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595部分

天下枭雄-第595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元庆看出了杜如晦的表情很不自然,便问道:“出了什么事情吗?”
    杜如晦叹了口气,“殿下违反制度,引起不少重臣不满。现在紫微阁有三个相国要辞职。”
    “什么?”杨元庆一下子怔住了。
    。。。。。。。。
    杜如晦告辞走了,杨元庆负手站在窗前,久久沉思不语,竟然有三个相国要辞职,着实让他没有想到。
    就因为他杀了一个贪污六千石粮食的贪官,没有经过紫微阁的同意,杨元庆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述的恼怒,如果是杨广杀人,他们敢这样做吗?
    难道自己的宽容,就换来他们的不敬,就换来他们对自己权力的蔑视吗?
    良久,杨元庆克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恼怒,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也知道,杨师道和卢、崔两人的辞职不是一回事。
    杨师道或许是真的想维护相权,但卢、崔二人不是,卢豫和崔弘元是另有心思,他们是用辞职来向自己施压。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不可能只有利好,在任用河北两大名门世家,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的家主为相国也是一样,有利也有弊,对于迅速控制河北,使河北完全认同新隋朝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隋朝就是因为始终没有能够控制住河北,才导致杨谅造反时,河北各郡的顺势而起,才导致高丽之战后河北造反风暴的兴起,根本原因就是隋朝没有得到河北名门世家的支持。
    历史上,唐朝统一天下之战,最大的障碍也是来自于河北,以至于李渊想杀尽河北人,但最终唐朝还是没有能真正控制住河北。
    很大一部分河北人都是六镇军户的后代,他们骨子里有先祖留下来的敢于造反的勇烈jīng神,也正是这样,安史之乱才会在幽州爆发。
    杨元庆心里很清楚河北的重要xìng,不仅是现在,而且对于他杨元庆的子孙也同样重要,燕赵名门世家是河北诸多势力中的一支,也是他用来掌控河北的一个切入点,这就是他重用河北世家的根本原因。
    但重用名门世家也会产生弊端,那就是家族利益的兴起,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他们的门下子弟遍布河北官场,形成了两大家族利益集团,两大家族又联手结成了河北派系。
    自己在房子县为了义仓粮食之事杀了县令县丞,这就是对河北官僚的一种jǐng告,同时也让他们变得jǐng惕起来,从而引发卢崔两相的辞职,他们其实也是在变相威胁自己,不准自己清洗河北官场。
    正如苏威看问题的目光透彻,其实义仓粮食案件只是一个引子,只是杨元庆用来清洗河北官场的切入点。
    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杨元庆在房子县杀官,不仅搅乱了河北官场的浑水,也引起了维护相权的杨师道的不满,整个局势都乱了起来。
    。。。。。。。
    【今天是大年三十,老高要陪父母家人看电视,所以晚上一章就不能更新了,明年大年初一,也可能只有两章,望大家谅解】(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十五章 两座崔府
    夜幕初降,杨师道在十几名亲随的护卫下出现在崔君素的府门前,崔君素官任隋朝的吏部尚书,拜紫微台为相,同时也被封爵为清河县公,位高职重。
    崔君素出身清河崔氏,但并不是清河崔氏的家主,和博陵崔氏和范阳卢氏略有不同,清河崔氏虽然也是天下五姓七望之一;但由于清河崔氏身处高鸡泊和豆子岗两大造反风暴的中心,使清河崔氏遭遇到沉重的打击。
    它的门阀势力几乎荡然无存,无法形成新的门阀利益集团,和强大的范阳卢氏、博陵崔氏相比,清河崔氏在河北的影响力已经很小了,甚至还不如渤海高氏,也正是这个原因,崔君素没有成为河北系一员,他和杜如晦关系极好,他们便被朝廷称之为丰州系。
    事实上,丰州系只是泛泛而言,大部分官员都在丰州呆过,却和丰州系无关,当初他们二人一个任五原郡太守,一个任丰州总管府长史,掌管丰州军政,一直便是杨元庆的心腹,所以丰州系实际上就是杨元庆的嫡系。
    听说杨师道来访,崔君素亲自迎了出来,老远便大笑,“贵客啊!杨相国令鄙宅蓬荜生辉,难怪一早喜鹊叫枝,原来是应了此景。”
