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72部分

武夫当国-第72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左右监控之下。如此,此事可定。”于继芳不疾不徐的说出了自己的计谋。
“虽说袁肃尚无任何准备,可我等这样带兵前去,倘若袁肃起兵来拒,又该如何是好?要知道这小子是有恃无恐,他敢对我开枪,我却不敢对他下手呀。”王怀庆担忧的说道。
“大人不必有过多担心,卑职料定袁肃绝不敢乱来,之前他擅自策动新军脱离二十镇,这件事已经让大总统动怒过了。这次王大人是奉命前去接管滦州,他若还敢真刀真枪的来拒,那岂不是引火烧身、自讨苦吃?袁肃不反抗就罢了,一旦反抗那是正中下怀,不仅大总统会治他的罪,王大人您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强行收编了他的手下。”于继芳轻笑着说道,显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此言甚是,甚是啊。好,老夫这就去集合队伍。”王怀庆立刻说道。
“早该如此了。”于继芳附和着说道。
陈文年回到滦州是四月四日中午,当他将张镇芳的话转告给袁肃,又取出省府批拟的一应官牍文书之后,袁肃心头总算是舒了一口气,这件事十之八九算是熬过来了。
当天,袁肃在标部大院召开一次会议,决定着手开始布置治安团在滦州的相关公务,其中首要之事就是要把治安团的名号尽快打出去,好让滦州上下都知道治安团的合法身份。会议一直开到傍晚,林林总总计划好了所有事项,包括治安团正式编制、军服旗帜的更改、大大小小的细则总则等等。同时也确定第二天在滦州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开消息。
然而才睡了一个晚上的安稳觉,次日一早从保定发来的另外一封电报再次让治安团陷入紧张的气氛之中。这封电报自然是直隶总督府发过来的,而内容就是转达北京方面最新的命令,从即日开始滦州治安团的番号归辖于通永按察使麾下,新任通永按察使王怀庆将于四月八日到滦州接管军务。
在这封电报里,张镇芳也提到了袁世凯的用意,对此他没有任何异议,只是叮嘱袁肃今后好好跟着王怀庆学习历练,打理好滦州防务工作,切莫再惹袁大总统生气。
显而易见,张镇芳根本不清楚王怀庆是什么人物,仅仅觉得北京方面这样的安排,已经算得上是息事宁人,理所当然就这么决定下来。
可是袁肃在看完电报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件事还没有完,很快必然还会闹出另外一场波澜。他知道这将会是决定自己命运转折的事件,如若处理的不好,只怕今后再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之前袁世凯好歹只是勒令他返回北京,这说明袁世凯还认自己这个侄子,再不济去北京还能另有出路。可现在不同了,再要是惹恼了袁世凯,他这个大总统侄子的身份肯定保不住,别说在北京谋一份闲差,十之八九得在大牢里过下半辈子了。
有那么一刻他情不自禁的发出感慨,自己只不过想混一个地方掌权者,不至于受人摆布而已,犯得着这么困难吗?大革命之后军阀遍地皆是,中央政府不去处理这些怀有异心的人,何必要拿自己过不去!
不过等情绪冷静下来之后,他渐渐恍然过来,一切都在于自己背负的身份——袁世凯的侄子。可以说他之所以能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见习军官,一跃成为滦州军政要人,正是仰赖了背负的这个身份。而世上绝没有什么一帆风顺的好事,有顺利的时候,自然也会有困难的时候。
想清楚了这一点,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些改变了!
将电报信手搁在了桌案上之后,袁肃让杜预去后勤处领一匹军马过来,随后独自一人骑着马离开了标部大院。
没过多久,陈文年、赵山河从通讯处听说了这个消息,二人意识到情况不对,匆匆忙忙跑到营楼去找袁肃,一打听才知道袁肃独自一人骑马出去了,也不知道是去哪里。二人着急不已,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时候,袁肃居然一句话都不交代便不见人影了。
到中午过后的时候,标部大院门口来了一人一骑,说是有要紧事要见袁肃。一番通报之后,原来来者真是高顺。
陈文年亲自来到门口接见了高顺,虽然他对高顺并不熟悉,彼此也没有什么交往,不过这段时间也听说了此人在督练公所任职,而且还是滦州本地小有名气的进步青年。在这个时候说有要紧事,那肯定不会是小事。
见面之后,高顺很客气的向陈文年行了一个拱手礼,问道:“袁大人可有在?恰才我先去了南郊找袁大人,不料袁大人并不在督练公所。实在是有要紧事,还请陈大人代为通达。”
陈文年叹了一口气,郁闷的说道:“何止你要找袁大人,我们也都要去找他。谁料一大早他独自出去了,临走时什么都没有交代,着实让人着急。”





    正文 第26章,拼上一把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2…12…13 17:14:40 本章字数:2332


