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151部分

天下枭雄-第151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杨丽华点点头。
    杨元庆这才对瘦高男子笑道:“我们做个交易吧!你说出幕后主使者。我让公主殿下饶你一命,放你离开京城,如何?”
    瘦高男子低下头,半晌不语。杨元庆知道他已动心,便又继续道:“你也应该明白,有人肯定要杀你灭口,我就算把你放出去,无论于公于sī,你都必死无疑。我想你心里应该有本帐,你和我无冤无仇,虽然你毁了公主至宝,但公主也不会找你赔偿,所以你只要配合我,我放你走。”
    说到这,他的眼角余光迅速瞥了一眼两个侏儒男子。瘦高男子明白杨元庆的意思,直接纵火的人有了,需要再找出幕后主使,他也知道齐王必然要杀自己灭口,人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如果能活命,他当然也想求一命,瘦高男子沉声道:“我如果说了。今晚就放我走?”
    “可以!”杨元庆答应了。
    瘦高男子立刻在杨丽华面前跪下:“公主殿下,今晚之事,是齐王在幕后主使。他派手下梁师都和我们联系,承诺事成之后,给我两千吊的报酬,已预付给我一千吊,如果能毁掉公主殿下的宝盆,他会另付我一千吊,公主殿下,小人句句是实。不敢有半点欺罔。”
    “原来是他所为!”
    杨丽华的眼中闪过一丝刻骨的恨意,毁自己的至宝,杀自己的下人,败自己的名声,杨暕竟是如此歹毒。
    “公主殿下。不如把这件事交给圣上来裁决?”杨元庆建议道。
    杨丽华摇了摇头,“对圣上而言这只是一件小事。毁几样东西,死几个人他不会放在心上,大不了赔我几件东西,他不会处罚齐王,我何必去自取其辱?”
    “可这件事就算了吗?”
    “算了?不!”
    杨丽华冷笑一声道:“这件事我会记在心上,有一天我会让他知道我的厉害,让他后悔今天的所为。”
    她一指几名纵火者,吩咐杨元庆,“把他们带下去吧!这件事我不想再问。”
    杨元庆给几名亲兵使了眼sè,亲兵将几名纵火者提了下去,瘦高男子大声喊道:“你答应我的,今晚放我走!”
    “放心,我既然已经答应你,自然会放你走。”
    亲兵将他们押了下去,杨元庆又问杨丽华,“公主殿下,可以放了他们吗?”
    杨丽华叹了口气,“既然你已答应,我怎好让你失信,由你处置吧!我就不过问了。”
    杨元庆点点头,走出了内堂,一名亲兵立刻上来请示,“将军,放他们走吗?”
    杨元庆回头看了一眼内堂,见杨丽华正在和裴家三女说话,他低声吩咐道:“把他们带到城外宰了!”
    “那个瘦高男子呢?”
    “也一并杀掉!”
    发生在中元节前夜的修文坊失火事件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结束了,杨丽华出钱百万,赔偿大火中的死伤者,同时她向隋帝杨广上书,自担责任,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
    但对杨广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小事,他将杨丽华的奏折压下,不做任何评价,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次rì一早,杨元庆带着他的亲兵来到了安业坊杨府前,在杨府前面打广场上搭着一座大棚,那是杨素的灵棚,尽管杨素已经下葬,但灵棚却未拆,供亲朋好友前来吊孝,将在九九八十一天后拆除。
    大棚内布满了白sè长幔,正中一张长桌上摆满四时果品,供奉着杨素的灵位,百余名僧人在念经为杨素超度,十几名杨府子弟披麻戴孝,跪守在杨素的灵前,这时,内史shì郎虞世基在杨约和杨玄感的陪同下走进了灵棚,虞世基这是第二次来吊孝了,礼数很足。
    虞世基文采卓著,擅长书法,他曾在三天内为隋帝杨广写了数百道圣旨,无一错字,而且句句贴杨广之心,杨广竟找不到一处可更改之处,令龙颜大悦,虞世基由此得宠,入阁参与军机要务,成为七重臣之首,权势甚至超过了他的顶头上司内史令杨约。
    朝廷虽然有吏部,但杨广却不给他们吏权,而是将吏权给了七名内阁重臣,称为选曹七贵,两年一换,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会延续,但这一次杨玄感改封礼部尚书,不再成为选曹七贵,实际上就是被排除了内阁重臣范畴,而沉寂了两年的宇文述重获重用,成为选曹七贵。
    虞世基是选曹七贵之首,实际上选吏之权完全被他控制,谁上谁下,皆由他一人说了算,他趁机大肆卖官捞钱,越级提拔,sī授高位,令朝野沸腾,尽管朝野愤恨,不少人上书弹劾,杨广却充耳不闻,虞世基趁机报复,所有弹劾他之人一律被寻衅削职,从此朝野无人再敢说他坏话。
    虞世基虽然为人骄横跋扈,但他的表面文章却做得很好,为表现对上司杨约和故去重臣杨素的尊重,他两次来杨素灵前敬香,虞世基在蒲团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两旁的孝子孝孙则跪下磕头回敬,虞世基随即为杨素的灵位敬上三支香。
    “虞使君,这边请!”
