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588部分

天下枭雄-第588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夜,夜幕刚刚降临,平壤城下鼓声大作,‘咚!咚!咚!,巨大的鼓声震天动地,隋军投入了九千军队,其中四千攻城士兵,五千士兵用弓箭辅助防御,开始进行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四千刀盾兵一手执盾牌,一手握战刀,如潮水般涌上,在他们中间夹杂着十部攻城云梯,向西城墙进发。
    城上高丽守军不敢懈怠,他们一直在关注隋军动静,当隋军战鼓声敲响时,高丽军立刻投入了一万守军和两万临时武装起来的青壮,密集地布防在城头。
    攻城战终于爆发,城头上箭如疾雨,铺天盖地射向隋军,而隋军五千弓兵也发动反击,密集的箭雨射向城头,城上城下结成一张箭网,数百隋军前锋头顶着长达三丈的木板,冒着箭雨向城下飞奔。
    他们迅速用宽厚的木板在护城河上搭起了临时便桥,木板两头有巨大的铁钉,牢牢钉入泥土中。
    第一辆云梯被士兵们推动着缓缓靠近城墙,云梯臂转动,‘轰!,一声巨响,厚重的云梯搭上城头,数十名隋兵纵身而上,高举盾牌向城头冲去。

第四十四章 血战平壤(中)
    攻城战在惨烈的进行着,箭如疾雨,木头石块如冰雹般砸下,不断有惨叫声在黑夜中传出,一个个黑影坠下城头,分不清是隋军还是高丽军。
    但一架云梯被高丽士兵用铁叉推离了城头,重重地向后方摔去,云梯上一串士兵发出绝望的惨叫声。
    不断有隋军士兵攻上城头,但不断又被杀死抛下城,城头上,隋军士兵的长矛刺透了高丽士兵的胸膛,将尸体高高挑下城去。
    对于攻城战而言,夜战的意义其实并不大,双方不用排兵布阵,也无须调兵遣将,只是一味地闷头攻杀。
    攻城一方抓住一切机会向上冲杀,而守城一方拼死守住城头,不准敌军攻上城头,他们只管盲目地向黑影处放箭。
    在黑夜中,死亡会悄然而至,没有任何征兆,这便给攻守双方士兵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唯有拼死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但杨元庆之所以选择夜战,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和城内的斥候联系上,夜晚攻城,便给城内斥候们带来了机会。
    五十名城内的隋军斥候都编入了协助守城的民夫队伍,但他们却被打散,校尉吴阶和另外十几名弟兄被投入到今晚的防御之中。
    城头的混乱使他们很快汇合在一起,吴阶躲在一座城垛后,注视着隋军的进攻,他发现隋军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只是一种试探性进攻。
    沉思片刻,他对几名手下低声道:“得想办法派一个弟兄下城去。”
    “校尉,用绳子!”
    一名士兵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卷绳索,这是用来将箭矢吊上城头,足有六七丈长,吴阶飞奔上前,将绳索抱回。
    夜色中,城头一片混乱,这边没有隋军攻城没有高丽军注意到他们几个的古怪举动。
    吴阶命一名身材瘦小灵活的斥候下城去报信,他将绳索捆在士兵腰间,再三叮嘱他,“告诉总管明天晚上让大军进攻南城,我们在紧靠南城门吊棒的西面接应。”
    士兵点点头,翻身下了城头,士兵们拉着绳索,一点点向下放,离地面还有三尺时,报信士兵用匕首割断绳索,轻轻跳下地见左右无人他一头钻进了护城河中。
    ……
    一里外杨元庆注视着隋军攻打平壤城,虽然夜色中看不清两军交战情况,但隋军显然没有攻上城头,他投入的兵力太少,无法突破高丽军密集的防守。
    杨元庆眉头皱成一团,这种中规中矩的攻城方式伤亡太大,有点得不偿失,还是必须想办法寻找突破的机会。
    这时罗士信上前建议道:“总管,不如用陌刀军攻城试一试。”
    杨元庆摇了摇头,“城池太高而陌刀军又过于笨重,除了不畏箭矢外,还不如普通士兵灵活,让他们攻城更加危险。”
    “那让卑职上吧!卑职有把握冲破高丽军防线,杀上城头。”罗士信急不可耐道。
    杨元庆想了想道:“可是可行,但今天只是试探进攻,正式进攻再说。”
    杨元庆当即下令,“传我的命令,停止进攻,军队撤回!”
