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宋翔 >

第422部分

宋翔-第422部分

小说: 宋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秩攘胰谇ⅰ

然后今天狩猎最多的十个人上台来拜见皇帝。其中有六人来自禁军,二人是公卿子弟,二人是府州选送的武生。赵忱夸讲了他们几句,每人赐御酒三杯,并赏给一套弓箭,有军职的晋升一阶,无军职的一率授于从九品承信郎。十人都十分欣喜,谢恩之后都退下台去。

接下来是各军的演式,当然这并非是较艺,而是纯为晚宴助兴的表演,也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是自认为有技压当场的绝技,均可以报名出场。所表演的都是阵列,马术,武技一类,也嬴得了一阵一阵掌声,将整个晚宴的气氛也推向了**。

第二天,则开始进行比武竞艺的较量。

上午进行的是跑步、标枪、举重、射箭、骑马这些常规的比试。不过由于参加的人选太多,因此先期的比试都是在其他场上进行,每一项选出十名最出色的人来,才在高台前的操场上当着皇帝和众文武大臣的面进行比试。

其中跑步、标枪、举重这几项的看头并不大,虽然也有人鼓掌喝釆,但多半都是为参加的人鼓劲,并非真的因为表演有多精采。不过毎一项获得前三名的人都将获得晋阶的奖励,而且能够上台参见皇帝,并得到皇帝的赏赐。

不过随后进行的射箭比试却将气氛逐渐推高。射术历来都是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能,因此也被受人们关注。在秋狝的射箭比试,是分步射和马射两种。

十名参加步射的人选中,有八人都来自禁军之中,这也说明在民间习武之风并不兴盛。这时各人者手执长弓,带好箭壶,以经背对高台,在操场中站成一排,准备就偖。

只听一通鼓响,早有士兵将以经准备好的几十个大笼一齐打开,将笼子里的一百只野鸭全都放出。野鸭一获自由,立刻扑腾着翅膀,拼命向天空飞去。而十名射手各自弯弓搭箭,射向自己的目标。一时间,野鸭扇动翅膀之声,弓弦响动之声,箭矢破空之声,交织成一片。而且不断有野鸭如断线的风筝一舨,从空中落下。引得了阵阵的喝采欢呼。

直到残余的野鸭都己飞高出弓箭的射程,这场比试才宣告结束。

一经查点,一共射下三十七只野鸭,因为每人使用的箭矢上都有记号,所以能够很轻松的算出各人的成绩,当然也不乏一只野鸭身中二三箭的情况,也算每人都射中了。前三名匀为禁军的士兵,步军司中军的准备将金彪射落七只野鸭,为当场最多。殿前司踏白军的士兵陶进义和步军司劲勇军的士兵丁天保都射中六只野鸭,并列为第二。

三人一起上台,参拜赵忱。领赏下台之后,又受到一阵热烈的欢呼。

接下来是骑射比试。所有人在射箭的同时,必须在归定的时间內,策马跑完百步,一但逾期,便视作无效。这一项比试,要求即要有精准的射术,也要俱备良好的骑术,缺一不可。而参加这项比试的十人都以在高台东侧立马站好。他们全部来自于禁军。十人之中,有六人属马军司,四人属殿前司。

鼓声响起,放出的野鸭也展翅飞升,十人齐抖缰绳,策马奔驰,在马背上开弓放箭。

这一场比试的观赏性更强,至始至终都掌声、欢呼声不断,气氛也逐渐变得热烈起来。比试结束之后,第一名和第二名匀来自马军司的士兵,第三名是殿前司的士兵。

随后比试的是马术比试,在一段一百五十步距离的场地中,设立了六处障碍和四件插在地上,只露出地面半尺的标杆。需要参加的人依次纵马跃过障碍,并拾起标杆。不仅考验战马的速度,而且也考验人的骑术。

随着鼓声响起,十骑战马一起飞奔而出,高纵低蹿,跃过所设的障碍物,而且随着战马奔驰,策马的骑士还要从马背上翻上翻下,伏身去拾起插在地上的标杆。动作即好看又惊险,自然也引得全场掌声雷动。也将上午的比武竞艺气氛推向了**。

不过在比试期间,赵月如一直都注意观察金国使者的动静。白彦敬和完颜陈和尚到是十分认真的观看毎一项比试,时不时还交头接耳,议论一番。

这一次秋狝,在各国使团中,数金国参加的人数最多,有五十五人。根据赵月如观察,其中不乏骑射武功都十分出众的好手。这自然难免使赵月如有些但心,莫非金国有意要破坏大宋的秋狝,或者是刺杀赵忱吗?但从昨天狩猎的情况来看,金国的使团到是十分安份,不像要闹事的样子。但赵月如又想到另一种可能,是不是金国带来一些高手,准备在适当的时候也下场比试,好显一显金国的威风,灭大宋的锐气呢?

