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542部分

天下枭雄-第542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县城西北方向二十里外,大约有两三千人。”
    史大奈已经无心喝酒,心中变得紧张起来,隋军居然出现长渊县,这显然就是冲着他们而来,不过人不多,这让他的心稍稍放下,他沉吟一下问:“大约是什么时候发现隋军?”
    “家人是刚刚抵达,发现隋军之时,应该是在傍晚。”
    史大奈心里焦急起来,如果是这样,隋军应该已经到了,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有士兵惊惶禀报:“启禀将军,有大约三千隋军急攻大营,在大营西北角,隋军使用火箭,十分危急。”
    史大奈腾地站起身,厉声喝道:“军队立刻集中,与我出城援救大营!”
    张弘邦点头不语,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城门开始,史大奈一马当先,率领五千唐军向五里外的大营疾奔而去,对方只有三千骑兵,和张县丞的情报吻合,这显然隋军是来偷袭大营。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张弘邦先告诉他有两三千人,然后大营又发现有三千人隋军来攻打,在这种双重暗示下,很容易就让人认为隋军只有三千人,从而使史大奈失去了警惕。
    黑夜中,五千唐军一路疾奔,道路十分熟悉,五里路的距离,他们一刻钟便可以赶到。
    行军三里后,前面是一条宽数丈的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桥,在远处,已经隐约可以看见大营黑黝黝的板墙。
    队伍放慢速度,开始陆续过桥,队伍过桥不到一半,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梆子响,对面数十步外忽然万箭齐发,箭如暴风骤雨,射向正在渡河的唐军。

第三十二章 被迫西撤
    突来的袭击使唐军一阵大乱,在他们五十步外的草丛内,忽然出现大群黑影,足有数千人之多,他们密集排列,手执硬弩,一支支夺人性命的弩箭就从他们手中射出。
    凄厉的惨叫声响彻小河,第一轮箭,唐军便有近千人坠入河中,鲜血染红河水,很快,第二轮又有数千支箭射来,唐军已吓得魂飞魄散,争先恐后调头逃命,史大奈被一箭射中左肩,从马上跌下。
    他本身是步将,左肩受伤并不影响他腿上的速度,史大奈吼声如雷,企图向前冲杀,但几名士兵却强行拖着他逃回桥西。
    就在这时,他们脚下大地开始震动,远处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有士兵大喊:“隋军骑兵杀来了!”
    史大奈回头望去,只见西南方向有铺天盖地的骑兵杀来,足有万人之多,离他们已不足百步,凛冽的杀机使月光失色,前面有弓弩军伏击,后面有骑兵杀来,兵力数倍于已,数千唐军彻底崩溃了。
    史大奈嘶声大喊:“列队!列队!”但是没有人听他的叫喊,恐惧笼罩在每个士兵的心中,他们丢盔弃甲,没命地沿着小河向北奔逃,百步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只是在片刻之间,上万骑兵席卷而至,挥刀杀戮,凶悍异常,一些逃跑较慢的士兵被骑兵砍杀,惨叫声一片。
    史大奈跳进河中,手执独脚铜人槊,伏在桥后一根立柱后。四周全堆满了他部族战士的尸体,他的三千部族在队伍前面,在密集的箭矢下死伤最为惨重。
    他目光凶狠地盯着岸上骑兵,恨得牙齿咯咯直响,这时大队骑兵已经追远,岸上只剩下数百人。
    史大奈忽然发现,数十名骑兵簇拥着一名隋军大将缓缓走近。似乎要过桥去对岸,这必然就是隋军主将。
    突厥人特有的勇烈使他难以冷静,一股复仇之心火在史大奈心中熊熊燃烧。他捏紧了独脚铜人槊,一点点向岸上爬去。
    这名隋军大将正是徐世绩,他分兵两路。一路由高子开率三千人佯攻大营,吸引城内史大奈出来援救,另一队由他亲自率领一万七千余人在去军营的路上设下埋伏。一万七千人伏击五千人,这一仗他不胜也要胜了,徐世绩率领数百人视察战场,这时他慢慢来到桥边,准备去对岸,这一带是敌军死伤最多之处,大多是中箭而亡。
    他刚到桥头,忽然听到一声霹雳般的吼声。一条黑影从桥边一跃而起,“隋将,拿命来!”
    一只独脚铜人槊猛地向徐世绩迎面砸来,黑夜中,此人出现得太突然。令周围的亲兵都措手不及,想救援已经来不及,亲兵们发出一片惊呼,徐世绩却反应过来了,手中长槊一摆,向迎面砸来的兵器挥打而去。
    徐世绩文武双全。一根马槊也使得神出鬼没,但在天下猛将中排不进前二十,主要是力量稍弱,只听‘当!’的一声巨响,独脚铜人槊正砸在徐世绩的槊杆上,独脚槊顺着槊杆划飞出去。
    巨大的力量砸得徐世绩双臂发麻,马槊几乎脱手而出,但史大奈却受伤更重,他肩上有箭伤,猛烈的撞击下,使他伤口迸裂。
    剧烈的疼痛使他握不住独脚铜人槊,兵器脱手,他身体倒在地上,痛苦地蜷成一团。徐世绩的亲兵这才反应过来,一拥而上,挥刀便砍,徐世绩大喊:“休伤他性命!”
