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修仙)道阻且跻 >

第60部分

(修仙)道阻且跻-第60部分

小说: (修仙)道阻且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也无妨,毕竟修炼之事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徐徐图之。若是此刻急急躁躁的留下了漏洞,往后少不得用十倍百倍的时间来弥补。再者,不过一个小比而已。她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将漫随天外剑扔进了乾坤袋,往净房去了。
    洗了把澡后,纪启顺随手掐了一个指诀,湿漉漉的头发就干了。但她也懒得绾道髻,随便一束就算了事,又随便套了件家常的衣服就又往静室去了。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只是夏季天黑的晚,所以这会儿隐约还能见着光。她将窗户关起来,抬手往宗门统一发放的夜明珠中扔了道法诀,它便亮起了柔和的光芒。虽只是手指关节这样小小的一颗,但也足以将这不大的静室照得通明了。
    她就在这样柔和明朗的光线下盘坐下来,慢慢地阖上眼。
    但是这次她却并未观想庚金九莲阵图,而是艰难的观想起了一个一笔一划中似乎都蕴含了云雾真意的发杂道种文字。只是这个道种文字实在太过复杂,区区几个笔画就失败了多次,何况整整一个字。
    此乃她的天赋小神通——“云雾仙衣”的道种文字。当初她晋升后,魂体中便铭刻了五个天赋小神通。其中太清断金刃一开始就是三阶,而且她观想断金刃第四阶的道种文字之时,仅仅用了一月有余就观想出来了,第五阶则是用了三个月的时光。
    而后她便又转而去修炼同为两阶的玄霄精水令和九转金光遁,此两者升至三阶各自花了一个月左右,三阶到四阶合起来一共花了快四个月。虽说到底没有断金刃那样的顺利,但看青莲诀上的说法,不光不能算慢、还算是比较快的。
    剩下的时间她便尽数花在了两个一阶的小神通上,藏息匿气诀还算好,从一阶到三阶花了半年多的时光。但是云雾仙衣可真是够呛了,一阶到二阶她就花了三月有余。云雾仙衣二阶后,她便一边修炼断金刃,一边继续修炼仙衣。
    结果一直到现在会了宗门,都没能将云雾仙衣突破三阶。不过这么一来,纪启顺心里也有数了。从这几个天赋小神通看来,她恐怕最擅长的便是金、水这两种类型的法术了。
    云雾仙衣这类法术,大约是她比较不擅长的罢。也不必看青莲诀了,就说她回宗门前就已经开始观想第三阶的道种文字了,加上呆在宗门的一个月时间,她可是足足观想了四个月还没将云雾仙衣升到三阶啊!显而易见,她对云雾之类的法术实在是不太擅长。
    不过或许是今天她的状态不错,又或者是四个月的观想终于起了效果,当她观想到丑时初的时候,竟然将整个道种文字都一气儿观想了出来。
    她痴痴的望着那个以上古云纹勾画而成的道种文字,简直有些想要大笑出声了,但是只是一瞬她便压下了心中的狂喜。因为只是观想出道种文字还不算完。
    就在最后一笔被观想出来的时候,只见魂体核心处的五团铭文中,忽有一团有所共鸣似的浮现出来。这团飘逸如云的铭文一经浮出,那繁复的道种文字似乎被什么压迫着似得,几乎马上就要散去,纪启顺即便是在观想中都忍不住皱了皱眉。
    虽说艰难,但是一想到之前观想许久方才成功,她便憋足了一股劲的不令那道种文字散去。就在她觉得真的快撑不下去的时候,铭文终于浮到了道种文字跟前。此两者皆化作濛濛的光团,不多久便化作一体。
    待到纪启顺定了定神再看时,只见魂体上那个云雾般的铭文比原先多了许多笔画出来,显得更加玄奥、飘逸。她心中一动,便见层层叠叠的飘渺云雾骤然将她裹住,恍若一件云雾所制的袍服。
    纪启顺长吁一口气,露出一个如释重负的笑容——云雾仙衣终于也三阶了。
    虽然云雾仙衣的突破让她觉得松了口气,但是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的,修行事宜也是要一步步向前的。所以她之后的日子里并没有放松自己,而是按照步调一板一眼的往下修炼着。
   
    寒来暑往,四时交替。
    当秋天悄悄过去、冬天的寒风从北方吹来时,纪启顺正坐在她那间小小的静室里观想。也就是一片树叶落下的时间,她忽的睁开眼手上轻轻一弹,便有一道清光从窗外飞入她手中。
    清光散去后露出了一张玉色的符箓,她指尖一弹符箓,它便忽的燃起了一簇小小的火焰。与此同时,符箓中传出一道沉稳的男声——“请有意参与小比的出窍弟子三日内前往执事堂领取手令。”
    话毕,符箓恰好被燃尽,却是执事堂经常使用的传音符了。
    纪启顺站起身,透过窗户看着初冬时节铅灰的天空微微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有个问题憋了很久了,一直想问大家,但是一直忘记……
    我其实看修真文不是很多,但是我发现基本我看到的修真文(包括自己写的道阻)都没有提及女主来姨妈诶……因为照我的理解呢,修真就是保持机体的不老化。如果一个性别为女的人机体没有老化,并且代谢什么的也很正常,那么就应该定期来姨妈!咳,不过想想看一个大能活了几千几万年,一个月就要来一次姨妈似乎确实挺烦的【←最近没钱买药

