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兴汉龙腾 >

第66部分

兴汉龙腾-第66部分

小说: 兴汉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此一役,陇右城易主,马家军伤亡近一万,所余主力五万,固守西凉一线,马超、马兄弟名声大振,与马腾一起被世人称为马家三虎将;薰璜军虽取得了胜利,但兵员损失超过三万,所剩近七万大军士气低落,一时之间也无力北上;金城韩遂居心叵测,五万大军则始终处于观望,一兵未发。

凉州三大军事势力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任意一方都不敢轻易打破这个平衡,西北局势陷入了僵持。

  第一百二十三章 进献玉玺

春刚过,天空碧蓝如洗,阳光明媚,春草和树木已经动,给荒野蒙上了一层浅浅的绿色,仿如一袭轻纱铺地,有风吹过,一片生机无限。

淮南。

直通寿春那蜿蜒绵长的官道上行人不少,或步行,或乘车马,或信步独行,或成群结伙。一行数人人骑马奔驰而过,一路行人纷纷闪避。

马背上的孙策此刻心中可没有丝毫的春意,回想起父亲孙坚攻打刘表战败身死后,这淮南袁术便欺自己年少,侵吞了父亲的一切,连自己都成了他的部下,若不是黄盖等忠心旧将及兄弟周瑜的阻拦,自己当时便差点冲去与其拼命。

回到江南老家忍气吞声了一段时日后,无兵无权的孙策再也无法忍耐了,觉得这样下去将永无翻身之地,便找来周瑜商量起对策来。

在周瑜的提议下,孙坚决定将父亲孙坚当日在洛阳所得的玉玺进献于袁术,以换取兵员,用来扩张势力,平定江东,再图为父报仇。

想到这里,孙策那英俊的脸庞闪现出毅然坚定的神情,手中马鞭愈发加力,马儿一阵嘶鸣后,众骑一溜烟飞驰而过,只留下官道上来往人群驻足观望,议论纷纷。

孙策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寿春,进城后不作停留,径直来到了袁术府上。

闻孙策在门外求见,袁术立时眉头大皱。

对于这孙策,袁术是相当熟悉的。仪表英俊,骁勇异常,年少时便崭露出战斗地天赋,当时自己也曾安息:“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但今时不同往日,孙坚身死后,自己以大欺小,侵占了孙坚的所有家当。当日孙策向自己辞行回乡。自己是求之不得。没想到还没过多久,怎地又回来了,难道是来向自己讨要孙坚所遗事物?

正当袁术头痛是否要见孙策时,一旁主簿阎象上前道:“主公,孙策此次前来,必有有求于主公。”

“哦,为何这般肯定?”袁术有些不解。

“孙策年少气盛。怎能久耐寂寞,况且其父孙坚枉死黄祖箭下,此仇怎能不报。”定,“此子前面多数是像主公借兵。”

“借兵?笑话!”

以袁术的为人,又怎会借兵余他人。就看他当年诸侯联军时不发粮草于孙坚,庶兄袁绍数度惨败于萧言时不发一兵支援。便可知其是何等小人心性了。

“但孙策手中有一主公梦寐以求之物。”阎象开始提醒袁术了。

“何物?”袁术此时还在想着以什么借口不借兵给孙策。根本没听清楚阎象的话,随口问了一下。他虽是小人,但极要面子。不想在这件事情上给人落下话柄。

“玉玺!”阎象轻声吐出了这两个字。

“玉玺!”

袁术的呼吸突然加重了,这可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

玉玺,国之重器,自古以来皇权的象征,据闻只要拥有了这玉玺,就表明了你拥有真龙天子的身份,象征“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示“气数已尽”。

汉献帝登机,玉玺失落,始终底气不足,而不为诸侯重视。换句话来说,如若谁得到了玉玺,那就表示着可以有称帝地机会。

有传闻当年诸侯联军伐董,孙坚在洛阳偶得玉玺,回返后袁术也曾熟悉询问,皆一无所得,遂作罢。

此刻听闻又有玉玺着落,袁术哪能不喜。

“玉玺啊。真是个好东西。先生怎知便在孙策手中?”

“空穴来风,必然有因。若那孙策无此绝世宝物,怎能使主公借兵于他!”阎象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自己地道理。

“若那孙策真有此宝物,直接夺了便是!”袁术虽然甚是在乎颜面,但在面对玉玺这等绝世宝物面前,顿时显露出了贪婪地嘴脸。袁家四世三公,如果想再升一步,除了当皇帝,也没有其它办法了。

阎象连忙道:“主公不可,不管怎么说,孙策也是主公的下属,若强行夺取,主公威信何在!”

袁术一脸的不畅快:“难道任由其窝藏玉玺,视而不见吗?”

