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我的三国有点猛 >

第179部分

我的三国有点猛-第179部分

小说: 我的三国有点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楚这么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先生们’的日常教导已经被证明对士兵们的教导是非常有效的,另外,让将领跟所统帅的军队时常呆在一起,对将领更好地指挥军队是有好处的。

    让关羽训练并指挥这两个军团只是一个开始,陈楚打算今后将所有军队都依此去改造,等这一步完成后,点练属的工作就是训练教导部队,并且编纂训练大纲,教导部队和训练大纲将在以后做为训练所有军队的榜样和指导教材。

    和关羽说了一阵子话,陈楚带关羽来到大将军府后院的马厩内。

    陈楚做为征北军的主帅,他马厩内的马当然都不会是普通货色。关羽跟在陈楚身后,看着马厩内的一匹匹百中挑一的骏马,目光很闪亮,跟张蕊看到喜欢的东西时很有些相似。呵呵,也难怪,做为武将的关羽怎能不喜欢骏马呢?

    来到最靠里的一间独立的马舍,关羽顿时双眼一睁,闪过惊叹之色。在关羽眼前的是一匹浑身黝黑发亮神骏至极的神驹,这匹神驹正是陈楚从曹操的私人马场中缴获的紫电绝尘之绝尘。

    看到关羽的神情,陈楚不禁微微一笑,问道:“云长看这匹马如何?”

    关羽重重地点了点头,赞叹道:“真是万中无一的神驹啊!”

    陈楚看着打着响鼻其实傲然的绝尘,淡淡地道:“这匹马名叫绝尘,它今后就是云长的坐骑了!”

    从各地汇聚而来的数十万兵源被周瑜安排到并州城外的数座大营之中。做为组建第六第七军团的二十万新兵被安排在北大营中。

    关羽离开大将军府后,便一天二十四小时泡在北大营,同军士吃住在一起。关羽虽然爱兵如子,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但在日常训练时,却非常严格,若有军卒孬种或犯了军规,他会毫不留情地予以处罚。点练属派了‘先生’和教官协助关羽训练军队。

    生在兖州的战事早已平静了下来,但徐州的战火仍在如火如荼地燃烧。徐州的局势比之前更危急了。

    刘备率领的徐州主力在徐州城下同袁术的二十万大军鏖战数场,此刻损失惨重的刘备军已经退往了沛县。徐州城中仅余不到两万将士,好在徐州城高河阔,袁术一时难以攻下徐州。忧心徐州的局势,本来就年纪很大的陶谦此刻更显苍老了。

    昏暗的灯火在大厅内跳动着,谋士武将均一脸沉重地立在堂下,主位上的陶谦紧皱双眉,显得忧心忡忡。

    沉默了好半晌,陶谦突然道:“袁术已经派来了使者,你们说,我是否应该将徐州交给袁术?”陶谦似乎已经动心了。(未完待续)
第278章 徐州风云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糜竺朝陶谦抱拳道:“袁术此人贪婪暴虐,若将徐州交给他,百姓们可就苦了!”陈登立刻符合,众人也都表达了相同的意见。

    陶谦不禁犯难了,“若不交出徐州,这场战争要打到何时才能休啊?何况,我们对面袁术的二十万大军,迟早也是输!”

    对于陶谦的困扰,糜竺早有思量,糜竺说道:“我们不是袁术的对手,但我们可以请求援军啊!”

    “谁?”

    “屯军在兖州的征北军。在下同此刻督军兖州的大将张辽颇有些交情,在下愿前往请来援兵!”

    在兖州与徐州之间有两座山脉,一座叫九里山,另一座叫芒砀山,这成为了兖州和徐州的天然界线。在这两座山脉之间有一条数十里长的狭长地带,这是从兖州下徐州的一条要道。在这狭长地带的北端有一座县城,叫留县,人口仅万余人,但却紧扼住这条狭长地带的北部咽喉,在这狭长地带的南端也有类似的一座县城,叫萧县,属于徐州管辖。

    征北军控制兖州后,在第一时间派了一支万人的部队控制了留县,并且在狭长地带的北段入口修建了哨卡。哨卡上时常驻扎有五百军士。途径此地的商旅都必须接受哨卡的检查。

    在高高的哨楼上,巡逻士兵正仔细地注视着前方,丝毫不像其他诸侯军队那样散漫。虽然目前征北军在这里不可能碰到敌人,但严格的军规在潜意识里约束着这些军队的行为举止。

    突然,哨兵远远地望见远方尘埃升腾,似乎有不少人正在策马奔驰。这是之前从没出现的情况,哨兵立刻吹响了号角,旁边烽火台上的士兵立刻点燃火把,随时准备点燃烽火,哨卡内的五百将士迅速各就各位。随时准备战斗,只片刻时间,哨卡内的征北军便已经准备就绪了。

