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16部分

天下枭雄-第616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建成微微一笑,“杨相国请坐!”
    “谢殿下。”
    杨师道坐了下来,李建成也在上首坐下,他笑眯眯问道:“这半个月来,杨相国住得可好?有没有什么怠慢之处。”
    杨师道连忙欠身道:“多谢殿下关心,师道住得非常好,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也没有干涉zì yóu,师道深表感谢!”
    李建成呵呵一笑,“你是隋朝相国嘛!身份尊贵,当然是我们大唐的贵客,这是应该的。”
    停一下,李建成又问道:“不知考虑了半个月,杨相国是否有了新的答复?我希望我们能愉快地结束会谈。”
    杨师道淡淡地笑了笑,“事实上前两天我已经接到了楚王殿下的最新命令,一直想找个机会和殿下再好好谈一谈,直到今天才来,让殿下久等,真是抱歉!”
    李建成jīng神一振,连忙问道:“不知道楚王殿下是什么态度?”
    “楚王殿下说,为了表示出我们大隋的最大诚意,可以接受唐朝提出的要求。”
    李建成大喜,“也就是说,你们答应关闭会宁郡银矿,是这样吗?”
    杨师道郑重地点了点头,“不仅是关闭会宁郡银矿,而且我们正式决定,停止银钱的发行,我可以坦率地说,这并不是为了你们的朝廷,而是楚王不忍剥夺关中和巴蜀普通民众的财富,不忍让他们承受高昂的粮价,在我们看来,关中和巴蜀的民众迟早也是大隋的子民。”
    李建成冷哼了一声,“是你们大隋的子民?”
    杨师道眯着眼笑了起来,“难道殿下不认为河东、河北的民众也是大唐的子民吗?”
    李建成一怔,半晌,他缓缓点了点头,“说得好,将来无论是隋亡还是唐亡,天下民众皆会是对方的子民。”
    。。。。。。。

第八十七章 建成态度
    李建成亲自将杨师道送出了东宫大门,虽然名义上他可以全权代表大唐和隋朝达成和解。
    但实际上,这种隋朝的重大变化他必须要向父皇禀报,如果他真的擅自答应或者拒绝什么,那么等待他的,将是父皇的雷霆之怒。
    直到最近李建成才渐渐品过味来,父皇为什么总是对他不满,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有的事情他做得不到位,父皇是把很多政务都交给了他,但并不代表父皇把权力也交给他。
    很多政务是他拍板做出决定,但这不应是最后一步,他还有最关键的一步没有做,他没有向父皇集中汇报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怎么行权。
    正是这最关键的一步没有做,使父皇对他产生了猜疑,他有没有越权?有没有隐瞒重大事件等等?时间久了,父皇自然就由猜疑变成了不满。
    李建成的这个领悟虽然来得有点晚,但思路是正确的,就像董事长虽然不干涉rì常经营,但也要看报表一样,李建成就是忘记了需要做一份旬报、月报之类呈给皇帝李渊。
    李建成已经决定每十天做一份奏疏汇总表上呈父皇,让父皇了解朝廷十天来发生的大小事情。
    他送走了杨师道,刚回到自己书房,一名宦官便进来禀报道:“殿下,杨洗马有事情要禀报,已经等待多时。”
    杨洗马就是出任太子洗马的杨峻,太子洗马是比较亲近太子的一个职务,一般都是由太子亲自举荐,往往是选用自己的心腹。
    杨峻虽然是杨元庆的亲兄,又有叛父嫌疑,名声不太好,但李建成并不在意,依然举荐他出任太子洗马一职。
    李建成点了点头,“让他进来!”
    不多时。杨峻快步走了进来。杨峻今年已经三十四五岁了,他和杨嵘投降唐朝后,因为背叛父亲而被人不齿,更因为杨元庆的缘故,李渊也不用他们,只封他们兄弟每人一个低等的爵位,给一份俸禄就打发了。
    但太子建成比较宽容,因为太子妃求情,他便将杨家兄弟养在东宫。杨嵘任侍卫军官,杨峻则出任幕僚。
    杨峻比较有学识,而且心机很深,给李建成出了不少主意,深得李建成的信赖,提醒李建成应该给皇帝李渊送奏疏汇总,便是杨峻在三天前的建议。
    杨峻无论在做幕僚,还是出任太子洗马。都对李建成一如既往的忠心。所以李建成视他为心腹,把一些重要的隐秘事交给他去做。
    杨峻上前深施一礼,“殿下,微臣有事禀报!”
    李建成明白他要禀报什么事,便对书房的几名宦官道:“你们都退下!”
    宦官们退了下去,房间里只有杨峻和李建成两人,李建成微微一笑,“你说吧!有什么消息?”
