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84部分

武夫当国-第84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派到各县各团的通知书上,也没有任何严肃的字眼,给人的感觉就是到滦州谈一谈近况罢了。
像二十一世纪人民群众普遍具有相当的文化基础,但大部分人却仍然看不明白“各大工作会议”报道的究竟是什么,更别说民初时期民智未开,花那么多人力物力去造势完全只是一场浪费。在军政工作上,袁肃是坚持务实主义,等有了成果再大肆宣传岂不更好?
会场定在谘议局会馆,会期前后一共为三天时间。
在这次军政工作会议上,袁肃将军事和政事一分为二来进行会议,只有涉及到一些必须军政搭配的问题时,才会两头一起来安排讨论。
他对各县县长的要求并不算严格,清朝遗留下来的作风问题早已根深蒂固,短时间里根本不能做出重大改善,无非是希望各县官吏尽可能多做一些实事。前几场会议上,他简略的听取了各县汇报当地情况,以及听取各县眼下最迫需的难题,然后再针对这些难题分清楚轻重缓急逐步安排处理。
到了工作安排议程时,他对各县下达了三项硬指标的政治任务,第一是各县要建立完善的税政制度,严厉杜绝往日谎报虚报的恶习;
第二是未来一年之内,各县都必须建立一所公立小学堂,鼓励并且扶助青少年入学读书,学堂暂定为五年制,前两年为义务教育,后三年则收取一定学费,但确保提供免费的食宿。
教育始终是立国之本,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推动国家文明的发展建设,更是富国强国的基础所在。只有恢复民智,让老百姓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带来更先进的生产力。所以在教育的问题上,袁肃向来都热衷于投入其中,这是为中国未来做铺垫的大事业。
第三则是对各县进行精确的定型。唐海、乐亭两县主要以渔农业为主,今后在渔农业上加大扶持力度,进行必要的减税和补贴,促成渔农业的快速发展;滦州辖下三县规模不一,主业也各有不同,但袁肃决定将滦州规划成轻工业为主导的地区,大力鼓励轻工业、手工业的发展,并利用洋商开矿的契机,引进外资和设备。
滦州的发展目标就是在十年之内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十五年之内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过度。当然,袁肃仅仅只能先这样做出设想,好歹给了这个地方一个发展的方向,只有十五年之内能否完成过度,那还得走一步算一步。
就目前而言,昌黎县同样是一个值得开发的地方。尽管昌黎县没有铁路,但却有衔接关外最重要的官道,而且还是临海的地理位置。从交通上来说,这里确实有足够的战略价值,无论是商业还是军事上。
袁肃决定在昌黎县大力发展商业,同时要求县政府或者集资或者贷款扩大大浦海港的规模,逐步发展海上交通能力。如此一来,滦州有铁路,昌黎有海港,足以形成有效率、有容量、有产业的交通系统。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谚语并非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浅显而入理。
交通系统不是单指运输,而是基于运输衍生出的一整套机制。比如物流、仓储,足够吸引外资的方便快捷等等,抽象与具象的道理都包含在其中。
他很清楚自己的地盘并不算广阔,也没有京津塘地区的富庶,所以一切以中转为主。滦州的轻工业负责代工、加工,昌黎县的商业只是为中转提供一个过度,唐海和乐亭的渔农业则可以保证基本的内需供应。
当这一番颇有现代化的言论讲述完毕后,在场的各县县长以及政府幕僚们大多还在云里雾里,很多人甚至连“系统”是什么都说不出所以然来,更别说“物流”、“机制”之类的词汇。袁肃没有费功夫去一一介绍,只是具体的把任务布置下去,比如该如何减税,该如何执行政府补贴,又该如何鼓励、扶持本县产业。
各县县长匆匆忙忙却又认认真真的把袁肃的话一一记录在下,听不懂那些奇怪的字眼没关系,按照护军使大人吩咐的任务去做总不会有错。
会议最后,袁肃用十分严肃的语气说道:“诸位,这几日的会议绝非走走过场,你们当我新官上任三把火也好,当我急于求成也罢,总之我交代的任务是要一定落实下去。你们只要能办好这些任务,其余的事我不会计较。倘若办不好,或者敷衍了事,别怪袁肃正盼着能拿人开刀立威。”
众官吏纷纷应诺,一个个如蒙大灾似的,任谁都不敢质疑袁肃的话。
无论是建税政还是办学堂,又或者是发展本县的产业,听上去都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可对于这些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的人来说,办几件像模像样的实事还是轻而易举。只消把消息放出去,县里面愿意担当的人多得是,甚至都不消费神费力。
早先就有关于袁肃推崇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说法,现如今袁肃荣升护军使,继续奉行这样的观念也是合情合理。有人暗地里颇有怨言,也有人心怀钦佩之意,但眼下最首要的还是得尽快落实袁护军的吩咐。
