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

第224部分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第224部分

小说: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抚仙向龙逸亭笑言;“动手不在早晚,只在一击必杀,打蛇打七寸,再毒的蛇也别想活。”
    “高明啊。”龙逸亭拱手,“龙某甘拜下风。”
    “不用恭维我,说到底,最厉害的还是楼茂功。”刘抚仙端起酒杯,送到嘴边,重又放下,“若他谋划的事成了,争到的可就不是一地之劳,而是万世之功。”
    “华夏盛世,千载荣光。”龙逸亭拿起筷子,敲了一下酒杯的边沿,“不说楼茂功,换成你我,处在他的位置,能不想吗?”
    “想归想,做是另一回事。”
    “对,不过谁让楼茂功有个好儿子,还给他娶回个专门搂钱的儿媳妇。我可是听说了,东西都送到洋人地界去了,一船一船不要钱似的。“
    “这事羡慕不来,”刘抚仙捻起一粒花生米,“再者说,逸亭不也虎父无犬子,我那几个儿子就差了些,要等到增兵才能露把脸,也不知道赶不赶得上。”
    “等着瞧吧,”龙逸亭嘿嘿一笑,“这仗还有得打。咱们还是好好琢磨琢磨,大总统吩咐下来的事该怎么办。”
    “这事啊,”刘抚仙也笑了,“不就是占地盘?以前怎么干的,照葫芦画瓢,也就是明面上要好看,不能让人挑出理来。”
    “这才为难。”
    “有何难?”刘抚仙示意龙逸亭凑近些,压低了声音,“英国人和法国人就是最好的靶子,咱们不动手,让他们自己去闹。”
    龙逸亭眼珠子一转,嘿嘿笑了。
    与此同时,广西的唐广仁,新疆的李佳才,都已经有了腹案,唐广仁盯准了越南,李佳才却准备朝清时被沙俄侵占的帕米尔高原北部一些地区下手。
    既然大总统要成立“华夏联邦”,地盘总是越大越好吧?楼家把西伯利亚都占了大半,他再不动手,就说不过去了。
    此时,苏俄政府高层正忙着镇压因解散制宪会议引起的民众游行示威,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向游行队伍开枪射击,孟什维克和反对派开始大发传单,谴责布尔什维克欺骗了俄国民众,摒弃了自由民主,实行“沙皇专制“。
    以弗拉基米尔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对此的回应是,直接扣下一顶“怠工”的帽子,组建契卡消灭“怠工”者和“反革命势力”。契卡的首领直接宣称,在正义之剑下,要消灭全部的“反革命”。
    立宪民主党的很多党员都遭到了逮捕,部分被处决。
    苏联时期的大清洗,此时便已初露端倪。
    镇压使俄国国内的混乱加剧,苏俄政府不得不慎重考虑接受德国的停战谈判条件,同时面对国内混乱和国外战争,是很危险的事。沙皇因此倒台,克伦斯基政府也没撑住,苏俄不想重蹈覆辙。
    对德谈判最终开始,同时,为争取周围国家的“好感”和“支持“,弗拉基米尔宣布废除沙皇时期对外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本出于“好意”,没想到却捅了华夏的马蜂窝。
    废除沙皇时期签订的一切条约?也就意味着华夏联合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的满洲里条约,海兰泡条约等也不予以承认?
    很好,相当好。
    不论苏俄政府是口误,还是压根没想到这点,总之,这个“美好的误会”给了华夏政府“正大光明”占领西伯利亚的借口。
    增兵,继续打!
    李谨言得知楼大总统亲自下令向西伯利亚增兵时,感觉相当复杂。
    时空不同,历史拐弯,原本可以争得华夏友谊的“宣言”,此刻却引起了华夏人的愤怒。
    报纸上的口诛笔伐,民间的声音,爱国青年的演讲,华夏国内还发起了抵制俄货的运动。实际上也没什么俄国货可以给国人“抵制”,只有原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几家俄国餐馆生意惨淡。
    其中一家店主只得将他费尽千辛万苦才得到的华夏“绿卡”摆出,用以证明他的“国籍”,生意才逐渐好转。
    华夏绿卡和后世并不相同,代表的也不是永久居留权,更不能让这些外国人获得华夏国籍,相比之下,更类似于拉长了年限的临时居住证。
    不过在华夏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还是对此趋之若鹜。有了华夏绿卡,就代表和华夏人缴纳一样的税收,还能获取部分福利,也不会被随时遣送回国。在华夏的日本矬子千方百计想到得到一张,不巧的是,对于日本人和朝鲜人的审核,恰恰是最严格的。
    二月初,俄国国内依旧“热闹”,逃到东西伯利亚的塔基杨娜女大公和皇太子,在一支华夏军队的护卫下,返回了西西伯利亚。在叶尼塞斯克遇上了谢苗诺夫率领的哥萨克第九骑兵团,他们是反对苏俄“反动势力”的其中一股,高尔察克依旧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影。
    有女大公和皇太子在,双方并未发生冲突。塔基杨娜女大公也兑现了之前的承诺,第一批黄金送上了伊尔库茨克的火车。
    “两吨?”李谨言得知消息,也为女大公的“出手阔绰”感到惊讶。只是一次护送任务,加上一千人的武器装备,就值这个价吗?看来,高尔察克的黄金当真是确有其事。
    五百吨黄金,搁在谁面前,不会心跳加速?