“主公无需担忧。此

前来,必是有求于主公。届时主公以此宝为抵押依之名正言顺了吗!”阎象心中早有计策。

“哈哈。如此一说,此宝比为吾所有!”袁术心情顿时大好起来,遂令人将孙策带了进来。

“伯符,许久不见啊,更是英姿勃发了。”袁绍一见孙策,立刻装出一副欢喜的模样。

孙策虽然心中对这袁术极为不满,但在人屋檐下,又怎能不低头,何况这次前来还是有求于袁术的。

“袁公,此番策前来。一方面久不见袁公,特来拜见。另一方面家父之仇一日未报,策一日无法安然入寝,望袁公念在与家父相交多年,借精兵数千与策,以报父仇,策必感恩图报。”

袁术一孙策此次前来,果然是为了借兵,顿时装作满脸的苦笑,推托道:“伯符啊,你也是回乡日久,不知这中原局势啊。目前四处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人都养不活,又哪来多余钱粮养兵啊。我这寿春之地,也是经常入不敷出,城中将士,不过万数,刚足够勉强防御。”

袁术一边长吁短叹,一边观察孙策表情:“我与文台相交多年,视为至交,出兵为其报仇,本理所应当,怎奈……哎……”

孙策一见袁术如此言辞,知其推托之词,不可能如此轻易便借兵于自己,幸好自己早有准备。遂将所负包裹取下,举于头顶,跪拜于地。

“父仇不可不报,策只需精兵数千,望袁公怜悯。若袁公不信,有家父遗下传国玉玺,权当质押。”

袁术一见孙策果然身怀玉玺,一时兴奋过头,早就忘记了之前自己说了些什么,急忙让孙策拿出给自己一观。

孙策从包裹中取出玉玺,郑重其事地拿到了袁术面前,袁术两眼放光,一把抢过,仔仔细细地细看起来。

只见这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袁术心中狂喜,旁若无人地狂笑起来:“据说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看来,这个果真是那传国玉玺了。哈哈!天助我也!”

忽觉孙策尚在一旁,袁术立刻收住笑容,一本正经,故作姿态地道,“伯符何必如此,玉玺只一死物而已,以我与文台的交情,莫说是数千精兵,只要能力许可,数万精兵也是不在话下。此刻我处虽兵员窘困,但数千精兵还是没有任何问题地。这样吧,我于城中挑选三千精兵借予伯符,为父报仇之后,速速归来。”

话虽如此一说,但袁术双手死死地抱着那方玉玺,丝毫没有归还孙策的的意思,这举动明眼人都清楚,就是想从我这里借兵,这玉玺是肯定要留下的。

孙策此时也顾不上这些了,确实如袁术所说,玉玺在自己手中,就是一死物,根本派不上半点用处,还招惹了不少麻烦。

三千精兵,虽然数量上不多,但毕竟也是自己的兵马。

江东地广人稀,凭借这三千精兵,足够自己攻城掠地,如果将来好好发展一番的话,未尝不能雄霸一方。

孙策心中想得很明白,这三千精兵如果用来向刘表报仇,那是肯定不够的,但是用来征战江东,扩充势力,待时机成熟再为父报仇,那还是很有希望的。

父亲因玉玺而亡,儿子却凭借进献玉玺借兵,为父报仇,这真是一大讽刺。

在将玉玺献于袁术时,孙策已在心中暗暗发誓,“终有一天,定把这玉玺重新收回来!”但孙策哪里知道,他这个誓言,是永远没机会实现地。

在命人将孙策等人送回城中客栈歇息后,袁术心中乐翻了天,捧着这传国玉玺如获至宝,喜滋滋地回到房中日夜细看起来。

果然,这次袁术并没有食言,没让孙策等人在客栈等太久,便使人送来了三千精兵。

  第一百二十四章 袁术使诈

清点人马时,看着眼前这三千精兵,孙策、周瑜等人就是,上当了!

这哪是三千精锐士兵,根本就是一群老弱残兵。

其中,年纪小的恐怕只有十二三岁,满脸稚气,年纪大的须发皆白,步履蹒跚,还有些贼眉鼠眼,眼睛总是不安分地瞄来瞄去,站在那里一个个东张西望、东倒西歪,分明便是一伙乌合之众。

这样稀奇古怪的一群人,莫说是精兵,就跟普通士兵相比都是相差甚远的,根本无战斗力可言。

孙策不是傻子,知道此事肯定有蹊跷,面显怒容,随手拉过一个长得獐头鼠目的家伙。

“你是这寿春城中士兵?”