在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同时,军事工作会议同步进行。
三天的会期当中,袁肃并不是每一场会议都到场参加,参加军事会议时,则由王磷同代替主持政事会议;参加政事会议时,则由陈文年主持军事会议。事实上袁肃不参加的会议,基本上是讨论一些杂项细节,自己完全用不着过于操心。
军事工作会议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务,巡防营已经整编完毕,各团防区业已落实到位,相信二团、三团的军官们现在也彻底老实服从了。
袁肃主要提出了两项军事发展计划,其一是扩军,其二是军事人员的培养。
尽管现在他已经具备堂堂正正的官方身份,同时还是一旅之长,可扩军依然不是说扩就能扩,贸然扩军只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必须经过层层的审批报告方才能名正言顺的扩军。
除此之外,他所谓的扩军不单单是指招募新兵,严格的来说是扩充军事力量。
募兵方面自然是必不可少,但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因此除了募兵,他还制订了更新武器装备、强化军事训练以及整顿军纪等方面的计划。
预计在两个月之内,将三个团与旅部警卫队的建制全额满编,六个月之内完成全军的集训和武器装备统一化。至于军纪军风的问题,暂时没有办法进行估算,毕竟各团各营士兵的素质良莠不齐,队伍常年缺乏正规的管理,很多问题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可能无法更改。
在武器装备方面,袁肃同样有自己的预想,在坦克和战斗机没有完成形成战术之前,陆军最强的兵种理应是炮兵。他想过建立一支精干的炮兵部队,只可惜现在条件不允许,也不能说购置几门大炮然后请几名教官就能展开炮兵训练。
始终炮兵是一个技术活,而且在陆军当中算得上是高危作业,会开炮不一定能驾驭炮,这是需要经年累月的经验才能熟练操作的兵种。
考虑到种种因素,他只能暂时搁置组建炮兵的计划,转而推崇配备更多的重机枪,组建更多且更具有战术运用的火力加强营。因此,在保证全军步枪制式化的同时,他也希望能达到每个营能装备一到两挺重机枪,如此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没有重武器的缺憾。
至于军事人员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同样是为了增强军队的实力。
以前只有两个营的兵力,并不担心人事上会出现纰漏。然而现在是一个旅的番号加上近一个师的兵力,尤其是下面三个团团部几乎都是囫囵吞枣仓促建立,团部的军官清一色来自营务处。可以说第一混成旅现在没有一个成熟的高级军官,就连陈文年、赵山河、何其巩这些人都不是。
袁肃一跃成为护军使,带动手下一批部将也都连跳两级,这其中的跨度实在过大。一个少尉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攀升到中尉,这并不是没有道理。军队不是职场,军官经验和能力都是得经过一丝一毫的积累。
在培养军事人员方面,袁肃必须两头抓,一方面要加强高层军官的教育,另外一方面还要提高基层军官的素质。后者可以继续鼓励何其巩发展随营学堂,逐步将随营学堂正规化、规模化、质量化。而前者则可能要棘手一些,在这个时候既不能派人去国内国外深造,也没办法通过随营学堂来提高水平,只能一步一埃慢慢的熬。
除此之外,他还考虑过外聘一批优秀的军事人员,如今自己有身份有背景也有经济基础,反而上到旅部下到连队都严重缺乏合格的军官,再加上随营学堂的教育培养颇有局限的一面,外聘正好可以弥补军队内部的一定需求。
无非要考虑两个问题,其一是这些外聘的军官不是嫡系,顾虑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对方是否有革命思想?又或者反客为主?其二则是聘请到来后,如何保证与嫡系部将融洽,一旦厚此薄彼只怕会招致人心惶惶。
既然能想到问题所在,那也自然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不过一切终归还是要按部就班。
做出了这两项主要军事发展计划的交代后,在接下来的几场会议里,袁肃听取了各级军团就这两项计划提出的意见,有人是敷衍了事,有人是认真对待,也有人虽然认真却没能说到点子上。不过多多少少都起到一定的帮助。
到最后,他吩咐各团各营统计缺额人数,尽快送交到旅部报备,旅部会尽快根据缺额人数来进行补充兵的招募工作。他又交代赵山河负责建立重机枪训练项目,帮助二团、三团开展这方面的训练,训练过程不必在乎省弹药,该实弹训练就实弹训练。
此外,各团的军备统计也要与缺额统计一起送上来,旅部要尽快了解麾下的武器状况,然后再在现有武器的基础上安排更新装备,达到统一制式化的目的。
交代到这里时,他另有补充的说道:“等各部武器更换完毕之后,我会以训练新式武器为名由,号召全军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整训。不管之前是旧军还是新军,想必你们都很清楚我袁肃在滦州开办军民X联防的事情,看看民兵的训练,在看看现在麾下的军风军容,只能说我们的战斗力还不如民兵。”
