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且试天下 倾泠月 >

第50部分

且试天下 倾泠月-第50部分

小说: 且试天下 倾泠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夕一凝眉,心头一跳,随即沉声吩咐道:“进来!”   
  殿门推开,裴求急奔而入,一进殿即跪下,匍匐于地:“公主,大王他……大王他……”   
  殿中一片沉静,众人瞬间都明白怎么回事了。   
  “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片刻后才听得风夕的声音响起,沉寂中,她冷静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是。”裴求退下。   
  “修将军。”风夕唤道。   
  “久容在!请公主吩咐!”修久容躬身上前领命。   
  “现在起风都的警卫由你负责,王宫内外给我严格把关,宫内之人若无我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若有要强行出入者,先抓了,容后我处置!”风夕冷声吩咐道。   
  “是!”   
  “徐将军。”   
  “在!”   
  “厉城之事交由你了。”   
  “是,徐渊定不负公主所嘱!”   
  “齐将军。”   
  “在!”   
  “风云骑我要它随时候命!”   
  “是!”   
  “林将军、程将军。”   
  “在!”   
  “发出王令,召令各城守将,无须回都奔……无须回都,叫他们原地待命,各自尽好本职!”   
  “是!”   
  “就这些,其他等……等我再定!”   
  “是!恭送公主!”众人齐齐跪下。   
  风夕平静地走出大殿,但一到殿门外,她即速往英寿宫而去。看似不紧不慢,但所有的宫人都被她甩在身后远远的。   
  刚到英寿宫,即听得里面传来震天哭喊声。   
  风夕走入英寿宫内,便见父亲的那些姬妾们哭作一团。   
  “公主来了!”   
  此言一出,哭声即止,所有人都看着风夕,自动让出道来,让风夕走近王床。   
  王床之上,风王双目已闭,但面容平静,去得极为安然,似了无遗憾。   
  风夕在王床前跪下,执起风王冰冷的手,低声唤了一声:“父王。”   
  但风王却永远也不会回答她了。   
  风夕紧紧握住那双冰冷僵硬的手,使劲地摩擦着,但毫无反应,毫无暖意!   
  终于,风夕放开风王的手,呆呆凝视风王的面容,而身后又响起了嘤嘤的啜泣声。   
  抬手抚住双眸,紧紧抚住,双肩怎么也无法抑制地微微抖动。内力深厚的她,此时的鼻息却是身后不懂武艺的众姬妾们也可闻。很久后,她忽然站起身来。   
  “裴总管。”声音略带一丝沙哑。   
  “老奴在。”裴求上前。   
  “国主后事全权交给你办,但有三点,你须记住。”声音已转清冷,风夕转身审视这位老宫人,双眸似刚被水浸过一般,清清亮亮,却又透着凛凛寒光。   
  “请公主吩咐。”   
  “第一,国主王棺移入含露宫,取宫中千年寒玉镇守,待一月后再发丧。”   
  “第二,这一月内,宫中之人无我手令者不得出宫,违者以犯宫规之罪抓获,押入大牢,禀我再处置。”   
  “第三,在国丧中,宫中所有人都给我严格守好宫规国法,若有任何人趁机作乱,全部给我送进内庭司!”   
  “听到了吗?”风夕声音低而冷肃。   
  “老奴遵令!”裴求被风夕寒光凛凛的眼眸一射,只觉心神一凛,赶忙提起十二分精神。   
  “至于各位夫人,”风夕眼光再扫向那些依然低泣的姬妾们,声音温和中带着一种威严,“请一月内在各宫内静养,替父王守孝吧。”   
第108节:风国惜云(6)     
  风夕移步走向殿外,走至门口时却又脚下一顿,回头看一眼那些女子,有些年华已逝,有些风韵犹存,有些却正青春年少,心头微微一叹:“一月后,是去是留,本宫让你们自由选择。”   
  风国王宫内有一座踏云楼,是整个王宫最高的建筑,登上楼顶,便可俯视整个风都。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洒下满天红晕,踏云楼高高耸立,披上那袭天赐的红纱,在暮色中,美得有几分孤艳。   
  踏云楼上,风夕倚栏而立,翘首望着那已隐入山峦背后只露一小半脸儿的红日,天地间最后的那一缕晕红映在她脸上,投射入那一双木然、朦胧、覆着丝丝薄冰的眼眸,却依然未能增一丝暖意。地上曳着长长的倒影,孤寂而哀伤!   
  “你还要在那站多久呢?宫中人可都是提心吊胆的,怕你一个闪失,便从上面跳下来了。”   
  楼下,丰息闲闲地倚在一排汉白玉栏杆上,抬首看向她问道。   
  “我下来了!”风夕忽然从上面纵身一跃,竟真从那高达二十丈的楼上跳下来了。   
  “女人,你真是疯了!”   