她找了个空闲,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给赵忱和赵倩如,两人听了,也觉得这到是很有可能。虽然是大宋举行的秋狝,但如果金国的使臣中有人一定要出场比试,大宋一方也不能不应战,因此不能不早作防备。

但赵月如也并不太但心。她心里盘算,虽然杨炎不在,但现在这里还有自己和铁成林、谷雪萍三人在,只要不是安铎或是普风座下四大弟子这样的人,一般的高手,自己三人都尽可以打发。既使是完颜陈和尚亲自下场,自己也足以应付。她在战场上与完颜陈和尚交手多次,对他的武功十分了解,自付一对一交手,自己有十足的把握获胜。而且估计安铎或是普风座下四大弟子这样的高人也不会在这种场合出场,而且如果实在还不行,可以立刻命人骑快马回建康杨府,去搬请江湖三奇出来助战。

赵忱和赵倩如听了之后,也觉得心里有了底,就放下心来,安心的观看士兵们较艺。

这时己到了中午,稍作休息,吃过午餐之后,继续进行下午的比武竞艺,也进入今天最重要的环节,真正的比武较量,论高低胜负。

比武较量也分三种进行:徒手比试,步下比试和马上比试。并由杨沂中、李显忠、陈敏、戚方四人但任比试的公试人,并以敲钟为号,停止比试。其中除了空手比试之外,步下比试和马上比试都需要穿上皮甲护俱,而且所用的武器也是木质。不过尽管如此,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受伤,甚至是丧命。

李显忠起身,先向赵忱施礼,然后向台下大声宣布:“比武较量,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无论那一项,凡是获胜一场者,赏战袍一件、连胜二场者,赏佩刀一柄,能连胜三场者,晋升一阶,我大宋的儿郎们,尽管施展你们的真功夫来吧!”

他虽然年近六旬,但老当益壮,中气十足。声音如洪钟般嘹亮,全场都听得湥宄

刚一宣布,立刻有人跃而出,当众发起步下比试的挑战。随即就有人应战。两人各自穿好护甲,一人手执单刀,一人手使长枪。

两人互相致礼后,立刻挥刀挺枪,打在一起,交手五六招,使刀者就抢入枪影之中,一刀劈右使长枪的胸前,公证的四人立刻毃钟,判使枪者告负。负者灰溜溜退回人群中,而立刻又有人出来,向胜者挑战。

十多人下场比试之后,终于有人能连胜三场,在全场的欢呼喝采声中,上台参拜赵忱,领取自己的奖赏。

而这时在场中,己经有两人纵马而出,在场中进行马上比试。

随着比试一场一场的进行下去,出场的大多都是禁军的士兵,在战外观战的同僚袍泽自然都拼命地为他们叫嚷打气,也为比武较量平添了不少声势。而凡是出现精釆的场面,采声必如雷响起,呐喊助威。场上的气氛也越来越热烈。以致后来连不少官员的家眷,钟山书院的学生有时看得忘形,甚至纷纷站了起来,挥拳打气,摇旗呐喊。

吕袓谦、朱熹、二陆等人虽然看在眼里,但也都被场上的气氛所感染,也不加以阻拦。

转眼之间,场上以经进行二十多场比试,又有两人连胜了三局。

赵月如对这些比试的兴趣不大,只是注意看着金国使团的动静。但白彦敬和完颜陈和尚两人,还有使团的其他成员依然只是在饶有兴趣的观看,并没有一点要下场比试的样子。看样子,到是自己有些多心了?

这时以经曰头西落,又决出两个连胜三局的人来。而且众人的兴致都很高,于是赵忱决定,在晚宴间继续进行比试。

于是在广场上再度点燃篝火,架上食物,不多时整个大营中又充满了烤肉的香味。和昨天的晚宴的表演性技艺相比,今天则是实打实的真功夫,而且所有人的兴致也被调动起来,因此全营的气氛也比昨天要热烈得多。

酒也三巡之后,各国的使者忽然一起来到高台,向大宋的君臣敬酒。众人也都不那么拘束了,高合上又是一番热闹。

这时金国的使臣白彦敬和完颜陈和尚,给赵忱和众大臣敬了一圈酒之后,来到宴席中间,白彦敬哈哈长笑了一声,立刻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们身上。赵月如和赵倩如互相看了一眼,都知道金国的使臣果然要开始了。

白彦敬先向赵忱施了一礼,道:“大宋此次秋狝盛况,果然令我等大开眼界。方才我下属从人也有些技痒,想为此次秋狝助一助兴。”

赵忱微微一笑,没有说话。韩彦直己道:“大金使臣,莫非也有人想下场一试吗?”

白彦敬呵呵一笑,道:“有大宋勇士在场,我们又岂敢献丑,何况两勇交手,难免有所伤损,无论是伤了那一方,岂不是伤了两国间的和气吗。”

赵忱君臣人等到有点意外,听白彦敬的口气,是不打算派人下场比试,道:“那么金国使臣的意思是?”

