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吴三桂新传 >

第102部分

吴三桂新传-第102部分

小说: 吴三桂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几日后在江西境内,三人竟在路上被一批几百人的队伍拦截。刘芳亮暗道几人都是一路乔装,不虞被官兵发现。可拦截他们的并非官兵打扮,看样子好似一群占山为王的强盗。力战之下,三人在砍倒了对方二十几人后被擒住,随后每人都被蒙上眼睛带走。

几人磕磕绊绊的好像被带到了一座高山之上,最后蒙在眼上的布条被摘下。一个面目凶恶的山大王手握钢刀架在他们脖子上,随后张口就是要钱。

刘芳亮暗道天下匪盗都是一家,而闯王在大明绝对算是最大的匪头了。估计报出自己的名号对方说不定能放几人一马。一狠心便报出自己三人乃是闯王李自成的手下。

那山大王一开始不信,在刘芳亮反复说明自己的身份之后,这才将他们一一解开。随后写了一封书信用飞鸽放走了,并告诉几人他无法做主,只得请示身在福建的大头领。刘芳亮没想到这帮山匪上面还有头领,看来是一伙组织严密的山贼。

只过了三日,福建那边来了一袭快马,当为首的大汉上到山上,所有山贼包括那个山大王全都跪倒在地。那大汉命人找来刘芳亮三人,随后向他们仔细询问了在闯王阵营中的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秘闻。刘芳亮见来人是个大头,为了保住性命,便对他一一说了出来。这才终于被那人确认无误。

那人对刘芳亮笑道:“此次实乃误会,早知你们是闯王的部下,我那些手下哪还敢拦截你们?呵呵,不过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我正愁没有机会结交闯王呢,今日遇到你们正好,希望回去后能为我带个话,就说我想与闯王结为盟友,看他意下如何!”

刘芳亮当下立即保证道:“大王放心,回去后我马上向闯王禀报此事,一定设法要他答应与大王您结盟!”同时心中对他却甚是不屑,暗道手中不过有几百乌合之众,就妄想与闯王结盟,真是异想天开!

那人摆手笑道:“休要称我为大王,好像我真是山大王似的。如果你不介意,称呼我为徐兄即可,而我则称呼你为刘老弟,你我兄弟相称,岂不更妙!”

刘芳亮点头道:“那我就高攀了,请问徐兄如何称呼?手下总共有多少人马?回去后我好对闯王有个交代。”

那人笑道:“那是自然。”接着自我介绍道:“本人徐过强,这些年江北江南也混了不少地方,手下弟兄也都还争气,如今散落各地林林总总的大约有两万余人。”

刘芳亮登即站起身来,一脸惊异之色,双手抱拳失声道:“原来您竟是这几年名震大江南北的徐过强!方才在下有失礼之处,请勿见怪!”同时心中暗叫我的乖乖,原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汉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徐过强。传闻此人心狠手辣,无恶不作,当年在河南拉起队伍时只有不到一千人,不过此人对待手下倒非常够义气,又无论善恶,只要中意就一律接收。因此不断有大批三教九流之人加入到他的队伍中,其中也不乏一些人才,使他的实力不断壮大,如今已迅速发展为两万多人,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此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队伍如何强大也不攻城拔寨,只像一阵风一样扫荡各地。每到一个地方,无论穷富,一律通吃,甚至为了金银财宝,不惜挖坟掘墓,做那盗墓贼的勾当。因此此人的名声极坏,绝及不上闯王深得民心,否则实力早已不止于此。

刘芳亮自从知道眼前之人便是恶名昭著的徐过强,心中不惊反喜。如要将此人牵线给闯王,虽然他的名声不怎么样,但凭着他手下那两万多人马,也定会给闯王颠覆大明王朝出很大的力。这点绝不是山宗那区区两三千人可比的。再加上他一心的想要戴罪立功,对徐过强更是刻意的逢迎,最后两人甚至都到了相见恨晚的地步。而田见秀也为能凑巧结识这个大枭雄而暗暗高兴,只有崔秋山对徐过强的恶名有一些担忧。

洪安通回到辽东山谷之后,在一个隐蔽的兵器库里找到了正试验装备的三桂。随后将事情的经过向三桂说了一遍,三桂听后点了点头,道:“我早已联系了徐过强,不知他和那几人联系上没有。只要他能够取得李闯的信任,那对于日后打进他的内部可是非常重要的,呵呵,到时形势就对我们有利了。”

洪安通见三桂手中拿着一节又细又长且上面带着又尖又利密密麻麻的锯齿的铁条,不知有何用。便上前询问,三桂笑道:“这个东西叫做铁丝网,平时的时候没什么用处,一旦遇到敌人袭击又来不及逃避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它长长的拉开。这样敌人无论是骑马还是步行,都将无法穿越这道铁丝网。如果敌人非要强行从上面穿过的话,你看到这上面密密麻麻的锯齿么,这些锋利的东西就可以硬生生将战马柔软的腹部划开。而后金军的战士又从来不穿戴甲胄,他们脆弱的身体一旦被这些锯齿挂住,想要爬过来将势如登天。就算他们能有侥幸过来的人,还能有抵抗我大刀长矛不断挥砍的能力么?”

