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红楼之林家皇后 >

第13部分

红楼之林家皇后-第13部分

小说: 红楼之林家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老太太手里有什么生孩子的秘方不成?或者怕威胁原配所生的儿子,给她们吃了什么不好的东西不成?不然为什么这么多年别说儿子了

,连个女儿都没有。

至于王夫人,虽然已经步入中年人的行列,虽然儿女双全,连大儿子的亲事都已经定下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将年轻时候的敌对情绪带到中

年。

她怎么还能生!

“恭喜老太太!”王夫人后面又接了一句,“不过这莲瑛居士……孩子小小年纪的,怎么就能断了红尘呢?”

王夫人本来不想说这个的,她原本是想说‘小姑子这两胎离得有点近,得好好调养’,不过这个杀伤力虽然大,但是恶意满满,属于那种杀

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

这话要是说出来,气是出了,婆婆又要看她不顺眼了。王夫人安慰自己,就算她生了儿子又能怎么样,我都生了两个了。这样一来,心情好

了许多,于是王夫人换了个点说开了。

贾母瞪了她一眼,“都说了是居士了,你院子里的那个小佛堂还不是早晚三炷香供着,婉玉这是一心向善,得了上师的青眼了。”

邢夫人笑了两声接过话茬,“上师法号莲华,可见是极其看重老太太的外孙女的。”

“不错。”贾母笑道。

得了这句难得的夸奖,邢夫人越发得意起来。“要说你院子里也有了喜信,想必是潜心求菩萨的缘故。”

“甭管是谁肚里出来的,都要叫我一声太太。”王夫人有点赌气,赵姨娘有了身子,还是在三四个月时候才查出来的。瞒的倒紧,还是整

日过来伺候着,好像生怕有谁害她似的,怎么能不叫人心塞。

邢夫人笑的意味深长。

眼见又要吵起来,贾母掉了脸,“人多吵的我头疼,都散了吧。鸳鸯去拿钥匙。”

听了最后一句,邢夫人暂时又跟王夫人一条战线了,这是又要送礼?

 第021章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又到了年跟前。

林府的日子还算平静,那几个姨娘都是有心无力的类型,虽然想好好刷一会存在感,不过老爷的内书房去不得,夫人那里倒是能去,可是夫人有孕在身,万一不小心惊了她,或者不小心在她面前出现的次数多了,惹得夫人不快,那也一样是死罪,她们头上又没老太太看着,老爷又不管这种事情,打死她们都算轻的。

至于从小姐那边入手,小姐跟夫人住一个院子。天气渐冷,小姐也不怎么出门了,而且王嬷嬷看的忒严,无从下手。

唉,姨娘们只得叹口气,等着下一次机会了。

又是一年祭祖,婉玉年纪渐长,废话篓子这个功用逐渐退市,现在林如海想说些什么心里话只能去祠堂了。

比方说他自从黛玉出生就开始想的儿子名字。

从高山流水想到风花雪月,从光耀门楣想到精忠报国,所有的字都想遍了,最后还是归于简简单单两个字:平安,大儿子叫林平,要是还能有个小儿子,就叫林安,至于二十岁加冠时的字,一个致帆,一个晔茂,谐音枝繁叶茂。

就是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了。

林如海从祠堂出来,看着贾敏挺着五六个月的肚子,手里拉着婉玉等着他,心情突然好了许多。

“走,父亲带你放鞭炮去!”

林府的大年夜,在有了三个孩子的基础上,终于不像以前那么沉闷苦逼了。

过了年有件大事,婉玉满四岁了,贾敏等着生孩子,林如海忙着给老皇帝收盐税,想着要不要给婉玉请个先生。

给女孩子家请先生习字读书是大户人家常干的事,不过这先生也没那么好请,一来教女孩子,这先生的品行得出类拔萃,二来还是因为要教女孩子,先生的年纪还不能年轻,林如海寻思着怎么也得上了四十才行,这是对先生的要求。

要求看着到不高,不过先生也挑人的,要是林如海说给自家儿子请个启蒙的先生,大把的秀才上门,毕竟林如海的儿子将来肯定是要走仕途的,说出去也光彩,而且绝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不管是不是父母,都有这样一种思想,生个儿子或者女儿,教个徒弟替我完成我没法实现的梦想。

通俗点讲,就是:除了笨鸟先飞,还有一种鸟是生个蛋,之后指使蛋飞的那种。

于是不仅仅是父母对儿女寄予厚望,当师傅的也想教出一个能当上内阁大学士的徒弟。

教女孩子跟男孩子是不一样的,女孩子不能科举,将来还要嫁人,还要学管家,分到功课上的时间少之又少,虽然是个挺清闲的活,但是那些郁郁不得志,或者科举无望的秀才也不是特别愿意的,如果教个男孩子,教书就等于是复习功课,将来再考试也是有希望的,要是教了女孩子,那得从头来了。