    杨约陪同虞世基在一旁桌前坐下,虞世基捋须叹息道:“司徒昨rì已经下葬,圣上亲自扶灵,皇恩浩dàng,我想司徒在天之灵也可以瞑目了。”
    “多谢虞使君两次来吊孝!”杨玄感拱手谢道。
    父亲已经去世,杨家也得到了应有的名份,此时他们更关心活人的利益,杨玄感的长子杨峻出任上党县令已经五年,杨玄感想把他调进京中为官,其次他的次子杨嵘在一年多以前因为出言不逊,被革除了齐王府兵曹参军事之职,现在坐在家中无所事事,杨玄感也想为他谋一个职位。
    这两件事,虞世基第一次来吊孝时,杨玄感已含含糊糊对他说过了,不说两个儿子的官职都解决,至少虞世基应该看在父亲的面子上帮忙解决一个,这对他而言,是举手之劳。
    “虞使君,上次我说那件事,不知”杨玄感见虞世基闭口不提两个儿子之事,便忍不住提醒他一下。
    虞世基面lù难sè,“杨尚书,那件事我很难办,我看过令郎的吏部考评,去年考评是中中,德行不著,按照朝廷的规定,必须连续三年考评为上,才能调为京官,至于次子嵘,我会留意,将来如果有合适的职务,我会优先考虑他,杨尚书,真的很抱歉。”
    杨玄感心中暗怒,前两天苏威之侄从县尉越级升为礼部郎中,这件事他很清楚,苏威也没送什么礼,就是一个人情,虞世基肯给苏威这个人情,到自己这里却要公事公办,至于次子嵘,那明摆着就是婉拒了,虞世基所说的‘将来’,还不知是何年何月?
    杨约在一旁也有点看不下去,这虞世基肯来吊孝两次,面子给足,但真求他帮忙,他却又肯了,难道自己兄长刚去世,世人就对杨家不买账了吗?
    “虞shì郎,我内史省不正好有个内史之职空着吗?杨峻才学很不错,就给他这个机会吧!”
    杨约是虞世基的顶头上司,但实权却远远比不上虞世基,他只能用一种商量的口wěn,希望虞世基能给他个面子。
    虞世基沉吟片刻,便笑道:“这样吧!这件事我提请内阁商量一下,如果大家都不反对,我就破格授他内史之职,两位看如何?”
    杨玄感和杨约面面相觑,他们简直觉得不可思议,虞世基竟然连这点面子都不肯给杨家吗?还居然来杨府吊孝两次。
    就在这时,一名杨家子弟从外面飞奔进来,对杨约附耳说了几句,杨约脸sè一变,对杨玄感道:“元庆来了,要进来吊唁!”
    !。

第九章 玄感之忧
    从灵棚出来,杨元庆双眼微红,向杨玄感拱手行一礼,又向三叔杨玄奖深深施礼致谢,其他杨家人皆不再理会,他直接上了太子杨昭的马车,十名亲兵跟随着马车,大群shì卫簇拥着两辆马车浩浩dàngdàng而
    杨玄感望着车队渐渐走远,他心中充满了一种莫名的失落,他本来有一个可以让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却被他的懦弱和短视给逼走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叔父,不知何时,杨约已经离开了,杨玄感便走到兄弟玄奖面前,拍拍他的肩膀,“到我书房来一下!”
    杨素去世时rì不长,杨府中的大小事务暂时由杨素的两个兄弟杨慎和杨约做主,杨家的权力还没有移交给长子杨玄感。
    书房里,杨玄感叹息一声对兄弟道:“不知我还有没有机会让元庆回到我身边?”
    兄长的这个表态是在杨玄奖的意料之中,他心中也不由有些暗暗鄙视兄长,如果太子殿下和乐平公主不同时亮相力tǐng元庆,他会这样失落吗?