    有了塔基杨娜女大公和皇太子这个变数,黄金最终是否还会落到高尔察克手中,是个未知数。对李谨言来说,到手的两吨黄金却是不错的开始。
    只不过女大公遇上了哥萨克,以后想再大把捞金子,就不会这么容易了。谁也不是傻子,不会平白无故的当冤大头。或许伊莲娜那里可以再想想办法,喀山很久没传回消息了,不知道情况如何,要是基洛夫因为某种原因被提前咔嚓掉……应该不会吧?毕竟他手里还有一万多条枪。
    正想着,墙上的自鸣钟敲响,李谨言连忙起身,该去学校接小豹子了。
    自从楼二少入学,李谨言雷打不动,天天亲自接送。
    还有五天就是除夕,过了今天,学校就放假了,李谨言特地让丫头找出一件厚实的斗篷,早上还是晴天,中午却开始下雪,一直没停。
    车子开出大帅府,地上铺了一层白,天空纷纷扬扬的飘着雪花,李谨言有些心急,车子开到子弟小学,推开车门,几乎是一路小跑进了校门。走到教室门口,才发现自己来早了,孩子们还在认真听着先生布置课业,李谨言抱着斗篷,靠在墙边摇头失笑。
    放学钟响,教室门打开,正和几个同窗向外走的楼二少,看到李谨言,叫了一声“言哥“。
    “李先生。”
    孩子们也有认识李谨言的,纷纷走上来问好。
    李谨言笑着从口袋中摸出一袋糖果,交给楼二少分给同窗,随后用斗篷将小豹子裹紧,抱起来朝学校大门走去。
    关北子弟小学规定,车辆一律不许进校园,无论是谁,都没有特权。
    楼睿被裹得严实,却还是伸出胳膊搂住李谨言的脖子,“言哥。”
    “恩,睿儿冷不冷?”
    “不冷。“
    抱着蹭蹭,李谨言笑弯了眼睛。
    司机拉开车门,两人坐上车子,头顶肩膀上都落了一层雪花。
    雪越下越大,天色也越来越暗,车灯照亮前方,一片片雪花就像是在光中飞舞的银纱。
    “明天就不用去学堂了,”李谨言拉起楼二少的两只小胖爪,“言哥带睿儿出去玩,好不好?”
    “好!”
    “真乖!”
    刚对着小胖脸呜啊一口,小豹子却在这时开口,“言哥还要写大字,写完才能玩。”
    “……”六岁大的孩子,需要这么严肃认真对待学习生活吗?
    二月六日,楼夫人抵达关北。
    楼少帅在走后,李谨言原本想把楼二少送回京城,楼夫人却告诉他,要在关北过年。
    “又不是不方便,没有一家人分开过年的道理。”说着,又捏了李谨言的脸一下。
    刚刚涌起的“感动”情绪,全在这一掐中“随风飘散”了。转头看看端坐一旁,大眼睛却一眨不眨的楼二少,李谨言捂脸,他的形象,彻底没了。
    二月十日,在欧洲的楼少帅接到了李谨言发来的电报,同时到达的还有一批新物资,接收物资的兵哥们已经“麻木”了,就算看到李三少往前线送金砖,他们也不会觉得奇怪。
    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不只华夏远征军内部知道了李谨言的“习惯”,联军内也流传开华夏远征军总指挥,年轻的楼将军,有一位“慷慨大方”的夫人。
    “他竟然结婚了吗?”