“大人,小人本是城中一混混,因偷盗而被捕入狱,昨日有人来狱中,告诉我等只要从军,便可免除牢狱之苦。我等自是乐意。”此人见孙策怒气冲冲,不敢有任何隐瞒,一五一十地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之后,孙策又连续问了几个人,才将整个事情弄明白。

原来,当袁术得到玉玺后,很快便后悔答应借孙策三千精兵了,随即想了个损招,将城中牢狱中的囚犯放出充数,见数目还是不够,便又将往日拉壮丁剩下的那些年幼的、年老的又抓了起来。

就这样七拼八凑,一支为数三千的“精兵”很快便出现在了孙策等人眼前。

没想到袁术收下了传国玉玺,竟然还拿这样的乌合之众搪塞自己。孙策顿时气得七窍生烟,猛然拔出腰间利剑,怒斥着便要冲去与袁术拼命。

周瑜、黄盖众人见孙策如此冲动,势必坏事,忙不迭将其拦下。

“袁术如此奸险,大哥若是冒然前往,必定为其所害。”周瑜见孙坚怒气冲冲,恐其因冲动而遭受袁术陷害。

孙策也是一时气上心头。不一会儿便冷静了下来。听了周瑜这番话。知道所言不虚,现在自己身在袁术地地盘,他若是想要陷害自己实在太简单了,自己若是直接冲去找他拼命,等于是送他借口加害自己。

眼前这三千“精兵”肯定是不能用的,这样的“精兵”,不要说征战沙场了。估计就是跑一阵,可能那一些年纪大的就要昏倒了。

借兵不成,可另想他法,可孙坚遗留的传国玉玺却落在了袁术这卑鄙无耻的小人手中,这点让孙策难以接受,转身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周瑜,因为他知道自己擅武不擅谋,这种关键时刻。就需要靠这个多谋善断、智慧超群的二弟出主意了。

“哎!这该如何是好啊?公谨。借兵不成事小,宝物被骗事大。”

“大哥,不需如此忧心。玉玺不过一死物。失去并无大碍。到是那袁术,竟然如此卑劣无信,使诈欺人,即便是得到玉玺,也终将惹祸上身。”周瑜自小聪慧无比,对事往往看得很透彻。

“公谨此话何意?”孙策武艺自是高强,但论到脑子,就远远不如兄弟周瑜了。

“玉玺,对于势大权重之人,可能意味着有更上一层楼地机会。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拿在手里也是个烫山芋。如果得了玉玺就能做天子,那穿上龙袍不就是皇帝了?这怎么可能。”

周瑜看着众人有些略微明白地脸神,继续道:“以袁术地小人性格,得了玉玺这等宝物后,再想让他归还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那只会为我等引来杀身之祸。唯今之计,我等可将袁术得到玉玺,欲伺机称帝的消息散布出去。不需多久,袁术必然成为汉室朝廷及天下所有诸侯的公敌,而遭受各方面打击,覆灭也将不久矣!”

周瑜的话,众人都听懂了。

孙策也明白怀璧其罪的道理,以目前自己的实力,即便袁术肯归还自己玉玺,也是无法保全地,若消息一传开来,肯定将招惹来灭顶之灾。

此刻,孙策虽然还有些为失去父亲的遗物而懊恼,但也已经打消了取回玉玺的打算。只是发愁此番借兵不成,日后将如何为父亲孙坚报仇。

“公谨,你所言甚有道理。这玉玺不要也罢。但兵员仍无着落,日后该如何成事?”

“大哥,天下并非袁术一家有兵,或许可从他人处借兵。但何人肯借兵于我等呢?”对于去哪里能借兵成功,尽管周瑜满腹智谋,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哪里能借兵呢?”原本传国玉玺在

可凭借宝物去其他诸侯势力处碰碰运气,可现在玉玺诸侯凭什么要借兵给自己。

孙坚觉得有些头大,一筹莫展起来。众人见到孙策愁眉不展,也是心中焦急。

老将程普突然想到一事,对孙策道:“少主。当年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袁术这厮妒忌主公战功,故意不发粮草,陷主公于危难。曾有一人提醒主公留意袁术的奸险,而主公当时并未在意,最终导致兵败,败退时又得此人援军来救。事后主公将此人引为知己,在世之日多有提及。此人如今权势滔天,我等去求,或有借兵希望。”

经程普一提醒,孙策眼前顿时一亮。

萧言!这个坐拥五州之地的当朝大将军。

孙策隐约想起,父亲在世之时,似乎是提起过与萧言之间的交情,但自己年少浮躁,最是不爱听父亲这种回忆过去的话语,随即便抛在脑后了。如不是现在程普提到这事,或许自己永远都想不起来。

但毕竟萧言如今也是位高权重,能否记得当年与孙坚这段萍水相逢的交情,让孙策有些吃不准。

“父亲在世之日确实有提过,但如今父亲已亡故,这萧言是否还会记得这段交情呢?”孙策毕竟从来没见过萧言,对萧言地性格并不了解,有些迟疑。

“大哥,既然有这等机会,我们不可放弃,必须去尝试一下。”周瑜立刻鼓励起孙策来,他就是那种善于把握机遇地人,只要见到希望,便要放手一试。

“萧言,萧子鸿。未及弱冠便征战沙场,攻城掠地,多年下来罕闻败绩,官至当朝大将军,坐拥青、冀、幽、并、夷五州之地,兵甲数十万,收降乌丸、剿灭倭患、扩大疆域,扬大汉神威于海外,震慑八方诸侯不敢妄动。乃当世第一人杰,我等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