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98部分

武夫当国-第98部分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山河微微一怔,继而摇着头说道:“今日早上只收到昌黎县发来的电文,通知袁大人你已经启程返回滦州,除此之外再没有收到其他的电文。”
袁肃沉了沉气,脸色显得很凝重,不过他并没有多想什么,无论是电报线路的延误还是北京方面需要时间讨论,迟上一天两天时间那是很正常的事。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带着赵山河、何其巩一众人先回到营楼办公室,换一身干衣服,又喝一碗热汤,然而便开始讨论如何应付山海关的灾民问题。
赵山河、郭文远二人都与何其巩的意见一样,认为重要的是在如何赈济,而不是以军队去威吓、戒备这些难民。孙德盛则考虑的还是要以守住山海关为头等要紧的事,毕竟赈济是要看中央政府的安排,他们能力有限,数万人的难民可不是小数字,能保住这些人一日一餐已经是不小的消耗。
袁肃认为两方的意见都很有道理,他不是不想救济这些难民,问题恰恰就在一句“能力有限”上面。数万人规模的逃荒队伍,没有四面八方的支援单凭地方政府根本无力负担。这也是为什么他一下马就询问北京有没有发来电报的原因,只有等到北京的回复,确定中央政府的救济计划,自己这边才能配合着制订行动计划。
不过,既然是需要四面八方的支援,东直隶这边理应还是要出资出力。
他决定明天一早去找王磷同商议这件事,再动员谘议局的一众议员,看看能不能先在本地筹集一批赈灾物资。只要有赈灾物资在手,他带队前往山海关也有几分底气,最起码可以稳定一段时间的难民情绪,支撑到中央调拨赈济下来。
但万事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一方面是无法在本地筹集到足够的赈济物资,另外一方面是无法支撑到中央政府的赈济物资到来,此外还要考虑难民失控之后的应急措施。





    正文 第74章,乱中生财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2…12…21 12:59:17 本章字数:2574


