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梦回米兰 >

第166部分

梦回米兰-第166部分

小说: 梦回米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出场”。

    假如托尔多就这样“废掉”的话,这个赛季的米兰将会如何?

    这是朱球压根儿不会考虑的事情,不过赛季前,他极力主张引进托尔多,而放弃了另一个众望所归的人选马切吉亚尼的做法,在如今情况下,已经在俱乐部内部受到了或多或少的非议,年轻的托尔多可以在压力中迷失,年轻的朱球又何尝不因为同样的压力感到头疼。

    压力之下,米兰的战车加快了转动的频率,鉴于托尔多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二号门将罗西,在与朱球进行了一番沟通后,暂缓了加盟美国大联盟的脚步(原本他将接替塔索蒂留下的空缺,在冬季飞赴紧张筹备中的大联盟)。

    另一条线上,米兰也在寻求着更多替补门将的人选,在收到信息主管兰妮丝得到的一条消息后,朱球找到了首席球探布拉伊达,后者悄悄的登上了飞往葡萄牙的班机。(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卷第320章 另类的托尔多
    《谁能拯救托尔多?!》

    对佛罗伦萨当地媒体打出的带有讽刺性的标语,朱球尽管嗤之以鼻,不过问题还是要尽快解决的。

    利用联赛的间歇,朱球找来了相关的一干人,就守门员位置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一番讨论。俱乐部总经理加里亚尼、球队主教练普拉蒂尼、守门员教练罗西、技术部的代表,以及米兰实验室的首席中医婉儿,都被朱球一通电话召集了过来。

    虽然大家都知道,此前不论是罗西被暂缓赴美,还是布拉伊达被派往葡萄牙考察球员,都说明了年轻老板对托尔多的表现并不满意,但随后朱球就用行动表明了,他并不承认在赛季初引进托尔多的举动,是个错误。

    这次俱乐部内部的“四方会谈”,中心议题就一个:如何让年轻的托尔多,尽快的走出低谷。

    朱球也是希望通过此举,向质疑者们表明,自己对于俱乐部曾经做出的每一项“合理”的决定,都充满了信心。

    由于主管技术部的布拉伊达经理,临时去了葡萄牙,技术部方面这次就由一位副主管出面,不过这位副主管显然是深得了布拉同志的“真传”,他主要从年轻球员成长的角度,详细的分析了托尔多这位新国门,在米兰遭遇状态低迷的主要原因。

    听这家伙说得头头是道的,如果不是知道布拉伊达在葡萄牙忙得无暇分身的话。朱球说不定还真会以为这家伙的一些话是来自前者的授意。起码这家伙表示技术部愿意一起承担引进托尔多失败风险的姿态,就让朱球觉得可以一下子躲掉不少杂七杂八的聒噪。

    技术部的分析,让朱球满意了。但老板满意了,教练一方却不干了——你技术部跟老板站一条线上,当然不会有过错了,难道托尔多的表现不佳,是教练组的过错?!

    “我认为教练组在使用托尔多的问题上,也不存在过错。”普拉蒂尼的一番话,言外之意。我们已经对托尔多够信任了,对你老板的决定也够尊重了。但无奈托尔多的表现,实在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啊!

    普拉蒂尼用一番的用意,朱球也是明白的,人家主教练是不希望自己这个老板。去干涉主教练如何去使用球员,事实上朱球也压根儿没想过,要像老贝那样,对主教练的排兵布阵指手画脚——各安其职,指手画脚那原本就不该是老板该干的事儿嘛。

    “这个,米歇尔(普拉蒂尼)教练,我想你有点误会,我的意思,是想了解一下托尔多其他方面的情况。譬如是不是训练方面出现了一定问题。”

    “哦,训练方面啊,我想还是由塞巴斯蒂安(罗西)来解答吧。他这个守门员教练应该更了解一些细节。”

    普拉蒂尼倒是不怕别人说他不了解球队,很有自知之明的法国人,在这个自己不是很有把握的问题上,还是把罗西搬了出来。

    第一次参加这种俱乐部高层之间的会议(虽然是非正式的),还未完全摆脱球员角色的罗西,多少有些紧张。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倒腾出几句有用的信息出来。

    看来这位老门将想完成身份的转变。还需要多多磨练啊!朱球不禁又盘算起了,是不是还是应该让他按计划前往美国大联盟,抓住这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嗯,看来解决守门员位置上的问题还得抓紧。

    “呵呵,塞巴斯蒂安(罗西),你不用担心,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嘛,别把我当什么老板,别忘了上赛季我还当过你的主教练嘛。”

