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官场之风流人生 >

第363部分

官场之风流人生-第363部分

小说: 官场之风流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待。

    沈淮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近期内,就把新浦开区升格为省级开区,抓招商引资工作,把开区的大框架拉出来,然后再考虑插手霞浦县的其他工作。

    新浦开区的升格,会直接有一批副科、正科甚至副处级的位子出来,这对基层绝大多数官员,都可能是一辈子都在孜孜以求而不得的位子。

    虽然各方面形成的默契,是由沈淮全权决定开区两委班子的人选,但沈淮不能说真就把这些位子都捂在自己的手里,很多方面的利益需要平衡。
正文 第四百九十二章 位子
    听沈淮要他推选、把关新浦开发区两委班子的人选,陶继兴笑了起来,倒不是说他觉得真可以将开发区两委班子的人事权揽过来了。

    陶继兴这些年能在官场屹立不倒,关键还在他知道什么时候能进,什么时候能退——虽然大多数中层官员对当下诡谲时局不甚了了、胡乱猜测不到要点上去,陶继兴这些年却是盯着梅溪镇如何搅动东华的风云,掀起壮阔的波澜,更不要说东华当下权力格局的成形,皆是沈淮一手促成。

    表面上,吴海峰、杨玉权、熊斌三人将在市一级权力格局里,代表梅钢系的权益,但陶继兴心里里清楚沈淮是梅钢系的核心地位非他人能替代,也清楚梅钢系将来要在东华与以陈宝齐、梁荣俊等人为代表的赵系分庭抗礼,其他人都不是无可或缺,唯独沈淮缺不得,更遑论沈淮背后的强大宋系。

    陶继兴仗着自己是县委记,跟沈淮争在霞浦县的主导权,不是自找不痛快吗?

    不过,陶继兴也怕沈淮过于强势,叫他这个县委记完全沦为他沈淮的应声虫,这也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只要是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又何況是在霞浦当了多年一把手的陶继兴?

    沈淮之前的跋扈是出了名的,陶继兴自然也有这层担心,这些天来,他心里一直都在琢磨以后怎么跟沈淮相处的问题,就怕沈淮下车伊始就咄咄逼人。

    此时听沈淮在开发区两委班子的人选上问计于他,陶继兴心里就舒坦,当然也不会真就不知进退的把开发区的人事权真揽过来,笑着说道:“霞浦县多年都是地处一隅,说句实话,很多干部眼光都有些局限,见识不够,怕是跟不上大格局发展的步伐。就说招商工作吧,县委县政府里能说几句外语的人都没有,更不要说跟外商流利沟通了。以省里对新浦开发区未来的期待,我觉得两委班子还是要大力从外界引进人才。梅溪镇这两年来,人才出了不少,能不能交流一批到霞浦来?”

    “这个问题我也有考虑过,”沈淮说道,“梅溪新区也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能用的人手也都在岗位上,抽不出来;我也是说了很多好话,杨市长才同意放宋晓军到霞浦来,给我到开发区做两委后勤保障工作。不过,话也说回来了,像梅溪郭全、黄新良等人,也都是在做事中成长起来的,霞浦的一些青年干部,也许眼下眼界有些窄,但同时也说明他们的成长空间很大。开发区两委及各局,挂牌工作可以缓一缓,但各种事情要马上着手干起来,没人不行。陈兵主任推荐了戴泉等人,我觉得戴泉把新浦镇基层党政工作兼起来之外,精力也就有限了。除了基层这外,两委的人资、财税、规划、国土、产业、招商、住建、劳保、公安、人防等口子,都需要用人。陶记你在霞浦县工作多年,还兼任党校校长,对霞浦县青年干部的情况,要比我们了解得多。”

    陶继兴点点头,沉吟起来。

    新浦将来的格局,至少在副县级。

    照省里对东华市将来的定位,新浦也有可能直接升格成正县级开发区,甚至有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可能——即使不能一步到位,但这个大的趋势,还是能够看到的。

    大家为什么会在官场上要斗得你死我活,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好吗?

    说到底还是僧多粥少。

    就以霞浦县来说,行政事业编制人员愈四千人,乡科级中层职务才有两人,而真正站在霞浦县官场生态链顶端的县处级领导,把四套班子都加在一起,也不到二十人。

    这个顶端不仅仅意味着是霞浦县官场四千人生态链的顶端,同时也意味着是霞浦县九十万人口生态链的顶端。

    就是这么一个格局,谁想往前移一步,就非得把别人当成尸骸踩在脚底下不可,怎么可能不血腥,怎么可能不尔虞我诈?

