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公式献给高考 >

第6部分

公式献给高考-第6部分

小说: 公式献给高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能干些什么?一不插秧,割稻子又慢,炒菜不行,洗衣服不过小事一件,这又用不着我。大热天的,帮不了忙不说,反倒还要你们时刻想着如何来伺候我,添置的只有对你们不必要的累赘!我看还是出去比较好一点,况且又不远,不过就武汉而已!”他甚至已经有些激动了。

“不行,你身体不行,瘦得像个猴子一样的,出去了也没人要。外边那苦你自然是吃不消的。”声音似乎是在哀求了,焦急地怒怨着。

“正是因为没有做过多少事,胃口才老是撬不开,吃不了多少。也就只有越发的饥瘦。兴许一出去,我还能长上几斤膘,发个胖呢。”

“出去干嘛啊,家里一不愁吃,二不缺穿。你一个人出去,身边又没个大人照料。谁都搁不稳这颗心,出去干嘛?听话,都已经快二十的人了,怎么这点事都不懂咧。还是一个细伢样,一点都不懂大人的心!”

“不管你们怎么说吧,我都已经快二十了。对于我而言,有些事是得靠我自己来拿主意的了。再说,我也确实是不小的了啊,我自己已能够完全打算自己了。出门识字,脚下是路。我就不信会被拐走,即使是搞建筑,至少一桶灰都能拎得动吧?”字为已完全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越说火气越大。

他很坚决地说着,不依不饶地做出了那个斩钉截铁的决定。妈确实是生气了,愤愤地重又系上围裙,走出去,却又蜇回来。

“以后再也不管你的个儿生了!不听老娘的话,叫你呆在屋的不听话,出去出去,以为出去是去吃肉啊?出去就有你的个儿生好受的,管不了你还怕冒得人管?有人管时你才会晓得好歹的,叫你不听话!”

看着妈气得发抖的样子,字为的心都快碎了。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就因为几句话,和自己的一个决定,就暴露了那沟险壑?难道自己是她上个世纪的秋天,还未待收获,就已凝霜。一个人的成长,就得注定以这种方式脱产吗?未有归仓之粟,就已成他年之债,空怀夙愿!

本来一屋人可以和和气气的过完这个夏天的。但字为还是选择了现实,或者是在顽固地坚守中,不肯放弃他自己的执着。

020

 长大了,更多的是对独立的一种近于苛刻的要求,或者是被迫于苛刻的要求面前去独立,并且首先是以暂且的不计后果为前提的,这也无后果可以计,包括预计。他在颤栗与憧憬中挣扎,乱得像一团麻,却首先是自己乱了。

“跟你爸说吧,我可管不了你!”满腔的受伤和愤怒,从厨房里捅进来这么一句威严的话。

姐叹了口气,欲言又止,坐在风扇前面,焦虑,而又无动于衷。

彼此都沉默着,像两尊佛,谁都不知道谁到底在想些什么。只有烧香的人好像猜透了,苦苦地诉说着,跪倒在神龛前,将心中的苦,化作虔诚的祈愿,希望上帝布恩。

字为决定了,就顾不了伤害与被伤害,以及这之间的代价。只有毫无意识的猪,才会拼了命的往外窥视,并且企图出去,不计代价的拱翻了天。却又不知道圈外的天地究竟如何,只是那么要命的诱惑着。他诅咒着自己,比猪还牲畜!

或许爸回来时自己就已经出去了,但心里究竟还是不安地忐忑着,七上入下的,一团糟……

021

 剩下的日子,便是焦急的等待着。像拉皮糖一样的,将时光耗费在琐碎的煎熬中。浮燥使他坐不下更多的片刻,永远在毫无尽头的漂渺中期待。旷世之中,不知将作何归依。

妈和姐也许早就看出了字为的燥动,但都选择了沉默。既然都这样的固守着,他也就适应了,像一个猥亵的小人,不事声张地躲在门帘后伺机行动。作孽,给予了他更多的罪恶感,心中的无以排遣,使他得以在遭受自我的惩罚中,畅快地享受着纠葛而近于刺激的生命体验。痛或者苦,他都只有来独自地承受着,并找得了成长的理由。

偶尔帮她们干些家务,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一个人呆在山上,期间陪着姐逛了一次街。到晚上就闲聊,或者看看电视。以前的争吵,却全然不再触及,都在很保守的空间里生活着。很小心,却强似开心。

“那个畜生,怎么还不打电话来?”字为时不时地会骂上两句,特别是在垸里人过来玩的时候。就怕他们问及高考的事,甚至一提到相关高考的,字为就更烦更难受,往往突然开大了电视的音量,或者一个人上楼去睡觉。有心无心,指桑说槐或者并无影射,他却仿佛一样地受到了嘲讽。忽然想到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悲剧,原来挺不直腰杆的人都是因为自身的所限,而需要在外面找到了发泄的由头,来强自推行文明的进程的。但同时他又看到了自己的可怜,笑吴刚的愚蠢,笑西西弗斯的弱智,防被笑,却又堕入了笑他人的悖论中,并从中找到了生活中可资娱乐的来源。