高顺原本凝重的脸色加深了几分,默然片刻后,他压低声音对陈文年说道:“还请陈大人借一步说话。”
于是陈文年将高顺请到营楼第一层的茶水室,下意识的屏退了左右,然后问道:“高兄究竟有什么要紧事,竟需要如此神神秘秘?”
高顺表情显得很认真,语气一丝不苟的说道:“昌黎县山海布庄的赵掌柜今日来我家的棉纺厂接纳一笔成衣订单,闲聊时他告诉我前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今日一早刚刚被擢升为通永按察使,这本不是什么要紧事,但不知为何,晌午时王怀庆突然在县城里下令集合兵马,传说是要向滦州过来。”
陈文年眼神一冷,脸色瞬间绷紧了起来,他当然知道这个消息不会有假,却万万没料到王怀庆居然这么着急。
高顺等了一会儿,见陈文年没有说话,而且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于是进一步问道:“陈大人,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陈文年叹了一口气,把今早治安团收到的电报告诉了高顺。
听完陈文年的话后,高顺也微微皱起了眉头,虽然他本身对滦州军政之事并不感兴趣,但这些年与昌黎县生意来往,时常听说王怀庆是一个贪婪成性的人,若是让王怀庆接管了滦州,今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这事可真是麻烦了,袁大人此刻又不在,治安团无人主持大局,只怕王怀庆带队赶到时也只能听之任之了。”高顺无奈的说道。
“昌黎到此应有五、六个钟头的路程吧?”陈文年深沉的问道。
“差不多。赵掌柜出城的时候,昌黎的巡防营还在整队当中,他因为担心要出什么事,怕到时候滦州这边会封城,所以是快马赶过来处理订单。料想傍晚时王怀庆就会抵达滦州。”高顺回答着说道。
“唉……现在只能等袁大人回来了,走一步算一步吧。”陈文年摇着头说道。
对于陈文年来说,他现在确实无计可施,自己并不了解王怀庆是什么人。之前还曾幻想治安团只是名义上编入王怀庆麾下,不过现在听了高顺带来的消息,他立刻意识到王怀庆是当真要把滦州据为己有了。
高顺在治安团略作了一盏茶的功夫,随后便告辞离去,他只不过是一个外人,继续留在这里也不见得有什么帮助。陈文年没有多留,派人将高顺送到大门外。
到了下午三点钟时,袁肃总算返回标部大院,不仅他胯下的军马一身汗湿,就连他本人同样是满头大汗的样子。大院门口值勤的士兵连忙跑去通报,陈文年、赵山河以及后来闻讯赶回标部的郭文远等人急急忙忙来到马棚迎接袁肃。
袁肃刚下马,一众人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一直说个不停。
“都什么时候了,袁大人你还有心思外出?”
“是啊,袁大人你刚才究竟去哪里了?”
“出大事了,王怀庆已经集合人马来接管咱们滦州了。”
听到最后一句话时,袁肃的表情方才有了轻微变化,然而他非但没有着急,反而露出了一丝冷笑:“是吗?这厮竟着急到如此地步?”
陈文年忍不住说道:“袁大人,你现在还笑的出来,倒是赶紧想一个办法呀。”
袁肃缓缓吸了一口气,脸色恢复正经,语气有力的说道:“眼下我有一件事需要诸位帮忙,只是这件事并不容易。我不会强迫大家一定要帮我,不过我等磕磕碰碰熬到今天,离成功就只差一步,所以我希望诸位还是能拼上这一把。”
众人听完袁肃的这番话,又看到袁肃一副严肃正经的表情,一个个都扣紧了心弦。
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陈文年下意识向前迈了一步,压低声音问道:“袁大人,你该不会……是要跟王怀庆拼了吧?”
不管怎么说,现在选择跟王怀庆硬碰硬是绝对不理智的决定,岂不说王怀庆人马众多,硬拼时根本占卜得半点便宜,再者就算侥幸击退了王怀庆,这件事又该如何向上面交代?前阵子因为与洋人有来往,已经让大总统动火不已,这件事还未平息却又闹出更大的事来,只怕到最后可不是卷铺盖走人那么简单,弄不好可是要论罪的。
袁肃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说道:“诸位放心,我不会让你们为难,都随我到营楼再议。”
众人半信半疑,每个人心思不定,只好跟着袁肃向营楼走去。
天色渐暗,滦州城外东北方向忽然出现了一支三、五十人的骑兵队伍,一个个身穿着崭新的军装,然而许多人的脑袋后面还留着一条辫子,正沿着官道小跑而来。
附近村镇的百姓们纷纷凑到官道两旁张望,又是指点、又是议论,谁都不清楚这些当兵的究竟是什么来路。没过多久,在骑兵队伍后面隔了几百米远的地方,再次出现另外一大队人马,这次可不止是三、五十人,沿着官道向着队伍后面望去,少数也有七、八百之多人,多数是徒步行走的士兵。
那些还在围观的老百姓们顿时有了慌张的迹象,若只是几十人的骑兵倒没什么,现在一下子来了这多人马,只怕今晚滦州是要出大事了。
通永镇巡防营久不操练,平日里军纪又十分涣散,这七、八百人的队伍走在官道上毫无队列可言,或三五一群边走边聊,或左右搭肩一步一埃。不少士兵走的热了,竟自顾自敞开衣襟,还有人将外套用步枪挑着扛在肩膀上。整个场面一点没有军队行军的样子,相反倒活像是一支大败而退的溃军。
不等这支部队靠近滦州城郊,早有好事者跑进城内大声宣扬,只片刻的时间就传到了滦州政府这边。王磷同赶紧又派人去火车站治安团司令部,把消息通知给袁肃,随后按照袁肃下午时候的吩咐,带着一众政府官员来到谘议局大楼,与滦州众豪绅们会在一处。
王怀庆此番带领了三个营的兵力来到滦州,对外号称是一千两百人,实际上各营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额,总计不过八百多人马。虽然他很清楚袁肃手下也有三、四百号人马,但一来想必袁肃没有任何准备,自己的兵力两倍于对方足以应付局势,二来更是料定袁肃不敢轻举妄动,这番前来是十拿九稳。
此刻,王怀庆正坐在自己专用的八抬大轿里,一边捧着紫砂茶壶咀着茶,一边心旷神怡的看着天边夕阳。一名骑着军马的管带军官从前方奔至八抬大轿侧面,躬着身子向轿子里面禀道:“大人,已经到滦州城外了。”