    沈淮报的这些位子,将来至少是正乡科级,将来甚至还有可能是副县处级、正县处级。

    这些位子的正职自不用,便是副职,也将是人、千人争抢的局面——陶继兴也知道,他这时候谁上去,仅这份知遇之恩,就足以绑住别人一辈子;但他同时也知道,这些位子大概是霞浦县近期来能拿出来分肥最大的一块蛋糕。

    陶继兴考虑一会儿,说道:“既然你对我这么信任,你看这么着可不可以?”

    沈淮点点头,等陶继兴继续说下去。

    “就两委班子及开发区各局,是不是让常委班子都分别推荐三到五名人选,基本条件由组织部来考察,由记办公会来决定最终人选……”陶继兴征询的看着沈淮,等他最终决定。

    照陶继兴这种利益均沾的办法操作,虽然老套些,但也能平衡县常委班子成员之间的利益,把可能会有的阻力,化为推动新浦开发区快速建设的动力。

    沈淮点点头,说道:“还是陶记您来掌舵稳当,等会儿我们就在常委会议上出来,看其他人会有什么意见?”

    陶继兴笑着点点头,沈淮把这么一块大蛋糕让出去给大家分食,他才不相信其他人会有什么意见。

    说到底这也是大格局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以前都一个萝卜一个坑,好不容易有一个位子空出来,大家闻着腥味自然要蜂拥而争食,慢一步连骨头渣子都吃不到。

    现在无非是吃得多跟吃得少的问题,沈淮,以及背后在新浦钢厂项目上出力颇多的陈兵,想直接推荐的人选有限,就三五个人,那空出来的副乡科级以上名额,少说有二十人,足够大家分的,自然没有必要斗得血肉模糊。

    **************

    到时间,县委办主任耿波敲门进来,醒陶继兴、沈淮到小会议室去;葛永秋及其他常委,也都踏着点走进来。

    大家都以为下午的会议,不过走过场把沈淮在霞浦的地位正式确定下来而已。

    对早就决定、没有什么讨论余地的会议,大家不会公然抵触什么,都知道在这个时机跟陶继兴、沈淮对抗是何等的不智,但也正因为如此,大家也就不起兴致来。

    在沈淮接替戴泉兼任新浦开发区党工委记、管委会主任,原党工委记戴泉担任新浦镇委记的议题毫无疑问的获得讨论通过之后,陶继兴就及开发区两委班子的推选问题,大家的兴奋点顿时燃了起来。

    虽然每个常委推荐三到五名候选人,最终有近一半人会在记办公会上给削下去,但也意味着每个常委至少能拿到两个副乡科级以上的位子。

    想想以往为一个破坑都有可能争得头破血流,眼见有这么多的空缺拿出来给大家分,怎么叫大家不兴奋?

    陶继兴看着大家眼里的欣喜之色,轻敲着桌子,跟分管党建、组织的副记顾金章,说道:“候选人的筛选工作,还要顾记你跟杨部长把好关;县里一定确保挑选的给沈记都是精兵强将。要是随便找一些歪瓜裂枣塞给沈记,沈记到时候不接收,那就是你跟杨部长没有做好工作啊。”

    有时候裙带关系不可避免,但考虑到新浦开发区将来的定位,陶继兴也不得不事先打一下预防针,免得大家兴奋过头乱搞一通,叫沈淮对他也失去信任。

    大家也都能听懂陶继兴话里的旁敲侧击之意,都笑着跟顾金章说道:“顾记是要把好关,新浦开发区将来代表霞浦的新形象,不把好关是不成。”

    有梅溪这个例子在前,谁都想象新浦将来的发展前景有多广阔。

    现在能看到还只是一些实权职务,但是将来跟这些职务相关联的,则可能是数千万甚至数亿的庞大利益。

    谁都想把最亲近的人送到这些位子上去,但是同时也明白,把这些人送进去,并不是就可以了——沈淮的地位也许是超然的,但不意味着以后开发区两委班子内部就不存在激烈的竞争。

    这时候把一个没有能力、不知进退的人送进去,不能生存下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可能就此失去沈淮的信任,以致连累自己在整个发展的大格局里给彻底淘汰下来。

    能坐在这个会议室里的,也是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谁手下都有一班子嫡系亲信,其中不乏精于奉承阿谀的,也有不得不照顾的以前领导或亲朋故友的子女,当然也少不了几个能干事、能撑住场面的。

    葛永秋意兴阑珊的坐在那里,看着众人激动跟兴奋的样子,似乎之前事不关己的态度根本不存在似的,似乎他们从来都在关注跟关心着新浦开发区的发展。

    就像虞成震今天不得不陪同沈淮到霞浦来赴任、以示表态一样,葛永秋知道有时候大势不是个人所能逆的。

    在会议结束之际,沈淮又跟分管组织部的顾金章以及组织部长杨立说道:“开发区的招商工作,需要有通外语的人才。我想直接从县中调两到三名英语教师过来应一下急,这样也不至于影响到县中的教学工作,县委组织部能不能出面跟县中协调一下?”

