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宋之天子门生 >

第139部分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139部分

小说: 大宋之天子门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城却失陷了呢?”江逐流从汴梁出发,一路上和狄青讨论过无数次甘州、凉州的城防,自然对其中利弊知晓得清清楚楚。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一章 动于九天之上

遇惟亮摇头道:“其间详情惟亮尚不知晓,从凉州传过来的消息甚是简短,只是提到凉州城已被攻陷。”

江逐流面色凝重起来,他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劝说西青王李德明从甘州回鹘撤兵,现在党项人已经攻陷了凉州重镇,拿下了甘州回鹘的一半国土,又岂会依从撤兵之议?在没有尝到甜头之前,李德明或许会迫于辽宋两国的压力从甘州回鹘撤兵,但是现在,李德明又岂会把到口的肥肉吐出来?

山遇惟亮担心的却是另外的事情,他本来就忌讳侄子李元昊的势力坐大,这次李元昊领兵出征甘州回鹘,三个多月既攻下了重镇凉州,按照这个速度推测,再有三个多月,李元昊将顺利拿下甘州,荡平甘州回鹘全境。党项人本来就敬重强者,最看重军功,如果李元昊使党项人的地盘扩大到甘州、凉州,那李元昊就是党项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大勇士,再加之李元昊王子身份,在党项人中,谁还能钳制于他?山遇惟亮兄弟即使再有雄心壮志,恐怕也只能任由侄子李元昊摆布了。

“江大人,现在情况急转而下,惟亮认为,说服家兄李德明把军队从甘州回鹘回撤回来已经不可能。可是惟亮又不能这样任由舍侄李元昊势力无限膨大,若是真由得他灭了甘州回鹘,恐怕不用卫慕山喜那老东西和舍侄联手,单单舍侄的势力惟亮兄弟就已经不是对手了。”山遇惟亮苦笑着说道,“所以惟亮才会这么着急来约见江大人,希望江大人能给出过主意。”

江逐流没有回答山遇惟亮的问题,却端起茶碗饮了一口茶水。入口冰凉苦涩。江逐流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乱了分寸,即使乱了分寸。也不能让其他人看出来。

放下茶碗,江逐流好整以暇地拿起牙签,拨了拨牛油蜡烛烛芯上的灯花,脸上带着安逸地微笑,反问山遇惟亮道:“山遇将军,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山遇惟亮双手紧握成拳,用力压着桌面,“江大人,以惟亮之力,若不做预防。迟早会被李元昊和卫慕山喜的势力吞并。所以,惟亮还是想请大人回到汴梁之后,尽快代替惟亮和朝廷疏通。假如惟亮兄弟和李元昊或者卫慕山喜发生冲突,希望朝廷能出兵相助。”

江逐流微笑道:“山遇将军既然贡献了数百匹战马给朝廷,一旦发生冲突,朝廷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江逐流还是大开空头支票。以他在大宋人微言轻的地位,想要说服朝廷在必要地时候出兵支援山遇惟亮。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眼下江逐流也只能先这样答应山遇惟亮。否则山遇惟亮心中失去底气,对李元昊不战而降,让李元昊顺利整合好党项的几大势力。对大宋的威胁更是严重。

山遇惟亮面容依旧被愁云笼罩,显然对江逐流的承诺不大乐观。

“惟亮谢过江大人!”山遇惟亮叹了一口气,“惟亮这边争取多与李元昊虚与委蛇,为江大人多争取些时间说服朝廷。惟亮心中还是有些担心,担心江大人这边尚未说服朝廷,那边李元昊和卫慕山喜两人便开始向惟亮兄弟下手,因为事起仓促,很可能朝廷尚未来得及出兵,惟亮兄弟便败于李元昊之手。到时候,惟亮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携带族人逃到大宋境内,寻求朝廷的庇护。希望江大人能提前和朝廷沟通一下,到时候能以天朝仁心,收容惟亮兄弟以及族人。”

“呵呵,山遇将军,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呢?以将军兄弟统率左右厢军之实力,李元昊和卫慕山喜两方的势力再大,也断无可能在短时间内击败将军兄弟。在这其间,江舟一定保证可以说服朝廷出兵支援山遇将军。”江逐流微笑着说道:“再退一步说,即使事发仓促,山遇将军兄弟没有得的及做准备便兵败了。朝廷一定也会以仁者之心,收留山遇将军兄弟以及族人。”

山遇惟亮赧然一笑,道:“当然,江大人,惟亮方才所说只是最坏的情况。惟亮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即使李元昊地势力再强大,卫慕族的势力再强横,惟亮兄弟都可以支持数个月以上。”

江逐流夸赞道:“是了!山遇将军只要有这般豪情,还惧怕什么李元昊和卫慕山喜的联手?”

