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蒋四小姐 >

第372部分

蒋四小姐-第372部分

小说: 蒋四小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年头在很多国人心中,一纸合同还不就是一张废纸,几千年的历史流传下来,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好东西,但是也留下了很多的糟粕。

就比如那儒家文明里面的很多观念,就比如那读书人心中的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观念?

说白了,还是国人骨子里成王败寇,喜欢当皇帝的思想观念太重,这才导致我们的商业文明,到现在也没能发展完善起来。

明明在外国运用的很好的契约人,ceo制度,一旦引入到国内,就立马变了味道,很多传统的家族企业,不是不想按照西方流行的精英管理模式来经营,而是因为国内的精英野心实在是太大,一旦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几年,羽翼渐丰之后,就往往会倒戈一击,拉出自己的心腹,来另立门户,和自己的老雇主在市场上刀兵相见。

这样是事情,在国内是屡见不鲜了,在香江宝岛一带的经济发达区域更是频繁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了,香江的那些大型豪门家族也没有采取精英化的西方式的管理模式,因为这一招如果用得好,那会让自己的家族企业飞黄腾达,可是一旦要是用不好,那就是引狼入室,公司搞垮不算,还会给自己引来一个竞争对手。

“咱们国人的习惯,你也知道,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话喊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事实也验证,很多人确实是靠不住,就比如我那做建材生意的朋友老张,因为年纪大了,他就专门请来了一个经理来帮忙打理生意,可是哪想到,等到人家把这个行当摸熟了之后,就立马拉着公司的一票心腹,出去另立门户去了,老张可谓是没吃到羊肉还反惹来一身骚,钱没赚多少,反而是给自己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而且就算咱们请来的这些经理人不会像老张请来的那样反水,可是他们如果上下串通一气,中饱私囊的话,最后吃亏的不还是咱们自己吗?咱们如果请来那些有学历,有能力的人,他们缺乏的只不过就是一个平台而已,咱们给他提供平台,让他施展才华,可是一旦他羽翼丰满了之后人心思动怎么办?这一点,咱们不能不防啊?”

李立强终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全都说了出来,其实之前李逸帆和他所搞扁平化管理,各部门的领导位置能者居之的时候,他就有这个想法了,毕竟这些年来他接触的人层次不同,眼光也不同了,而且听得多了,见得多了,很多事情就变成了经验,所以他对于请经理来领导公司,很是有些担心,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如果要是一个用人不当,拿给集团带来的就是灾难。

“嗯,其实这些也确实都是问题,不过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举步不前了,老爸,你知道为什么那些人会选择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为什么会选择独立出去,另立门户没有?”

其实关于这样的问题,李逸帆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哦?为什么?”

“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因为利益,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付出和他们得到的不成正比。试想一下,如果你作为一个外来的领导人,带领着这个企业,每年赚取上亿的利润,可是公司给你开出的年薪还有奖金加起来也不过就是一百多万,这笔钱看起来不少,可是和他每年过手的利润比起来,那又算得了什么?所以我说啊,还是给的太少了!要想留住人才,又想用的住人才,那咱们就不能吝啬。老爸,你知道国外的那些大跨国公司的ceo,每年都赚多少钱?”

“赚多少?”

“如果他们领导得力的话,如果公司每年的盈利状况能够达到一定程度,那么他们就会得到公司总盈利的百分之三十甚至是百分之五十的提层。”

“什么这么多?”

目前国内的人力资源可以说是相当的便宜,一个普通的小工,每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就是七八百块,到一千来块的样子。

请个高级经理人要花这么多的钱,李立强当然会感到心疼了,其实这也正是在国内契约经理人一直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很少有公司的大老板愿意把公司的一般利润,拿出来分润给公司的管理层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付出于回报不成正比,这才让背叛的故事,在商界是屡屡发生,没办法谁让咱们华国的大财主们,都天然有着一种小农地主阶级的思维方式呢。

“哈哈,很多吗?老爸,你想想看,这一年下来,你什么都不管,最后等到年底有了收成的时候,你一下子就能拿走公司一半的收成,而最后这家公司还是属于你的,你说说那个划算?而且着另外一半的钱可不都是分给那个总经理一个人,还要分出很多来给下面的管理运营团队,让大家都能跟着吃肉喝汤,到时候你说这些中层管理者是会服从那个管理者,还是服从你?到时候就算有人带头像叛乱,他也要琢磨一下自己将要损失的利益,还有到时候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和他一起走。”

