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

第240部分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第240部分

小说: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到华夏的日本战舰则会被送进大连造船厂和约翰船公司,在那里换个国籍,开始它们的“第二春”。
    生意敲定的当天,李谨言就给京城发去了电报,电报直接送到楼少帅的手里,看过之后,楼少帅连眉头都没动一下。
    显然,对于李三少时常出现的“惊人之举”,楼少帅已经麻木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十月二十日;李谨言乘火车抵达京城。
    距离阅兵式还有五天;各省部队和军政要员已陆续抵达;聚集在车站的记者大多转移了阵地。各省军政要员的落脚处;参加阅兵的部队驻地,总是能看到一些扛着照相机的身影。运气好的话;可以采访到目标人物,运气不好的直接被大兵警卫请走。
    尤其是军营外;隔着围墙,只能听到整齐的号令,震天的吼声;抓心挠肝,也没胆子在岗哨的注视下“爬墙”拍上几张照片。
    前两天倒是有人壮着胆子这么干过,还是个法国来的记者,结果被大兵们架着给“丢”了出去。法国佬兀自在叫嚷着“新闻自由”,要将华夏军队野蛮的行径登报。没过两分钟,军营里就走出来一个文质彬彬的参谋,笑着用法语和这名外国记者交流了几句,高卢鸡脸色变了几变,也只能灰溜溜的扛上照相机转身离开。
    这名参谋到底说了什么,法国记者打死也不肯对外透露,一直成谜。唯有一点,即便法国人不说也能看出,今日之华夏,早非昔日可比。搁在十年前,别说是个参谋,就算是个师长,说话同样不好使,记者更不会这么“听劝”。
    有了这个先例,敢再对军营围墙发起挑战的猛士,再也没出现过。
    站台上,一队北六省大兵接替警察的工作,持枪而立。李谨言从车窗向外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兵哥头上的钢盔和肩扛的步枪。
    走下车,不出意外,看到了一身戎装的楼少帅。侧头瞅瞅,没见着楼二少。不过几天没见,倒是有些想那狡猾狡猾地小豹子了。
    “少帅。”
    “一路还好?”
    “好。”李谨言笑眯了眼睛,十月的京城,天气微凉,比关北却还好些,“少帅接到电报了?”
    “接到了。”
    楼少帅点头,李谨言也没再多说什么。走出车站,坐上总统府的车,李谨言才真正打开话匣子。
    “少帅,电报上我没写,这次一共买了七十六条船,大多数是运输舰和补给舰。还有五艘潜艇。”李谨言从口袋里取出一份名录,“第一页是驱逐舰和潜艇,给大总统,后边是价格。第二页是我打算留下的,来之前,船厂已经开始改装一艘补给舰。”
    “价格?”楼少帅看着李谨言递给他的名录,“和父亲要钱?”
    “对,必须要钱。”李三少理所当然的点头。
    之前的俄国舰队是没办法,到底都是军舰,这次可不一样。再者说,之前的那些战舰是自己送上门的,压根没花李谨言多少钱,顶多就是送些罐头和烈酒,再加上几条毯子。这些日本船都是用真金白银买来的,还要改建航母,改装商船,继续发扬风格无私奉献?李谨言没那打算。
    “少帅,政府现在不差钱,任局长都告诉我了。”李谨言又取出一份资料,“改建航母需要的不是小数目,造船厂本身也要进行改建,样样都要钱,还有安置那些欧洲来的打工仔,军队换装,武器和药品实验室,再有邹老和邹小先生的实验经费,林林种种算下来,至少要这个数。”
    李谨言摊开楼少帅的掌心,写下一串数字,刻意叹了口气,“花钱容易赚钱难,地主家没余粮,军阀家也不富裕啊。”
    “……”
    “少帅,给个反应?”
    “……”
    “若是价格贵,就再降点。”
    “不用。”
    李三少满意了。
    回到总统府,先去见了白老,楼二少和小胖墩正一板一眼的背书。看到李谨言,小豹子和小胖墩背书的劲头都高了不少,语速也开始加快。
    白老咳了一声,“静心。”
    两个小团子不敢再分心了,否则要罚写大字。
    李谨言忍了几忍,才没乐出声。白老目光扫过来,立刻站直,问好,同时奉上在关北期间日日不落的功课,待白老点头,才算过关。
    楼大总统不在,李谨言直接去见了楼夫人。
    楼夫人正和白夫人说话,见着李谨言,笑道:“可算是来了。”随即又是一皱眉,“怎么又瘦了?”
    “没有。”李谨言赶忙摆手,万一楼夫人又要给他吃补汤,那就麻烦了。
    “是吗?”楼夫人明显不信。
    “我真没瘦,还胖了。”
    “胖了?”
    这次连白夫人都挑起了眉毛。
    李谨言不想再被灌补汤,只能想法设法转移话题,随车带来的礼物就是最好的借口。
    来之前,二夫人还笑他,这是去做生意?