山遇惟亮听了江逐流地话也是虎躯笔挺,双目放光,端是威风凛凛。

江逐流站起身来,为山遇惟亮把茶碗加满,又往自己的茶碗中续满了茶水,这才又说道:“不过,在江舟看来,山遇将军这两个办法都采取的是守势,只能算是中下之策。”

山遇惟亮身躯一震,连忙站起来一把拉着江逐流的手道:“江大人,你一定有好的办法,还请江大人指点惟亮。”

江逐流微微一笑,道:“山遇将军客气了,指点说不上,只是江舟心中地一点小小想法,说出来给大人参考,大人看看其中有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山遇惟亮握住江逐流的手来回摇动,口中说道:“江大人,你就别自谦了,快说出来教我!”

江逐流把手从山遇惟亮两只大手紧握中抽出,微微一笑,却不言语,又端起茶杯小口喝了两口茶水,直到吊足了山遇惟亮的胃口后,这才好整以暇地说道:“孙子兵法有云: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山遇惟亮虽然也读过汉人地孙子兵法,也能理解孙子兵法这句话的淋义,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把这个所谓的“攻、守”运用到他们兄弟与李元昊和卫慕山喜两股势力之间的争斗上。所以他唯有双眼紧紧盯着江逐流,听江逐流继续为他讲解下去。

——————

“山遇将军兄弟和李元昊以及卫慕山喜之间的争斗从眼前来看,是不可避免的。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即使山遇将军兄弟真心实意地向李元昊或者卫慕山喜臣服,李元昊和卫慕山喜也不会放过山遇将军兄弟的。因为只要将军兄弟还在,左右厢军中的将领难免还会在心里挂念着老上司,山遇将军的族人还会看着将军兄弟地眼色行事。这对李元昊或者卫慕山喜来说,将军兄弟二人就等于他们潜在的竞争对手,对于这样的对手,当然是从肉体上消灭最为干净利落,不留后患!”江逐流为山遇惟亮分析道,“山遇将军,你可认同江舟这番观点?”

山遇惟亮点头道:“江大人,你虽然不是党项人,但是却深谙党项人习性。我们党项人做事一向讲求的是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若是惟亮当权,对李元昊和卫慕山喜也会采用同样的手段!”

“是了!”江逐流双手一合,继续说道:“从这一点上来说,山遇将军兄弟和李元昊、卫慕山喜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用江舟的话来说,就是矛盾不可调和。只是现在由西平王李德明在世压制着,你们三股势力的冲突暂时没有爆发而已。一旦西青王李德明离开人世,你们三股势力一定会爆发冲突。”

山遇惟亮默然不语,显然是认同江逐流的说法。

“在江舟看来,既然矛盾不可调和,冲突早晚要爆发,山遇将军为什么要一味采取防守的势态呢?而且这种事情又不是采取防守的势态就可以躲过去的。”江逐流意味深长道,“所以,江舟认为,山遇将军若要是改变眼前被动的局面唯有采用攻势。因为山遇将军只要主动的展开进攻,李元昊和卫慕山喜就必须要防守。山遇将军只有在主动地不间断的进攻中才能发现李元昊和卫慕山喜的破绽,才能把他们的破绽不断扩大,最后利用这些破绽对他们发动一击致命的攻击,取得最后的胜利!”

山遇惟亮苦笑道:“江大人,不是惟亮兄弟不想进攻,只是惟亮兄弟不知道如何进攻。以眼下西平府的态势,李元昊和卫慕兄弟占据了大半主动权,让惟亮兄弟如何进攻?”

江逐流灿烂地一笑,道:“山遇将军,为何如此悲观?只要你打算进攻,那么就有机会。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有江舟在此,就保证山遇将军可以做一个翱翔于九天之上的攻击者,只要山遇将军按照江舟的办法展开攻击,李元昊和卫慕山喜非但想不到,而且根本没有办法防御将军的进攻!”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句话当十万兵

“进攻?”山遇惟亮魁梧的身形在一瞬间却显得有点佝偻,“江大人,不是惟亮自己泄自己气,惟亮兄弟手中的兵力勉强可以对抗元昊和卫慕山喜两大势力中的一支,若是同时和两大势力对抗,一定是有败无胜的局面,更何况家兄尚在,他若是放明态度支持元昊,惟亮兄弟几无生机!”

江逐流摇头笑了起来,“山遇将军,你误会江舟的意思了。江舟所说的进攻,只是战略上的一种姿态,却非是真刀真枪的动用军队厮杀。”

山遇惟亮尴尬地摸了摸连鬓的络腮胡,讪讪笑道:“惟亮误会了。请江大人明示。”

江逐流道:“自古以来,兵家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无论是对内对外俱是如此。山遇将军面对李元昊和卫慕山喜两大势力的夹击,若是动用军队进行武力对抗,以目下的状态,即使将军再果敢勇猛,恐怕都会落个失败的下场,这一点将军知晓,江舟更是知晓。所以,江舟在这里所说的主动进攻,却是给将军指点另外一条途径。若是将军依江舟之言去做,可以一举解决令侄李元昊和卫慕山喜两大威胁!”