    “尹公让我转告殿下。最近圣上睡眠很不好,常常半夜失眠,为此很苦恼,如果殿下能够及时表现出体贴之意,必会使龙颜大悦,另外,尹德妃还从圣上的语气中猜测。皇后的身体状况有点不妙,但消息被封锁,不知是真是假。”
    尹公就是尹德妃的父亲尹贵平,尹德妃为了寻找外援,便让父亲和李建成搭上了关系,李建成也愿意尹德妃成为自己的宫中内线,他便命杨峻作为自己的代表和尹贵平联系。
    李建成点了点头,他从御医那里也得到一点消息,好像是母后的身体里长了一个瘤子,这段时间母后变得异常消瘦,但母后不肯让外人知道,所以消息一直被封锁,和尹德妃的消息基本一致。
    不过父皇失眠消息却让李建成有了心思,这确实是一个取悦父皇的良机,他想了一下,好像半年前眉山郡太守施崇元给自己送了一个玉枕,具有很好的安眠作用,可以献给父皇。
    “还有什么?”李建成又问道。
    “还有就是尹公希望能得到成都的一块土地,大概是十顷,对方是百余户农民,怎么也不肯出让,他希望殿下能给蜀郡太守施压。”
    李建成眉头一皱,这就有点难办了,李建成当然不愿意豪夺农民的土地,自耕农是大唐的基石,决不能轻易毁掉。
    但尹贵平既然提出这个要求,他又不好拒绝,沉思一下,这件事可以让蜀郡太守高表仁妥善解决,用加大补偿,或者置换土地等等办法来解决。
    “这件事我知道了,你告诉尹公,让他别着急,我会替他解决。”
    “属下会告诉他。”
    就在这时,书房外面传来一名宦官的急声禀报:“殿下,圣上召殿下火速去觐见!”
    听到‘火速’二字,李建成不敢耽误,又向杨峻吩咐了几句,命人取来玉枕,便匆匆进宫了。
    。。。。。。。
    东宫也在太极宫内,离李渊御书房所在的武德殿很近,片刻李建成便来到了御书房前,有宦官进去替他禀报,很快出来道:“殿下,圣上命你觐见!”
    李建成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进了御书房,御书房内,李建成却意外地发现秦王也在,他心里立刻有些不舒服起来,难道父皇召见他,和秦王之事有关?
    李建成不及多想,上前深施一礼,“儿臣向父皇请安,祝父皇龙体康健,寿比南山!”
    “皇儿免礼!”
    李渊捋须一笑,但笑得并不是那么慈爱,太子的礼数也很周全,但和秦王每见必磕头行大礼相比,太子还是差了一点。
    正是这种差一点点的对比,让李渊不是很舒服,觉得建成在对自己的孝顺方面有点不如世民。
    这时,李渊见后面的宦官捧着一只玉枕,显然是建成带来的,便问道:“皇儿,这玉枕是怎么回事?”
    “回禀父皇,儿臣上次见父皇jīng神有些倦怠,便想着父皇是不是睡眠不好,儿臣就记住了,回去找了一下,这玉枕叫做游仙枕,是几个月前眉山施太守进贡,父皇又赐给儿臣,据说对促进睡眠极好,儿臣从未用过,便决定献给父皇,让父皇好好休息。”
    李渊这几天确实睡眠不好,半夜会醒来,然后就睡不着,弄得他每天疲惫不堪,十分苦恼,李建成及时进献的枕头顿时让他大喜过望,刚才因为没有磕头的一丝不快也烟消云散了。
    “皇儿有心,朕欣慰之极,很好!很好!”
    李渊一连说两个‘很好’,说明他极为满意,李建成心中大喜,尹德妃的消息果然有用,他本想趁热打铁说十天汇总一次奏疏内容,但秦王在这里,李建成便隐忍住了,他不想秦王参与到自己的政务中来。
    李建成便将话题转到了正事上,“父皇召儿臣觐见,儿臣愿为父皇效劳!”
    李渊刚刚从李世民这里得到最新消息,隋朝已经关闭了会宁郡的银矿山,矿工开始向北迁移,这个消息让李渊大为意外,他便想知道李建成和杨师道谈判的情况。
    “朕听世民汇报,隋朝已经关闭了会宁银矿,这是怎么回事?杨师道有什么说法吗?”
    李建成没有想到隋军行事如此果断,他刚得到消息,隋军便关闭矿山了,李建成连忙道:“回禀父皇,大概在一个时辰前,杨师道来找儿臣,说隋朝愿意表示出诚意,答应我们的要求,正式关闭矿山,同时停止发行银钱,看来隋朝这次是守信了。”
    “守信?”
    旁边李世民冷笑一声道:“杨元庆若是守信之人,会宁银矿现在就应该是我们的,去年签订了停战协议,白纸黑字是怎么写的,我们遵守协议,从武关出兵进攻洛阳,他们却直接从陕县渡河,直接破坏了协议,我看不出杨元庆有哪里守信,他关闭矿山不过是权益之计,被逼无奈而已,必然是因为突厥军已经威胁到他的边境安全了。”
    说到这,李世民向李渊深施一礼,“儿臣刚才说的话还想再说一遍,让皇兄知晓,请父皇准许。”
    李渊叹息一声道:“皇儿说吧!”