    杨师道也拱手施礼道:“事先没有约好,心中忐忑,还望崔相国原谅杨某冒昧。”
    在上门拜访方面,古今是一样的,有很多禁忌,比如主人入厕时不能上门,吃饭时间或者夜深时,这些时间都应该回避,所以应该事先派人来送一份拜贴。如果主人收下。那就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前来,这样大家也方便。
    尤其在高层之间的拜访,带着很多政治敏感xìng。所以一定要事先约好,像今天杨师道的不请自来,崔君素嘴上客气欢迎。心中却有点不自在,所以杨师道才会自称心中忐忑,表示一种歉意。
    既然来了,出于礼节崔君素也须隆重接待,隆重接待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规格高,比如主要族人全部出来迎接,开启大门,请入贵客房等等。那只是一种礼仪上的隆重接待,给足对方面子。
    另一种隆重接待的含义则是重视来访,不需要开大门。也不需要族人出迎。而是请入书房叙话,书房是男人是隐秘之地。是男人修心养xìng之所,绝不会轻易让人进入,如果请入书房,那就体现出了对客人的重视程度。
    崔君素无疑是后一种,他知道杨师道登门是找他吹牛聊天那么简单,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其实崔君素也知道杨师道来找他做什么。
    两人进书房坐了下来,一名侍妾给他们上了茶,随即退了下去,书房只剩下他们二人,杨师道和崔君素的关系曾经很好,早在很多年前,崔君素曾为杨雄帐下文书郎,那时就与杨师道熟识。
    后来杨师道奉旨出任五原郡太守,而崔君素为长史,两人共事几年,合作默契,有了极深的交情,所以杨师道来找崔君素,崔君素不会刻意隆重欢迎他,也不会怠慢,而是请他进了自己的书房。
    尽管他们从前关系很好,但他们现在都同为相国,都镀上一层权力的金光,这种权力金光便将他们从前的友情遮掩住了,两人对坐了半晌,都沉默无语,想要寻找过去的友情,可这种友情的感觉怎么也找不到。
    最后,杨师道叹了口气,“我已决定辞去相位。”
    崔君素没有说话,以杨师道的身份,在议事堂上一说,在这里又第二说,这说明他已是深思熟虑,不会轻易改变了,请他三思之类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但崔君素还是要就事论事地和他探讨一下。
    “景猷兄的心情我能理解,楚王殿下这次越规杀官确实有不当之处,但景猷兄却要为此辞去相位,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你可以说我是小题大作,我很清楚,这件事其实并不大,一个堂堂的楚王,新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和掌控者,将来的皇帝陛下,连杀一个贪官的权力都没有,听起来都有点匪夷所思,但如果这件事不较真,任他所为,那以后的君权如何控制,相权如何伸张,君权相权又如何互相制衡?”
    说到这,杨师道又叹了口气,“旧隋之亡,就在于先帝刚愎自用,不肯纳谏,不肯听大臣的劝,我痛定思痛,也渐渐意识到,不肯听谏其实是人的本xìng,忠言逆耳,没有几个人愿意听劝,旧隋之亡,关键是没有相权制衡君权,天下大小诸事,先dì dū要一手揽之,如果有相权制衡君权,那么他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动高丽战争,旧隋二世而亡,教训深刻啊!”
    崔君素沉吟一下道:“可是在这一点上,楚王殿下就做得很好,你不觉得吗?”
    “我当然明白,楚王肯分权与紫薇阁,军国大事以外,从三品以下任命,由紫微阁商议决之,又实行政事笔轮换,防止一相专权,这些都做得很好,可如果君王越权了怎么办?这是关键,如果这一点定不下来,那么百年之后,他的子孙还能容忍相权吗?”
    崔君素默默点了点头,他终于明白杨师道的良苦用心了,就是不想让新隋重蹈杨广覆辙,“你说得不错,楚王殿下是开国之君,他若定下制度,后世子孙都不敢轻易违反,确实有必要让楚王殿下明白这一点,景猷兄,我会支持你,不过我还是不希望你因此辞去相国之位。”
    杨师道摇了摇头,“其实我也不想辞去相国之位,在新隋为相,是我们的幸运,但为了维护大隋的长治久安,我还是要争这个说法,如果楚王殿下答应我的要求,我可以不辞职,如果楚王殿下不答应,那我以辞职为鉴,为以后的大隋相国们树立一个先例。”
    崔君素负手来回踱步,反复思索着,最后他也毅然道:“辞职,也算我一个,我也需要殿下给一个说法。”
    杨师道来拜访崔君素,就是希望能得到崔君素的支持,却没想到他竟然也愿意和自己一同辞职,此刻,杨师道心中充满了感激,他深深行一礼,“多谢崔兄与我共同维护制度!”
    崔君素微微一笑,“当年我们在丰州,不也常常这样配合吗?”
