁和沉重。
“克礼,适才你托人传进来的话,我与史莱特先生已经谈过了。”
袁肃没有料到刚开会的第一件事居然就与自己有关,不过关于白厅给出的承诺是属于不成文的承诺,不仅没有公开,相反还需要保密。毕竟这件事与英国外交部的政策是背道而驰,一旦传出来势必会造成用过内部不和的笑话。
他暗暗捏了一把冷汗,目光不禁落在坐在靠墙位置英国军事顾问史莱特身上。
这时,史莱特站起身来,用英语义正言辞说道:“我可以证明从伦敦的确有这样的消息,但是也希望在座的诸位都能明白,我们大英帝国出于道义的援助是有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贵国必须在不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况接管青岛。这一点是重中之重。”
听到这里,袁肃稍微更放心了一些,史莱特既然是军事顾问,在系统上也是属于军事部门的编制,而且还是总统府的军事顾问,白厅派下来的命令自然会在第一时间得知。
袁世凯微微点了点头,沉着气说道:“日本欺我太甚,这几日反复思量,犹是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若让日本得此一寸,他日势必又会逞进一尺。昨日上午,我已经撤回之前颁布的青岛中立战区的命令,今日会议若是能讨论出结果,明日我便会正式照会日本公使,宣布青岛主权事宜。诸君,此事关于国家主权,更关于我北洋法统于国内国际的威严,切不可小视。”
说完这番话,全场为之哗然。尽管在进会场之前,众人多多少少有猜测今日会议的内容,但是当袁世凯做出如此决心之际,让之前诸多失望一下子全部转化为了希望,这种极大的反差少不了造成了情愫上的巨大影响。
段祺瑞和徐树铮双双露出振奋的表情,外事处的几位文职官员也都欣喜万分。只有个别几个军事参议处的参谋官颇有忧虑,这些人都是帝制坚定不移的拥戴者,他们本来是赞成用青岛换取日本支持称帝,现在大总统突然改变主意,就怕会影响帝制的进程。
等待全场稍微缓和下来后,袁世凯又转向一旁的德国军事顾问莱因哈特问道:“青岛方面是否已经有了决定?”
莱因哈特点了点头,不疾不徐的说道:“我们德意志帝国远东司令部依然还会坚持之前与大总统的约定,只要中国军队开进青岛,我们德意志帝国在青岛的军队可以在一周之内完成相关的交接。但是我方提出的所有条件都是不可退让,还望大总统阁下能够谅解。”
在没有正式参加世界大战之前,北洋总统府的是处在一段很复杂也很滑稽时期,无论是英国、德国的军事顾问还是英国、德国的驻华公使,闲暇时都能在一起吃午餐,并且谈论一些时事,丝毫不会因为欧洲战事的影响而处于剑拔弩张的局面。
德国和英国的驻华外交系统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部分系统只会对远东地区的政治局势负责。
即便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中国正式宣布参战,那时候也是很礼貌的请德国在华的所有官员出境,不仅安排了船只,还提供了许多善后的优待条件。





    正文 第82章,临危受命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4…24 8:29:45 本章字数:2140


得到了莱因哈特的肯定之后,袁世凯缓缓的点了点头,继而转向段祺瑞问道:“芝泉,如果要收回青岛,你打算如何采取行动?”
这几乎是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向段祺瑞征询国事意见。之前因为各种矛盾和冲突,袁世凯和段祺瑞的关系陷入低谷,不仅相互之间各有所持不肯让退,甚至在私底下的交情也变得十分冷淡。
早在德国方面主动提出归还青岛主权时,段祺瑞便带领陆军部开始策划出兵青岛接受主权的详细方案,而随着国际形势的骤然变化,日本与英国的介入其中。尤其是日本昭然若揭的打算侵占青岛,陆军部的方案也适时的做出了一系列变动。
段祺瑞稍微坐直了身子,不动声色的回答道:“回大总统,陆军部已有确切的军事行动方案。目前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