    李世民转身对李建成道:“金城郡传来消息,在一处森林内挖出了突厥使者和唐军护卫的尸体,这必然是隋军所为,是想阻断我们和突厥联手,现在隋朝北部边境非常不妙,颉利可汗刚刚登基,他急于在突厥和铁勒诸部中建立威信,所以剿灭乌图余部是他最好的选择,但乌图余部偏偏又在马邑郡内,一但突厥大军南下,乌图余部必然会南下避难,隋军和突厥军的一场战争难以避免,这就是杨元庆急于安抚住我们的原因,否则他怎么可能关闭银矿开采。”
    李建成却缓缓摇头,“虽说是被逼无奈,但杨元庆还是表现出了诚意,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都会给平民带来深重灾难,如果隋军在抵抗突厥入侵之时,我们却从背后插隋军一刀,这让天下人怎么看我们?会激起天下人的愤怒,会坐实我们勾结突厥的传闻,父皇,要想维护唐朝的正统,首先大义就不能失去,儿臣坚决反对利用隋突开战之机来谋取大唐的利益,我们应该是声援隋朝抗击突厥,这才是一个仁义之邦该做的事,而绝不能趁机攻隋。”
    。。。。。。。。。。

第八十八章 争锋相对
    ……迂腐之极!”
    李世民言语尖刻地指责太子李建成的所谓‘仁义之邦论”“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所书’只要我们能夺取天下,谁会说我们是趁火打劫,史书可以说我们北上是为了抵御突厥入侵,可以说我们是受隋朝请求出兵助战,不是有杨师道出使吗?也可以说我们是为了保护中原民众生命财产而出兵抗突,更可以说是杨元庆引突厥军入中原,乌图部就是最好的证据,如果将来是我们失败,皇兄认为杨元庆会把仁义之邦的荣冠加在我们头上?”
    李世民毫不客气地指责也激起了李建成的愤怒,他再也无法隐忍,也反唇驳斥道:“也罢!我们不提什么仁义之邦,跟你这种人说仁义就是对牛弹琴,我们就以事论事,中原惨败的教训你忘记了,当初就是你口口声声说隋军被河北牵制,无力顾中原,我们才向中原进兵,结果呢?打了这些年的仗,你哪次击败过隋军,哪次不是被打得灰头土脸?这次突厥侵隋,你能保证隋朝会覆没,突厥没有攻城武器,最多是来抢掠一番便走,然后呢?我们又该怎么面对?”
    “机会若不能把握住?难道我们就引颈待戮!”
    李世民也愤怒了,“原本是关北六郡在隋军手中,后来又把会宁郡占领,下一步就是占领全部关内道,因惧怕隋朝而不敢开战,不如现在就投降算了,刀都悬在我们头顶上了,还要再忍下去吗?”
    “全部闭嘴!”
    李渊被两个儿子的争吵激怒了,他重重一拍桌子,厉声骂道:“你们把朕当做泥塑草人了吗?在朕面前肆无忌惮地争吵,一个是堂堂的太子,一个是天策上将,你们哪里像?统统给朕滚出去,滚!”
    兄弟二人见父皇发怒,都吓得不敢再争吵战战兢兢地退了出去,退出御书房,两人几乎不约而同地重重哼了一声,转身离去了。
    两个儿子的当面争执令李渊心中恼怒之极虽然这也是他希望看到的一幕,两个儿子互相牵制,以确保自己皇位的稳定。
    但两个儿子真的当他面争吵起来,李渊在感情上又有点难以接受,毕竟他除了皇帝这个角色外,还扮演着尖亲的角色。
    当皇帝最重要的是捍卫并巩固皇位,儿子就是他最大的威胁,这个时候是没有什么父子亲情他会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来对付儿子。
    但并不是时时刻刻他都在做皇帝偶然他也会回归父亲这个角色,这个时候,儿子的不和就会令他极为震怒,他全然忘记了两个儿子的矛盾就是他一手导致。
    李渊的烦恼还在于他对突厥之事举旗不定,他并没有把什么仁义之邦放在心上,他心里很清楚,仁义不过是件外衣,利益才是根本。
    一方面他赞同次子世民的机会论,这次突厥攻隋,确实是他们夺取关内道的机会从大唐建立以来,关北六郡一直是他的最大心病,正如世民所言,这就是一把悬在他们的头上的利刃。
    原本这把刀是插在刀鞘内,可随着会宁郡被隋朝强夺,这把刀就已经拔出一半了,寒光闪闪的刀锋使他们的脖子感到一阵阵冰凉。
    但另一方面,太子说得也对,突厥不是鲜卑,他们不会占领河东建国,最多是抢掠人口财物后便撤回草原,隋朝不可能被突厥灭掉,那然后呢?当突厥撤走,他们又该怎么面对隋军的反扑,中原大战的失败已在李渊心中留下了极其深重的阴影,使李渊骨子里惧怕杨元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