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蒋四小姐 >

第712部分

蒋四小姐-第712部分

小说: 蒋四小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逸帆这时候坏坏一笑:“你在这个部位加上一套换挡的幅机构,也就是加上一套行星齿轮,配合原来的cvt工作,从而可以加大变速器的变速比范围,还可以减小变速箱的体积,让它的工作更加有效。。。”

李逸帆随便一点拨,顿时就让周元超双眼放光,我靠,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之前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对了,有着这么一个幅机构,这不就解决了很多问题了吗?我靠,这个想法也太妙了吧。

周元超的双眼里一阵狂喜,对于他这样的技术宅来说,李逸帆的点播,简直就好比是灵丹妙药,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用。

1159。细化四缸机

眼前的周元超,就好比是老僧入定一般的看着,李逸帆手里拿着的简化图。

这些简化图,都是李逸帆根据自己对上辈子日产变速箱的记忆,手描出来的,那时候他也开过日产的车子,所以自己对日产的车子也做过相应的了解。

再加上日产在粤东的变速器工厂成立之后,他曾经化装成采购人员,到工厂里做过打探,所以对日产的一些技术也有一些记忆。

这辈子自己搞了一个车厂,日产的技术是不用白不用。

虽然他自己是个不太懂行的半桶水,但是他无需干什么都亲自上阵,只要把自己的大概想法说出来,然后让手下的研发人员去搞就好了。

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经过日本人千锤百炼证道过的好东西,自己如果不直接拿过来,来个拿来主义,那简直都对不起自己的重生这一趟了。

周元超在自己面前发呆,这说明他是真的懂了,并且琢磨进去了。

以他的能力,再加上他团队能给他的支持,以及自己的财力支持,估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搞出成品。

几年之后就能够推出量产产品,而且应该能够走在日产的前面,哪怕到时候就算和日产同期推出,也不怕。

难不成到时候日本人还能跑到国内来告自己山寨不成?

别做梦了,到时候只要那个岛屿的争端不灭,到时候日本人就不敢在国内炸刺。

君不见十几年之后,国内的诸多汽车制造企业。就一门心思的盯着日本人再炒。不光是汽车外形在抄。发动机也一样抄,底盘就更别提了,干脆就直接拿过来逆向开发。

怎么地?不服,你就去告!

这要是德国人,估计能把官司打到国际仲裁法庭,但是日本人却连个屁都不放,为啥?

因为他们知道中日之间的关系,他们要想在华国做生意。赚钱,那他们就必须要老老实实的接受华国这一套潜规则。

这也是日本人为什么,从来不把最顶尖的技术,拿到国内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好比丰田的雷克萨斯,明明有着不弱于bba的实力,可以在美国开工厂,可是却不敢在华国开工厂,为啥?

还不是怕咱们把他们的技术都给山寨走了,要知道雷克萨斯最牛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装配工艺。还有那套老师傅,带徒弟的培养制度。

那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李逸帆现在拿出来这些东西,干脆就是十几年之后,日产靠着多年的技术积累,而发展至大成的cvt第七代的技术。

现在被他拿出来,那几乎就等于绝了日产十几年之后的飞升之路。

要知道在日本的三家车企里面,丰田,本田名声在外,日产其实是一直最低调,最闷声发大财的。

在美国他们可以和丰田,本田三分天下,在华国,他们十几年之后,在丰田,本田全面败退市场的时候,更是逆流而上,成了日本三巨头里面的扛鼎公司,靠的就是他们这套独门的cvt技术。

节油,噪音低,换挡顺滑,这些可都是日产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

现在李逸帆把这套cvt第七代的技术给直接拿过来,现在也许还看不出效果,但是几年之后,当日产想推出他们的第七代cvt的时候,看到华国早就已经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不知道那时候他们心里会作何感想。

周元超和李逸帆讨论了一上午,又和李逸帆一起吃了午餐,然后才恋恋不舍的走了。

之所以说恋恋不舍,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两人有基情,而是因为李逸帆的脑袋里面装的东西,对他来说正是太宝贵了。

真不知道这家伙的脑袋是怎么长的,随随便便指点一下,都能让自己在某个领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在某个树林里一直苦苦寻觅出去的路,一直没有找到,可突然跳出来一个家伙,随便一指,就让你找到了出去的路,你说这种感觉爽不爽?