洪安通越听越心惊,如此惨绝人寰的新式装备真不知他的脑子是如何想出来的!

这时三桂又可惜的道:“本来我还想让师兄你配制一些毒药,将之抹在这些锯齿上面,那敌人哪怕是划破一道小小的伤口也将面临着死亡的惨境。不过考虑到我方的战士携带这些东西有误伤的可能性,只好作罢!”

接着三桂又领着洪安通来到另外一间库房,从一个木箱中取出一个一头粗,一头细的椭圆形东西来。对洪安通道:“师兄可识得这是什么物什?”

洪安通接过来看了看,发现细的这头握在手中刚好合适,而粗的这头上面包裹着一层铁皮不知有何用。脑子想了无数遍,也猜不到这个东西到底有何用,便摇了摇头交给三桂。

三桂笑道:“这个东西叫做手榴弹,如果遇有成群的敌人,只需将细的这头那根铁环一拉,然后迅速向敌人的方向扔出,立时便会引起爆炸,敌人则非死即伤,可以说它是个超小号的红衣大炮了。”

洪安通不解道:“这么小的玩意能伤人么?”

三桂见洪安通不信,笑着将他领到外面一个专门的试验场地。那里有不少饲养的牛、羊、狗、鸡等家畜,随后三桂命人把两头牛、三只羊、四条狗以及十几只鸡放进一间空的木屋。随后将房门紧闭,只留出一扇窗户。里面立时传出牛、羊、狗、鸡等相互追逐鸣叫之声。

三桂告诉洪安通看准了,随后右手握住手榴弹的一端,左手将那头的铁环用力拉出,立时由那里冒出一股黑烟。三桂随即将这柄手榴弹由窗口扔进屋内。

随着“嘭“的一声巨响,整间木屋登时倒塌,三桂将洪安通领到近前,只见那些牲畜全都支离破碎的散落一地,唯有那两头牛身体还算完整,但也已经断了气。

洪安通事前哪曾想过这么小的不起眼东西威力竟如斯巨大,登时惊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暗想以自己的绝世武功,如在瘁不及防下被这个手榴弹炸到也绝对讨不了好,就算不死也要身受重伤。

此时三桂走到他的面前,问道:“师兄,看过之后觉得如何?”

洪安通看向他的眼神已经充满了畏惧之色,这人的脑袋究竟由什么做得,怎么能想出这种杀人利器?实在是太可怕了!

三桂见他这副样子,不由的暗感好笑,本来自己还想让那些能工巧匠研发手雷以及半自动步枪呢,但由于受这时代的条件所限,只能将这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的手榴弹制造出来。不过这已经让那些工匠们欣喜若狂了。

就在洪安通还未完全从那枚手榴弹爆炸的威力清醒过来,三桂又拉着他去别的仓库观看。

洪安通看得眼花缭乱,像什么捆绑在箭矢上的火箭弹,空心的车轮,能连发几十支弩箭的弩弓机,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让洪安通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不禁暗自欣喜自己还好不是三桂的对手,否则纵使自己武功再高强十倍,也终究难逃惨死的下场。

最后洪安通问道:“这些东西我们何时能够装备到所有战士身上?”

三桂苦笑道:“要想几万人全数装备上,可不是三年两载能够完成的。这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到目前为止就连影子军团也只才装备了一小部分。等到日后那些工匠们都熟悉操作过程之后,形成一条组装的流水线,那样制作的速度就将大大加快。”

洪安通听得一头雾水,不解道:“什么组装、流水线!你能否说清楚?”

三桂苦笑一声,刚要和他解释一下组装和流水线的意思,就在这时,一名战士跑了过来,禀报道傅宗龙督师派人前来,要三桂马上过去。

三桂虽不知何事,但料到必有事发生,忙带着洪安通匆匆而去。

第七十八章   受困被围  上

崇祯七年(1634年)新春伊始,后金皇太极便加紧了对辽东诸城的持续进攻。几个月下来,被悍猛的后金军连续攻克十几城,辽兵死伤无数。告急文书犹如雪片一般飞向京师,朝廷闻报,举朝震动,崇祯连续几次深夜召集众臣商讨对策,一方面急速由各地抽调官兵迅速向辽东增援,另一方面又增发军费补给,巩固士气,稳定人心。

崇祯思来想去,便想到三桂的头上。虽然知道此时他还在辽东的大山里训练那三万新军,但此时已经火烧眉头,顾不得许多了。先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再说。因此他立即下了一道圣旨,着吴三桂接到圣旨后立即率所部前往塞外后金腹地,务必要将后金的大后方搅得鸡犬不宁,人仰马翻,给皇太极制造压力。让他无心再在辽东恋战,最好能够就此撤兵,以缓解辽东庞大的战争压力。