    不过兄长能看到这一点,也总比他执mí不悟好,杨玄奖也微微叹道:“其实这次父亲过世就是杨家修补和元庆关系的最好机会,但杨家还是没有抓住这次机会,现在想立刻把元庆拉回杨家,无论感情上还是面子上都有一定难度,我以为须从长计议,只要我们杨家有诚意,rì久天长,元庆会回来,但第一步,必须是我们杨家先迈出。”
    杨玄感低头不语,玄奖的意思他明白,想要拉回元庆的心,首先就是要召开家族会议,废除对元庆的一切处罚,可是这一步就是千难万难,否则父亲当初也不会那样抱着遗憾过世废除对元庆的处罚,必然和涉及到家族各房利益的变动,会引起很大的bō澜,尤其父亲刚刚去世的关头任何一个敏感的举动都会造成家族内部的动dàng,这个敏感问题,杨玄感不得不顾及。
    其实刚才杨元庆对族人的怒斥虽然刺痛了杨玄感,但当他冷静下来,他也不得不承认元庆的怒斥说到了杨家的病根子上,后继无人。
    这次为争回父亲的爵位,杨家族人共同决定停葬抗议现在看来,当时大家义愤填膺做出的决定是有点愚蠢了,杨玄感也知道,他被圣上踢出选曹七贵,其实就是杨家已经触怒了圣上,因小失大,可以说得不偿失。
    为这件事杨玄感深深地感到忧虑,他很清楚把他踢出选曹七贵只是圣上的第一步,父亲尸骨未寒,圣上给杨家一个面子但他事后必然会有第二步、第三步,会一次比一次狠,看圣上当初收拾独孤家族,就知道他是一个不念旧情的人。
    从虞世基的态度便可以看出这一点,父亲刚刚去世,杨家的地位就一落千丈,虞世基已不给一点面子,更重要是,虞世基能揣测圣意,他的态度多多少少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圣上对杨家的憎恨。
    而如果太子殿下或者乐平公主肯替他们说情,或许圣上就会饶过杨家,不再追究,可是他们哪有这个面子,但元庆却可以,正是这个发现使杨玄感心中充满了懊恼。
    “三弟你说我该怎么办?”
    杨玄奖是一个明事理又有眼光的人,父亲去世时,还专门嘱咐过他,要他将元庆拉回杨家,他这两年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思路已经很清晰,尽管他知道这件事很艰难,但至少他知道该怎么办?
    既然大哥已经松口,他当然要从大哥这里打开突破口,一步步完成父亲临终前对他的嘱托,杨玄奖刚要开口,却忽然发现书橱旁边竟然站着大哥的书童铭心,从他的角度,视线正好被书橱挡住,所以刚才杨玄奖一直没有看见。
    他一挥手怒道:“退下!”
    杨玄感一回头,也看见了书童,便柔声道:“你下去吧!这里暂时没有你什么事。”
    养小书童自古便是很多权贵的一种癖好,这种风气长盛不衰,这种小书童大多仈jiǔ岁,个个聪明伶俐,研磨墨铺纸,倒茶捶tuǐ,很会讨主人的欢心,一般都是贴身跟随,就算在宽大的马车内,他们也会坐在一旁,因此杨玄感的身边有一个小书童,是极为正常,这个铭心今年九岁,是杨府一个丫鬟和下人的sī生子,身材不高,长得目清眉秀,皮肤白皙,已跟了杨玄感已经两年,深受杨玄感之宠,郑夫人也不过问丈夫养书童,因此这个铭心几乎是和杨玄感寸步不离。
    铭心非常乖巧地一施礼,退下去了,杨玄感笑了笑,“一个孩子罢了,你继续说。”
    杨玄奖是有点担心大哥的妻子郑夫人,元庆回归杨家,她必然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偏偏大哥还有点惧内,他心中无奈,只得继续道:“第一步是要获得家族的成员支持,可以一个个说服,首先可以从我们兄弟开始,玄纵那边我去说服他,像积善、万年问题倒不大,尤其是积善,他的儿子杨巍一直便跟随元庆,我听妻子说,积善娘子这两年从来没有说过元庆一句坏话。”
    一句话倒提醒了杨玄感,当年父亲把巍儿放到元庆身边,就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巍儿能成为元庆回归杨家的一颗关键棋子,他现在不得不佩服父亲的眼光长远,谁能想得到,元庆和巍儿从小打架,长大后倒成为关系最密切的兄弟,他还记得积善拖着巍儿向自己告状时的情形。
    “这次巍儿也回来了吧?”
    “回来了,我昨天见到他。”
    杨玄感点点头,“我倒要和他好好谈一谈!”
    杨玄感又对兄弟笑道:“你继续说,第二步是什么?”
    “第二步就是大嫂那边。”
    这两年杨家渐渐失势,而郑家倒慢慢得势了,郑译的第三子郑元获得了父亲沛国公的爵位,并被封为国子祭酒,主管大隋王朝教育,这是一个颇有实权的职务,相对于杨家门前冷落,郑家的门前却车水马龙渐渐热闹起来.
    娘家永远是一个女人的后台和势力,郑家得势使郑夫人的腰tǐng得更直了,说话也更加硬气,其实一个女人所思所虑无非就是丈夫和孩子,郑夫人也不例外,她两个儿子仕途和女儿jiāo娘的婚事永远是她最cāo心的事情。
    jiāo娘已经渐渐长大,需要开始考虑她的婚事,这个还不急迫,她着急的是两个儿子的前途,她希望长子能调回京城为官陪在自己身边,同时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对长子,次子嵘儿的前途最让她揪心,一个二十几岁的人,还螫鲡斗犬走马,不务正业,和一帮纨绔子弟混在一起。
    儿媳娶进门已经一年多·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郑夫人开始以为是儿媳不能生,后来细问儿媳才知道·儿子只是在新婚之夜和妻子有过一次房事,以后便再没有圆过房,儿媳向她哭诉,儿子一直mí恋青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