不过最后他还是被李逸帆赶走了,之所以要赶走他,那是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人要应付。

而这个人就是负责公司发动机研发部门的梁启明,这家伙是王忠发从原来的省城汽车里挖过来的。

其实之所以选择他作为负责人,也是无奈之举。

国内在发动机领域,实在是空白了太长的时间了,以前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内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汽车市场。

当时国内就买两种车型,一种是北汽212,另外一个就是解放或者东风卡车。

后来上汽和大众合作,引进了桑塔纳,一汽也跟着和大众合作,引进了奥迪,东风和法国人合作,引进了富康。

国内的汽车市场开始逐步成型,可是仅有的一点科研能力,也随着和外国车企的合资被阉割掉了。

对于那些合资企业的领导人来说,外国车企已经负责了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研发,甚至连生产人家都做完了,咱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生产的东西拿回来,然后组装到一起就行了。

而且那些产品,只要推出去就能赚钱,还何必花大价钱,自己来搞研发呢,这不是吃饱了承德吗?

就好比搞大飞机的负责人某图都说了,造不如买!

直接拿来就能用,又何必自己搞研发呢?于是那些原来仅有的一点研发的人员,也逐步被轮换到了其他的岗位上。

什么设计,研发,有那钱,还不如大家多发点钱来的实在。

所以尽管已经进入了新千年,可是这时候,国内关于发动机的研发来讲,几乎可以说就是个零!

国营合资车企就不说了,人家根本不高研发。

民营车企则是搞不起研发,搞发动机研发设计,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大手笔的投入的,而目前的国内,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人才。

所以奇瑞才会在和奥地利的公司联合搞发动机开发,说白了就是他们给人家钱,然后让人家去做实验,搞科研,最后得出成果却要共享。。。

而现在李逸帆头疼的问题,也莫过于此,即便梁启明他们以前就是搞发动机研发的,可是他们的功底,现在落后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设计什么的暂且先不说了,现在自己想要他们做的,就是先走好仿制的路子吧。

反正引进三菱的4g系列也算是经典,今后国内很多民营车企的发动机,几乎都是从4g系列演化而来的。

而梁启明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仿造。

“你们不光要盯着2。0和2。4两款排量,还有1。8,1。6的排量,甚至1。4的排量都要盯好了,今后咱们国内汽车发动机,要走的路,就是排量小型化,这一点绝对不会差。”

李逸帆对梁启明交代到,梁启明听了这话,却脸色有些不愉。

“李总,不会吧!我看现在的高端车,可都是3。0以上的排量,而且都是本着v6或者v8去的,人家德国人甚至连v10,v12都搞出来了,咱们为啥就只盯着四缸机?”

这年头人们对小汽车的观念就是马力越大越牛逼,缸数越多就越豪华,全然不懂得市场,对于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的趋势,完全没有多少判断。

要知道十几年过后,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进口国,每年从中东进口数亿吨的石油,国内还面临着雾霾等等问题,国家对于机动车保有量不得不进行限制,甚至还喊出汽车油耗,必须在xxx年,减小到6。9以内的口号,由此可见未来国内汽车发动机发展的趋势。

那就是要小型化,轻量化,将来节能减排,和新技术,才是发动机的主流趋势。

四缸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主流。

当然这些现在还没法和梁启明一一细说,所以李逸帆只能另外换了一个说法。

“梁师傅,我这么说,也是为了夯实基础。咱们现在连四缸机都搞不定,还去搞什么v6?搞什么v8发动机?你看看人家德国人,尤其是大众,光是四缸机,就搞出好几款类型来,2。2排量的,1。6排量的,还有他们的下一代高尔夫号称1。4排量,而且小排量并不意味着马力就一定要小,你看看人家给发动机加上涡轮增压,还加了机械增压,那功率一下就上去了,所以我琢磨着,咱们是不是最开始也是走小而精这一步。你看看本田的思域,他们的1。6发动机,光靠一个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就能让功率得到那样有效的提升,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往新技术方面琢磨琢磨?”

李逸帆的这番话,梁启明就爱听了。

不想搞大排量的发动机,可是却并不意味着他排斥新技术,如果把这些新技术都整合到一台小型发动机的话,那这台小型机,有没有可能去和大发动机拼功率?

嗯,这个想法有点意思。

老梁也听进去了,而李逸帆看他这摸样,也算是放下心来,终于又说服一个。

老梁啊,老梁那v6,v8什么的你就别琢磨了,你就给我把四缸机搞好就行喽。。。

1160。激将

“李总,这么说,咱们今后还要搞涡轮增压喽?”

