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261部分

天下枭雄-第261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世基翻开齐郡的审查报告,直接看杨元庆给张须陀的评语,‘清明廉正…民誉卓著,可评上上。,“哼!好一个可评上上。”
    虞世基将齐郡审查奏折递给封德彝,“这本奏折由你来批,写上你的疑问…‘官若清廉爱民,乱贼何如之多?,然后作为重要奏折,单独递给圣上,注意时机,必须在我在场时上交。”
    “卑职明白了!”
    封德彝接过奏折退了下去,虞世基冷冷一笑,‘杨元庆,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哭到最后?,御书房内…新任兵部尚书樊子盖正在向杨广汇报最后的备战情况…“陛下,从天下各地兵府已调兵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其中调至涿郡一百万二千人,直接赴辽东十三万人,截止前天为止,天下之兵已有七成抵达,还有三成在路上,最迟十月中旬可全部抵达。”
    “十月中旬才能全部抵达…然后到达辽东,岂不是冬天了?”
    杨广极为不满道:“难道还要朕拖到明年chūn天才能开战吗?”
    樊子盖小心翼翼道:“陛下,不仅军队没有到齐…运送物资的民夫也差得远,现在才到百万,还有两百万未到,粮食送不上去,就算军队到齐也没有用?”
    杨广怒火上冲,一拍桌子道:“这些地方官都是吃白饭的吗?朕三个月前就下旨了,到现在才来三成,虞爱卿何在?”
    “微臣在!”连忙从外面走了进来,躬身听旨。
    “立刻传朕的旨意,十一月十五rì为最后期限,传旨河北、河南、山东各郡,若还有民夫未到者,太守、郡丞皆斩!”
    “微臣遵旨。”
    虞世基退下去了,杨广又对樊子盖道:“兵部传牒给各兵府,也同样以十一月十五rì为最后期限,凡还没有赶到的兵府,鹰扬郎将斩!”
    樊子盖心中惶惶然,这一个月要发牒全国,怎么可能来得及?他不敢多言,慌忙答应一声,退下去了。
    这时虞世基领着一名内史进来,将刚才要下的旨意递给杨广,“陛下,这样拟旨可好?”
    杨广读了一遍,随手在旨意上画了一个‘敕,,表示认可,虞世基把旨意递给内史,吩咐他,“立刻去拟旨。”
    他又取出一份奏折笑道:“陛下,这是上党郡邱太守的奏疏,上面说,有民间义勇之女孙九郎、赵八娘等二十八人上书官府,请愿赴辽东作战,这是民间忠烈之女,邱太守请求给予嘉奖。”
    这样的消息令杨广心情略略好转,他点点头笑道:“看来并不是天下之民都畏惧高丽之战,还是有愿为国效命者,传令丘和嘉奖这二十八名贞烈之女,至于上战场就免了。”
    这时一名宦官走入御书房,将一本奏折放在御案上,虞世基迅速瞥了一眼,正是齐郡的审查报告,他眉头一皱,故作惊讶问道:“这是谁送来的奏折?”
    “回禀虞shì郎,这是封内史,说比较紧急。”
    杨广也注意到了,他拾起奏折问道:“虞爱卿,有什么不妥吗?”
    “回禀陛下,这份奏折臣还没有审阅。”
    杨广翻开内容看了看,便笑道:“不妨事,这是御史台的奏疏,可以直接给朕”
    “是!微臣告退。”
    虞世基转身要走,杨广却叫住了他,“虞爱卿,把封内史叫来。”
    杨广也发现了疑点,两个月前的奏折怎么现在才送来?片刻,封德彝走了进来,躬身施礼,“微臣参见陛下!”
    封德彝是老内史了,杨广也对他颇为信任,杨广拿起审查报告问道:“怎么两个月前的审查报告现在才送来?”
    “微臣也不知,御史台今天一共送来七本,这是审好的第一本,其他六本微臣正在审阅。”
    “把七本全部拿来!”
    封德彝跑回内史省朝房,很快,他便把其他六本一起抱来,杨广翻了翻,时间都不一样,有早有晚,而且每一本都有裴蕴签过字,杨广便吩咐宦官道:“去把裴御史找来!”
    宦官飞奔而去,杨广简单看了一遍齐郡的报告,又取下夹在中间的内史意见条…问封德彝道:“封爱卿,这里面的意见是你所写吗?”
    “回禀陛下,是臣所写!”
    “嗯!‘官若清廉爱民,乱贼何如之多,…你这是何意?”
    “陛下,这是臣的一点疑huò,臣见杨御史给郡丞张须陀的评价是上上,而且清正廉明,爱民若子,微臣就不明,齐郡是造反最严重的郡县,如果官恤民…民为何要反?”
    杨广又看了看张须陀的评语…忽然问道:“封爱卿…你的意思是说,杨元庆有包庇张须陀的嫌疑,是这样吗?”
    封德彝点点头,“确实是这样,为微臣很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哦?”杨广好奇地问道:“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陛下,张须陀实际上是杨元庆的授业之师。”
    “他的师傅不是鱼俱罗吗?”
    封德彝摇了摇头,“陛下,鱼俱罗只能算杨元庆的半个师傅…杨元庆真正的师父是张须陀,杨元庆五岁时,还是微臣给他介绍…他们名为师徒,实际情同父子,所以臣认为,杨元庆给张须陀高评,有包庇嫌疑。”
    杨广点了点头,有这个可能,不过他也知道一点,张须陀爱民,并没有说错,去年齐鲁各郡大旱,饥民沸腾,张须陀率先放粮赈民,这正是他爱民的表现,难道他真一点粮食都没有贪吗?杨广也有一点怀疑。
    这时,裴蕴匆匆走进了御书房,躬身施礼道:“臣裴蕴参见陛下!”
    “裴爱卿,这本奏折怎么被御史台卡了两个月?”
    裴蕴得了杨元庆的密信,他知道虞世基要利用齐郡报告向杨元庆发难,他便替杨元庆拖了两个月。
    裴蕴笑了笑,从容道:“按照御史台的规矩,外查报告,需要进行内审,勘核无误方能上报,其实杨元庆已经送来二十二本巡查报告,我们今天审完第一批七本,报到内史省。
    “朕能理解御史台有规矩,朕明白了。”
    杨广又看了看封德彝的疑问,沉思了片刻道:“御史就是朕的耳目,是朕了解吏治的桥梁,如果御史本身不能公正,那么他写的报告朕也无法相信,这次杨元庆奉旨巡查山东、河北各地,他究竟有没有严格巡查,不徇sī情,朕认为有必有做一个抽核,既然张须陀是杨元庆师父,那么就从张须陀入手,如果杨元庆对张须陀能公正评价,那么朕就相信他所有的报告,也就不用再复核,朕直接采纳。”
    虞世基大喜,他太了解杨广,看似宽容,实则疑心极重,自己只要勾起他的疑心,那么他肯定会派人去复查,那么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裴蕴心中暗叹,果然被杨元庆猜对了,虞世基利用张须陀来造事端了,名义是封德彝上奏,可封德彝不就是虞世基的心腹吗?
    裴蕴上前又道:“既然如此,臣推荐shì御史陈静去查此案,此人光明正大,不徇sī情”
    旁边虞世基急给封德彝使个眼sè,封德彝会意,上前笑道:“哪有御史查御史的道理,臣倒可以推荐一人。”
    杨广点点问:“封爱卿推荐何人?”
    “臣推荐千牛左右卫宇文去查此案。”
    封德彝最大的本事就是八面玲珑,对朝中各个大臣的人脉了解极透,他知道推荐什么人,杨广会欣然答应。
    宇文也是名门之后,从小在宫中长大,杨广极为喜欢他,命他为心腹shì卫,对他信任异常,虽然宇文和御史监察无关,但查杨元庆也正需要这样的人。
    杨广欣然答应,“封爱卿推荐不错,朕准了!”!。
   第三十四章 两面三刀
 众人退了下去,封德彝和虞世基回到内史省,见左右无人,虞世基便埋怨他道:“那个宇文皛是何许人?我和他不熟,怎么才能让他为我所用?”