    朱球这话倒也没别的意思,算是变着法的与人拉近距离嘛,不过,罗西一想起上赛季冠军杯决赛的那个夜晚,想起那个难忘的夜晚发生的一切,他的思路反倒清晰起来:

    “法比奥先生,如你所想,我认为托尔多在训练方面,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

    “噢?你继续说。”不仅朱球关心这个问题,他发现,对面的主教练普拉蒂尼也悄悄皱起了眉头,好像对罗西说的也有点感到意外。

    “具体的说,应该不是托尔多本人的问题,我觉得是米兰在守门员训练方面出现了问题,我的感觉是,我们的训练方式,总是无法与托尔多完全相适应。。。。。。呃,这个,很抱歉,米歇尔教练,这也是我最近才渐渐察觉的一个问题,还没来得与你进行沟通。”

    “嗯,没关系,你提到的问题,阿森纳(温格)教练也有所察觉,但是跟你一样,好像都没有找到症结所在。”普拉蒂尼严肃的点点头,回应道。

    适应不了球队的训练?这可是个大问题啊,可是,按罗西的话讲,怎么这又不是托尔多本人的问题?这不自相矛盾吗?

    “塞巴斯蒂安,你的意思是,并不是托尔多训练不积极,而是球队在训练方面没能为他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米兰内洛的训练条件可是欧洲一流的啊,虽然这话连朱球自己都不太相信,但还是硬着头皮问道。

    “嗯,好像也可以这么理解。”

    罗西想了一下,还是令朱球意外的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米兰这里的训练不适应托尔多,那之前的佛罗伦萨就适应了?况且最早托尔多还是属于咋米兰的呢,那时候他在训练中的成长还是很快的啊。

    “还是我来说吧。”俱乐部的大管家加里亚尼,接过了话头,静下心来旁观了一阵几人谈话的他,还是察觉出了一点名堂:

    “托尔多这名球员,以前也是我们米兰出去的,我对他有点印象,给我的感觉,他与其他意大利门将,不太一样,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利得霍尔姆教练从瑞典找来的助手,在训练他,后来那名教练跟着托尔多去了佛罗伦萨,如果说现在托尔多的训练出现了问题的话,我想应该多半就是这方面了。”

    “哦,我明白了。”

    朱球赞许的朝加秃子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一旦被人点透了,其他很简单,如果布拉伊达在的话,应该比加秃子说得更清楚。不过,本来就不具体负责球队事务的加里亚尼,能说到这个份上,就足够了。

    说白了,所谓托尔多在训练中的“不适应”,那只是一个表象,真正反应出的是他在意大利守门员中与众不同的特点。

    因为现在年龄和体重的问题,托尔多的“特点”,还不是表现的那么明显。想起记忆中进入了成熟期的托尔多,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技术特点,朱球不禁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怪不得罗西和温格都会觉得他会不适应球队的训练,托尔多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意大利门将”嘛。如果非要用意大利守门员的训练方法来训练他,那不感觉别扭才怪呢。

    托尔多不同于大多数意大利门将的身体条件,决定了他风格迥异的技术特点,这一点,显然那位米兰八十年代瑞典籍的功勋教练利的霍尔姆,是有清醒认识的,所以按照加里亚尼之前的介绍,利的霍尔姆找来了一位来自北欧的守门员教练。虽然朱球还是认为那样做也并不完全匹配,但至少也比一位意大利风格的守门员教练带要好吧。

    感谢利的霍尔姆,要不是他这样一位伯乐,还真说不准,本来天才一般的托尔多,会不会早早的就给练废了。

    现在,托尔多的技术风格已经基本定型,如果想在训练中获得进一步提高的话,那就必须找到一位更加懂得因材施教的守门员教练,不然的话,虽然对他造不成致命的影响,但这种训练中的“不适应”将会继续存在。说白了,现在的托尔多,实际上成了原地踏步式的,在自己训练自己,其他队中的守门员教练,反倒成了碍眼的累赘。

    。。。。。。

    把好了脉,就不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的朱球,最后“缠”上了米兰实验室的首席中医婉儿。针对托尔多压力过大、心理状态不稳的问题,他请对方在药物方面对托尔多进行一些辅助的治疗。没办法,谁让朱大老板坚持认为西医有可能对球员身体造成的伤害会比较大呢,而且他也了解到,婉儿在球员中间的威信,比那位托纳奇尼队医要大多了。

    最后根据加里亚尼的建议,对心理压力过大的托尔多,参照上赛季对卡斯塔库塔的遇到类似问题时的解决办法,放了托尔多两个星期的长假。

    而“一号门将”的复出日,被初步定在在半个多月后,与莫斯科火车头队的联盟杯比赛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卷第321章 俄罗斯的冬天
    转眼间,已经步入了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这时候的俄罗斯,已经可以感受到深深的寒意。