李逸帆微笑着对老爸说道,其实说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高薪养着那些有能力的人。

这些本来都是后世很多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所以他可以说是顺手拈来而已。

就比如后世的格力空调的领导者们,他们原先是一家私企,后来有成了国企,而成了国企之后,却并没有因为性质的转变,而像其他的国企那样迅速的堕落下去。

就是因为他们采取了高薪养人的手段,比如企业的几个重要领导者,都会有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分红权,虽然没有股权,可是这分红权每年就能给这些领导者带去数千万的收入。

最后当那些领导者退位的时候,哪个不是身价上亿的亿万富翁?而那企业则是越做越大,最后在国内的空调制冷领域,人家甚至成了独霸一方的霸主。

而其他那些种种家电私企,等到后来有有几家,有人家混得好的?

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拿来就可以用的。

李逸帆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又和老爸说了一遍,而这时候李立强也渐渐的被李逸帆给说服了,觉得这小子说的还是很有些道理的。

604。巨额利润

“老爸,这一年多了,咱们家的银行账上现在有多少钱?”

李逸帆看到已经把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于是就又问了一嘴,这几年家里的生意一直都有盈利,不过因为家族产业一直在扩张的缘故,所以基本树赚多少花多少的局面,当时李逸帆也并没怎么在意。

可是今年的情况就是大不同了,尤其是姐夫经手的曙光建筑公司,这家公司可是给家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从去年底开始,曙光建筑参与建设的诸多项目就已经完活了,其中以滨海广场为最,这个近两年来滨海市最大的市政工程,一经完工就立刻成了整个滨海市乃至是全省都最为耀眼的政绩项目。

而且这样一个号称亚洲第一大的滨海广场,对于滨海市这样一座以旅游为主导的城市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耀眼的光环。

围绕着这个广场项目,杨叔叔这几年就做了无数文章,比如今年开始举办的滨城啤酒文化节,还有在明年要召开的第一届滨海服装节等等文化项目,更是给滨城的旅游项目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当然这些都是滨海广场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好处,对于李家人来说,比这些更实际的是,光是这么一个项目,就给李家带来了三个多亿的收入。

而且还是刨除了各种费用之外的纯收入,这样的收益率可是绝对够惊人的,要知道整个滨海广场的建设工作,说实话都是非常的简单。

说白了就是简单的劈山,填海,平整土地而已,而李家在这份工程中,倒是靠着关系拿下了不少项目,而这些项目,其实比起盖大楼来说,要简单的多。

一个滨海广场的项目,就给家里带来了三个多亿的收入,然后就是曙光建设接到的其他一些工程项目。

要知道打造滨海广场,可不光就是开山填海,建广场那么简单,围绕着这个项目,还有一系列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比如安娜姑姑她们背后的财团,在滨海广场的后面兴建的十几座写字楼,还有市zhèngfǔ在滨海广场附近,修建的滨海市展览馆,以及博物馆,等等市政工程项目。

还有一些其他的房地产开发商,在滨海广场的西侧联手拿下了一片土地,在那边打算打造几个滨海的小区景观房项目等等。

这些项目,几乎曙光建筑都有参与其中,有的是全资自己在运作,有的是承包了部分的工程,而这些项目,每一个都是不得了,价值上亿的项目。

而这里面尤其是以市政工程的一些项目,还有安娜姑姑所投资的一些项目的资金回笼速度最快。

因为有着杨叔叔还有安娜姑姑的这层关系,这些项目对于李家来说,简直就是白送钱的项目,别的建筑公司如果承建了这样的项目,难免会与业主在资金上多多少少的有扯皮的事情。

尤其是那些市政工程,工程款压你个三年五年都是小事情,可是毕竟这曙光建筑公司的老板背景不一般,和杨书记那可是以子侄相称呼的,这样一来主管部门可不敢马虎,付款的时候绝对不敢拖拉。

至于安娜姑姑他们投资的那些写字楼项目那就更不用说了,这点小钱人家还没看在眼里,更何况曙光建筑的老板,还是安娜老板的侄子?所以他们付账的时候可是格外的痛快,甚至有时候连材料费,都会率先打到曙光的账上。

有了这么充裕的现金作为支撑,现在这曙光建筑发展的可是非常的痛快。

还有另外一个项目,就是和沙区区zhèngfǔ以及滨城商业集团一起搞的希望广场那个项目,现在也已经上马了,因为三家合作,所以项目进展的也很顺利,而且因为地段优越,哪里的房子是肯定不愁卖的,现在只不过才一开始宣布挂牌卖号,就已经被有心人给抢购一空了。