骂归骂,骂了也只能算是解解气。但字为还是不得不耐心地来等候,克制中,尽量的保持着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等待进行时。为了自己而等待别人,多么荒谬的活法。他憎恨这种生活,为什么总是在等呢?明知等待是对时间的不敬,是对生命的损耗,可他还是得忍气吞声地默默等待。生活中,生命里到处都充满了等待。等待别人、或被别人等待;反正不是操心就是担心。等到花开,等到叶落,等到日升,等到月隐,天就再长也不长,地也再久也不久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待呢?等是为了什么?是生命的寓意,还是人生的断章?

字为任凭思维怅惘,纵它如平原之马。却惊奇的发现,在这两个极其相似的问题上,竟完全可以用一个答案来回答。但也恐怕不仅仅只是出于自身的需要。

“我!”

“我要等;等是为了我自己。”

“我是谁?”千年的轰鸣回荡在耳畔,仿佛极近,却又极其旷远。一个突然涌现的问号,闯入他的脑海,却像钩子,自此以后,只有血肉模糊了。“我是有别于他人的,那么我就是我。”然而,这肯定不像是答案。太苍白,太无力,没有任何佐证的生命痕迹。就像克尔凯郭尔,但他也不过只是逗留了一瞬而已。《或此或彼》的智者,被世俗拽回到了或左或右的残疾的现实。

伫立山顶,极目远眺。伴之于西沉的太阳,自是暑气大减,就像一只梭子,在云间不断地钻来钻去,窥伺着大地,总想吐吐火舌,显示着力不从心的余威,然而尚能饭否的廉颇,终究是已经老矣。连那不时的刺下来千万缕余热,也只得尽量地摆出似乎在浇灌着大地的恩慈,对着葱郁的稻子。只是这饱经摧残的山石,都还有一股余热,烫烫的,烘在脚底,像一块火。

022

 蚂蚁永无尽头的忙碌着,在眼中用身子和行动,排成一串生命的符号。除了冬天,没有寒暑之分,没有风雨之别,生是为了食物,死又成了食物。字为缓缓地给它们让着运输的线路,因为他知道,只要在它们奔波过的路线上,轻轻地划过一下,都极有可能给它们造成偌大的伤害:要么迷路,要么死亡。生命作为存在,其外的介入往往都更为致命。蚂蚁如此,人又何曾例外呢?所谓“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人们是可以引为类比的。

无聊之际,他顺手捡起一粒小石子,在板石上面,轻轻地写下“我就是我”。一阵犹豫,却又是一阵狂喜,他第一次发现了“我”,第一次在尝试着认识“我”,这种感觉,真有一种空前绝后的恢弘气势,激荡在胸间。仿佛体验到了哥伦布第一次登上美洲大陆的无比兴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的,“我是谁”这么一个绝对高智商的问题,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认识了许多事物:身边的,太空的,老掉牙的,新鲜的。比如这山上的睡仙石,先是由沙粒经成土云母固结成岩,由于地壳上升运动,而屹立在山顶之上。这些自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书上、网上的答案比比皆是,但“我是谁”这个问题呢?哥德巴赫的猜想被人论证了,但这个问题又有谁去求证?谁再肯花上几十年的时光,或者因此而搭上自己一生的幸福,就像何景润一样的,践行自己内心的执着?

慢慢地,近似于进入一种冥思中。那是一叶小舟,尚还来不及转舵,就已被波浪强行卷入风波当中,乌云笼罩着暮空,黑糊糊的天低垂着,像一只巨大的手臂,硬梆梆地,直插入海底,搅起万丈的波澜,延续在没有闪电的日子里,焦急地等待着、困守着、拼搏着……害怕是惟一的承诺,也是激起反抗的惟一潜质。小舟总是将要被沉没的,但只要桨楫还在,就得奋力搏狂澜。否则,字为将会更担心灵魂的不安……

“我就是我,可第二个‘我’又是谁呢?”