    封德彝眯着眼笑道:“使君和他不熟没有关系,宇文皛和宇文述之子宇文智及是八拜之交,使君去找宇文述,事情不就解决了。”

    虞世基恍然大悟,还是封德彝高明,他派了派他的肩膀,赞许道:“很不错!”

    ……。

    裴蕴从宫里匆匆出来,向自己的住处走去,杨广对杨元庆还是有了疑心,名义上是查张须陀,实际上是查杨元庆,他必须要告诉杨元庆,早作准备。

    裴蕴和所有的大臣一样,住在临沁池的大船上,船队和临朔宫相距只有十里,他们早上骑马来临朔宫上朝,晚上则骑马回去,驰道宽阔平坦,一路都有禁军保护,因此路上花不了多少时间。

    此时,天已经黑了,裴蕴走出宫门,一名侍卫已经将他的马准备好,裴蕴翻身上马,刚走了几十步,忽然听见后面有人喊他,“裴尚书,请慢一步!”

    裴蕴一回头,却见封德彝飞奔而出,他不由一愣,勒住了缰绳。

    “封舍人,有什么事吗?”

    封德彝也骑上自己的马,催马追了上来,和裴蕴并驾而行,封德彝微微叹息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今日之事,请裴尚书见谅!”

    裴蕴冷笑一声,“我感觉封舍人过得挺惬意,何谈‘低头’二字?”

    封德彝苦笑一声,“元庆是我妻侄,又是杨太仆之孙,我久受太仆之恩,焉能害他?今日之事,实在是虞侍郎指使,一切都是他安排好,我只是替他出面而已。”

    “可是虞世基也想不到用宇文皛吧!”