所以诸多的项目加到一起,李逸帆估计今年开始,光是这个曙光建筑,给家里带来的现金流,恐怕就不止十个亿,原本他并没把家里的产业怎么放在心上。

毕竟和他通过几次金融炒作所捞来的钱比起来,家里的这点产业实在是有点太小儿科了,可是最近因为可能要在澳洲收购DSI这个项目上花点钱,所以他这才开始惦记家里现在到底有多少家底。

李逸帆如果不问还好,这一问对面的李立强脸上立马就泛上油光,用红光隐现来形容绝对不为过。

“哈哈,儿子不说不知道,说出来吓你一跳啊,现在咱们家的账号上的数字你绝对猜不到。”

看着老爸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李逸帆就知道看样子肯定是赚了不少,要不然老头不能这么高兴,于是就配合着老头问道:“到底多少吗?老爸你别卖关子,掉我胃口,赶紧告诉我。”

“嘿嘿,那好吧,我告诉你,咱们家账户上,现在有十二亿八千万,怎么样,没想到吧?”

“多少,咳咳咳。。。”

李逸帆这时候刚刚一口水喝下去,然后马上就喷了出来,他感觉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没错,是十二亿八千多万,嘿嘿!我也是没想到啊,想想几年前,别说十二个亿了,就是十二万块钱,都还够让我头疼好半天的呢,没想到现在咱们居然有了十二个亿了。”

老爸越说越是高兴,又给自己点上了一颗烟,现在他的烟瘾也随着身份的提高变得大了起来。

“怎么有这么多?”

李逸帆简直有点不可置信的感觉,原本他以为曙光建筑公司,尽管生意做得好,可是才一年多的时间,就算有很多zhèngfǔ部门配合,但是能赚个五六个亿也就撑死了,就算在多一点,能有七八个亿也了不得了,可是他是怎么也没想到,现在家里居然有了十二个亿的现金流。

“嘿嘿,那好我和报报账吧,这一年多来,你大姐夫的曙光建筑公司,可算是缓过来了,再加上现在咱们市里的建筑市场行情好,所以确实是赚了不少钱,他参与的那几个项目,我就不多说了,你也知道,毕竟咱们家的关系在那呢,所以回笼资金都很顺利。曙光建筑公司,到现在为止给咱们家带来了差不多一共七亿八千万左右的收入,剩下的五个亿其中有三个多亿是凤凰酒厂贡献的,剩下的一个多亿,其中大部分是你的那个nǎi粉厂贡献的,还有咱们正阳酒店也不是吃素的,还有那印刷厂,虽然贡献不多,但是也没要咱们往里搭钱,你大姐的母婴连锁一直在扩张当中,所以赚了的也都花出去了,不过听她说,过段时间,就要开始全国招加盟商了,到那时候钱应该很快就可以回笼了。。。”

老爸掰着手指头开始给李逸帆算起了帐来,李逸帆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呢。

感情自己之前光是顾着琢磨曙光建筑了,却把其他的几个项目都给忘了,难怪会和自己想象中的有这么大的差距。

凤凰酒厂居然半年多时间就卖出了三个多亿的利润,这在这个念头,这可绝对是了不得的成绩。

要知道现在这个酒厂也不过才覆盖了东四省的市场而已,如果要是能够做到覆盖全国的话,估计几十个亿都能卖得出去。

几十个亿听起来好像很吓人,可是如果放到十年之后,任何一个国内的中型酒厂,那个一年不是销量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你就根本不配在这个圈子里混!

“逸帆,你那nǎi粉厂的表现现在很是火爆啊,我听人说,现在订单都已经排到几个月之后去了,这nǎi粉的质量好,价格还实惠,现在就是咱们滨城本地的市民想要购买,都快要轮到凭票供应的地步了,现在在市面上绝对是抢手货啊!在咱们省内不但是成了名牌,就连全国的其他各地,都有很多nǎi粉经销商专门找上门来,要谈代理销售的事情呢。而且从最近几个月的业绩报表上来看,nǎi粉厂的业绩增长可是有点迅猛的吓人的势头哦,几年上半年,这个厂子每个月的产值也不过就是几十万,偶尔上百万都顶了天了,可是从大上个月开始,这个厂的产值就没下过百万,甚至还有更往上攀高的架势,上个月这个厂子的产值更是一举突破了三百万,这增长势头,如果能够维持下去,我看到时候连凤凰酒厂也不遑多让呢,这样的一家好企业你可得看紧点。对了你和你那朋友能不能在说说,让他们那个节目,把咱们家的酒厂的广告也给打上去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