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官场之风流人生 >

第51部分

官场之风流人生-第51部分

小说: 官场之风流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目光平视着她高高耸起的胸脯,以往还觉得她的身段美在亭匀,没想到胸脯也这么高,给略有些紧身的毛线衣收着,腰肢下到胯,显得丰满紧圆。

    沈淮抬起来头,看着陈丹脂白如玉的脸蛋,心里是多么渴望告诉她,对她心动跟痴迷,不是这十天半个月,从四年前的初见,她那清涩而无瑕的美就在他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迷恋如此之深,内心也涌动着难以抑制的冲动,但太直接,也许会叫她误以为只是为她的身体,只是她的外表容颜所迷……

    沈淮不得不强按住心里的情、欲涌流,放开手,不再握她那细嫩的手,心想古人拿柔荑形容女人的手,也真是恰当,两个字就把“温滑柔软”的感觉道尽。

    沈淮要陈丹坐在自己的跟前,问道:“你以后有什么打算?钢厂的事情忙过去,我就会找何清社说清理编制的事情……”

    “之前人生一团糟,总以为再坏不能坏到那里,也就没有认真的考虑过,”陈丹在沈淮身边坐下来,侧身靠着桌子边,手支着下颔,整个身子侧出优美而性感的曲线,而她慵散而无防备的身姿,也叫沈淮看到心动,“现在想想也有些矛盾呢,我招工进镇上,就一直在招待站工作,对镇上的工作实际大多都不熟悉。但是留在接待站内,又会在何月莲手下讨口饭吃,不觉得你以后真就跟杜建、何月莲他们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沈淮笑了笑,陈丹的悟性很高,这是他早就知道的,性子又坚韧,这是很多徒有外表的漂亮女孩子远不及她叫自己动心的地方,说道,“接待站的承包期,到元旦之前就结束。之前总数才八万的承包费用太低,没有把装修跟设施的折旧费计算在内。说算我不提,何清社也不会叫何月莲继续以这么低廉的费用承包接待站。我要提的话,就是把承包费由当前的八万提高到二十四万……”

    “这么高?”陈丹吓了一跳。

    九三年,二十四万可不是什么小数字。

    “承包承包,要让承包人有利可图,但镇上也绝不能吃亏,”沈淮说道,“郭全计算过,要想镇上初期投下的餐馆、客户装修及设备费用都能收回来,每年收二十四万的承包费,其实只能持平。如果叫你承包接待站,能不能盈利?”

    “要是以前的情况,”陈丹细思道,“镇上跟钢厂的干部都能镇接待站随意吃喝,承包费即使提到四十万,也能有盈利的。现在连你在接待站吃饭,都坚持先掏钱先付帐,何镇长更是直截了当的定了规矩,以后所有的吃喝挂帐镇上一律不认。这一下子,接待站的生意比以前冷清了一半都不止,而人员工资开销又不得少,不要说二十四万的承包费,这个月能不能保本都难说,何月莲愁着呢,……”

    “你能不能做得比何月莲更好?”沈淮问道。

    “怎么,你想我承包接待站?”陈丹疑惑的看着沈淮的眼睛,说道,“我不想你这么帮我……”

    “不,你想多了,”沈淮说道,“如果把承包费定在二十四万,最终没有人承包,镇上只能把承包费下调;要是有人能以二十四万甚至更高的承包费把接待站接手过去,镇上就能避免一些损失——这个人无论是你或许别人,对我来说都一样。当然,你能接手,更好……”

    “承包费一下抬这么高,我也不是很肯定;万一何月莲或者别人也来争,承包费是不是还要往上抬?”陈丹问道。

    沈淮笑了点点头,说道:“这个是当然的,我说过,我不会帮你……”

    陈丹横了沈淮一眼,她虽然不想沈淮帮她,叫别人闲言碎语,但沈淮如此言不由衷的话,她还是能听得出来。

    陈丹心里的情思也轻轻的荡漾着,在沈淮面前,不经意的就不再掩饰小女人的情态,颦眉顾盼间,妩媚入骨,叫沈淮看了醉心。

    “可是还是不行啊,”陈丹又想到一件事上,说道,“何月莲一旦停止承包,设备什么不会动,员工大部分也会留下来,但要经营,总是需要流动资金的,没有十万二十万的流动资金,接待站可没有办法运转起来,我从哪里去筹这笔钱去?”