  ☆、第五章·小比(一)

    五个月的时光;对于纪启顺来说并不太长。这五个月她过得很充实;但在修行上并无太大的进益。且不说天赋小神通阶数越高,修炼的时间就越长、也越困难。
    就说说一些杂务——作为外门弟子每个月总是要接宗门任务的吧?还要抽时间好好掌控漫随天外剑吧?再加上时不时要和二三好友小聚什么的,所以她这五个月下来倒也没太大进展。
    虽说没有迈出修行路上的一大步,但是每天一小步还是有的。
    比如;她用这短短五个月将玄霄精水令突破到了五阶、又将五个小神通都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逍遥踏歌诀》也算是小有所成;漫随天外剑也算是掌控了十之七八。
    所以当接到执事堂的传音符时,她回首这五个月的时光,倒觉得没什么遗憾。一是她本来就没准备为了区区一个小比就打乱自己修行的步调。再者,她对修行的态度向来都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她利落的给自己绾了个道髻,又换上外门弟子的白袍。这才一掸袖子出了流霜小斋,往清辉园下头的执事堂去了。
    才走出流霜小斋没几步;就听到一个声音带着笑意从远处传来:“师妹且等等我。”
    纪启顺转身一瞧,却是个面貌柔美的女子。头上绾着家常的燕尾小圆髻,上头簪了一支彩蝶步摇。碎金的流苏垂在鬓角,摇晃间尽是娉婷的端丽气度。不是苏方又是谁?
    她脸上带着自然的微笑,脚下的步子虽不大,但却只是几步间就从十丈外走到了纪启顺身边。用的却是那缩地成寸之法了,此法也算是修行之人常用的几个小法术之一了。
    苏方掩着嘴轻笑道:“倒是巧,之前几天都碰不着师妹一次,今天才出门就见着师妹了。”
    听她语气轻松,纪启顺也不由露出了笑,道:“师姐恐怕也是收到了执事堂的传音符吧?”
    苏方点了点头,发髻上的彩蝶步摇也随着她的动作颤了颤:“是啊,我才接到传音符就出来了呢,倒没想到师妹也这么急。”
    纪启顺一边和她一道往外走,一边随口道:“倒也不是急,左右三天里头要去的。早去早了,晚去晚了。”
    说话间两人出了清辉园,两人虽然都未架遁光,但脚程也是不慢。大抵半盏茶的功夫左右,就到了执事堂前。
    才走进去,就有一个伶俐的小道士迎了上来,童声朗朗道:“二位师姐好,请问可是为了小比之事来的?”
    纪、苏二人自然都是点头。
    那小道士伸出手指点点里头,道:“师姐且往里头走,人多的那处就是了。”
    二人谢过小道,便往里头行去。
    绕过一架山水画屏,便见小小的一方柜台前已是站了十多个人。
    二女对视一眼,都是暗自叹了口气。
    苏方干笑了一声:“看来我二人也并不很急。”
    不待纪启顺回答,便见何明德忽的从人群中钻出来,他几步一迈走到二女跟前。略一拱手后便笑道:“今儿师妹倒来得早。”这话自然是对纪启顺说的。
    纪启顺半年中除了每月例行的宗门任务外,也常常为了灵石来执事堂接任务。因此与何明德常常碰面,一来二去间两个人也就熟了起来。虽然还未到好友的程度,但也没了原先的生疏拘谨。
    她随意抬手回了个礼,笑道:“这话说得,好像我往日多懒怠似的。”
    “师妹这可就想多了。”何明德哈哈一笑,随即话锋一转,“这边人多,二位不如先随我往后头坐一坐,也免得等在这儿无聊。”
    二女自无不允,跟着何明德往外走了两步,就进了一间小小的静室。说是说坐一坐,其实是何明德趁着职务之便给她二人行个方便罢了。
    说来何明德也是个妙人了,修行之人谁不是对庶务避之不及?偏他日日混迹此处,分派任务、处理杂务哪个不让他如鱼得水?依纪启顺看来,若非他修为未及引气,不然早就当上此间执事了。
    进了静室后,他按着规矩询问了一下两个人的姓名、岁数等等。后又取出两块光面的玉牌,往里头扔了几道法诀,这边算是了事儿了。
    将玉牌交给两人,他又嘱咐道:“三日后小比二位师妹千万要带着它,玉牌内有特殊的阵法。无论是在试炼阵中、还是演武台上,只要你们有生命之忧,它就会将你们挪移出阵。”
    何明德见两人都平平淡淡无甚反应,便叹着气加了句:“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可是每次小比几乎都有人因为掉了玉牌而丧命。”
    闻言,纪启顺心头一跳,侧脸向苏方看去。
    不想苏方也恰好看向她,两人眉间是一样的忧色。
    纪启顺转过脑袋,露出一个笑容道:“多谢师兄提醒,我二人就不再打扰了。”
    何明德自觉已经提醒到位了,便也笑着起了身,将她们师姐妹二人送了出去。
    出了执事堂,两人沉默的走了两步路,纪启顺先开了口:“师姐也不必忧虑太多了,也是多年的旧事了,哪里就……”说到一半,她忽的瞧见苏方满面浓厚的阴霾,话音便不由一顿。
    苏方大抵是察觉到了她的怔然,便勉强收了面上的表情,强笑道:“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未办,先走一步了。”说罢也不等纪启顺说话,匆匆一拱手就架起一道水光往远处而去了。
    纪启顺目送那道遁光消失天际才举步往清辉园去,面上是似有还无的思索。
   
