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梦回米兰 >

第217部分

梦回米兰-第217部分

小说: 梦回米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在老马尔蒂尼的一再要求下,去踢了几场国奥队的热身赛而错过了不少国家队训练的话,此君完全有能力与老将穆西竞争一下蓝军主力右后卫的位置。。。。。。

    “罗伯特*卡博尼!”又是一名边后卫球员!加上马尔蒂尼、托里切里、穆西、帕努奇,天知道萨基老头为什么会带上这么多同一位置上的球员,更令朱球感到诡异的是,记忆中这一届蓝衣军团中的确有个叫做卡博尼的球员(就是后来效力瓦伦西亚的那个家伙),可此卡博尼却非彼卡博尼,短暂效力过米兰的此君,因为蝴蝶效应的影响,在一年前成为了九十年代最早登陆英超的意大利籍球员之一,或许萨基教练看重的正是这一年多在英超踢球的经历。。。。。。

    “亚利桑德罗*内斯塔!”小内或许是幸运的,就是不知道蝴蝶之下,他会不会迎来真正的出场机会。。。。。。

    “法比奥*罗西托!”这是一位乌迪内斯的年轻中场,他的入选让人稍感意外。。。。。。

    “迭戈*福塞!”最后一位成为替补中场的幸运儿,属于了这位巴斯滕、古力特曾经的队友。。。。。。

    真正考验神经的时刻到来了!最后将要公布的,将是两名替补前锋的名单!

    不得不赞美一句是,这次意大利足协方面的“保密”工作做得极好,虽然朱球通过相关的“情报”渠道,已经隐约获知了巴乔跻身最后名单的可能性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但很多时候,微茫的希望,仍然可以让人欲罢不能。

    对巴乔的高度关注,并不仅仅因为朱球“生前”就是一位铁杆的巴乔以及意大利队粉丝,更重要的,这两年多“重生”的经历,已经使他渐渐接受了自己身为意大利人的事实。

    不管怎么说,身为意大利球迷,比起人数众多的z国球迷来,幸运了不止百倍千倍,谁不希望自己支持的球队在如此重要的大赛上能够所向披靡、高歌猛进?!而身为z国球迷的记忆与身为意大利球迷的觉悟,都同时在告诉他,这一届欧洲杯上蓝衣军团要想有所作为,最起码的一点,便是不应该缺少了巴乔!

    否则的话,记忆的蝴蝶,或许便会再次教会某人残酷的一课!

    “法布里奇奥*拉瓦内利!”

    “恩里克*基耶萨!”

    意大利足协主席佩罗和缓、谨慎的语调中,名单上的终极悬念终于揭晓。这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发布会现场突然“热烈”起来的气氛,便是最好的明证。然而铁板一样的最终结果面前,记忆中的一切,都将无可改变。

    巴乔,又是巴乔!命运的转轮面前,一颗心有不甘的头颅不得不缓缓的垂下,只留下一声绵长的叹息。。。。。。(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卷第405章 感谢莫妮卡
    第3卷第405章感谢莫妮卡

    ……

    从情感上,朱球希望巴乔能够参加这届英格兰欧洲杯,毕竟通过记忆的沉淀,他很清楚的知道,萨基教练的那一套打法并不适合强调整体协作的蓝衣军团——那是几乎完全从当年的米兰移植过来的战术体系,然而蓝衣军团最大现实便是队中没有古力特,没有巴斯滕,没有荷兰三剑客支撑下的、以进攻为主的米兰版攻防体系。

    退而求其次之下,在萨基教练不可更改的战术体系下,自身特点和能力在亚平宁独立无二的巴乔,在朱球看来,便成了在现有硬件条件下,最大限度实现萨基教练战术要求的人选。只可惜,老头的固执与“坚持”,让这种看起来唯一有可能再次创造奇迹的可能,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扼杀。

    虽然如此,巴乔的落选也并不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事实,朱球在更多时间里,“扮演”的并不是意大利球迷的角色,他仍然兢兢业业的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米兰俱乐部管理者的工作当中。

    抛开意大利球迷的情感之外,理智上朱球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缺席了欧洲杯的巴乔,对他自身、对米兰俱乐部而言,都不见得是件坏事。

    不得不考虑的一个严重的事实便是。与那些生龙活虎的年轻球员不同,“浑身是伤”的巴乔,此时最需要的便是休息。巴乔几乎从出道的那天起,就是一位“伤频”球员,多年职业生涯征战下来,他的身上留下了多处“伤痕”,这些旧伤保护不好的话。随时都有再次“发作”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在新赛季来临前。对巴乔而言,身体的恢复和休整显得格外重要,假使参加欧洲杯的话,疲劳的身体状态得不到调整。无疑将大大增加新赛季受伤的概率。