整个晚上,袁肃与众部下都在讨论这些预备方案,正所谓有备无患,不管这件事轮不轮得到他们负责,但问题就发生在自家门口,多留几手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基本上预备方案都不难计划,唯一困难的一点就是难民失控之后面临的道德抉择。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往大一点来说如果处理的不好,不仅会让北洋政府蒙羞,更会让袁肃这个新上任不久的护军使遭到质疑,往小一点来说大家都是中国人,怎么忍心同胞相残?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做出了明确的底线,那就是只针对祸首而尽可能安抚其他流民,最不济也只能进行疏导,将难民的洪流分摊到各地谋生,决不能让这些人聚集在一起闹事。之所以针对祸首,是因为这些平头百姓向来没有主见,失控那就说明必然有人从中挑拨。这个人或这些人也许是一时困苦不已,也许是恶意相向,又也许是其他原因,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能拿他们来开刀,以期杀一儆百的效果。
以一小部分人的死,换来大局的安稳,在这一点上袁肃还是下得了狠心。
次日是七月十九日,袁肃一晚上没有睡着多少时间,天还未亮又彻底醒了过来。心中有所惦记,自然是夜不能寐。简单洗漱之后,他随意找了一件便服穿上,连早饭都没顾得上吃,立刻吩咐杜预准备前往滦州共和政府。
这个钟点,王磷同和政府各部官员尚且都在呼呼大睡。就连政府门口值勤的卫兵们也都是一个个昏昏不振的样子。
然而,当袁肃一行人上前来通报后,卫兵们顿时振作起来不敢怠慢,连忙跑到后院的官邸去通知王磷同。王磷同恍恍惚惚爬起身来,窝着一肚子不痛快漫不经心的穿衣洗漱。
冷水经脸清醒过来后,他又很快意识到袁肃在这个钟点来找自己,肯定是有要紧事,于是匆匆忙忙的赶到前厅来迎接袁肃一行人。
见了面之后,袁肃也没有跟王怀庆客套,端茶倒水之类的功夫全部免去,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了一下山海关被灾民围困的情况。
听完袁肃的话,王磷同脸色怔了怔,继而眉头紧蹙起来,颇有急色的说道:“居然出了这么大的状况,我怎么都没听到任何风声?”
袁肃不冷不热的说道:“我也是前天才刚刚收到电文,如今已经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先行去往山海关查探情况。总之不管怎么样,这件事必不会空穴来风。”
王磷同深怕袁肃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他连忙又补充的说道:“说来,我对山海关镇守使吴承禄还算熟悉,之前他是山海关总兵,原本麾下有两万余兵力。后来为了编练新军和镇压近畿周遭的起义,前后抽调了七、八次兵力,今时今日也就只身下数千麾下戍守关口。”
袁肃微微颔首的说道:“山海关本是重镇,只可惜洋人又是修筑铁路,又是划分势力圈,这里已经没有以往那么重要了。”
王磷同接着说道:“就在下对吴承禄的了解,这个人是一个死脑筋,所以才会任由上面逐步削减兵权。不单如此,正是因为他脑筋不会转弯,但凡遇到什么事情,除非是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否则是绝不会往上面汇报的。”
袁肃脸色微微一变,立刻问道:“你的意思,山海关那边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了?”
王磷同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以倚老卖老的口吻说道:“依照我多年与吴承禄的交情,恐怕是八九不离十了。”
袁肃沉思了一阵,他没有打算痛骂吴承禄,一则是自己管不了这个山海关镇守使,二则严格的说现在也确实不清楚山海关那边的状况。
“且先不管这些,山海关就是直隶省北面的咽喉,要是那里出了乱子,我们这边很快就会被殃及。我在这时辰来找你,就是要与你商议赈灾的安排。”
“袁大人打算如何安排?”
“电文上吴承禄说是有数万难民困在关口,但这个数字未必尽实,说到要赈济这么多难民,终归还是要靠中央政府的集中调拨。不过这肯定需要一段时间,当务之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中央政府筹备好赈灾物资之前,协助山海关镇守使稳住难民局势。”袁肃郑重的说道。
“袁大人果然周到,理应如此。”王磷同一边点头表示赞同,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如何从中央政府的赈济物资当中谋取一些利益。
“维持灾民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他们有吃的东西有住的地方。所以我打算先在辖内募集一批赈灾物资,到时候随队伍一起带到山海关。这方面自然需要王大人你来出面主持,无论是滦州还是昌黎、唐海、乐亭,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当然后者最好。”袁肃交代的说道,同时打量着王磷同脸上的变化,他很清楚但凡遇到与钱粮有关系的事,王磷同多少都会有为难的表现。
“这……固然是好的,在下也会竭尽所能去号召大户捐款捐粮。不过……袁大人您是明白人,在下也就不与您拐弯抹角。若是其他天灾人祸倒还好,可若是遇上闹饥荒,许多大户人家都会联合起来囤粮。这囤粮嘛,要么是保证自家有吃有喝,要么是哄抬粮价趁机赚一笔。”王磷同语气凝重的说道。
“这些我自然是知道的,我也不要他们多的,能捐多少是多少!”袁肃严肃的说道。
他对这种发灾难财的做法深为痛恶,只是眼下自己才刚刚站稳脚跟,若是对这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下手太狠,迟早会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结果。
“袁大人有所不知,若关外真的闹饥荒到如斯地步,只怕许多大商户要比咱们更先了解到实际情况。说到底,他们囤粮哄抬价格自然不是为了卖给小老百姓,因为小老百姓们都饿成这样了,显然也没有钱去买粮食。”王磷同进一步说道。
“你的意思?”袁肃拧着眉头问道。
“他们囤粮的目的就是等待官府下令赈济,到时候把粮食高价卖给官府,官府当中也必然有人跟这些大商户勾结,两边一拍即合,这件事就办成了。所以,在这个时候要让这些大户人家出钱出物去赈济,无疑是让他们断送财路,只怕会很难呐。”王磷同哎声叹息的说道。
“照你这么说,咱们是一分钱都筹不到吗?”袁肃脸色阴沉的质问道。
“若是袁大人下令,各县官府拔出公款,多少还能凑齐一笔款子。至于号召大户人家捐款捐物的话,这么说吧,在下尽量而为,多了那是赚了,少了也没办法。”王磷同一边说着一边用右手手背砸了砸左手手心。
袁肃冷冷的瞪着王磷同,对方说话的态度彷佛是在讨价还价似的,数万人的性命都命悬一线,居然就没有人把这件事当事,简直是岂有此理。
察觉到袁肃神情的变化,王磷同心中有些发虚,连忙又说道:“袁大人,有些话还请恕在下直言,向来各省灾荒应由本省官府主持赈济,虽说灾民现如今都聚在山海关,可终归都是关外的老百姓,咱们出于好意协助维持秩序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赈济的事还是呈报到上面来负责就好了。”





    正文 第75章,赈灾募捐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2…12…21 12:59:17 本章字数:3248