    士兵们将他按住,牢牢绑缚起来,剧烈疼痛已经使史大奈晕厥过去,几根火把点燃他面前,这是一名黄色头发的突厥大汉,徐世绩看见了旁边的独脚铜人槊,他忽然知道此人是谁了。
    “此人就是号称西突厥第一猛将的史大奈,让军医给他治伤!”
    能把史大奈抓住,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收获,就在这时,一名骑兵飞奔而至,“禀报徐将军,高将军请示,唐军大营要不要继续攻打下去。”
    徐世绩沉吟一下,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李世民应该很快知道长渊县出事的消息,就没有必要再停留下去。
    想到这,徐世绩立刻令道:“可以停止攻打,让他带上阵亡弟兄的遗体,立刻向弘农县撤退!”
    一道道命令传下去,追击敌军的隋军骑兵陆续撤了回来,准备向西撤退了,徐世绩见张氏父子走了过来,便上前对张弘邦拱手谢道:“这次多亏张使君大力协助,隋军才能大胜,世绩感激不尽。”
    张弘邦也回礼,笑了笑道:“我本隋臣,助隋军也是本份,这个卑官我也不想做了,打算回杨学教授子弟,我有件事,能否请徐将军帮忙?”“使君尽管说,世绩一定照办。”
    张弘邦把儿子拉过来,都:“犬子略通文墨,身体也健壮,我想让他跟随徐将军,帮忙整理文书,替士兵写写家信之类,不知将军能否收下他?”
    张弘邦看出徐世绩文武双全,年轻有为,将来必是大隋的栋梁之才,自己儿子跟随他也能谋个前途,他眼睛里充满期盼之色。
    徐世绩微微一笑,上前拍了拍张安的肩膀,“我们军队要撤退了,你愿意跟随我们一起走吗?”
    张安心中激动,深深行一礼,“晚辈愿为将军效力!”
    “不是为我效力,是为楚王殿下效力。”
    徐世绩随即命令左右亲兵,“给他一身军服换上!”
    很快张安换了一身文官军服,他左右拉了拉衣服,心中颇为激动,他上前给父亲跪下,“父亲,孩儿这就走了,有时间一定会回来探望父亲,望父亲保重身体!”
    张弘邦心中有些伤感,上前扶起儿子,“孩子,起来吧!父亲心里为你高兴。”他把儿子扶起,勉强笑道:“上马吧!愿你早立功勋。”
    他又对徐世绩一拱手,“徐将军,我儿就交给你了。”
    徐世绩点了点头,“使君放心,我会视他为弟。”
    他见士兵都已回来,一挥手,“出发!”
    隋军大队离开了长渊县,向西北方向而去,张安远远向父亲挥手,身影渐渐消失在黑夜之中,张弘邦望着儿子身影消失的方向,深深叹息一声,“吾儿长大成人了。”……
    隋军对位于长渊县的唐军后勤大营发动了闪电袭击后,便迅速撤离长渊县,向西弘农县方向迅速撤离,唐军损失惨重、主将史大奈被擒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向洛阳。
    此时李世民率唐军主力刚刚撤到三原城,这里是唐军后勤物资的中转站,也存储了小部分粮草物资。
    房间里,李世民心情沉重,背着手来回踱步,实际上他已经看出了隋军的策略,袭击长渊县后勤大营,逼他回援弘农郡,可这样一来,他和李孝恭的军队也就越来越远了。
    隋军很明显是要把门一分为二,不准他们合兵一处,虽然隋军的企图很明显,但他却无能为力,他只能眼睁睁地被隋军牵着走。
    李世民注视着沙盘,忍不住叹了口气,这时,房玄龄出现门口,“殿下,我可以进来吗?”
    “先生请进!”
    房玄龄走进房间笑道:“屈突老将军和赵王都平安抵达颍川郡,殿下应该高兴才对,怎么还愁眉苦脸?”李世民苦笑一声,“杨元庆步步为营,逼着我们按照他的部署走,偏偏我又无能为力,你说我怎么高兴得起来?”
    “殿下是指隋军夜袭长渊县大营之事吗?”
    “是啊!史大奈被擒,生死不知,我明知这是隋军引我回援,但我却无计可施,真的令人很沮丧。”
    房玄龄沉吟一下道:“殿下,卑职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先生尽管说!”
    李世民一摆手,“请坐下说吧!”
    房玄龄坐了下来,忧心忡忡道:“其实我倒并不担心杨元庆之谋,他的谋略虽厉害,但也不是不能破解,大不了就撤回关中,我担心是殿下和太子的关系已经被杨元庆掌握,他已经开始利用了。”
    李世民一怔,“先生此话是何意?”