    杨师道心中感到一阵温暖,他们对视一笑,那种默契的感觉又回到了他们心中。
    。。。。。。。
    就在杨师道拜访崔君素的同时,在太原城的另一座崔府里,卢豫也同样被请进了崔弘元的书房,无论是卢豫还是崔弘元,他们也并不是一心只谋家族利益,如果不涉及个人利益,他们也会积极为大隋尽心尽力。
    可如果大隋的利益和家族利益相冲突,他们心中的利益天平便自然而然地偏向了家族。
    无论是卢家还是崔家,都有数百年的历史,他们经历了无数朝代,任何一个朝廷只是家族历史中的一站,朝廷的利益是短暂的,而家族的利益才是永恒。
    不过这一次,他们却不仅仅是为家族的利益。
    “崔兄,我得到了消息,赵郡太守张冀北已经被抓捕,押到太原来了,这件事你知道吗?”卢豫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道。
    张冀北是博陵崔氏门生,他的妻子正是崔弘元之妹,这个消息令崔弘元吃了一惊,“难道张冀北也卷入义仓粮案了吗?”
    “应该是吧!徐守信吞了六千石义仓粮,张冀北是他的上司,不分一杯羹,这一关他过得去吗?”
    “可是。。。。如果证据确凿就麻烦了。”崔弘元忧心忡忡道。
    “证据?”
    卢豫冷笑一声,“当然有证据,可是有没有证据是一回事,定不定罪是另一回事,如果崔兄一定要公事公办,那就等着给张冀北收尸吧!”
    卢豫之所以带一点冷嘲热讽的语气,主要是因为崔弘元有点畏手畏脚,害怕惹恼杨元庆,对卢豫提出以辞职逼迫杨元庆放弃追查义仓粮食的建议,他显得不是那么情愿。
    只是因为他们同为河北系,所以崔弘元才勉强答应配合卢豫一起行动,但卢豫看得出来,崔弘元只要稍受压力,很可能就会出卖自己。
    他必须想办法把崔弘元牢牢拴在自己身边,而张冀北被抓就是最好的一根绳子。
    崔弘元沉默了,良久才叹口气道:“卢家主,其实义仓粮案也并没有那么严重,不是每个郡县都有问题,说不定是我们的猜测,而且就算有问题,让他们弥补回来也就是了,何必要和杨元庆对抗,最后搞不好会重蹈王家之辙。”
    卢豫注视着崔弘元,他不明白崔弘元怎么会这么胆小懦弱,这样的xìng格也能担任家主?
    “崔兄,你一定要明白一点,所谓义仓粮案不过是个借口,杨元庆是要对河北动手了,拿下河北,他开始收拾王家,那么拿下中原,他的目标肯定是河北地方官。”
    停一下,卢豫又道:“要知道河北战役结束后,他几乎没有动河北官员,但那只是他的临时妥协,他不可能不进行清洗,现在时机到了,他抛出义仓粮案其实就是一种试探,如果我们沉默,那么大规模的清洗肯定难以避免,如果我们强硬反对,他也会投鼠忌器,不敢做得过份。”
    崔弘元叹了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我实在有点担心重蹈王家之辙。”
    “哼!”
    卢豫不屑地哼了一声,“从古至今,几百年来,有哪个朝廷会拿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开刀?”
    。。。。。。。。

第五十六章 双相辞呈
    入夜,杨元庆梳洗完毕,穿一身宽松的禅衣,走进了内室,内室里裴敏秋正坐在铜镜前卸妆,细心地揭去额头上花钿。
    杨元庆走上前,扶住妻子削瘦的肩膀,笑着替她拔下头发上的碧玉簪,放在鼻子前嗅了一下,裴敏秋回头莞尔一笑,“夫君闻到什么了吗?”
    “好像有桂花油的味道。”
    裴敏秋故作惊讶问:“夫君怎么闻香进步了,是否闻多了高丽桂花油的缘故?”
    她眼睛露出一丝调笑的意味,似嗔非嗔地望着丈夫,眼波流转,她实际上就在问丈夫,有没有带一个高丽姬妾回来?
    裴敏秋在公开场合是楚王妃,心胸宽广,尽量表现出母仪天下的气度,但在夜里夫妻独处时,她也会有普通女人的想法,担心丈夫是否在外面沾花惹草。
    杨元庆听出妻子语气中的酸意,笑了笑,“有你这么倾国倾城的王妃在家中,高丽的女人我怎么看得上。”
    “啐!”裴敏秋很少听到丈夫夸自己美貌,她心中欢喜,却故作娇嗔道:“看来你是和那个油嘴滑舌的程咬金呆久了,也变得和他一样,我可不喜欢。”
    停一下,她又笑问道:“你别转移话题,你先告诉我,究竟闻了几个高丽桂花油头?”
    杨元庆在妻子身旁的绣墩坐下,打了一个哈欠,“我不是告诉你了吗?家有娇妻,高丽的女人怎么看得上?”
    “哎!”裴敏秋长长叹息一声,“算了,问了你也不会承认,反正只要你别带回来,我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裴敏秋将黑瀑般头发披散的肩上,嫣然一笑,起身拉着丈夫的手向里屋走去,门帘放下。一名侍女悄悄进屋吹灭了外屋的灯,里屋却隐隐传来一阵低笑声,吓得侍女快步退了下去,掩上了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