于是暂时还是林如海教教,贾敏不那么难受的时候也教一教。

林如海觉得婉玉性子脱跳,也不用教八股等等应试用的东西,因此四书五经讲的少,也不要求她背书,倒是从正史野史间挑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东西,另外就是每日让她写字,陶冶身心,这边进展的倒还顺利,时不时还能有点小惊喜。

不过贾敏那边就郁闷了,怀孕傻三年,本来反应就慢了些,贾敏教的又是诗词歌赋,婉玉背声律启蒙也有模有样,但是一让她开始背诗歪理邪说就出来了。

什么杜甫郁郁不得志,做不得官有股酸葡萄气,李白是个酒疯子,眼睛还不好使,而且还能从唐诗三百首里找到几处论据,别说,经她这么一解释也不无道理。

贾敏被绕了两回就撂摊子了,直接将人送回林如海的内书房,“你这闺女一点诗词天赋都没有,先跟你学写字磨磨性子吧。”

于是婉玉的另一项才能,算数,被用了个淋漓尽致。

老皇帝南巡走了,给林如海留下一个增加盐税的难题。

头一年还好,就像林如海说的,盐税加一成他是有把握的,根据这两年江南人口的增加,还有盐价也涨了一些,这多一成的盐税顺顺利利收上来了。

但是皇帝的要求是两成,那这多余的一成盐税要怎么增?银子从谁手里收收,私盐现在又占了多大比例,这都得算,而且说实话,林如海手下的几个账房不是信不过,而是怕他们无疑之中走漏了风声。

江南这地方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万一有人知道消息后捅到京城里,这加税的行动就没那么顺利了。毕竟一说起税收,百姓们想到的头一个词就是苛捐杂税,这可不是什么好词。

去年林如海花了一年的时间调查市场,收集各种信息,这到了汇总的一年,该制定政策了,他犯难了。

科举它不考算数,而且算账这种东西,因为沾着点铜臭味,多数读书人对它有点抗拒。林如海年轻的时候也一样,于是那个时候没学成,到了现在真心要用的时候,他犯难了。

年纪大了一点,学东西太慢了。

不过婉玉给了他一个惊喜,那天下午让婉玉写字,他搁这边算账算的头疼脑热,那边婉玉写完了也没在意。

之后婉玉搁他身边站了一会,道:“一共七十三万八千六百五十四两,父亲,你算的太慢了。”

林如海纠结了,只将几个数字抄下来去找了账房,算盘一拨还真就是这个数,可是他又不能将东西再抄一遍。

虽然这种事情给女儿看终究是不合适的,但是现在也没别的办法,林如海嘱咐了好多次,终于拉女儿过来算账了。

一回生二回熟,两次过后林如海心里的焦虑也没剩下多少了,心安理得看着女儿帮着算总数了。横竖有他在一边看着,而且对于盐税这种东西,女儿应该是看不懂的。

至于婉玉,对她爹的受宠程度,以及巡盐御史这个职位究竟有多重要有了更加直白的认识。

两相欢喜。

当然也有人不高兴,比方林黛玉,因为姐姐陪她的时间少了,还有贾敏,她不高兴的事情有两样:一是老爷跟大闺女比较亲,二是肚里这个见不到姐姐又开始闹腾了。

没错,贾敏肚里的还是一棵草!会在婉玉将手放在贾敏肚上,然后指哪儿打哪儿的草。

婉玉心中窃喜,这有点像打地鼠,只不过是反着来。好吧,把自己弟弟比作地鼠有点不太厚道,于是又安慰般在自己母上肚子上抹了抹,“弟弟要乖乖的,不准累到太太。”

贾敏觉得自己心塞的次数略有增加,可是究竟为什么心塞呢?

婉玉一直说这是个弟弟,考虑到她女儿也是某些大能口中的有慧根的人,这胎是个儿子的可能性很高,多年夙愿终于实现,值得开心。

但是,每天晚上林家都会上演这样一幕:

林爹:“婉玉,太太肚里真的是个弟弟?”

婉玉:“父亲放心,我要有弟弟了。”婉玉笑的很开心。

黛玉:“嗯~啊~咦~哦~”姐姐说的都对啊!虽然还不太会说话,但是不妨碍她支持姐姐。

林爹:“乖女儿,弟弟真的是在太太肚里?”

婉玉:“这是个弟弟。”语气略有僵硬。

黛玉:“姐姐~姐姐~”会叫姐姐了。

婉玉:“这一定是个弟弟!”

林爹,我还没开口呢……

黛玉,看来看去,伸手:“父亲抱抱~”

贾敏终于找到机会了,含笑道:“黛玉这么喜欢姐姐,怎么不让姐姐抱呢?”

一家三口看她的眼神略微妙。

婉玉:我才四岁,你放心么?