    ”不是做生意,是走人情。”
    云南督帅龙逸亭送的那块翡翠,还有几位少帅送的见面礼,李谨言一直记在心上,这些可都是人情。经历过这么多事,他也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回想当初在天津遇到的刺杀,李谨言都觉得那时的自己当真是“无知者无畏”。
    楼夫人和白,展两位夫人的礼物都是单选出来的,比旁人更多了一份心意。
    “这孩子,都是自家人,这么客气做什么。”
    “言儿孝敬你,就拿着。”楼夫人说道:“都是孩子的孝心。”
    白夫人接过散发着香气的木盒,朝李谨言招手,示意他坐过去。李三少有些尴尬,不只是楼夫人,白夫人和展夫人偶尔也喜欢上手捏脸,对于这些夫人表达“喜爱”的方式,他实在有些适应不良。
    “娘,还有事要禀告父亲。”
    楼少帅出声帮李三少解了围,遇到正事,楼夫人和白夫人便不再留人。走出房门,李谨言长出一口气,想和楼少帅说一声多谢,结果话到嘴边却咽了回去。
    楼少帅扫过来的眼神,明显表示,忙可不是白帮的……
    李三少脚步一顿,他是不是放心得太早了?
    或许留下给两位夫人捏脸,才更“安全”点?
    楼少帅没马上带李谨言去见楼大总统,反而拉着他回了房间,李谨言想说现在还是大白天,却被一把捞起来扔到床上,扑腾了几下,长衫就被扔到了床下。楼少帅却没有下一步动作,拉起被罩在他身上,又让丫头送来热水和毛巾,拧干,给他擦脸。
    就算不是第一次,李谨言还是差点蹦起来。
    “少帅,我自己来。”
    “别动。”
    表情不变,语气也没太大起伏,熟悉老虎性格的李三少却老实了。
    温热的水汽熨帖在肌肤上,连日来的疲惫和困倦全部涌上。
    毛巾扔到一边,楼少帅摘下军帽,坐到床边,把人往怀里一捞,“睡觉。”
    李谨言打了个哈欠,“还有事……”
    “不急。”
    说话间,大手盖住李谨言的双眼,唇落在他的额头,李谨言终于抵挡不住困意,睡了过去。
    睡梦中,下意识的握住了那只带着枪茧的手,静谧笼罩了房间,靠在床边的楼逍,眸光益发深邃,手指拂过李谨言的脸颊,久久没有出声。
    房间外,来送点心和茶水的丫头放轻脚步,退了出去。
    得知楼少帅和李谨言没去见大总统,楼夫人也没说什么,只是笑着摇头,“这两个孩子。”
    这一觉李谨言睡得很沉,若不是错过午饭,肚子开始叫,他恐怕会睡到明天。
    睁开眼,一张熟悉的面孔闯进眼帘。
    墨黑的眉毛,浓密的睫毛,睡着的楼逍,安静而无害,当他睁开双眼,就会变得格外不同,睡着的老虎和捕猎中的老虎,的确是相当不同……
    思绪越飘越远,天马行空。
    倏然对上一双深潭一般的眸子,瞬间被拉回现实。
    “少帅,你醒了?”
    “恩。”
    声音中带着些许低哑,心头像是被一片羽毛拂过,李谨言忍不住打了个激灵。像楼少帅这样的,果然生来就是给人羡慕嫉妒恨的。
    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敲门声响起,“少帅,言少爷,该起了。”
    看一眼墙上的自鸣钟,李谨言拍了拍脸颊,让自己更清醒些,很快翻身坐起。总统府沿袭了大帅府的规矩,三餐都有定时,这个时候,该吃晚饭了。
    楼少帅靠在床头没动,李谨言换上一件长衫,回身走到床边,楼少帅还是没动。
    “少帅。”
    “……”
    “腿麻了?”
    “……”
    猜对了。
    李谨言摸摸下巴,趁机捋虎须绝不是好主意,自己拧了毛巾送到楼少帅跟前,“少帅,醒醒神。”
    可惜,某人的神经还是过于大条,警觉意识不够。
    被楼少帅按到床上,咬住脖子时,李三少才顿悟,老虎的须子非但不能捋,连碰一碰都有生命危险,那句“腿麻”的话,他压根不该问出口!
    楼少帅怎么会被枕上一两个时辰就腿麻?绝对不会的!
    就算会,也不能说!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明白得太迟,悔之晚矣!
    餐桌上,李谨言只顾闷头吃饭,一声不出。只是领口露出的咬痕,再装鸵鸟也没用。
    楼少帅倒是坐得端正,脸上的表情丝毫看不出半点端倪。
    白老同样沉默不语,楼大总统想说话,却被楼夫人在餐桌下拧了一下。
    楼二少和小胖墩谨守礼仪,食不言寝不语。
    总统府的晚餐,除了沉默,只有沉默。
    在沉默中,楼少帅吃了五碗饭,李谨言也默默吞下了两碗。
    饭后,楼二少和小胖墩继续跟着白老陶冶情操,顺便消食,楼夫人得着空闲安排家事,李谨言和楼少帅走进书房,向楼大总统“汇报”购船一事。
    楼大总统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从美国人手里买了七十多条日本船?”