在场的众军官脸色各有不同,赵山河并无任何变化,李劲夫和赵继时却交头接耳议论低声议论几句话。那些团部的幕僚们也都有变化,似忧不忧,似安不安。在旧军军官们看来,整训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士兵们几年来都是一样的德行,就怕会整出什么事故来。
袁肃继续说道:“你们都是团部的主事军官,相信也都希望自己的手下训练有素。所以我才会在这次会议上开诚布公的先支会你们,至于你们回去之后如何传达下去,我不管,我只管到时候所有士兵都必须参加整训。”
众军官相互对视了一眼,没有人提出异议。
袁肃最后补充的说道:“整训的内容过段时间会派发到各团部,团里一定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为期三天的军政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各县官吏和各团军官于次日打道返回。
从这一天开始,第一混成旅辖区各县立刻展现出紧张的工作状态,无论是县府的官吏还是各团各营的长官,任谁都不敢掉以轻心。袁肃已经把话说的再明白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如若完成不了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必然会吃不了兜着走。





    正文 第48章,异人异志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2…12…13 17:14:42 本章字数:2716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北方的天气已见得暖和起来,偶尔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将大地和人民的心境滋润一番。
王磷同曾三番四次催促袁肃选一处宅院设为护军使署衙,位高权重的护军使自然需要一个好看的门面。就眼下来说,袁肃甚至不需要劳神费力的操办此事,只消点头应允下来,滦州豪绅们一准都会争先恐后的派对来赠送宅院。
然而尽管王磷同一番殷勤,但袁肃始终没有应允此事,他觉得继续留住在旅部大院足矣。
如今旅部大院只驻有一个营的兵力,而且还不是一个满编营,比起之前空旷了许多。再加上先后经过治安团司令部和旅部两个时期的整修,许多营房改头换面,食堂变成了餐厅,营楼里会议室、参谋室、简报室等等一应俱全,就连后勤处都有了独立的营房。
他虽然身为护军使,可一方面这个头衔来的太快,自己根本没有适应,二来孤家寡人用不着单独的护军使署衙,因此最终还是选择继续住在旅部大院。
自军政工作会议结束后,各部各地各司其职,所以公事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很快,民兵督练公所改为预备役司令部的消息便在滦州传开。老百姓们对“预备役”的概念十分模糊,生怕这是变个法子让青壮服兵役。眼下正是农忙时段,当初办军民X联防可是只说过“当民兵”,而不是“当兵”,现在岂能出尔反尔?
对于民间担忧,袁肃来到南郊区督练公所,亲自向正在训练的第二期民兵做出解释。所谓预备役是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同时,预备役分为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
“简单一句话,寻常时期你们就是老百姓,只有当战争爆发时,需要你们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到那个时候才会动员你们上战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到战争危急时,七尺男儿必然要为保卫家园、捍卫国土抛头颅洒热血。”
“你们现在辛苦参加训练,正是为了以备不测。常言道防患于未然,只有你们时时刻刻都做好了准备,才能让保证家园不受危险。”
“只要训练时表现的好,就有资格被列入军官预备役。”
民兵们听完了袁护军的话,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反正等到发生战争的时候,官军们都会到处抓壮丁去充军,只要眼下不被强拉去服役就好了。战争到来之前多学习一些军事技巧,上了战场多多少少也能知道该怎么应对,不至于只能傻乎乎的等死。
再者,预备役还分为军官预备役,虽然大伙并不清楚什么是军官预备役,可按照袁护军的意思只要表现的好就能当官,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相当有诱惑力。
通过第二期民兵的口,袁肃的解释很快便传播到各家各户。老百姓们心头的重负渐渐消散,继而又回想到已经完成训练的第一期民兵,他们这些人现在都还在家里安然无事,料想袁护军的的确确不会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