黛玉:姐姐抱不动啊~

林爹:两个女儿我都喜欢,只是一块抱不起来啊。

家庭生活其乐融融,但是婉玉心里总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忧虑,原著里有个三岁就死了个弟弟,到底是不是这个?加上母上又开始对着残荷抒发情感了,她现在能确定的只有母上肚里这一胎是个弟弟,是棵草,一颗同样被灌了灌愁海水的草。

那么灌愁海水究竟金不金贵,值不值得警幻灌给一个三岁就回去,还不懂事的小草。

婉玉觉得警幻应该没有那么败家。

于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她妹妹还泪,她弟弟也要还泪么?婉玉打了个寒颤,觉得那画面太美她不敢看。

日子一天天过去,气温逐渐上升,贾敏的产期也到了。

所谓熟能生巧,她进去产房没过两个时辰,林家就顺顺利利得来了一个红彤彤皱巴巴的小儿子。

林如海红着眼睛去祠堂哭了一通,迫不及待就将林平的名字写进了族谱,等到他平复心情出来,鞭炮也放过了,双倍的赏钱也发好了。

婉玉笑眯眯的道:“恭喜父亲,喜得贵子!”

 第022章

转眼婉玉已经六岁了,林家请了正式的先生,因为女主的年纪大了一些,原本的贾雨村被蝴蝶掉了,现在的先生跟贾雨村只有一点相同,那就是性别。

先生姓曹,头发花白,年纪已经上了五十,是原本松山书院的老师。因为年前生了场大病,身子没那么好了,再加上年事已高,便歇了继续在松山书院教书的念头。

这个人还是林如海的恩师给推荐的,曹老先生已经有了不少名满天下的徒弟,也没什么多余的要求了,体力跟不上正常教课,就算是给男孩子启蒙,按照寒窗苦读十年的那种教法,老先生估计也不行,但是他还是想教书,于是林家这两个只用上半天课的女孩子也算是不错的选择了。

婉玉偶尔敢跟母上犯浑,时不时也揪父上的胡子,那是仗着自己是他俩的闺女,但是对上这么一位老先生,她偃旗息鼓了,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啊。

要说贾敏一开始还不太放心,偷偷摸摸去听过几回,生怕婉玉对上老先生也祭出她那一套歪理学说来,不过看着似乎是婉玉吃亏了。

老先生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婉玉,声音颤抖还带着点悔恨,“小姐做的诗太过于白话了,韵脚也有问题。意境,作诗求的就是意境。”

婉玉委委屈屈抬头看了他一眼,有话不敢说。

贾敏心道:该!前面几年她受过的苦总算是不是白受了。她挥挥手,王嬷嬷跟着走出小院,贾敏问:“曹先生的孙女明年出阁?”

王嬷嬷点了点头道:“订的是苏州府同知的公子。”

“去找两匹颜色鲜亮的苏锦来,说是我给她添妆了。”

贾敏带着王嬷嬷走了,后面的对话还在继续。老先生说了两句,又觉得有些严厉,毕竟对面是个才六岁的小姑娘,而且这小姑娘的妹妹也在跟着一块学习,他当年在松山书院的时候,可是吓哭过学生的。

那么挽救一下,先生又道:“回去再读读千家诗,还有韵律,每天都不能停。”

婉玉点头,先生看她认错态度良好,道:“坐下吧。”临了又觉得不太对劲,要说她父母两个都是有名的才子才女,林如海还是松山书院出来的高材生,婉玉这诗是谁教的?

晚上回家,老先生收到了林家送来给孙女添嫁妆的布匹,觉得自己可能发现了一丝丝真相。

四月份观音庵有场大法事,婉玉现在挂靠在那里,于是每年初一十五还有特殊的节日是雷打不动必去的。

这样也挺好,还能出出门,至于境界禅意什么的,婉玉背书的功夫还算不错,而且这么多年,关于青年和禅师的对话也看了不少,总还是能应付过去的。

还有一点,观音庵后山有块地,是庵里的尼姑种粮食用的,大约七八分,就这么一块当然是不够全庵上下吃的,她们每天还是要有一部分人去化斋的。

但是自打观音菩萨疑似显灵事件之后,这块地就被赐福了。

林家有不少上等良田,婉玉也知道一二,一亩地种小麦也就是两三石的产量,换算到观音庵的这一块,正常来说最多也只有不到三百斤,而且观音庵的这些尼姑们,种地也没什么经验,于是两百斤的产量也是有的。

然后呢,自打墙塌了,观音显灵了,婉玉成了莲瑛居士,这地的产量每年就往四、五百斤去了,整整翻了一倍。

婉玉想这估计才是她能顶着主持师妹名号的最主要原因吧,但是不管怎样,她也有了不大不小的名声,甚至远在远在京城的外祖母也写信过来说要求几件她穿过的衣服,一件给珠儿媳妇挂房里,一件给将来的琏儿媳妇预备着,还打算给南安太妃还有北静王妃一人送一件去。

马车摇摇晃晃,又从观音庵出来,等到了林家大门口,小厮才打开侧门,婉玉就听见空中一阵虚无缥缈的声音由远及近,分不清左右,就像是整个环绕在自己耳边一样,“施主施主,女儿无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