这时完颜陈和尚以接口道:“我大金国中,也有一些雕虫小技,也想借此机会显露显露,以博各位一笑,不知大宋皇帝是否能够允许。”

其他各国的使臣这时也都嗅出了一丝火药味,都静观下文。而大宋的君臣都有些明白,金国显然是有什特殊的技艺,想要单独演示。但这时当着所有国家使臣的面,也不容大宋拒绝,赵忱点了点头,道:“很好,不知金国使臣想表演些什么?”

白彦敬呵呵笑道:“大宋皇帝见谅,请恕外臣卖个关子,今晚宴会结束之后,要在操场上略作布置,等到明天一早,就可以看到了。”

第九卷 图治 五十七 马球(上)

第二天一早,只见在高台前的空场上,以经用三尺多高的朩板围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场地,己有十余骑在场中跑马挥杆,显然是在为即将举行的马球比赛表演作着准备。这也就是昨天白彦敬所说的,金国要单独演示的节目。

马球亦称 “击鞠”,据说起源于波斯,在汉代传入中国,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诗中即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之句,就是描写打马球的场景。

在唐朝,打马球曾风行一时,不仅深受帝王和贵族阶层的喜爱,在民间也颇为流行。而且唐室还多次与西域诸国进行马球比赛。因为打马球能够锻炼骑术,在天宝六年(747 年),唐玄宗曾专门颁诏,令皇家军队操练马球,以健体御敌。

在《新唐书》《资治通鉴》中也多次提到唐朝盛行马球之风。辽人陈及之所绘《便桥会盟图》,宋人李兆麟曾作《明皇马球图》《五王击球图》,都是专门描绘唐代盛行马球的场面。

只是宋朝立国之后,文风渐行,又失产马之地,因此马球才渐渐开始衰落,转而让位于蹴鞠。但马球却十分对契丹、女真这些游牧渔猎民族的口味,因此无论是在昔日的辽国,还是今天的金国,马球都十分盛兴,丝毫也不逊色于大唐的盛况。平时里贵族之间还常以打马球博弈,往往一掷万金。

因此许多金国的贵族乐遥蓟嶙殴┭恢砬蚨樱一骨胱湃死囱盗方滔啊R幻拼蚵砬虻娜耍杖胍彩址岷瘢对冻胀ò傩眨蚵砬虻母呤稚踔炼际巧砑矍О俟幔浅J苋俗放酢

由其是在军队中,马球以成为金军各军的必练项目,每次金国演武阅兵,都会有马球比赛以助兴。因为打马球就像决胜沙场,不仅需要个人能力超群,还要讲的是群体的力量甚致是战术配合。因此打马球不仅能够磨练士兵们的骑术,而且能够练习合围、突击、分散、掩护等骑军战术。也很受军方各将的重视。

完颜长之就十分重视用打马球来训练骑兵,因此当皇帝询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南宋的秋狝中压一压宋朝的锐气,但又不会过份激怒对方,完颜长之就立刻就想到了打马球。完颜雍和众大臣也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因此选派出了军中最好的四支马球队,跟白彦敬和完颜陈和尚一起出使南宋,并找机会在南宋君臣面前显示显示。

这时场中的金国马球手都以活动完毕,退出场去更换专用的马球服饰。而白彦敬则在高台上向南宋君臣讲解打马球的规据和胜负方法。其实规则很简单,马球手分为两队,每队八人,球手持打马球专用的鞠杖,共同追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得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入球多者为胜。不过人不许离马,也不许用鞠杖击打、无故冲撞对方球手等等。

赵忱一边听着白彦敬的解说,一边向下看去,只见是长约百余步,宽约六十余步的长方形场地,呈东西向排开。在场地中还用白粉划出中线和核心。在东西两端的木板墙上各留了一个六尺多宽,一尺半高的球门,还加上网罩。

这时白彦敬又叫人送上来一套打马球的用具,十六根鞠杖和六个小球。道:“这一套打马球的用具,仍是我主大金皇帝专程送给大宋皇帝,如果大宋也有兴趣,不妨也可以组建一支马球队,以后我们金宋两国之间,也可以互相切磋一下技艺。”

早有內侍接过鞠杖、小球,拿上台来,先呈给赵忱一根鞠杖和一个小球,又将其他的分发给其他大臣传阅。赵忱接过一看,见鞠杖为硬白木制成,十分坚固,涂以红漆,长约六尺许,手执端有鸡蛋粗细,缠着黑布,尾端略细,并套着一个半弦月形铁套,上面缯有艳丽的花纹,做功十分精致。而马球也是木制,约有茶盏大小,也涂上红漆,拿上手只觉轻飘飘的,到也不重。群臣也轮流传递观看着鞠杖小球,一时间议论纷纷。

这时白彦敬道:“大宋皇帝陛下,现在所有球手马匹都以经准备好了,是否可以开始了?”

赵忱向场下看去,只见在场中白线中点上以经放了一个小球。东西两端各有八骑,站成一排。骑士匀作窄袖劲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