  丰息一见不由喃喃念道,可身子却不由自主地飞起,跃向半空,双臂一伸,接住了风夕。但风夕下坠力道极大,虽接住了,却跟着她一起往下坠去,眼看是要一起摔在地上了,只不知是摔个全死还是摔个残废。   
  “我也疯了!竟做这种蠢事!”丰息叹道,可双臂却下意识地搂紧怀中之人,低首一看,竟还看到她脸上一抹浅笑,“女人,你用真本事杀不了我,难道要用这方法谋杀我不成?”   
  “黑狐狸,你怕死吗?”   
  刚听得她这一说,然后丰息只觉腰间一紧,下坠的身子止住了。   
  原来是风夕飞出袖中白绫,缠住了三楼的栏杆,她左手抓住白绫,右手挽住他的腰,于是两人便吊在栏上了。   
  丰息足一着地,双手便一抛,想将风夕扔在地上,谁知风夕早有警觉,身子一个旋飞,便轻轻巧巧地落在地上。   
  “女人,你想追随你父王而去吗?”    
  “跳下来就像飞翔一样,好舒服的感觉啊!”风夕抬首望着踏云楼悠然而道。   
  “以后想再尝试时,请上苍茫山顶去!”丰息说完转身离去。   
  “兰息公子。”   
  身后传来风夕的唤声,清晰而冷静。   
  丰息止步回头。   
  “你之所以与我相交十年、之所以跟我到风国、之所以现在都不离去……甚至……你之所以……未娶华纯然,不就是想要风云骑吗?” 风夕眼光雪亮如剑,紧紧盯住丰息。   
  “是吗?”丰息微垂眼睑,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笑笑反问。   
  “我可以给你!”风夕手一挥,白绫回袖,她走近丰息,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住他,神情肃穆,“五万风云骑以及整个风国,我都可以无条件地送给你!”   
  丰息闻言只是微微一笑,转过身,抬首看向那高高的踏云楼,半晌后才几不可闻地道:“这个理由无懈可击……好像没有……不正确的!”   
  风夕看着他的背影,笑笑。   
  这一刻,两人似乎都有些无力,有些疲倦。   
  “按照祖制,我会在三天后继位为王。而华国大军的先锋应在十天左右即会抵达厉城,一月内我定退华军!而一月后……”   
  风夕看向那西方,想抓一缕残阳最后的余辉,却只看到刷得鲜红的宫墙,红得如血。   
  “一月后,我自会以风国女王的身份诏告天下,白风国与黑丰国缔结盟约,誓为一体!那时,你也应该拉开你征战天下的帷幕了,到时风云骑我会双手奉上。”   
  风夕说完即转过身往浅云宫走去。   
  “为什么?”丰息忽然叫住她。   
  风夕脚步一顿,却未回首,沉默片刻后才答:“你想要,便给你,如此而已。”   
  “惜云公主。”   
  风夕走不到一丈,身后又响起丰息的唤声。   
  “现华军将至,与风国开战在即,皇朝决不会袖手旁观,时机到时定会派出争天骑参战,以夺风国。而若北之丰国此时也加入战争,你风国腹背受敌,风云骑虽雄武,但到那时风国却也只败亡一途!”   
  说至此他声音一顿,然后又继续说道:“你也不过是以风云骑为饵,以换我承诺墨羽骑不对风国出兵,让你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与华、皇两军决一死战!以保全你风国!”   
  丰息走至风夕身后,手攀上她肩膀,将她身子转过来,却看到一张毫无表情的面孔,只有一双眼睛闪烁着冷淡的光芒。   
  “我知道你一直瞧不起我,瞧不起我的筹划谋算,瞧不起我的巧取豪夺,瞧不起我的深沉心机,但是……现在的你与我又有何区别?又能比我高尚到哪儿去?不过都是在算计谋划,以利取利罢了。”   
  丰息脸上少有的退去那雍容的笑容,变得冷厉,一双眼睛寒芒如针。   
第109节:风国惜云(7)     
  “兰息公子,在这个天地间,在这个位置上,有谁会是纯净无垢的?”风夕无波无绪地开口,然后抬首看向天空,此时天色已暗,那一层黑幕正要轻轻笼下,“那个干净的白风夕,她只存于江湖间。”   
  说完掉头而去,身后,丰息看着她的背影,手忽地握紧成拳,良久后叹一口气,也转身欲回自己住的青萝宫,心头却忽地沉闷。明明刚才已得风夕承诺,许下了整个风国,这是何等的喜事,可为何心情竟怎么也无法再兴奋起来?仁已十七年四月十五日。   
  风国惜云公主在风王宫紫英殿继位为王,这是风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女王。   
  各国之王继位本应上国书呈报皇帝,但近十年来,各诸侯国已对祺帝视若无睹,不朝见不纳贡,已各自为国为君,因此已省却此礼。但风夕继位却修国书派人专程呈报祺帝,并发诏通告天下。   
  仁已十七年四月十八日晨,紫英殿。   
  这是新王继位后的第一次早朝,风夕身着玄色王服,头戴以红玉为骨、嵌以八百八十八颗南海珍珠的王冠,高高端坐于王座上,透过王冠垂下的细密珠帘看着殿下三跪九叩向她参拜的臣子,听着他们响彻整个大殿的洪亮恭祝声,恍惚间有丝明了,皇朝、丰息他们为何会如此着迷于争夺天下,那种万万人之上的感觉确实让人飘飘然!    