山遇惟亮双目顿时亮了起来,元昊和卫慕山喜的两大势力能解决一股,他们兄弟就有自保之力,若是两股都解决,这党项境内,还不是俱是他们两兄弟的天下,任他们予取予求。

“江大人,休要吊惟亮的胃口了,快快说来!若是大人的计策果真可行,惟亮再送大人五百匹战马!”

五百匹战马!江逐流的眼睛也亮了起来。加上先前地两百匹,这一趟兴州之行江逐流就赚到七百匹战马。不说别的功劳,单单是把这七百匹战马带回去,就足以震动朝野了。

“呵呵。山遇将军,江舟一定会让将军觉得这五百匹战马送得物超所值!”江逐流双目含笑,却把话题扯开了,“山遇将军,不知道你可了解过北魏的历史?”

山遇惟亮知道江逐流忽然间提起北魏必有原因,只是他本人是武夫出身,对历史这东西向来不敢兴趣。对于北魏,山遇惟亮知道的非常有限,除了知道北魏是由同样出身于草原上地游牧民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立的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国家外,其他什么都不知晓了。

江逐流见山遇惟亮面色赧然。就推测出其中的缘故,于是笑着说道:“唐太宗李世民曾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山遇将军心怀凌云之志,自然是想有一番惊世作为,所以这以史为鉴四个字对将军来说非常重要。”

山遇惟亮欠身道:“江大人。惟亮受教,以后若是闲暇,惟亮必然叫手下人为惟亮讲读历史书典以供惟亮借鉴。”

“呵呵。江舟今日就为山遇将军讲一下北魏的时期的一桩宫廷规矩吧。”江逐流微笑道,“这桩规矩就是‘子贵母死’。”

“子贵母死?”山遇惟亮不解道。

“对啊,这是一桩制度倒也不是北魏的发明,而实际上起源于汉武帝时期。”江逐流道:“子贵母死的制度始于汉武帝杀钩戈夫人。汉武帝之妃赵倢予,她是昭帝之母,深为受宠。因为居于钩戈宫,所以称为掌钩戈夫人,其子昭帝,也号‘钩戈子’。武帝常言。昭帝类他。‘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犀母少,恐女主颛姿乱国家,犹与久之。钩戈倢予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

“这一制度却被来自草原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所发扬光大。通观北魏时期,皇后一族势力都尤为庞大,为了防止皇帝死后,皇后联合族人干涉朝政,就制订了‘子贵母死’地制度。凡是皇帝某子若是被册立为太子,则太子的生母就会被赐死,这样将来太子继承皇位时就可以防止女主乱政,也可以防止后族干政。”

江逐流讲到这里,停了下来,意味深长地望着山遇惟亮。

山遇惟亮是个粗人,但是却不是个笨人,他所欠缺的就是读书很少,了解地历史也很少而已,并非是他不聪明。若是山遇惟亮真的是个愚笨之人,也不可能做到西平王左路厢军统领将军之职位,虽然说他是西平王的兄弟,可是西青王的兄弟有八九个之多,包括李元江之父亦是西平王的兄弟,但是能登上左右两路厢军统领将军地位置的只有山遇惟亮、山遇惟永两兄弟而已。

——————

听了江逐流讲的这个历史典故,山遇惟亮立刻明白了江逐流地意思。眼下虽然李元昊是王子,但是李德明却尚未最后下决心把王位传给李元昊,所顾及的就是李元昊之母卫慕雪兰所在的卫慕族强大的势力,李德明心中实在是有种担心,担心自己死后,卫慕山喜会利用妹妹卫慕雪兰为太后的机会,把持西青王府的军政大权,最后对李元昊取而代之。若非如此,李德明也不会明知道李元昊和山遇惟亮兄弟不和,依旧让山遇惟亮兄弟担任左右厢军的统领,为的就是留下一枚制衡卫慕族独大的棋子。

山遇惟亮以前和李元昊、卫慕山喜地对抗,凭借的都是手中的兵力,从来没有想到过还有另外的对抗方式。现在,江逐流讲述的“子贵母死”的典故,则给了山遇惟亮另外一条思路,原来,还可以这样借刀杀人啊。

江逐流见山遇惟亮面露喜色,就知道他领会了自己的意思。这种事情也不需要讲得太透,江逐流相信,山遇惟亮绝非是无能之辈,欠缺的只是一种思路而已,现在自己既然把思路给他打开了,那么具体行事的细节,山遇惟亮说不定考虑地比自己还细致缜密呢!

如果事情进展的顺利,山遇惟亮能说动西平王李德明,那么李元昊和卫慕山喜两大势力必定会起冲突。李元昊若是要保住自己能顺利继承西平王之位,就必须牺牲自己母亲卫慕雪兰的性命,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父王把王位传给自己的某个兄弟。

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