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剩女不淑 完结 >

第165部分

剩女不淑 完结-第165部分

小说: 剩女不淑 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想法是会改变的。”夏瑞熙娓娓道来:“我在想,你想借新贵的势做生意赚大钱,但天下的商人那么多,他们必然也想得到,那就要看谁的手段更高明。要吸引权贵们目光,咱们必须有一件可以拿得出手的,很独到的手艺,赚别人赚不到的钱。”

  “如果开药铺,虽然借着我娘家的经验占优势,但那毕竟是夏家的生意,说不定我爹娘也想重新拾起来,咱们去插手不好。我思来想去,觉得咱们可以考虑造宣纸,如果做好了,不愁得不到贡纸的差事。而且造宣纸,正是一件风雅事。古代有很多名士都自己造纸的。”

  欧青谨眼睛一亮:“是啊,那天在衙门里,就听说他们抱怨没有好纸。等天下太平,开了恩科,这纸的需求量必然会猛增,只要纸好,不愁销路。可是怎么解释这造纸的方子?肯定有人说闲话起二心的。别到时羊肉没吃到,惹了一身骚。明明辛苦的是咱们,却跳出一帮人横强霸道地来分一杯羹。”

  夏瑞熙翻了翻眼睛:“这就是你要考虑的事了。咱们造纸如果造得好,有了钱,族里所有人都会受惠,修宗祠,办族学,解决那些穷了又读不出书的子弟的生计,做什么不可以?”最主要的,可以解决欧二老爷这一房的生计问题,满足欧青谨不做官,做雅商赚大钱的愿望。

  欧青谨皱眉:“我先合计合计,找到稳妥的法子再说。”这本来就是家族传下来的东西,谁都有权受惠。但问题的关键是,谁去把这个秘方发扬光大,然后怎么样惠及族人,方式方法都要得当,否则人多心不齐,反而要坏事。

  吃晚饭,欧青谨抱着达儿去了老宅,夏瑞熙继续她的构想。

  宣纸有着“纸寿千年”的威誉,在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堪称“文房四宝之首”。夏瑞熙记得,2006年6月,中国嘉德公司四季拍卖会上,以十张清代丈二匹宣纸,卖出了3。63万元的高价。

  欧家的老祖宗,造的正是宣纸中的极品,其原料以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据说“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百折不损,历千年而如新。”

  而此纸制作的复杂繁琐和耗时之长,也让夏瑞熙颇为惊诧。

  足有一百多道工序,有“片纸两年得”之说,堪称所有纸中制作最为繁复严格者。

  而此刻,她手里拿着的这两张欧家传承了好几辈人的宣纸,正是欧家曾经辉煌的造纸术的见证。

  她相信欧青谨一定会有法子妥善解决这方子的由来,熟练的工匠也可以高价去挖,但她担心的是,从哪里去找符合条件的原料?俱她所知,中国的宣纸之所以出名独到,并非是配方保密做得好,而是来源于独特的原料环境。

  曾经有英国人窃密仿制,更有日本人在宣纸的原产地搜罗青檀树回国精心种植,然而,移地精心仿制出来的宣纸却是远不能和中国的真品相提并论。

  这张方子上也说,“纸之制造,首在于料”,青檀要的是长在温润的乌沙土中的,稻草却是长于沙质土壤且需要水温较低的山泉溪水灌溉。什么地方,会集这二者地理条件于一身?

  夏瑞熙想去欧家的发源地走走,也许那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她想,当年的欧家老祖宗向往做官,做上等人,所以摒弃了这门技艺。如果他们知道,多年后他们的子孙又重新拾起了这门技艺,他们的心里会作何感想呢?

正文 第一百章 小试牛刀(一)

  造宣纸的事情急不得,夏瑞熙让欧青谨派人去欧家宅探探情况,准备一步一步地来。

  大约是欧青谨和欧家二老沟通得不错,欧家二老雷霆手段,措施得力,第七日上,欧青谨沐休时,白氏和欧青英一道来了文渊街。

  欧青谨见欧青英肯来自己家,高兴得不得了,笑眯眯地拉着欧青英去了他的书房,白氏则和夏瑞熙说话:“我和你三哥商量了,温泉那边的地价太贵,是其他地方的两倍,没什么意思。不如在城郊捡着那肥沃,价廉的土地买些进来,好好种上庄稼,只要天下太平,不管怎样,也饿不死人。再捡好的地段买几个铺子,可以租也可以自己做点杂货铺,布庄之类的生意。”

  夏瑞熙见她气色相比几日之前稍微要好了些,欧青英又肯陪她来,心知二人的关系应该是有了点转变。她笑着说:“难得你和三哥都来我们家,青谨又沐休,不如在这里吃晚饭如何?我亲自下厨烧几个菜。”

  白氏有些为难:“我是没问题,不知你三哥忙不忙?他最近看书都看得很晚的。”

  “那我让青谨和三哥说说看。”夏瑞熙也不勉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隔了这几天的功夫,欧青英就肯陪白氏过来,已经出乎她的意料了。这二人之间还有很长很远的一段路要走,除非两人都小心行事,互相忍让,否则定然支持不了多久又要翻脸。

  白氏道:“四弟妹,过两天你有没有时间?我想请你陪我一起去看看地和铺子,我一个人不方便。”

  夏瑞熙虽然应了,却微微有些讶异,难道欧青英不肯陪白氏去?