    一个衣衫褴褛的书生一脸惊惶地趴在马背上飞驰,不时地回头看看后面。百余名身着墨绿衣甲的骑兵紧追不舍。

    书生没命地抽打着胯下的马儿,此刻他的马已经口吐白沫了。

    突然远远的一面战旗出现在书生的视野中,仔细看了看。隐隐看见那战旗之上绣着的是‘征北’二字。书生顿时双眼一亮,原本颓丧的神情迅速恢复了活力。

    “征北军救我!征北军救我!……”书生一边大喊,一边挥舞着手。

    负责守备哨卡的小校不禁皱了皱眉头,问身旁的士兵,“那个人在叫什么?”“好像在叫‘征北军救我’”

    “看这架势。那人跑不到我们这,便会被对方擒杀!”小校低喃道,随即抬头问头顶上的哨兵,“那人身后的追兵有多少人?”

    “不超过两百骑,身着的是墨绿衣甲。”哨兵立刻回答道。

    “墨绿色衣甲?那定是袁术的人马!”。关于各诸侯的基本情况,陈楚早就让各部将军给下面简单介绍了,按照陈楚的说法,军队对自己将来的对手必须有所了解。

    校立刻下令道:“第一至第四队随我出寨。第五队留守,若有任何异常情况,立刻点燃烽火!”

    随后。小校率领四百步卒出寨,快步迎了上去。征北军由于受陈楚思想的影响,征北军的军士对于求救的百姓绝不会不闻不问,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在将来的几场大战中,敌人没少利用征北军的这一弱点设下圈套。不过,征北军乃至后来新王朝的军队。却始终坚持着这一信仰。

    看到征北军出寨,书生立刻露出喜色。他后面的追兵顿了顿,乱了乱,随即又继续追击,不过由于这一下的耽搁,他们同书生的距离扩大到了二十几步。

    突然,追兵们竟然朝书生放箭,看来,追兵们此刻已经不想生擒书生了。箭矢从书生身边飞过,书生却毫发无伤,真不知道是书生的运气好,还是这些骑兵的素质太低。

    四百征北军在距离寨门一百步处停下脚步,随着小校一声令下,士兵们立刻列成一个锥形攻击阵。此刻书生已经来到三十几步开外了。

    “放响箭,警告对方!”随即一名士兵朝骑兵射出一支响箭,响箭带着尖啸声划过长空,在骑兵前数步处扎入地面。骑兵们立刻拉住缰绳,战马猛然吃力,许多战马嘶鸣着人立而起,场面显得有点混乱。

    “这里是征北军哨卡,来者通报身份!”小校扬声喝道。

    骑兵面面相觑,为首的军官打马前出,抱拳道:“我等是袁刺史麾下,正在追捕逆贼!”

    这时,书生已经奔到征北军阵前,马儿前蹄一软,书生被摔了下去。书生趴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他的马口吐白沫颤抖着四蹄,有气没力地嘶鸣着。

    四名征北军士卒出阵,将那书生拖进了阵中。

    “这里是我征北军的辖地,不管这人犯了何等罪过,都应由我征北军来处置!”

    如果是在平时,袁术的手下到此刻一定会打道回府,但是目前的情况特殊,这个书生的身份很不简单,骑兵军官不敢轻易就此放手。

    骑兵军官拔出佩刀扬声道:“你们征北军不要欺人太甚!这个人是我军的重犯,我必须将他带走!”。骑兵军官身后的骑士们纷纷拔出佩刀,战马刨着前蹄,似乎这些骑兵立刻就要发动冲击。

    小校见此情景,冷笑一声,举起右手大喝道:“准备!”

    征北军一顿盾牌,发出一声大响,随即大喝一声,长枪放平。征北军蓄势待发。

    骑兵军官不禁皱了皱眉头,他手下的那些军卒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口水,面露紧张之色。

    “校尉,如果同征北军发生冲突,我们只怕没法向主公交待啊!”骑兵军官身旁的一名骑兵在其耳边轻声道。

    “可是若放走了那人,我们同样无法向主公交待!”骑兵军官的脸上露出进退维谷的神情。

    “不如这样,我们随便弄颗人头回去交差就是了!”

    骑兵军官双眼一亮,点头道:“这个办法不错!”

    随即,骑兵军官收回佩刀,朝对面抱拳道:“既然征北军要拿此人,我们便卖征北军一个人情!”

    小校根本就不理他,仍然冷冷地注视着他,众将士森然静立,完全没有因为对方的话而放松警惕。

    骑兵军官讨了个没趣,不禁暗骂一声。调转马头,带点怒气地扬声道:“我们回去!”