  “有本奏来,无本退朝!”内侍尖细的嗓音在大殿响起。   
  “臣李羡有事启奏。”一名武将排众而出。   
  “讲。”风夕沉静的声音响起。   
  “臣今晨收到急报,华国华王率十万大军向我国边境压来,请我王定夺!”   
  此言一出,众朝臣哗然。   
  “李将军,华军现离边境还有多远?”风夕却不慌不忙问道。   
  “其先锋约距七天路程。”   
  “知道了,你先退下。”   
  “是!”   
  李羡才退下,诸朝臣已顾不得王还在殿上,有些吓得脸色发白,有些已在窃窃私语,有些不断抬头窥视王座之上的人,想从这位年轻的女王脸上找出几分慌乱。   
  风夕俯视殿下群臣,心中冷笑几声,都怪父王平日精力都放在他那些琴棋书画花鸟古玩上。而风国,内近五十年未曾有过动乱,外不主动与他国动武,比起其他五国来说,相对安定多了。但安逸久了便养出了这些好吃懒做只会享受的臣子,幸好……幸好还有几个能用的!   
  “各位大人都听到了吧?”清幽的声音压过那些私语声。   
  “臣等都听到了。”诸臣齐声答道。   
  “各位大人有何高见?”   
  此言一出,底下便安静了。   
  “怎么?各位大人都白长了一颗脑袋白长了一张嘴吗?”风夕的声音冷了几分。   
  “臣认为还是议和为佳,这可免我国百姓受苦。”一名年约五旬、三缕长须的大人道。   
  “哦?议和?请问向大人,怎么个议和法?”风夕声音温和有礼。   
  “华军挟势而来,不过是想得些金银城池,我国可将阳城、原城、厉城三城相送,再送金叶十万,我想华王定会退兵。”向大人摇头晃脑答道。   
  “哦……”风夕不喜不怒,拖长声音哦了一声,然后再问,“请问各位大人是否同意向大人之说?可还有其他提议?”   
  “臣认为议和之说可成,但割城即可,无须再送金叶十万。”   
  “臣认为不可割城,但可送金叶二十万。”   
  “臣认为凭我风国十万禁军及风云骑之威名,可与华国一战。”   
  “臣认为可先战,败则议和。”   
  ……   
  风夕听着底下的议论声,心中感慨不已,若自己是个足不出宫门的王者会如何?是否即任他们一干人说什么便听什么、做什么?   
  看看底下说得差不多了,递个眼色与侍立在旁的内侍,内侍明了,一声咳嗽响起,然后用尖细的嗓音喝道:“肃静!”   
  群臣马上噤声。   
  “李将军,你认为该如何?”风夕问向刚才退下后即一声不吭的李羡。   
  这位风国的大将军李羡此时四十有五,正是壮年,身材虽不高大但极为结实,武艺高强,为十万禁卫军统领,前代风王极为信任。自十五年前华国伊城一战成名,也是天下有名的将领。   
  “李羡愿领禁卫军前往厉城,与华军一战,定不让华军踏入城门半步!”李羡沉声道。   
  “总算有个说人话的!”风夕冷冷一声低笑,虽笑,却让底下之人全打了个哆嗦。   
  在风王还在世时,风国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王是惜云公主!   
  风王曾亲口赞道:“惜云文能治世,武能安邦!”   
  惜云公主十岁曾作一篇《论景台十策》而才盖当年的状元,十五岁作《论为政》将治世之道阐述得条理分明,精辟犀利,令天下才子倾倒!而后作的《八行诗》、《集花词》等诗词则为闺阁女子所喜爱而至人人能诵。   
第110节:风国惜云(8)     
  而说到武,众臣不由更是冒冷汗。想惜云公主十二岁时曾一剑斩断禁卫军大将李羡将军的龙环大刀!十四岁时以三丈白绫独战五百名将士,而最后的结果是五百名将士手中兵器全部被白绫绞上看武台!更不用提她一手创建的风云骑。风云骑任何一将的威名现今都在李羡将军之上!   
  风王对惜云公主言听计从,风国真正的决策者早就是公主殿下了。若非公主常年不在宫中,这个王位或许几年前便是她的了。   
  “冯大人。”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