    “银行贷款,”沈淮他见陈丹这么快,就把一些问题都考虑到,便放心许多,说道,“不仅仅是竞价的问题,我们会权衡每个承包人拿出来的方案。你的方案要是明明不可行,又没有经营餐饮的经验,就算你满口答应承包费是一百万,也不可能把承包权给你……当然,你的经营方案以及执行的能力,得到镇里的肯定,十万二十万的流动资金,镇上可以出面协调从信用社贷款……”

    见陈丹歪着脑袋似乎又想别处去了,沈淮说道:“你别想多了,镇上那些个现在承包出去的工厂企业,我都打算这么搞。让有能力的人去承包经营,而不是让有关系的人扒镇上的墙脚。”

    看到桌上放有一本作业本,翻开看了看,小黎将几条有疑问的题材抄在上面,沈淮从口袋里掏出钢笔,转身子,准备解题,又跟陈丹说:“你这两天好好的想一想吧,我自然是要帮你的,但不会无原则的帮你……”
第一卷 第七十二章 职工大会(一)
    (昨天三更已完成,这算新一天的)

    熊文斌很快就正式提拔为市委副秘书长兼任市委办主任,原先的市委办主任跟着吴海峰去人大任职了。

    谭启平下车伊始,也没有轻举妄动的意思。除了熊文斌外,这段时间东华其他的人事调动,他都极少掺入个人意见。

    仿佛一切都照着既定的秩序在运转,倒也平息了谭启平到任后东华会“大地震”的传言。

    至于周明升任计委办公室副主任的事,在东华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波澜。

    杨海鹏的鹏海贸易也正式在梅溪镇落户,贷款也顺利的办了下来。

    钢厂的生产在十月份就有明显的上升,但实际产量也只有四千吨稍多些的样子,月产值约一千万一百余万。即使接下来能成功实现不间歇生产,为了让基层有一个适应期,沈淮也会把月产值压在两千万以下。

    鹏海贸易在扣除前期的办公场所、堆场、运输车辆、人员招募等投入后,能灵活动用的资金,还有四百万左右,足足能包下钢厂两成(货物周转率更快的话,比例将更高)的产值,自然是有资格胜任梅溪钢铁厂的核心经销商。

    而钢厂的市场部门,在沈淮的督促下,这段时间来也是不得安生的,给赶鸭子上架似的,跟鹏海贸易等经销商一起,努力的把钢厂螺纹钢等产品销往东华市以及周边县区建材市场的渠道打通出来。

    沈淮上任就宣称要举行的全员职工大会,一直拖到十一月底才召开。

    在此之前,沈淮差不多就已经彻底改组了钢厂的管理层。

    包括郭全在内,有四名副厂长,给沈淮踢出局去,仅有副厂长汪康升留了下来。

    汪康升原是梅溪钢铁厂在大规模扩产之前的厂长,学历不算高,是钢厂学徒工出身,但在八十年之后,带领当时年产仅有两千吨钢铁的梅溪钢铁厂走得稳稳当当,也为梅溪镇积累下最初的工业底子。

    钢厂在市县的支持下,八十年代末大规模扩产,镇党委书记杜建,兼任钢厂及厂党支书记,全面掌握新生产线的建设跟钢厂大权;汪康升担任副厂长,还负责原先的生产部门。

    钢厂在新引进的电炉钢生产线上,几乎是亏得血本无归,但老的生产部门在汪康升的支持下,还能维持些盈利,就说明他在管理跟技术上,很有些水平。

    汪康升在扩产前的老职工群里也很有威望,扩产之前的钢厂老职工,没有什么高级技术人才,毕竟老厂是能耗高、污染重的简陋工艺,但合格的技工倒培养出不少,算是给梅溪钢铁厂打下了一个底子。

    此外,就是钱文惠提拔为分管财务跟采购部的副厂长,与汪康升成为管理层改组之后,唯一保留下来的两名副厂长。

    当然,徐溪亭担任总工程师,地位与副厂长相当。

    在钢厂,沈淮表面上还采用厂长制,但具体到管理部门的设置以及职能要求的调整,沈淮还是借鉴国外先进的规模企业管理,进行彻底的改组。

    在总工程师之下,设立总师办,把职工培训部、质量管理部,都列入总师办的分管。

    沈淮又将生产部门划分为一部、二部跟公用工程部,由汪康升副厂长兼任生产一部部长,将老厂保留下来的生产线,统统纳入生产一部。

    徐闻刀出任公用工程部部长,潘成出任生产二部部长。

    设立厂长室,特别助理制度保留下来,编制都放在厂长室,沈淮同时把大宗原材料采购、一级经销商选择权力以及新项目等权限,都集中到厂长室。赵东出任厂长室主任,兼任安全环保部长。