    正文 第27章,迎王怀庆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2…12…13 17:14:40 本章字数:2374


王怀庆稍微坐直了身子,透过轿子的前门向外看了一眼,滦州东城的影子已经近在咫尺。当即,他颇有声势的说道:“让后面德字营先驻在城外,魁字营和你的右营跟我进城。传令下去,进城之后都给我激灵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明白了吗?”
那管带军官正声应道:“王大人放心,卑职这就去传令。”
一刻钟后,巡防营先头的骑兵队进入滦州城,城中老百姓早已或躲或避,整个街头显得十分冷清。骑兵队继续向前走,忽然街道转角处疾驰来一人一骑,马背的人穿着一身藏青色制服,这是政府新式的公务装。此人迎着骑兵队而来,直到近前时才放慢速度。
“诸位军爷可是昌黎县按察使大人麾下?”身穿公务装的人勒住缰绳,向骑兵队询问道。
“正是,你是何人?”为首的一名巡防营小校趾高气扬的反问道。
“小人奉滦州共和政府民政长王大人之令,特来迎接按察使大人进城,不知按察使大人现在何处?”
“尚在城外。怎么,滦州也知道我家大人荣升按察使了?”小校得意洋洋的说道。
“哪里能不知,今日晌午时刚刚接到省府的电文。王大人下午时听说按察使大人今日会来接管滦州军务,故而早已召集各部官吏以及谘议局众议员,现正在谘议局大楼恭候按察使大人大驾,今晚将在听风小筑为王大人设宴庆贺。”
“你们的消息还听灵通的,如此也好,省的我家按察使大人还要东奔西跑,稍后直接与你们把命令交代清楚就是。”小校见滦州政府的人如此殷勤,心中愈发膨胀起一股狐假虎威的意思,不仅表情傲慢无礼,语气更像是顶头上司训话一般。
“甚是,甚是,今后还要多多仰仗诸位大人提点。”
“哦,对了,你们本地军防长官可都也去了谘议局大楼?”
“大人可说的是滦州治安团总司令袁大人?袁大人倒是特意吩咐过,说稍后会去听风小筑拜见按察使大人,眼下尚在南城郊督练民兵,暂时脱不开身。”滦州政府的差员在马背上点头哈腰的说道。
小校深知袁肃是袁世凯的侄子,一时也不敢说此人的坏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应了一声。他让差员先留在这里,稍后带路去谘议局大楼,自己则立刻调转马头奔驰出城,往后方去寻王怀庆汇报此事。
王怀庆在听完小校的禀告,先是疑虑了一阵,对此多多少少有几分意外,难道说滦州竟这样妥协了?不过继续深思之后,他又觉得这并不是什么不寻常的事,既然上面发了通知到滦州,自己身为通永按察使顺理成章来接管滦州军务,地方官员为了讨好即将的到任的上司,设宴招待是最基本的礼仪。
当然,他之所以没有过多的猜疑,是因为此番轮到自己有恃无恐,料定袁肃是绝对不敢再耍什么花样。不得不说,他倒是很希望袁肃耍性子用武力把自己赶出滦州,到时候只要上报到北京,更能让这小子倒大霉。
“走,进城,直接先去谘议局大楼。”他摇头晃脑的吩咐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