    令下则行,隋军大营内立刻传来了‘当!当!’的钟响,这是鸣金收兵了,数千隋军如退潮一般地撤下,扛着受伤的士兵,只留下十架残破不全的云梯。
    城头上高丽士兵一片欢呼,欢庆隋军攻城失利,早有士兵向内城飞奔而去,向高建武汇报击败隋军的战况……
    ……
    大帐内,栖元庆正在听取牛进达的禀报,牛进达是今晚试探进攻的指挥者,今晚的进攻非常不顺利,令他心中十分惭愧。
    “回禀总管,今晚进攻弟兄们死伤了七百余人,其中阵亡大约四百三十人,其余都是伤者,十架云梯全部被毁坏,高丽军打得非常凶狠,弟兄们四次攻上城头,但四次都最后失败,一百多名弟兄因此阵亡,是卑职指挥不力,请总管责罚。”
    杨元庆摇立摇头,“今晚进攻并不是你的责任,我只投入了四千人,而守军足有两三万人,又有城池为依凭,你作战失利是情理之中,只是要好生安抚伤兵,阵亡士兵要想办法把尸首找回来。”
    “卑职明白了,多谢总管宽恕。”
    杨元庆又看了一眼众人,道:“大家集思广益吧!看看有没有什么奇兵攻破城池。”
    这时,程咬金举手道:“总管,我有一策。”
    程咬金在奇兵攻城方面,还是有一点水平,杨元庆对他的建议很是看重,便笑道:“程将军请说!”
    程咬金一向惜命如金,他是不会冒险主动请缨,但想想歪点子之类,他却很在行,他嘿嘿一笑道:“我们一路过来,见两岸都是村庄,人口密集,不如抓他娘的几千高丽妇孺来当肉盾攻城,我想高丽人不会连自己人也杀吧!”
    程咬金的建议遭到了在座众将的一片反对之声,“妇孺哪能打仗,倒时混乱起来,她们四散奔逃,把我们的军队也冲乱了,反而影响军心。”
    罗士信尤为不满,他怒斥程咬金道:“隋军向来军纪严明,作战不伤妇孺,军规里写得清清楚楚,你却让妇孺来打前锋,这个军规还有什么意义?”
    程咬金被众人说得满脸通红,他也怒道:“军规只是针对隋朝民众,高丽人是异族,赶尽杀绝最好,你这种妇人之仁要害死大家!”
    “好了!”
    杨元庆打断了他们的争论,其实杨元庆心中也觉得程咬金的计策不错,但众将反对得厉害,他也不再提了,他又问:“程将军的这个条策略先放一放,大家还有别的什么计策?”
    众人七嘴八舌,有人说挖地道入城,有人说效仿攻克太原城,从吊桥上打主意,有人说先撤军,然后派士兵跟着附近村民混进城内,里应外合攻城。
    正在议论时,一名士兵进帐禀报:“启禀总管,营外来了一名士兵,他说是辽东斥候,有重要情报禀报总管。”
    众人皆一愣,辽东斥候怎么跑到平壤来了,杨元庆却心里明白,顿时大喜道:“快带他进来!”
    很快,亲兵将从城内出来的斥候士兵带进大帐,他单膝在杨元庆面前跪下,将自己军牌高高举起,大声禀报道“卑职是辽东斥候,叫做王小义,奉校尉之命,出城向总管禀报重要军情。”
    大帐内一片窃窃私语声,大家都听出来子,平壤城内竟然有辽东隋军斥候,令人深感意外。
    杨元庆笑着对众人解释道:“出兵之前,我便密令辽东总管侯莫陈义派斥候潜入平壤,只是后来没有联系上,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众人这才恍然,程咬金眉开眼笑说:“总管,这个办法好,让斥候混在守军之中,趁乱放下吊桥,我们就可以集中兵力攻城门。”
    程咬金这个方案却没有人叫骂了,众人皆觉得可行,杨无庆又问报信士兵:“你们一共有多少人,准备怎么接应大军?”
    “回禀总管,我们一共五十人,都被高丽人编为协守民夫,不过我们可以集中在一起,吴校尉的意思是,要在关键时候行动,帮助隋军攻城。”
    杨元庆点点头,“你们校尉应该告并你用什么方案了吧!”
    “启禀总管,吴校尉的意思是,定在明天晚上,还是像今天一样攻城,不过改在南城,他会率领弟兄们在紧靠南城门的西面一侧,届时请总管派最精锐的士兵攻打此处,我们会在城头接应。”
    杨元庆召集众将商议奇兵计策,城内斥候却有消息传来,这就叫做:‘踏破铁鞋无兔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乙支文德率领十几名随从一路向东北方向骑马疾奔,奔行近一天一夜,大约在四更时分,他终于抵达了国内城。
    守城士兵急忙奔去向盖苏文禀报,“大将军!大将军!”一名亲兵在盖苏文宿房外搞打着窗户。
    盖苏文从睡梦中惊醒了,他打了两个哈欠,很不耐烦问:“有什么事?”
    “禀报大将军,大王派次相乙支文德紧急赶来,说都城有重大事情发生。”
    这个消息令盖苏文睡不着了,他立刻令道:“速带他到贵客房等候!”
    这段时间盖苏文一直休息不好,他今晚好不容易才睡着,却又被士兵惊醒,他一连打了几个哈欠,起身披一件衣服,向贵客房而去。
    不多时,侍卫们领着乙支文德匆匆走进了贵客房,乙支文德和盖苏文私交还算不错,算是盖苏文和高丽朝廷之间矛盾的润滑剂,若没有乙支文德,盖苏文早就和朝廷翻脸了。
    盖苏文行一礼,很客气地笑道:“次相这么匆匆赶来,朝廷有什么事情发生?”