“我就是我!”字为被吓了一跳,好像有一个严厉的声音在猛烈地怒吼着,像一种不言而喻的回答,却又不见人在何方。他抬头望天,暮色缓缓地扩散开来,弥漫四野,自己也被遮掩住了,那是关于一个春秋的梦,是一枕黄粱或南柯一梦里面所没有的,也是它们所无法包含的寓言。

“那我又是谁呢?”他忍不住再次默默地追问,一种不羁地癖习,从沉埋中涌起,仰起头来,四方云动,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感觉到自己在挑衅中,亵渎着什么古老的神圣。

“我就是我就是我!”听清楚了,听清楚了。

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回答,并且正在回答。这声音从心里一次又一次的呐喊着,穿喉而出。幽微中,震颤着古老的音,如洪钟在寺,舟行水上,把耳侧听,别是一世悠悠。

“我就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我就是我……”

因为激动而涨红了脸,他猛然间发现了自己,这是第一次,他狂喜,他兴奋,他猖獗,乐得触翻天,撞倒了地!一种空前的欲望膨胀着,充塞心胸,溢脑满髓,仿佛涤除了所有的记忆,包括五千年以来的青春和苍老!隐隐地感觉到,他似乎终于认清了自己!

“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我……”一遍又一遍地肆意挑拔着,放纵着,揭露着,宣告着……

023

 他忽然想到了尼采,“我就是太阳”、“我就是炸药”,这个超世纪的狂人,这个言语不能到达他的心灵的智者。还有克尔凯郭尔,空自活在自己的精神际野,却孤独逝于精神病医院。

上帝死了,人却活了;他的身体结束了,人却活着。

字为也死了,倒在上帝的襁褓中;尼采也死了,却再也没有复活,被自己埋进历史的旋涡。字为独自撑着一叶扁舟,荡出那穴深潭,作着“抟扶遥而上者九万里”的迷梦!

他忽然想到了“涅磐”里的凤凰,“我就是火,火就是我”、“我是一切的一切,我是一切的一”。那是一只桀骜不驯的畜生,凌空展翅时,却又极像一个旷世英雄。

他忽然想到了自己,“我就是我就是我”。近似于一种狂妄的宣称,头顶天、脚踏地,他感受着盘古开天辟地时的艰辛、激情与欣慰。站在高高的山顶,将枭枭的炊烟踩在脚底下,暮色越发的浓厚了,扩散开来,浸染了所有,压向大地。

心间似乎一下子就拓展了,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并且仍在纵深里,毫无节制的纵横着,像迅猛无比的太阳风,瞬息即逝,却已是千万光年,差点就点燃了整个宇宙,在试图中、他已接近了能够容纳宇宙所有时空的巍然目标。兴奋得手舞足蹈,仿佛已经飞奔在遨游太空的旅途中。一阵激动,差点从睡仙石上掉下来。半个趔趄,后仰时一屁股撞在石头上,幸亏没有碰到头,也就顺势给躺了下来。天空就像一个盖子,雾气腾腾地悬在头顶、摇摇欲坠。他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生的执着与意志,在期待中、更将期待着!

是的,“我就是我,而且就是我”。不需要外界的任何事物作为标尺,即可达到自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这就是自信,而且已经凌越了自信,一种即将有些狂妄的自信。一个令自己都无法忍受和把持的自信,但这不是吹嘘,不是熟视无睹的盲目乐观!笼罩他的,已经不再完全只是一种情绪,或者情绪化的指向自我的价值指标。在超载时又凛然超越了自己,这是一种从未曾有过的真切体验。

坐了这么多年的教室,总是在为书本上的那点知识绞尽脑汁,或者悬梁刺股。忘了人生、忘了社会,更是忘了自我。拘囿在那32开的狭小空间,死心塌地的追求着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的“书中自有”的祖训,一再几千年的传统、凝入骨髓,忠心耿耿地将自我埋藏、将青春耗尽,一味地追求一种误会极深的价值解读!

学校里的优秀,不过只是分数上的拔尖者而已,至少大多数如此。分数越高,老师越欣赏、同学越羡慕,这本身固然是没有错的。但问题的关键却显露了出来,一味地对一种存在的肯定,或者作了过多的付出和关注,必然会造成对另一种生存状态的忽略与漠视,伤害便有了真实的表现,血淋淋,却又尽善尽美。而且这种伤害又是建立于真诚的基础之上的,教育的目标在此,教育的初衷却被歪曲,真诚地进行着不真诚的行动。所谓“因材施教”,并非只有在考试的道路上,才有这种或多或少的些微关注。教育的公平,更应该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其次才是发展,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对人类需要的发展。发展首先是建立于此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便是一种戕害。

否则,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优秀的人越多,被制作的仿造品也就越多。学校的升学率越高,求读的人就越多,成绩好的、学习差的,有钱的、走关系的,一股脑儿地全都涌了进来!门面太小,学校扩建,班级多了,教师不够,全是一通乱,有钱的、走关系的,全都习惯性的涌了进来。升学率下降,师资力量下滑,又是一通乱。有钱的、走关系的,又都跑了进来,升学率接连下降。教学改革,加强整顿,加大力度,但碍于老交情,或者看在某某主任的面上……过去了,过去吧。于是,大家就又都相安无事了。但惟独对升学率却念念不忘,于是便又有了人走茶凉的世态,好不容易才下了一批、升学率终于有所见涨了。

024

 仗着以前的优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