    热情的法国姑娘,看到报道,发出了叹息声。
    华夏军队在康布雷打出漂亮一仗之后,欧洲媒体就对这支军队产生了莫大兴趣,楼逍的大名,欧洲人之前就不陌生,这一次,虽然没有专访,照片却比以往要多得多,宋武等人自然也不会落下。
    一时间,英俊的年轻的华夏将军,成为了巴黎社交界热议的话题,就算面临德国军队的威胁,也不能抵挡巴黎姑娘们对“爱情”的追求。
    只可惜,楼少帅对婚姻十分忠诚,其他三位少帅也对这些欧洲妞没兴趣。却不想,这种态度引来了更多“狂蜂浪蝶“。虽然这个词用的不太恰当,事实却摆在眼前。
    年纪大的师长旅长们再次感叹,年轻可真好啊。
    又一批物资清点完毕,下发之后,几个美国大兵凑了上来,面对华夏兵哥们戒备的眼神,美国大兵摸摸鼻子,用生硬的,几乎没什么音调起伏的华夏语,表达他们想要“购买”华夏士兵手里的香烟和糖果。
    香烟自用,糖果则是为了追求漂亮的姑娘。
    漫长的冬季,除了华夏军队发起的那场攻击,西线几乎“无战事”。美国牛仔没有在战场上发挥热情的机会,就只能从其他地方播撒自由的种子。
    德国忙着和俄国的停战谈判,协约国对春季作战计划仍未下最终决定,倒是海上的封锁和破除德国潜艇威胁取得了一定成效。
    传统的舰队护航曾被认为过于保守,却让德国潜艇的伏击不再奏效。
    就算盯准了商船,德国潜艇也只有发射一枚鱼雷的时间,护航舰队完全可以迫使德国潜艇下潜,让潜艇上搭载的火炮无法发挥作用。这样一来,德国利用潜艇战逼迫英国同意和谈的计划彻底流产。
    协约国舰队并不打算善罢甘休,英美计划三月起,在苏格兰北部至挪威海域大量布置水雷,以此将德国潜艇彻底封锁在海港内。
    德国潜艇无法出航,协约国的舰队就能彻底控制大西洋。
    当然,这一切暂时和华夏军队没有关系。
    远离家乡到欧洲作战,又逢新年,兵哥们的思乡之情更浓,好在有李三少送来的大量物资,肉蛋面粉一样不少,所有的炊事兵集合到一起,甩开膀子揉面包饺子。
    为了节省时间,饺子个顶个的大,一般人看到,绝分不出这是包子还是饺子,兵哥们就是如此豪迈!同时下锅的还有年糕,宋武表示,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对李谨言表达谢意。
    饺子出锅时,不只华夏兵哥,串门的美国大兵也开始抽鼻子。
    当然,有了之前的不愉快,华夏兵哥对这些美国佬没太多好脸色。
    不是瞧不起华夏人,认为黄种人这样那样?排华?可以,咱们排美也不耽误。
    饺子煮好后,每个兵哥都有一份,坚守在“德国阵地”中的华夏兵哥咂咂嘴,瞅瞅对面的德国兵,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举到头顶,很好,没放枪。
    之前他们举馒头,直接被一枪开花。
    战壕里的几个华夏兵哥互相看看,上峰下令就得执行,将两盘大饺子扣在一起,包好,推出堑壕,又有一个会说几句德语的兵哥大声喊了几句。
    “卫书生,你说的对面的能听懂?”
    “应该。”
    “什么叫应该?
    “就是可能的意思。”
    “老子没问你这个!”
    过了一会,对面也响起了声音,那里同样与主阵地分割开,据兵哥们观察,十几个德国兵顶天了。
    “谁去?”
    卫书生无奈,”我去。”
    只有他懂德语,他不去谁去?
    双方继续喊了几回话,分别派出一个士兵,缓慢的爬出战壕。不知对方是否有诈的情况下,缺心眼的才会大咧咧的在枪口下站起身,显示自己有多“爷们”。
    最终,卫书生和德国兵在中间地带碰头,第一个动作,就是下意识的用枪指着对方的头。
    卫书生一呲牙,示意德国兵看看冒着热气的盘子,德国兵不动。过了五分钟,确定双方都没有开枪的意图后,两人简单交流两句,卫书生当着德国兵的面,吃了整个饺子,接过对方一个镶嵌有宝石的烟盒,两人才分开,掉头朝己方堑壕爬回。
    在此期间,双方一直警惕着对方,直到碰头结束,两人都平安返回,警报才宣告解除。
    卫书生回到堑壕,脑门上都是汗,德国兵回去后,则是将每只饺子都撕开一角,先喂给重伤员,其后才分食。这样的交易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华夏军队就是这样,在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和德国军队“暗通款曲”。
    现在的德国还没有彻底削弱,华夏军队没必要马上和对方死磕。
    “我们的确是来打仗的,为的,却不是英国和法国。”
    如果协约国和同盟国继续死掐,华夏能暂时置身事外,打打酱油,那就再好不过。至于美国人是不是要冲上去,那不关华夏人的事。
    华夏兵哥在欧洲煮饺子,从抢劫中尝到甜头的日本矬子再次出动,参与抢劫的巡洋舰增加到了四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菲律宾人明显要倒大霉了。
    倭寇,真心不是白叫的。

    第二百三十三章 

    日本的四艘巡洋舰再次满载而归。
    为了不泄露消息;在将目标洗劫一空之后;日本水兵杀死了所有“目击者”;无论男女老幼。屠杀结束又放了一把大火;确保不留一丝证据。
    菲律宾的的几座岛屿接连遭受洗劫,等军队赶到时;日本矬子早就跑没影了。留下的只有一座座火焚后的村庄和根本辨认不出的尸体。
    抢光,杀光;烧光。
    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在菲律宾提前上演。
    美国的大西洋舰队正和英国舰队为商船护航,封锁德国潜艇,根本不会想到;名义上算是“盟友”的日本矬子会到菲律宾来“三光”。
    再者说,除了地理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