    “是。”李谨言取出曾给楼少帅过目的名录,“都在这上面,潜艇,巡洋舰,补给舰和运输舰,还有几艘由商船改装的炮艇。”
    楼大总统翻着名录,眼睛越来越亮,嘴角差点咧到耳根。
    “我说,儿媳妇啊……”
    话没说完,就被楼少帅打断了:“父亲,要船得给钱。”
    楼大总统笑容一僵,“给钱?”
    “给钱,照价付款。”
    楼少帅斩钉截铁,李谨言笑眯眯的在一旁补充道:“大总统,你放心,给出的都是成本价,只加了一点运费和维修费,比起造新船节省的绝不是一星半点。”
    楼大总统:“……”
    “之前的那支俄国舰队是自己送上门的。这些船却是实打实买回来的,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少帅,对吧?”
    楼少帅点头,
    楼大总统:“……”
    “大总统,政府现在也不差钱,总要照顾一下嘛。”
    楼大总统:“……”
    “说起来,我忘记问少帅了,那十辆挎斗摩托给钱了吗?”
    “没有。”
    李谨言倏地转头,表情微妙的看着楼大总统,拿东西不给钱,可不是好习惯啊。
    “大总统,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生意,总要保本。”
    楼大总统顿时感觉压力山大。和洋人掰扯,和老兵痞子斗心眼,也没像现在这么累!可想想刚搭起架子的海军,再看着这些船,楼大总统又万分眼馋。
    最终,还是遂了李谨言的愿,一手交钱,一手交船。
    隔日,海军部便得到消息,二十六艘战舰,五艘潜艇将归入舰队。海军司令和几个被邀请进京参加阅兵式的老北洋,聚到一起大醉了一场。酒醒后,萨司令立刻精神抖擞的前往总统府拜会,无论如何,这些船一定要到手。
    听闻要花钱买,萨司令直接道:“若是政府为难,萨某家中还有余资,另有故交好友也可相助。”
    楼大总统唯一能做的,就是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政府财政充裕得很,绝对没问题!
    萨司令满意离去,楼大总统气得直笑,“这两个臭小子!”
    
    第二百五十章 

    随着阅兵日期的临近;各国驻华外交人员也变得活跃起来。
    经过四年多的时间;欧美各国公使大都换成了新面孔;例如法国的柏卜;美国的克莱曼。
    日本驻华公使也由林权助换成了对华夏更为“了解”的小幡酉吉。
    上任伊始,小幡酉吉便开始为对华派遣留学生一事四处奔走;却总是被简单粗暴的打回票,连个像样一点的理由都不给。几次抗议;外交部长展长青给出的答复是,小幡酉吉对华夏很不“友好”,日本最好另派驻华人员。
    闻听此讯;小幡酉吉呆若木鸡。
    在华夏外交部官员面前,他次次鞠躬超过九十度,说话都不敢大喘气,这还不够友好?
    可惜“时代”不同了,日本人的好日子过去了,现在是华夏人说一不二。
    说你不友好,就是不友好。
    日本政府只得召回小幡酉吉,授命芳泽谦吉临时代理,大本营对“临时工”芳泽的唯一要求,就是绝不能让华夏再以“不友好”为借口挑刺,必须坚持到下一任驻华公使赴任。
    自从被美国强制执行凡尔赛和约,日本海军名存实亡,明治维新时期积累下来的家底差不多全被掏空。
    对比正飞速发展,逐渐跻身强国之列的华夏,日本就像一条行将沉没的破船。
    “效仿华夏拯救日本”的论调,渐渐占据舆论主流。
    原敬内阁提前倒台,曾任日本银行总裁的高桥是清上台组阁。高桥在财政工作方面颇有建树,先后在七届内阁中出任藏相,作为首相,却不具备应有的魄力。只因原敬倒台太快,不愿意放弃权利的立宪政友会,实在找不出其他合适的人选。
    西园寺陷入昏迷之后再没醒来,命悬一线,军部正陷入混乱,山县有朋也没有推举继任人员,高桥就算不想往火山口上坐,也会被推上去。
    自称乐天派的高桥是清,此时此刻,更像一个悲观主义者。
    硬着头皮坐上首相的位置,面对眼前一堆烂摊子,年近七十的高桥,唯一的念头就是为什么不能像西园寺一样,白眼一翻昏过去了事。
    如果身残志坚的牧野得知高桥此刻的想法,肯定会热泪盈眶,知音啊!
    就算高桥再不愿意,首相的职责也必须履行。
    一方面加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