    面对沈淮这个要求,顾金立与杨立自然一口答应下来,说马上就跟县中联系,让县中那边推荐人选,让沈淮挑。
正文 第四百九十三章 无形的阻力
    w沈淮紧急要用人,县委组织部那边自然也不耽搁,下班之前就立即电话打到县中,要求学校推荐人选,档案关系暂时不转,以借调的方式先调两到三名口语强的英语教师到县里做招商工作。⒈⒋⒋书!院无。;弹窗 ;。⒈⒋⒋GO。COM。。。。。

    霞浦县虽然说在梅溪、鹤塘两镇划出去还是有着九十万人口的大县,但城关镇也就那么大点地方,有什么风吹草动,很快就能传个遍何况县中这边接电话的教师,在把话带给校长之前,就碎嘴把消息先传了出去。最新小说“”

    王卫成上完最后第四节课回办公室,暮色已深,见英语组的老师们,不管晚上有没有夜自修的,都没有离开,而是挤在办公室热切的议论着什么,他笑着走进来:“都在聊什么国家大事啊,以前跑得比风车还快,今天怎么一个个都耗这里,难道有人管饭啊?”

    “王老师,你还不知道啊?”有个女老师见王卫成走进来,当下把县里要从学校借调英语教师一事始末说给他听,说道,“县里强调要口语好的,只是我们在学校教英语,口语好的可没有几个,王老师你最有希望了……”

    八十年代初,国内对干部队伍提出知识化、年轻化的要求,教师作为当时最庞大、也是最主要的知识群体,给借调到党政部门工作、继而担任要职的现象比比皆是。最新小说“”

    十多年时间过去,干部队伍建设日益正规,很多地方甚至官满为患,对教师这个群体来说,八十年代初的风光早就不再。

    谁想摆脱吃粉笔灰的生活,调进党政部门工作,无不是削尖了脑袋想办法。

    这样的借调机会就显得弥足珍贵。

    王卫成虽然有他的原则,又不是什么不食油盐酱醋、人间烟火的圣人。

    虽然有些自知无望的教师酸溜溜的说借调只是借到县里当苦力,档案还保留在学校,又不是正式的工作调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给退回来,落个什么都不是,王卫成却知道借调通常是正式调转的第一步,只是不是实在能力太差或者不会做人得罪了谁,给退回来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王卫成砰然心动,不过面对他人的鼓动也是不动声色,笑着道:“县里要人,多要求成熟稳重的老资格教师,你们看我,哪里老了?”跟旁人插科打诨了几句,就丢下教案,离开办公室,也没有回家,直接跑到县中医院,找到妻子商量。

    换作以前,王卫成不会心动,他知道在霞浦县要调进政府部门有多难,这不是你有没有本事的问题,更在乎你有没有关系;但经过昨晚,王卫成就想着试一试,有时候有些脸面还是要抹下来的。

    徐惠丽拿不了什么主意,说道:“这之前都没有听到有什么风声,突然就要从学校调人,会不会跟沈淮今天到霞浦担任副书记有关?要不要我打电话找黛妮问问?”

    “不能吧?”王卫成有些不大确定的说道。

    在他看来,要是县委组织部迟几天从县中调人,他还会将这事跟沈淮联系起来,但不大认为沈淮到霞浦上任第一天,在什么都没有安顿下来的时候,就直接插手具体的事务。

    “我打电话给黛妮问一下,总归没错的,”徐惠丽说道,她担心丈夫死要面子,错过这次调到县里的机遇,“要不,我们打电话给黛妮问一下沈淮住哪里,直接去找他?”

    “要是这事跟沈淮有关系,也是要到最后一步才去要找他,”王卫成说道,“要是跟他没有关系,现在就找他也有些突兀……”他知道像沈淮这样的人物,不可能说凭着这点关系,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就直接把你拉到县里去,顶多是到最后一两步的时候,托你一把。

    很多事情王卫成都没有更具体的消息来源,自然怎么猜也猜不透,犹豫了一会儿,跟妻子说道:“还是先给小熊打电话问一下……”

    王卫成拉着妻子,到县中医院外找公用电话,打电话给熊黛妮,先连打两通电话都是占线。看到有人过来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