    乙支文德满脸焦急,连声道:“大将军,杨元庆亲率数万精锐士兵从海路进攻平壤,大王请求大将军前去救援平壤。”
    这个意外的消息让盖苏文猛地一愣,他心念一转,忽然明白了谢思礼话中的深意,杨元庆可以不把他父亲渊太诈放回来,但条件就是不准他支援平壤。
    尽管谢思礼什么都没有说,但盖苏文却完全明白了杨元庆的意思,这就是杨元庆开出的条件。

第四十五章 血战平壤(下)
    乙,支文德看出了盖苏文的犹豫,又再次劝他“大王已有承诺,若大将军肯出兵,大王将把莫离支授予大将军。”
    这个承诺不可谓不重,盖苏文半年多来,—直就是为得不到这个职务耿耿于怀,若是往常,他会毫不犹豫答应出兵。
    但此刻……他却非常犹豫,他必须权衡利弊,如果他父亲回来,那高丽就有两个莫离支,更关键是,他父亲—旦夺走军权,—个没有军权的莫离支又有什么意义?
    —面是实权,另—面是虚名,在虚与实之间,盖苏文没有什么好犹豫,他只是担心杨元庆不守信用。
    事实上,栖元庆压根就没有答应他什么,杨元庆只是做了—个势,—切都是他自己领会,或许杨元庆的条件就是不准他支援平壤,或许又不是。
    这让盖苏文的心中极为纠结,他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乙支文德见他犹豫不绝,心中暗暗吃惊,难道连这个条件他都不肯答应吗?
    “大将军,大家都是高丽人,面对隋朝入侵,大将军若不救援大王,恐怕会寒了高丽人之心,大将军三思啊!”
    盖苏文要的是利益,但名声他也需要,想到这,他缓缓道:“平壤被围,我当然要救援,只是隋军突然屯兵于辽河以西,我已将主力派去辽河防御,调回来需要三五天时间,而且把他们调回,谁来防御辽东隋军进攻?”
    乙支文德急道:“那汉江北岸的军队呢?他们可以支援平壤,调他们支援应该来得及吧!”
    盖苏文喝了—口茶,不慌不忙道:“这个我会考虑,次相不要着急,调动大军不是儿戏,牵—发动全身,决不能大意。”
    “可是平壤已危在旦乒,再拖下去没有时间了。”
    乙支文德已看出盖苏文并没有诚意,急得要跳起来,盖苏文忽然心念—转,他有了对策。
    “次相放心,我用鹰信传到汉江,中午时分汉江北岸的五万驻军便可以出动,最多半天便可抵达平壤,误不了事。
    乙支文德大喜,深深施—礼,“—切就有劳大将军了!”
    盖苏文眼中露出—丝阴冷的笑意,他当然要摆出赴国难勤王的姿态,只是能不能救得到,那就是另—回事了。
    ……
    高丽虽然也算大国,但它的主要疆域在北方,那边是雄山峻岭,分布着莽莽森林,大河冲积出平原,土地肥沃,却人烟稀少,主要以游牧民族为主。
    高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涢,江平原和汉江平原北部,两地相距不足百里,当盖苏文的调兵鹰信送去汉江后,驻扎在汉江北部的五万高丽军立刻出动了。
    他们—路疾行,杀向平壤,但在黄副时分,这五万疾行大军却停住了脚步,他们被浩荡的陨江阻拦在南岸,没有桥梁,也没有船只,三座木桥都被隋军摧毁,数千艘民船也被隋军付之—炬。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艘艘俨如庞然大物般的隋军战船在濒江中游弋,耀武扬威,而对岸的平壤近在咫尺,却无法援助。
    ……
    夜幕再—次降临在涢,江北岸,平壤城头已严阵以待,甚至连高丽王高建武也再次登上城头,昨晚的胜利大大鼓舞了高丽守军,令他们士气高昂。
    但高丽将领们也知道,昨晚只是隋军的试探性进攻,隋军并没有全力以赴,当忐忑度过—天后,随着夜幕降临,高丽将领们开始紧张起来。
    他们注视着隋军大营,如临大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隋军再次进攻,将是他们正式发动攻势。
    高建武站在南城墙,远远眺望着数里外的惯江,他已经知道盖苏文的军队就在涢江南岸,但—条大江却阻断了平壤城的希望,高建武只能望江兴叹。
    ……
    惯江北岸,杨元庆站在江边,同样在凝视着涸江对岸,他也接到了消息,高丽军五万大军赶来援助平壤,却被阻拦在濒江南岸,除非援军泅水渡江,否则他们插翅也飞不过宽达数里的江面。
    杨元庆知道这是盖苏文的狡猾之处,不从北面支援,而从南面赶来平壤,摆明了他就无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