老梁又问了一嘴,其实涡轮增压这东西,老早就有汽车企业在用了。

最早是欧洲人在用,可是后来欧洲人发现这东西,用到汽车上之后,动力是争强了,可是油耗却一点都没少,而且后期的维护保养还特别麻烦。

那涡轮可是非常金贵的,再加上那时候的材料不过关,一般四万公里就要换一颗涡轮,而一辆新车四年之后的残值,能不能比一颗涡轮值钱还是个事儿。

于是很快欧洲人就抛弃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后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日系车为了和欧洲品牌拼性能,又再度把涡轮增压给引入到自己的发动机上。

曾经造就了一时的辉煌,大名鼎鼎的本田红头巾,三菱evo,斯巴鲁的翼豹,日产战神gtr,都是那个时候鼎鼎有名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些发动机不但造就了日本车的辉煌,又重新把涡轮增压器带回到了汽车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只可惜,好景不长,这些涡轮增压发动机辉煌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也被日本的厂商抛弃了,原因很简单,就和欧洲厂商多年前遇到的问题一样,材料不过关,后期的维护成本太高。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量产车里依旧在坚持使用涡轮增压器的也就那么几家,三菱的evo,斯巴鲁的翼豹,还有就是奥迪。

但是普通的家用轿车。一般都不会装这玩意。毕竟家用的一般都是买菜车。没谁会开着买菜车出去飙车。

所以装一颗涡轮,有点得不偿失。

而且到目前为止,在国内销售的涡轮增压车型,就只有奥迪一家,虽然大众一直在宣传,涡轮增压就是高科技的代表,可是这也就能糊弄一下不懂行的外行。

至于懂车的人,一般都不会相信奥迪那一套。尤其是搞汽车研发的,和开过奥迪车的。

这年头的奥迪,因为一直是官车的首先车型,所以在国内已经是成了气候,被很多人视为不弱于奔驰宝马的高端车型,而且还带涡轮。

可是开过奥迪车的人都知道,现在奥迪带涡轮的两款发动机1。8t和2。2t这两款,都有烧机油的毛病。

而且在寒冷的地区,因为烧机油的问题,一旦进入冬季。因为摩擦不均匀,经常会面临拉缸的危险。

一旦要是发生这样的问题。那么换发动机就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德国佬宰起华国人来,可是从来不手软,换一台发动机,他们敢跟你要十四万。

所以这年头,出了家底丰厚的商人,一般普通人是不敢买奥迪车的。

老梁搞了这么多年的发动机,奥迪车也没少摸过,对于奥迪的毛病他在清楚不过,作为一个发动机工程师,他所了解的就是,奥迪的发动机之所以有这样的毛病,和他们装的涡轮有着很大的关系。

现在这小李老板居然说要去搞涡轮增压发动机,他就不能不但心了,如果咱们的发动机搞出来,也有和奥迪一样的毛病那可咋办?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目前世界上能够生产制造车用涡轮增压器,而且玩的最好的,就那么几家企业。

头号no。1是美国的霍尼韦尔,这家公司可是这个行业里当仁不让的巨无霸,人家生产的涡轮,主要是用在飞机,舰艇,和军用车上的大家伙。

至于家用车用的涡轮增压器,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可有可无的东西。

第二把还是美国的,是博格华纳,这家公司和霍尼韦尔比起来,就有点不着调了,涡轮增压也搞,机械增压也搞,变速器同样搞,样样搞,样样都不精,但是好歹也算是有些名气。

然后就是德国的卢克,虽然是一家德国公司,可是在这个领域和前两家比起来,完全是不值一提。

最惨的就是第四位的三菱,他们的涡轮增压器,全部是照着美国佬的扒下来的,甚至比起卢克还是不如,但是即便如此,他们的涡轮增压器,已经足够笑傲亚洲了。

至于国内,那就只能用呵呵两个字来形容了,到目前为止,别说是车用涡轮增压器,就是一直吵嚷了很多年的飞机,和船用的涡轮增压器,都还没搞定。。。

坐在对面的小李老板,居然说要去搞涡轮增压发动机,这不能不让老梁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有点太好大喜功了。

老梁有老梁的想法,可是李逸帆也有自己的想法,现在这年头,乍看起来涡轮增压器就是个鸡肋,也就能糊弄一下国内对汽车文化根本不了解的民众。

在国际上,涡轮增压一直都不是主流产品。

可是几年过后,随着石油价格逐步的向上攀升到一百美元一桶以上,欧洲,美国对汽车污染和排量限制的越来越严格之后,涡轮增压器必将会成为未来汽车发动机发展的主流。

因为对排量要求的限制,在不加大排量和缸数的情况下,要保证发动机的功率不变,甚至还要比以前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