  白氏淡淡一笑:“他要看书,再说,这是我的嫁妆……”

  她被欧二夫人耐耐心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一通之后,算是被强迫着明白了一件事,她的所作所为永远都无法讨得欧青英的喜欢,欧青英始终都是会纳妾或者收通房的,她挡不住。

  她如果再继续这样不明事理地疯闹下去,只会让欧青英越发讨厌她,让孩子们离她越来越远,让欧家人越来越不尊敬她,后果是什么,她自己明白。

  欧二夫人告诉她:“温柔是个宝,男人受不了。”不指望她能多温柔,最起码不要和欧青英对着干。如果得不到丈夫的欢心,就该尽量为孩子们多着想。

  她现在十天半月的见孩子们一面,她就已经忍受不了,那假如合离或者被休,孩子肯定是要留在欧家的,她再也不能见到孩子们,那该怎么办?欧青英续弦之后,她又该怎么办?孩子们还小。想娘了又怎么办?

  欧二夫人冷笑:“该说的我都和你说了,机会有限,莫怪我没提醒过你。难听的话我不想说,但如果要休你,理由真的是一大把,你做的那些事别人也不是瞎子。但我们欧家不是狠毒的人家,我也是女人,你若是改正,不要再做心思不正的恶毒事,老老实实地当你的三夫人,管好家,管好孩子,管好你夫君的衣食住行,妻就是妻,妾就是妾。琛儿是嫡长子,你是他的母亲,谁也掩盖不了这个事实,明白?”

  其实就欧二夫人的身份来说,她肯这样和白氏分析利害关系,已经算是比较有心的婆婆了。她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白氏要再不表态,再不让步就是自寻死路。白氏当时就双眼无光地看着欧二夫人,瘫坐在了那里。

  她不甘心,不甘心她这一辈子就这样渡过,可是她的力量何其渺小,丈夫靠不上,娘家靠不上,孩子还小,也靠不上。她只有让步,保住自己的地位,保住孩子们的平安和前途。哪怕就是欧青英一辈子都不进她的房呢?

  只要她没被休,只要她活着,就没有人敢把手伸到孩子们的头上来。她不得不把生活的重心从争风吃醋、争强好胜、挑拨妯娌关系上转移到自己和孩子的前途上。

  她盘算着,既然欧青英会纳妾,会收通房,就意味着这家里还会有其他女人的孩子出生。他们分得的家产是有数的,怎么挡得住无数个孩子来分?自己又不受欧青英喜欢,谁知道他以后会不会学着欧青华一样宠妾灭妻?她怎么也得为自己和自己的两个孩子打算打算。

  所以,虽然在欧家二老的强力干涉下,她给欧青英端茶赔礼,欧青英也接受了她的道歉,表示以后会和她好好过日子。但回到家里,两人仅仅只是维持表面上的和平,更多时候是视彼此不存在。

  具体的情况,白氏不会和夏瑞熙说,她和夏瑞熙的关系远远没有达到那个地步。但夏瑞熙听明白了,不管欧青英是真要看书也好,或是不愿意陪白氏买地买铺子也好,白氏其实都不愿意让欧青英插手到这件事当中来。如果不是为了和欧青英缓和关系,只怕她是连知晓都不肯让欧青英知晓的。

  第三日开始,夏瑞熙每天都陪白氏看地和铺子。在此过程中,她很小心谨慎,该说的才说,不该说的一个字都不多说。只说自己的想法,不帮白氏做任何决定。

  事实上,白氏也不是很相信夏瑞熙,听了夏瑞熙的意见,她自己要回去打探很久才会下决定。来来回回闹腾了一个多月,白氏总算是把手里四分之三的现钱统统换成了房产实物,把铺子该租的租,地听了夏瑞熙的劝,正好赶上种冬小麦。欧青英始终没有就此事表态,放任自流。

  但不管怎样,三房始终是暂时安生了。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入了冬,夏瑞熙开始准备打鱼卖鱼的各项事宜。她放养的鱼主要以鲤鱼和鲢鱼为主,尽管两种鱼都长得比较快,但始终是第一年,个头不能和野生的大鱼相比,不能吸引眼球,所以必须在“活”字上面下功夫。活蹦乱跳的鱼,可以替明年的大丰收做宣传,打广告。

  夏瑞熙先把自家东正街铺子里修建的小鱼池的进水管,出水管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又让良儿和金霞把她提前搜罗来的若干旧布、旧衣服分别剪成两尺款,三尺长的布块收好打包。