    百余名骑兵就此转头,扬尘而去。

    片刻后,哨卡上的哨兵吹响了号角,旋律与之前有所不同,这代表对方已经出了警戒范围。

    “校尉,那个人已经昏过去了!”一名士兵前来禀报道。

    校尉看了一眼晕厥过去的那个书生,然后下令道:“先回去再说!”

    数百征北军带着那个书生回到哨卡,随即小校命人去将军医请来,同时派人快马去留县禀报。

    书生被放在一张行军矮榻上,军医立刻施救。

    片刻后,书生幽幽地醒转过来。

    “我,我是糜竺,交,交给你们张辽将军。”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只木匣,这只木匣显然是用来盛放信件的。原来这个被袁术军追杀的竟然是糜竺!

    糜竺一说完,又昏迷了过去。

    “军医,他死了吗?”小校急声问道。

    军医连忙探了探糜竺的鼻息脉搏,然后回答道:“没有。他只是昏过去了。”

    校点了点头,从糜竺的手中取来木匣,看了看,微微皱了皱眉头,然后对身边的一名军官道:“这里暂时交由你负责,我立刻带此物去留县!”

    “校尉请放心!”军官抱拳道。

    随后,小校带着两名士兵,朝留县飞驰而去。

    当天中午,十几骑快马从留县奔出直奔兖州。

    这些天,陆陆续续从并州送来近十万补充各军的新兵,张辽正忙着对这些新兵进行整训。

    这天,张辽像往常一样在军营中一呆就是一天,傍晚时分,张辽回到刺史府边的一座院落。这座院落不大,只有五进,是张辽处理公务和生活的地方。边上由曹操修造的豪华刺史府有人守卫打扫,但是却没有人住在里面。随着陈楚的威权越来越重,张辽为人处事却越来越谨慎。

    一进府,一名军官便迎了上来,禀报道:“将军,从留县送来急报!”

    “在哪?”

    “信使正在厅内等候。属下本来要去军营找将军,不想将军竟先回来了!”

    张辽疾步来到大厅。信使一见张辽,立刻下拜道:“小人是留县李将军派来的信使,参见将军!”

    “不用多礼。究竟发生了何事?”

    信使从背上解下布囊,取出木匣,双手呈给张辽,并道:“这是一个叫糜竺的人从徐州舍命送出的,指名要交给将军。”

    “糜竺!?他现在怎么样了?”

    “他受了伤,不过没有大碍,此刻应该在留县县衙内。”

    听到信使如此说,张辽不禁松了口气。虽然张辽同这个糜竺仅有数面之缘,但两人却相见恨晚。

    张辽拆开木匣,取出里面的信件,细读起来。这封信是陶谦的亲笔书信,表达的无非是求援之意。

    张辽卷起信件,对身边的军官吩咐道:“去将张颌、高览、高顺三位将军请来。”“是。”

    然后张辽对信使道:“你回去告诉李将军,要好生照顾糜竺,如果可能,立刻将糜竺送来兖州。”(未完待续)
第279章 徐州城破
    “是。”信使抱拳应诺。

    张辽又道:“今夜你在此休息,明天一早再启程吧。”

    一刻钟后,张颌、高览、高顺三人来到。相互见礼,各自坐定。

    张辽首先将陶谦写的求援信给三人看了。

    “将军是如何打算的?”张颌抱拳问道。

    张辽回答道:“陶谦是由于响应主公起兵讨伐曹操的号召,才会导致徐州兵力空虚,袁术有机可乘。于情于理,我们都不应该置之不理!何况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钱粮丰足!”

    三人一齐点了点头,然后高顺说道:“不过,这件事须要通报主公才行!”

    “那是自然。待会儿我便让传令官放飞鸽。三位将军。”

    “在。”三将站起抱拳应诺。

    “隽义、高览,你们留镇兖州。”“是”“高顺,立刻传令第一军团和虎啸营,做出征准备!”“是。”

    驻扎在兖州的第一军团和虎啸营随后便接到了整装命令。与此同时,一对信鸽向并州飞去。征北军相互之间传信,一般都是放飞双鸽,因为信鸽有时有可能会迷失方向,放双鸽能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天一大早,屯驻在兖州的十四万大军便集结起来。中午时分,陈楚的回复终于到了。

    “将军,主公怎么说?”张颌问道。

    张辽将陈楚的批示递给张颌,说道:“主公同意出兵援助陶谦。不过,主公只允许我们动用骑兵。”

    张颌这时已经看完了陈楚的批示,将批示递给旁边的高顺,然后对张辽道:“主公怕是有些担心袁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