    此外还设立市场部、储运部等部门。

    胡志刚等钢厂选拔出来的优秀职工以及从市钢厂挖掘过来的技术管理人员,都分别叫沈淮填入各个管理职能岗位上去。

    一个多月以来,员工的培训一直都在持续的进行,平均接受培训时间都达到一百个小时。这是在沈淮上任之前,是普通工人所不敢想象的。

    一线工人,参与培训以及生产整顿的强度非常大,班组的班前、班后总结小会,已经给沈淮强行推行下去。

    在铁腕高压之下,不满情绪的滋生也很正常,很多职工都适应不了这么严格的管理。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普通职工也近三十人,陆陆续续的离开钢厂,另找门路就业。

    到十一月中旬,沈淮上任满一个月,也是他到钢厂之后的第一个月发放工资。

    一线工人的基本工资,都普通上涨到四百元以上;通过考核的大部分员工,还都领到两百多元的加班工资。

    加上补发之前拖欠的工资,最普通员工在十一月中旬,一次就能拿到一千两百元甚至更多的钱。

    在九三年,在人均年收入才三千四五百元左右、经济发展要比其他沿海城市滞后得多的东华市,就凭借这一点,就足以让绝大多数员工振作起士气来。

    梅溪钢铁厂是镇属企业,职工大会,何清社、郭全等镇领导也都有给邀请列席,镇党委书记杜建倒是没有脸再进钢厂大门了。

    何清社知道沈淮铁腕治厂,整得很多人痛不欲生。

    他能知道这些高压政策,会改善钢厂的面貌,但实际上也没有抱太大的期待。

    陈兵还任霞浦县长时,对钢厂的现状极为不满,就找过何清社,问他愿不愿意接手梅溪钢铁厂,何清社当时就退缩了。

    何清社知道钢厂太乱了,涉及到的关系又复杂,不是他所能处理的。在他看来,沈淮再有能力,短短四十天时间,又能做到哪一步?

    由于县里下文,沈淮差不多就是对钢厂大权独揽了。实际镇上也没有谁敢来干扰他对钢厂的整顿,何清社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也没有走进过钢厂。

    时隔四十天,再走进钢厂。

    乍眼看楼还在那楼,炉还是那炉,电炉钢车间的钢铁长廊还半悬在空中,但看细处,真正能叫人看到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会前,办公区到生产厂,几乎看不到有一个员儿郎荡的员工在外面晃荡。厂区显得空旷而整洁,边角的杂草也都除尽,厂区道路通畅,没有障碍物,地面上看不到有明显的油污及烟头等垃圾。

    那些暴露在外的设施,原先触目都是锈迹,此时都涂上防锈漆,各种崭新的标识、警示挂贴在管廊、柱架上。

    工人们的自行车棚在办公楼的西侧,整齐成线。

    今天过来列席职工大会,没有安排进车间参观,但就进厂门这短短几分钟的印象,也足以叫人震憾了。

    何清社看了看其他几个副镇长,能看出他们眼睛的迷茫,或许都在怀疑,这还是原先的梅溪钢铁厂吗?这反差也太大了吧!

    沈淮这时候与汪康升、钱文惠走出办公室,迎接何清社等镇上干部。

    有个副镇长,就压不住心里的诧异,赞叹道:“这不知道,还以为是到了外资企业呢……”

    “沈书记曾在法国留学,这钢厂叫沈书记整顿后,带有外资企业的风格,说起来也是正常。”郭全在旁边接话道。

    郭全本来就是钢厂的副厂长,给踢出钢厂,也颇受沈淮的重用,钢厂的资产财务清理,他都参与,所以镇上的干部,也就他对钢厂这段时间来的变化最了解。

    郭全在钢厂的风闻要比其他人好许多,故而再走回来,不会有什么尴尬。

    “听说留学人员回来后,到外资企业上班,薪水要低于二三十万,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以往觉得吧,什么做事能值这份钱?如今,沈书记倒真是叫我们长见识了……”

    有些风声在政府机关倒是很容易吹遍,何清社能从一些细微处猜到沈淮的后台是新市委书记;镇上其他人,自然也有人能看出这些微妙处来。

    故而沈淮不大插手镇里的事,他们就紧密的团结在何清社的身边,离杜建远远的。这时候有机会在沈淮跟前表示一下,自然也不吝啬溢美之词。

    沈淮只是笑了笑,请大家先进会议室休息了一会儿,接下来就去食堂参加职工大会。

    职工大会,何清社等人坐在观众席头排。

    主席台上,从汪康升开始,徐溪亭、钱文惠、赵东、徐闻刀、潘成、胡志刚、邵征等人管理人员,都依次站出来,面对台下的职工做入职演讲。

    汪康升、徐溪亭、钱文惠、赵东等人表现都相当不错,也主要得益于之前近四十天的职工培训,具体的授课都是他们这些管理层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