蓟辽督师傅宗龙就是收到这道圣旨之后才急速派人将三桂请来。三桂看过圣旨,抬头对傅宗龙有些为难的道:“圣上的这道旨意有些太突然了,先不说我手下那三万新军还完全未成形,根本无法成军,而且如今后金方面早已吸取上次的教训,境内的形势已经不比从前了。我估计既然皇太极敢率兵全力攻打我辽东,在后方肯定已做出了安排。如果我们事先未经过一番仔细盘查,恐怕会落入敌人的陷阱,到那时距我大明有数千里已远,处境可就不妙了。”

傅宗龙理解的道:“我知道这次皇上下的圣旨有些仓促,不过他焦急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你没看到圣旨上面那严厉的措词么?根本就不容我等分辨,因此你还是遵照圣意立即出兵吧!”

三桂点头道:“这是自然,对圣旨末将可万万不敢违抗,只是皇上要求末将立即出发恐怕不大可能,从我回山准备装备、补给再到人员的挑选、分配等事由,最少也需三日才行。”

傅宗龙点头道:“三日就三日,不过可不能再往下拖了,否则我可对监军无法交代。”

三桂知道义父高起潜已经去陕西的战场监军去了,那边的战争也很频繁,汇聚着好几股势力较大的起义军。这不就连兵部尚书洪承畴也被崇祯调去那里任三省总督全权负责指挥官军剿灭义军了。此时负责辽东军的监军三桂并不相识,否则若高起潜在这里,还可以多为他说些好话,拖延些时日,好让他尽可能的多准备一些装备兵器上路。

三桂快马轻骑重回山中大本营,命郭师刚在这里负总责,专门训练那三万新军。而自己则带着洪安通、韩跃天率领影子军团奔赴塞外后金的老巢。

临走之时三桂将刚刚研制出来的铁丝网、手榴弹等全数带走,只留下一两件样品。就这样三桂也还是嫌不够用,催促那些工匠们加紧做工,日后还有太多需要它们的时候。

为了不暴露行迹,三桂特意挑了一条相对隐蔽的道路,不过由于人迹稀少,道路显得异常复杂,拖慢了大军的速度。

晚上露宿之时,洪安通闲着无事随口问三桂道:“不知徐过强和李自成联系上了没有?”

三桂左右看了看,见最近的战士也距自己有二十多步远,不愁被旁人听到。便笑着答道:“岂止是联系上了,他们还结成了盟友。而且不但如此,他还钓到了一条大鱼。”

洪安通不由很是好奇,问道:“哦?哪条大鱼?”

三桂继续笑道:“就是李自成的军师牛金星!原来他与徐过强竟是河南的同乡,而且两人还结拜了兄弟,你说这是不是一条大鱼?”

洪安通闻言也不由含笑点头。

原来自那刘芳亮、田见秀和崔秋山三人回归闯王大营之后,向闯王和其余众臣详细叙述了此番经过。言语中将那些山宗袁党旧部诋毁的百无是处,说他们目中无人,口出污言,骂闯军乃是一群乌合之众的草寇等等。相反将徐过强亲热恭谨的态度大大夸颂一番。最后说出徐过强想与闯王结盟的意愿。

李自成听后颇为心动,此时他刚刚自立为王不久,手下人马也才四五万人。如果能得到徐过强两万人马的相助,对自己的大业将极为有利。因此他沉吟片刻后就要答应此事。

这时手下大将李岩上前劝阻李自成不要与徐过强结盟,首先徐过强此人名声太坏,如果与他结盟,将会损毁闯王刚刚建立起的良好声望及民心;另外将来如要将徐过强所部收编到闯军麾下,那徐过强手下多是些亡命之徒,管理起来非常困难。依闯军目前的良好根基,只要稳扎稳打下去,相信用不了几年队伍就会逐渐壮大,根本无需和别人结盟。因此李岩坚决劝阻李自成打消与他结盟的念头。

李自成听后也觉得有理,便又犹豫起来。不知道是应该先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重要还是稳住自己的名声重要。一时间沉吟不语,拿不定主意,便把目光看向了一向倚赖的军师牛金星。

牛金星略一思索,便上前道:“闯王,您这几年在百姓中的良好名声得来不易,绝不能够轻易便让它抵消。不过,如今天下群雄并起,大明王朝已岌岌可危。在现今的形势下,谁能够拥有最大的实力,那就可令天下群雄俯首称臣,奠定日后天下第一的根基。因此您如果与那徐过强结盟的话,那您将一跃而起成为群雄中势力最为庞大的一支。这样在日后,将逐渐会有一些小股的义军慕名前来投靠。如此一来,只会让您的实力越来越雄厚,最终将凌驾所有义军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王者。这是一条最快速且最稳妥的捷径,绝不可以将之忽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