    “殿下有没有想过,杨元庆为什么不惧怕潼关唐军出兵东援,直接命徐世绩袭击长渊大营。”
    “先生的意思是说,杨元庆很清楚潼关的军队不会来援,是这个意思吗?”房玄龄点了点头,“潼关的军队是太子势力,潼关主将罗艺更是只听太子的派遣,如果罗艺肯出兵做个姿态,就算只出数千兵,出潼关造造声势,徐世绩也不敢轻易南下,但潼关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杨元庆也没有潼关放在心上,如果不是罗艺和杨元庆有勾结,那就是杨元庆知道潼关肯定不会出兵,如此,这不就证明杨元庆在利用殿下和太子交恶吗?”
    李世民沉默了,半晌道:“可是这不是能轻易改善,我也不想这样,先生有什么办法吗?”
    房玄龄淡淡一笑道:“这就是我来殿下说的事情,无论如何,殿下要把所有军权掌握在手中,如果让太子掌一部分军权,将来殿下的事业必然就会毁在这一部分未掌握的军权之上。”

第三十三章 北邙祭祖
    就在唐军刚刚撤离洛阳,杨元庆率领五万大军便杀到了洛阳城下。
    洛阳城北数里外,隋军在谷水南岸扎下了临时大营,营门外,三千骑兵队列整齐,仪仗威武,杨元庆金盔铁甲,手握战刀,目光冷厉地注视着数里外的徽安门。
    这时洛阳北城门大开,鼓乐喧天,一队队鼓乐手和仪仗队鱼贯而出,王世充世子王应玄带领数十名文武大臣从城内出来,却没有看见王世充的影子。
    王应玄原是郑朝太子,在王世充去除帝号后,他变成了世子,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洛阳的权力,他依然掌握着朝政。
    王应玄在士兵引领下,一直走到杨元面前,双膝跪下,后面数十名大臣也跟着跪了下来,王应玄含泪道:“殿下救我们于危亡,此大恩大德,我们铭记于心,当以忠心来回报殿下之恩。”
    说到这里,他又将一只装满了洛阳泥土的金瓶高高举起,朗声道:“这是洛阳之土,特将此土献给大隋楚王殿下,以示郑王对大隋的忠诚。”
    杨元庆的目光变得和蔼起来,他翻身下马接过金瓶,交给亲兵,将王应玄扶起,微微笑道:“我能体会郑王的忠义,不知郑王殿下为何不见?”
    王应玄叹了口气,“家父指挥守军抗击唐军,已经五天五夜未合眼,唐军撤走,他便病倒了,家父病体难支,不能亲自出迎,让我转达他对楚王殿下的深深歉意。”
    杨元庆当然知道王世充只是找个借口不见自己,他也能理解王世充的心情,从皇帝降格为王,这种耻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王世充不愧是枭雄之辈,竟然能坦然接受。
    不过这样也好,他和王世充见面也会尴尬,不见对双方都有好处,杨元庆便点点头。“也请代我问候郑王殿下,我希望他身体早日康复,去太原觐见皇帝陛下!”
    “我一定向家父转告殿下的问候,另外,唐军西撤,不知殿下可需要我们出兵相助?”
    这才是王应玄最关心的问题,他们还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军权,如果杨元庆要他们协助。那极可能就是要夺取他们的军权。
    如果不要。那就是他们还能保持独立,现在杨元庆为刀俎,他们为鱼肉。他们已经身不由己,事关能否生存,此时王应玄的心都悬了起来。
    杨元庆明白他的担忧。淡淡一笑,“你们兵力不多,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就留下守城吧!”
    王应玄大喜,这就是杨元庆准他们继续拥兵了,他深深施一礼,“多谢殿下之恩,我们一定坚守洛阳,绝不让李唐东进一步。”……
    回到大营。谢思礼有些遗憾地叹息道:“殿下今天为何不趁机夺取洛阳,反而让王世充继续领兵,王世充是枭雄之辈,野心勃勃,他安肯真的效忠于大隋?”
    杨元庆笑了笑,“我怎会不知道?王世充只有洛阳、弘农两郡,他势力能发展到哪里去?留下他。他永远是唐朝门前的一颗钉子,绕都绕不过,王世充此人奸诈狡猾,他比谁都明白生存之道,若离开我。他立刻会被唐朝像臭虫一样捏死。”
    “可是他今天居然托辞不来见殿下,也太无礼了。”谢思礼心中还是有一点耿耿于怀。
    杨元庆负手一笑。“他毕竟是枭雄之辈,能有勇气去除帝号已是不易,做人要存三分素心,也不能太过分逼他,我就当给他留一点面子。”……
    王世充已经从皇宫里搬出来,住在郑王府内,也就是原齐王杨暕的巨宅,王世充此人虽然阴险狡诈,不过他确实也有过人之处,至少他能言出必行。
    他虽然是被迫答应去除帝号,但既然答应了,他就会做得很彻底,毫不含糊,不仅烧掉了所有违禁之物,还封闭宫门,搬回郑王府,甚至他宠爱的几个宫女也没有带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