    除此之外,巴乔的赛季假期安排,在朱球看来,与俱乐部这个夏天的全球推广计划,并不冲突。这个夏天俱乐部的一系列“运作”,有了巴乔的加入,在影响力上无疑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巴乔是位职业素质很高的球员,即使是假期,训练师给他量身打造的训练计划。他也会严格按照要求不折不扣的执行,既然不用参加欧洲杯,也不用参加奥运会(此前巴乔已经主动放弃了作为超龄球员加入意大利国奥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那么,在这段假期里,便可以很惬意的打打猎、健健身、享受享受夏威夷的阳光、跟着朱大老板满世界的向支持他的球迷摆一摆泡丝、献一献飞吻。。。。。。诸情诸景,难道不是又是足球场边的另一种境界?

    咚咚咚!

    “请进!”米兰总部,俱乐部主席办公室,推门而入的。赫然是与朱球一样,一直全力关注着欧洲杯战前动态的茜茜。

    “有什么好消息吗。茜茜?”

    嘎达一声,办公室大门关上之际,已经快步挪到朱球近前的茜茜,平静的甩出一句:

    “德国那边有消息了!”

    …

    法国西北部小城勒阿弗尔。德国国家队备战英格兰欧洲杯的集训地,就设立在这里。这里与英伦三岛隔海相望,德国方面在精挑细选之下,将备战地点选在了这里,除了与欧洲比赛地地位纬度和气候相近的考虑外,在朱球想来,德国人的心中或许还有着另一番考虑。

    这里属于著名的诺曼底大区,几十年前,德国人的钢铁战车没能让英国佬屈服,而今他们将把这里做为在足球领域彻底征服英国佬的新起点!

    与意大利公布最终参赛名单不同,做事严谨的德国人,显然不会儿戏般的在集训基地内,揭晓最终的悬念,为此德国同样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只不过,比起蓝衣军团的那场非正式的新闻发布来,德国方面组织的新闻发布现场,等级与规格要高出了许多。

    德国首部柏林,那条著名的“体育大街”,在德国足协总部门前,年迈的德国足协主席布劳恩,在德国国家队领队的陪同下,走上了新闻发布会的中心讲台。

    时长一个多小时的新闻发布会,仅从时间上,就远远超过了此前的德国国家队此前历次同类性质的新闻发布会,除了对每一位入选球员的详细介绍,还有这届欧洲杯详细的德国球迷“关球指南”,甚至此次发布会不仅仅是公布参赛名单那么简单,它更像是德国足球一次新的誓师大会,在经历了九四年世界杯上的折戟沉沙后,处于艰难中的德国足球,亟需通过顶级大赛中创造的佳绩,重新证明自己。而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最大的亮点,便是新任的德国总理斯罗德,亲临现场为即将出征英伦的球队打气!

    看看德国队出征英格兰的球员名单吧!

    科普克、鲁伊特、科勒、海尔默、齐格、克林斯曼、巴斯勒、巴贝尔、安迪*穆勒、哈斯勒、博比奇、卡恩、伯德、昆茨、斯特伦茨。。。。。。(太多,不一一列举了)

    在这份新一届德国国家队名单中,在德国本土联赛效力的球员,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与之前的几届大赛上,国家队球员有一半以上来自五大联赛最顶级的意甲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反差,持续性发展上出现了一定问题(这方面后文会更多提及)的德国足球,正在通过极具民族特性的方面,实现着它新的轮回。

    在几乎清一色的“本土国脚”之外,唯一一位来自的意甲的球员奥利弗*比埃尔霍夫的入选,成就了其中的一丝新意。只不过,比埃尔霍夫的大名,在足球圈实在不够响亮,甚至连那些以及记得这位前德甲边缘球员的德国人,仍然固守着原有的印象。

    

    “不是吧茜茜,你是说,那个奥利弗*比埃尔霍夫,差一点就参加不了欧洲杯?”米兰总部主席办公室内,朱球接收完最新的“德国消息”,不禁也生出一丝诧异。

    “是的,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德国队主教练福格茨,原本在最终出征欧洲杯的名单上,并没有考虑到比埃尔霍夫的名字。”

    茜茜一五一十的讲述着其中的隐情,有些情况甚至来自fc经纪公司信息网刚刚获取的内幕。

    “哦,这个,福格茨是吧。。。。。。嗯也对,那老家伙好像对比埃尔霍夫这样的球员,似乎并不太感冒,难道是贝肯鲍尔从中斡旋的结果?”茜茜所介绍的情况,朱球倒是未曾听闻,对于有关贝肯鲍尔的假想,连他自己都很是怀疑。

    “当然不是贝肯鲍尔先生了,我想比埃尔霍夫应该好好感谢一下福格茨教练的妻子。正是他妻子的一句话,才让比埃尔霍夫幸运的搭上了前往英格兰的末班车。”茜茜没有卖乖,很快给出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却绝对出乎意料。

    福格茨的妻子?莫妮卡?那个传说中将福格茨老头彻底打向“妻管严”和“绿帽子”深渊的女人?