    冒着初冬的严寒,踏上这片陌生而向往的土地,朱球没有太多的抱怨,在这里,有着足够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等待着他去憧憬,去发现。。。。。。

    在朱球模糊的记忆里,前苏联的足球,从来就是个强大的存在。1960年诞生的欧锦赛,前苏联的国家队,保持了极高的决赛圈“出镜率”,从1960到1972年期间,他们连续四届闯进了前四强——要知道那时候能够闯进决赛圈的球队,已经是公认的欧洲强队。尤其到了八十年代,在功勋教练洛巴洛夫斯基的带领下,这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球队,更是当仁不让的成为了那个时期,世界足坛最具实力的球队之一。

    他们惜败于橙衣军团荷兰,再次成为了欧洲亚军,他们在汉城奥运会上,战胜了罗马里奥领衔的巴西,获得了那些奥运会上最重的一块金牌。尤其是前者,1988年在德国举行的欧洲杯上,人们惊叹于荷兰郁金香的绚丽光芒,同样也为拥有达萨耶夫、别拉诺夫、普罗塔索夫、扎瓦洛夫和米哈伊利琴科这“五大天王”的前苏联,拍案叫好。这支犹如当年柏林战役中那支所向披靡的苏联红军一样,连克强手(包括小组赛完胜荷兰)的前苏联国家队。用他们最后的辉煌成就了更加辉煌的荷兰,成就了傲然站在辉煌之上的范巴斯滕,荷兰人终于摘掉了无冕之王的帽子。但苏联人永恒的遗憾,却被送进了历史的轮回。

    91年苏联解体,当年那支强大的“苏联红军”,也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门将普罗姆回到了家乡爱沙尼亚;而同处波罗的海沿岸的邻国拉脱维亚,则抢走了帕哈斯;弹丸之地的格鲁吉亚,拥有了阿维拉泽;飘荡在曼联的坎切尔斯基,最终决定向乌克兰效忠;而效力乌克兰基辅迪纳摩多年的老队长贝尔科维奇。则拒绝了乌克兰人的“邀请”,最终加入了白俄罗斯国家队。

    似乎从球星的数量上看,俄罗斯成为了“瓜分前苏联行动”的最大赢家,因为他们同时拥有了哈林、莫斯托沃伊、卡尔平、阿列尼切夫、沙利莫夫、奥诺普科、科里瓦诺夫和基里亚科夫。但是这个在历史的动荡中已经渐渐失去了灵魂的强者,就像曾经一度低迷的南斯拉夫足球一样。也就此陷入了蛰伏。

    尽管如此,没有人会因为这个强大存在一时的低迷而掉以轻心,在上赛季的欧洲三大杯的分配名额中,来自前苏联球队获得的参赛名额不减反增,他们一共获得了两张欧洲冠军杯、三张联盟杯和三张优胜者杯的参赛名额,总数量甚至超越了意甲、西甲等五大联赛获得的数量。

    随着苏联的解体,取而代之的便是俄罗斯,但是市场化改革大潮的冲击,计划经济时期的举国体制彻底瓦解。传统的体育行业运行模式也变得举步维艰。那些在计划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俄罗斯球员,在市场化的改革面前充满了迷茫,尤其是经济发展的缓慢。严重制约了俄罗斯足球的重新崛起,俄罗斯俱乐部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就拿联盟杯第四轮的对手莫斯科火车头(其性质相当于原来中国的火车头体协俱乐部)来说,对方俱乐部的负责人,甚至在之前向米兰方面提出了一个听起来极其滑稽和无理的要求:他们希望联盟杯两回合的比赛,能够在莫斯科连赛两场(米兰的主场也放在莫斯科进行),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他们则表示希望能够将客场比赛推迟几天进行。

    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火车头方面希望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俱乐部糟糕的财政状况,已经无力承担球队长途旅行的费用,买不起飞机票的他们,要么放弃比赛,要么就得坐着缓慢颠簸的大巴,往返于欧洲赛场。

    尽管后来这次幸运的闯进了联盟第四轮的俄罗斯球队,在某位俄罗斯商人的“赞助”下,没有放弃宝贵的联盟杯与米兰客场比赛的机会,但半个月后的那场比赛中,朱球才发现,对方来到米兰的全部人数,算上主教练和必要的工作人员,只有可怜的十五人。

    在朱球的记忆中,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其实并不缺少足球方面的人才,就说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