从道义的角度上,袁肃真想给王磷同几个大耳光,可是从这个时代的政治背景上,王磷同的话又无可厚非。庚子国难时东南四省都提出联省自保,由此可见地域性政治的根深蒂固。理性的来说,他现在确实没有能力去保障这些关外难民们的生存,自己正处于埋头发展的阶段,很多方面已经是入不敷出,哪里还有多余的资源去接济外省难民?
他之所以对这件事十分重视,关键的一点并不是出于道义使然,而是这件事发生在直隶省的门口。做为刚刚上任的护军使来说,只要能处理好这件事,那就能证明自己名副其实;相反,若是处理不好这件事,那可必然会引起非议。
在能巩固护军使身份的同时,顺便为国为民做一件好事,自然值得多番重视。
深深吸了一口气,袁肃语气由弱渐强的说道:“关外的老百姓那就是不是老百姓了?关外就不是咱们中国的领土?眼睁睁看着数万人困在关口忍饥挨饿,试问王大人,你每天怎么能咽下一口肉、喝下一口汤?”
王磷同哽了哽喉头,他知道袁肃这下是要动真格的了,当即赶紧说道:“大人教训的是,是在下糊涂。请大人放心,但凡您交代的任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正好,在下府上最近刚刚准备了一笔两万元的现款,原本是打算用来与大人开办硫磺加工厂,索性暂时先捐出来。”
袁肃说道:“事情要分清楚急缓轻罪,这两万元就先拿出来。到时候我开了厂子,你毋须再另外出资,我算你两万元的干股就是。”
王磷同诚惶诚恐的说道:“瞧大人说的,这万万使不得。赈济百姓,我王磷同也是愿意出一份力的,若是让袁大人一力承担,岂不是让在下心亏、内疚嘛。”
袁肃没有再多推辞,直接说道:“如此也好,你就拿这两万起一个领头,号召各县官员先捐款,至于士绅那边我会亲自去走动。所有募集的款项,就在本地购买粮食,到时候直接告诉那些粮商,就说是我袁肃要购买军粮,让他们给一个合适的价格。”
王磷同欣然的点了点头,赞叹的说道:“这个主意好,这是妙啊,只要袁大人这么一说,谅那些粮商们也不敢乱抬价格。”
顿了顿之后,王磷同又好奇的补问了一句:“不知袁大人打算如何动员那些士绅大户们捐款捐物呢?”
袁肃沉默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打算办一场慈善宴会,请滦州、昌黎、唐海、乐亭四地的大户人家都到场参加。”
在听完王磷同说过这些大户人家囤粮自居之后,袁肃事实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来要求这些大户人家出资捐款。当然,凭他护军使的威望和大总统侄子的名声,多多少少肯定还是有募集到一笔款子,但就怕这笔款子杯水车薪。
之所以想到办慈善宴会,说到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打算利用士绅阶级好面子的心理,将二十一世纪那一套像模像样的做派借鉴而来,尝试着从心理上来引诱这些财主们多捐一些钱物。不管这个办法的效果如何,只要能让灾民们多维持几天,那这场宴会也就算赚了。
王磷同对“慈善”和“宴会”两个词都不陌生,可若将这两个词合成一个词,那自己还是头一次听说有这么一回事。他一时迷惑不解,又怕惹上孤陋寡闻的嫌疑,扭扭捏捏好半天才说道:“袁大人的办法果然妙的很,不过……袁大人打算如何办这场慈善宴会呢?”
袁肃讳莫如深的说道:“这件事你就不必操心了,等我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自然会交代你来办一些事情。眼下,你首要之事还是先从官僚开始募集赈灾款项,同时把我的意思散播出去,让外面先有一个底。”
王磷同点了点头,说道:“在下明白,在下今日之内便办妥所有事。”
袁肃在王磷同府上简单吃了一些早点,然后便匆匆告辞离去。既然山海关那边已经告急,那在今天之内自然要办好很多事,按照他的预想最好明天中午就举行一场宴会,不过邀请的人数过多,除了滦州之外还有昌黎、唐海、乐亭三县,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应邀到场。
这件事只能容后再议,他则即刻又赶往安山镇去拜访张举人。
在整个滦州地头上,张举人是唯一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豪绅,在这个时候也只能再度劳烦这位表叔叔出马。反正以张举人修身养性、不问世事的态度,做一些善事以图积德显然不是什么麻烦事。
动身出城之前,袁肃让杜预不必跟着自己一起去,吩咐其马上回旅部大院准备邀请函和邀请电文,等自己从安山镇回来之后再安排发放出去。另外还要提前筹备慈善宴会的活动形式,怎么也不可能就吃一顿饭这么简单,多多少少也要弄出一些花里胡哨的名堂。
“宴会的准备,你回头找何克之商量,他肚子里墨水多,一定会有主意的。”
“是,卑职记得了。”杜预点着头答应道。
来到安山镇是晌午,张举人正闲情雅致的在后花园玩弄盆景,听说袁肃从保定回来并登门拜访时,心情也很愉快,就在后花园里接见了袁肃。袁肃并没有立刻提及赈灾捐款的事情,只是先将保定的见闻或详或简说了一遍,其中提到张镇芳上车前的叮嘱,也提到袁克端与张涵玲的种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