    似乎只是弹指一挥间,三天的时间便转瞬而逝。
    在这短短的三日光景中,纪启顺并未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按部就班的修炼、练剑。在这三日中,她也再没有见到过苏方,倒是白英来找过一次她。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给纪启顺送茶来了。
    说来有趣,自从她跟着纪启顺学了炒茶的手艺后,倒好像越发对这事儿上了心。每每炒了新茶,就要给纪启顺送一些来。也大抵是因为她用了心的缘故,纪启顺尝着倒觉得比自己炒的还要好喝些。
    这次她来送茶的时候,还和纪启顺说了她也要参加小比的事儿。说是也不求得什么彩头,就盼着在小比中磨练一番罢了。纪启顺自然免不了要勉励她几句,而后二人又闲聊几句,便也散了。
    小比前夜,纪启顺也没有再修炼,而是难得的睡了一觉。
    待到一觉睡醒,恰是卯时初。
    她神清气爽的下了榻,伸着懒腰往净房洗漱去了。
    洗漱后,因想着小比是辰时三刻开始的,她便挽了袖子去了灶间做了些吃的。虽宗门发了辟谷丹,但是终究是丹药,哪里有五谷对人体好呢?若不是实在没了吃的,她是怎么也不会吃辟谷丹的。
    用过饭后,她又慢慢地洗了碗筷等物。而后才坐下来将昨晚睡前束的发辫打散、绾成道髻,又将身上家常的布衫换了统一的白袍。
    其实宗门并没有要求弟子必须穿制式的道袍,外门弟子之所以会穿这制式的道袍,无外乎就是看重其上的防御功效罢了。虽说这点防御功效弱的可怜,但聊胜于无嘛!毕竟大多数外门弟子手头都挺紧,哪里有灵石去买防御法器呢?
    换了衣袍,她瞧着时间尚早,便往静室中坐了些许时候。待到辰时处,她便出了流霜小斋往清流峰去了。
    举办小比的地方是在清流峰山腰的演武台,虽说是说“演武台”,但是太虚门这样的大宗门,又怎会真的弄个擂台?若真是那样,也太失仙家气派了不是?所以待纪启顺看到清流峰半山腰那座宏伟大殿之时,她一点都不惊讶。
    大殿下的层层台基都是白玉所造,其上的雕纹皆是衣衫飘飘的道人互相切磋、比试的景象。圆柱上则都是雕刻着种种精巧的上古法宝,其中不乏开天斧、混沌青莲、造化玉碟这些先天灵宝。
    待一路行至殿前,已是看到了不下千种法宝、灵宝。
    纪启顺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这才迈步进了演武殿内。
    一脚才迈入殿门,眼前便猛然开朗了起来。
    她微扬起头向上一看,只见头顶竟是一片蔚蓝如洗的蓝天!时有清风拂面,带来天边一朵柔软的云;也有鸟雀清脆的鸣叫着振翅飞过;也有灿烂的阳光带着清爽的气味洒在身上。
    纪启顺微笑着暗自叹息,这才是仙家气派啊!
    虽然头顶是蓝天白云的鲜活景色,但脚下却还是雕刻着繁复花纹的白玉地砖。两相映衬之下,倒显得这精致的地砖无趣了些。
    她转开眼,打量着殿内。
    演武殿虽然外头看着并不特别大,但是内里却十分宽广宏大,似乎看不见边际一般。地上疏疏朗朗的放了不少蒲团,每个蒲团上都坐着一个外门弟子。就是这样,纪启顺挑眼望去也能见到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头呢。
    可见参与这次小比的弟子委实不少啊,她这样感叹着。
    也就是这样一晃神的功夫,离她不远的地面上忽的多出了一只蒲团。她看看四周并无旁人,眼睛一转便猜出了几分,于是就走上前盘腿坐了下来。
   
    辰时三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