    封德彝微微一笑,“宇文皛此人胆小如鼠,好色无度,要对付他还不容易吗?其实裴尚书今天推荐的人错了,如果换成另一人,元庆当无惊无险。”

    “换谁?”

    “虞世南,虞世基之弟,此人才叫光明正大。”

    裴蕴眼中露出懊悔之意,他确实没有想到,裴蕴微微叹口气,拍了拍封德彝肩膀,“你不错,还有一点良心。”

    裴蕴策马便走,封德彝望着裴蕴走远,不由苦笑一下,裴蕴居然说他还有点良心,他真有良心吗?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不想得罪裴阀而已。

    ……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的朝房也在临朔宫内,虽然夜已深,但宇文述依旧在朝房内忙碌,整理各地兵府卷宗,宇文述现仍是内阁成员之一,主管兵部和工部的事务,这次东征高丽,他也是统军大将之一,他心中一样充满了忐忑,他不知自己在这次东征中,该如何应对?

    就在宇文述坐在朝房「冇」中胡思乱想时,门口一名侍卫禀报:“大将军,虞侍郎来了!”

    宇文述一怔,虞世基来找自己做什么?难道有什么军国政务要和自己探讨吗?他连忙吩咐:“请他进来!”

    片刻,虞世基笑眯眯走了进来,进门便拱手道:“宇文大将军这么晚还忙碌公务,令人钦佩!”

    宇文述笑道:“反正回去也没有什么事,这些事务早晚都要做,不如早点做完,过几天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宇文述请虞世基坐下,又命人上茶,宇文述和虞世基一样,都是杨广的从龙派,只是宇文述被他的两个儿子拖累,已经渐渐失去了杨广的信任,虞世基便取代了宇文述,成为杨广的第一宠臣。

    宇文述多多少少对虞世基有点不舒服,不过虞世基又掌握着人事提名权,宇文述为两个儿子考虑,他也不敢得罪虞世基。

    两人聊了几句兵部情况,虞世基话题一转,便笑道:“前两天,我在和圣上说到一些在野的可用大材时,圣上竟然提到了令郎化及。”

    宇文述顿时又惊又喜,他知道以虞世基的身份,不会虚言骗自己,难道圣上真的又要启用自己儿子吗?但虞世基随后的一句话便又让他心凉了半截。

    “不过宇文大将军也不要太高兴,圣上是因为招募了不少山东之兵,在考虑任命鹰扬郎将时,才提到了令郎的名字,但他没有决定用还是不用?”

    宇文述脸上的笑容立刻变得苦涩无比,如果是去辽东打仗,他宁可儿子做一介平民。

    “多谢虞侍郎提醒,不知虞侍郎今晚来找在下,有什么事吗?”

    虞世基沉吟一下道:“宇文大将认识宇文皛此人吗?”

    宇文述呵呵笑道:“他是宇文庆之孙,虽然和我同姓,却没有什么姻亲关系,不过此人在宫中长大,颇受圣上喜爱,圣上曾对我说过,宇文皛是他义子,由此可见圣上对他的信任,但此人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宇文述说得比较含蓄,就是说宇文皛是无能之辈。

    虞世基又笑问:“听说他和令郎智及关系交好。”

    “还可以吧!从前他们都在宫中为侍卫,我儿是他顶头上司。”

    宇文述奇怪地看虞世基一眼,“虞侍郎,出什么事了吗?”

    “其实也没什么大「展翅冇火神」事,圣上怀疑杨元庆在袒护齐郡丞张须陀,便派宇文皛再去查张须陀……”

    虞世基意犹未尽地停住了话头,脸上含笑望着宇文述,宇文述的眼睛笑得眯了起来,他明白虞世基的意思了,这确实是一个扳倒杨元庆的好机会,他和虞世基对望一眼,两人皆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

    ……。

    虞世基告辞走了,宇文述负手站在窗前,他还在沉思虞世基来意,很明显,虞世基是想和他联手对付杨元庆,那么,能不能因为杨元庆这个共同的敌人,让他们二人结成一个同盟,宇文述太需要虞世基这样的同盟者。

    反过来说,如果过早地把杨元庆扳倒,他和虞世基之间,就没有了共同的敌人,也就缺乏结盟的基础。

    自从宇文述发现大隋因为杨广征高丽而变得危机四伏时,他便意识到取隋而代之的机会要来了,这个时候,他杨元庆的私仇已经无足轻重,他更重视如何尽可能多地蓄积力量,等待时机。

    今天,他忽然发现虞世基对杨元庆竟是恨之入骨,他立刻想到,这是一个钓住虞世基的好机会,不能这样轻易地除掉杨元庆,他要留下杨元庆这个饵。

    这时,他的儿子宇文化及走了进来,宇文化及没有官职,也是在帮他做事,是他的私人幕僚。

    “父亲,孩儿回来了。”

    “嗯!”

    宇文述转过身问道:“他给了吗?”

    宇文化及是奉父亲之命去问姑父李浑要钱,李浑是宇文述的小舅子,也是关陇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