    这个莫妮卡管得也太宽了吧,竟然就这么插手德国国家队的事务了?!

    朱球愕然以对,这个福格茨,也太。。。。。太那个啥了吧。。。。。。

    记忆中朱球对福格茨妻子莫妮卡的“了解”,并不算太多,除了知道她给福格茨老头成功扣上了“妻管严”和“绿帽子”两顶尴尬的帽子外,其他的了解只能说是雾里看花。

    而朱球不知道的是,莫妮卡这个女人,完全可以称做是一位站在男人身后的“女强人”福格茨教练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很多事情上,都会虚心倾听妻子的意见。或许从这个角度讲,记忆中莫妮卡与福格茨的分道扬镳,也是前者对于后者一种极端化的恨铁不成钢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卷第406章 英国人的决心
    第3卷第406章英国人的决心

    ……

    随着新一届德国国家队名单的公布,十六支参加英格兰欧锦赛的球队,也全部完成了参赛球员的确定工作。

    距离欧洲杯开幕只剩下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英国权威的体育报纸《卫报》,借着东道国的东风,理直气壮的对这个最新出炉的各国参赛阵容,做出所谓“半官方”性质的评价与预测:

    “随着劳德鲁普兄弟的淡出国家队,四年前创造了‘丹麦童话’的卫冕冠军,不会再有四年前的好运。。。。。。”

    “世界杯亚军意大利,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并没有表现出世界亚军的实力,没有巴乔的意大利,并不是一支完整的意大利。。。。。。”

    “这一届的英格兰,是近些年来一支让人充满期待的球队,凭借东道主优势,他们甚至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德国队?这支老牌强队不提也罢,他们不思进取、毫无新意,他们可能会面临比两年前更糟糕的成绩,就像水平大幅下降的德甲联赛一样,难道德国人想依靠一个在意甲小球会踢球的球员。再次上演一场荒唐的救赎?”

    。。。。。。

    不得不说,除了对德国队的评价之外,英国《卫报》对于其他球队的看法。都有着一定道理。作为英国最权威的体育类报纸之一,《卫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充当着“公正的喉舌”,只不过在那些普遍的情形之外,偶尔它们也会在公众面前,说出一副“善意的谎言”。

    德国足球近些年虽然活力大为减退,但其综合实力仍然处于世界一流强队的行列。英国《卫报》的一番评价与分析,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英国人的狡诈。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朱球手捏着这份料味十足的最新一期《卫报》,心中若有所思。

    传说中的世仇与恩怨?如果这也可以称其为“传说”的话,英格兰的世仇有两个,一个是南美大陆的阿根廷。另一个便是欧洲大陆的德国了。

    与阿根廷之间最大的一笔“仇恨”,便是八六年世界杯上英国人在马拉多纳身上同时遭遇的“上帝之手”与“连过五人”。

    而与德国之间的恩恩怨怨,更是罄竹难书。1966年英格兰本土举办的世界杯决赛上,英格兰凭借一个几十年后的高科技都难以判断是否越过门线的“进球”,以4比2击败了当时的联邦德国,历史上第一次夺得了世界杯。尤其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年多时间里,英格兰与德国的交手不可谓不少,可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屡战屡败,英格兰人最有希望打破这种尴尬的一次。便是90年世界杯的半决赛,可在那场轰轰烈烈的120分钟大战中,英国人还在最终的点球决战中败下阵来。

    欧洲杯跟阿根廷毫无干系。可与德国人可就关系大了。《卫报》这么做,难道是得到了英足总方面的请求或暗示,要在大赛前,在舆论上狠狠的打压一下竞争对手?

    朱球可不这样认为,且不说这样做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大赛前的“嘴上斗法”虽然屡见不鲜。但为了区区小事,显然劳不动鼎鼎《卫报》的大驾。体育的管理者与媒体之间天生就是“宿敌”。小小的英足总,可指挥不了英伦最权威的体育报纸,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