  大家都很奇怪,她弄这些旧布块来做什么?她却笑着说:“到时候就知道了。”连欧青谨问她也不肯说,神神秘秘的,弄得良儿和欧青谨在一旁叽咕了半天。

  腊月二十,这日难得的是个晴天。夏瑞熙一早就把达儿送去给吴氏看着,吩咐长寿去东正街铺子里守着,她自己带着良儿、金霞、花老虎,拉了那些旧布块并几十只大箩筐去了温泉庄子。

  到了温泉庄子,庄子里的总管和管理鱼塘的管事早就侯在一旁,大家都很激动,毕竟这事是个新鲜事。大家伙辛苦了一年,看着银子哗哗地流下去,好食好水地供着这些鱼,是否值得就看这几日。

  夏瑞熙先围着鱼塘转了一圈,仔细询问管鱼塘的管事一些问题,最后指着最边上的一亩鱼塘,吩咐下去:“咱们先就从这亩鱼塘下手,你通知下去,来十个壮丁,十个手脚利索的妇人,今夜厨房三更做饭,四更开饭,五更打鱼。”这鱼务必赶上早市,那是买菜人最多的时候,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

  鱼塘管事领命下去安排人手不提,夏瑞熙又让庄子总管让人提前把干净的稻草铺入长寿送来的那些箩筐中,平均每只箩筐装半框左右的稻草。又让把庄子里的四匹马拉东西的马提前喂好,车夫要在五更时分就把车套好,随时等候命令。

  傍晚时分,夏瑞熙让选出来的十个手脚利索的妇人过来,她要搞培训。如何能把鱼送到西京城里还活着,虽然技术不复杂,但这一步却是关键。

  她让良儿取出一块旧布来,在盆子里浸湿,把布铺在地上,又拿了一只瓶子充当“鱼”,示范给农妇们看:“比如这里就是鱼头,你们要做的就是,拿一块浸湿的布包住鱼头,将它牢牢裹在布中,重点是鱼头,然后把包好的鱼平放在箩筐里,铺个两三层就算一箩。捉鱼有技巧,记住右手掌捂住鱼眼睛拿头,左手托起鱼身子,手脚要快,一拿 一个准,还要记得放在箩筐里时一定要侧着放平,绝不能弯曲或是折叠。”

  农妇们嘻嘻地笑着,偷偷讨论夏瑞熙到底要干什么。自古以来都只听说鱼儿离不开水,她却要干运,还夸口说到了西京城里一定还活着,这能相信么?

  一个胆大的农妇笑道:“四夫人,您这法子可是闻所未闻,能行么?都说鱼儿离不开水,这鱼就算是送到西京城里没了气,大家也会买的,反正大家都这样卖。”

  什么叫没了气?良儿生了气,骂道:“怎么说话呢?大过年的,你在这张着嘴乱说!不想干的趁早说,换别人来!”

  农妇们这才闭了嘴。

  夏瑞熙淡淡地道:“都按我说的做,你管它能行不能行?今年若是做得好,明年就可以继续做。做得好的人,不但有工钱,还可以有鱼过年。”说完带着良儿和金霞径自走了。

  农妇们低声讨论了一回,只是不信,有人说:“主人家说这样做,你们便这样做罢!操什么闲心?”

  四更时分,良儿准时把夏瑞熙唤醒。

第一百零一章  牛刀小试(二)

  为了方便做事,夏瑞熙特意穿了窄袖棉袄。吃完早饭,扶着良儿的手,由金霞打着灯笼照着,让管事从她房里抬了一盆水去了鱼塘边。

  鱼塘周围被火把照的通亮,到处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池子里已经在布网。岸边十个农妇侯着,每人面前放一只盆,一只垫好稻草的箩筐,一叠布块。

  花老虎裤脚挽到膝盖以上,站在池子里叉着腰监工,老远就可以听见他的打雷一样的声音在吼叫:“你站过去点,怎么听不见,嘿,说你呢!手脚麻利点!”

  见夏瑞熙一行人来了,花老虎笑嘻嘻地走上岸来,也不穿鞋,光着脚走到夏瑞熙面前行了个礼:“四夫人。”

  “你辛苦了。”夏瑞熙命人将那盆水放下,宣布:“大家都把包鱼的布在这盆子里浸湿后再用。”

  便有人取布去浸湿,又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水?”甚至有人用指尖沾了喂到嘴里尝味道。

  夏瑞熙并不回答,只说:“等鱼儿打上来后,大家立即开始按我昨日教的做,手脚一定要快!越快越好。”

  说话间,第一网鱼打上来,鱼儿蹦达着,鱼鳞在火把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庄子里的男人女人们忙得热火朝天,小孩子们兴奋地尖叫着,跑来跑去地看着摸一下鱼又大叫着跑开,跑开又奔回来伸长脖子看。

  夏瑞熙脸上含笑,指挥着妇女们把包好的鱼装好筐,抬到车上。装好第一车后,她让花老虎留在庄子里办理未完事宜,将后面打上来的鱼继续装车押送进城,她自己则带着人押着第一车鱼立刻往西京城出发。

  马车一路跑得飞快,毕竟这种运输方法,赶得就是时间,越快鱼的成活率越高。除此之外,还需要保证鱼身体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